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何鑫 通訊員 何偉 蒲建
12月21日,由龍崗區建築工務署負責建設的公園路建成通車。作為八仙嶺公園的配套道路,公園路的建成,有效解決了市民到公園遊玩的出行難問題,對緩解八仙嶺片區交通壓力,完善片區交通系統具有重要意義。
龍崗八仙嶺公園配套路
停工數載,重啟「斷頭路」
公園路全長約1公裡,道路紅線寬度40米,屬於城市次幹道,雙向四車道。起點接龍崗路和鵬達路交叉口,終點與規劃環苑路相接,整體呈南北走向,橫跨龍崗、寶龍兩個街道。項目最早於2009年啟動建設,後因徵地拆遷問題短時間無法解決,於2010年終止建設。
八仙嶺公園配套路讓一側城市「綠肺」更加暢通宜居
近年來,龍崗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民生項目建設,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在區委區政府的強力推動下,寶龍、龍崗街道辦徵拆工作取得較大突破,項目於2019年3月重新啟動建設。建設過程中,區建築工務署、交通、交警、街道辦等部門積極主動作為,通過加強技術力量、優化調整方案、精心組織施工等方式,順利攻克項目剩餘徵拆、電力遷改、疫情影響等難題,確保項目如期完工通車。
強化協調,優化方案助拆遷
在龍崗、寶龍街道辦的共同努力下,順利解決了大部分影響工作面的徵拆問題,但由於歷史遺留的紅線爭議問題,項目建設期間仍存在80米路段(約1600平方米)紅線被佔用的情況,區建築工務署通過加強與交通、交警、龍崗街道辦等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對接,多次現場踏勘並開展專題協調會議,對道路紅線及橫斷面調整方案進行了反覆研究、優化,凝聚合力,成功攻克徵拆難題。
煥然一新的路面
迎難而上,科學組織促建設
項目建設過程中面對各類難題,一是地下管線種類多。公園路與龍崗路、鵬達路交匯路口地下管線涉及電力、通信、燃氣、給水、雨汙水、照明等,種類繁多、錯綜複雜;二是遷改報審時間長。起點路段涉及電塔拆除及管線遷移,受主體道路紅線優化方案影響,遷移空間非常有限,反覆報審時間較長;三是涉河建設要求高。項目紅線與南約河距離較近,涉河建設要求較高,需做好水土保持、施工監測、防護措施等工作,確保河道擋牆結構安全。針對這些難題,區建築工務署主動作為,督促各參建單位加強技術力量,全力推進項目建設。一是提前謀劃,通過提前探測、徵詢產權單位等方式,精準核實地下管線情況並做好管線防護措施;二是加強協調,通過多次踏勘、優化方案、徵求意見等方式解決遷移地點問題,同時積極協調龍崗供電局,加快施工圖審查等手續審批;三是優化方案,主動邀請區河道管理中心現場交底,以調整管線開挖支護方式、加強安全文明施工等方式做好涉河建設防護。
龍崗區建築工務署署長羅雅(左二)在現場指導
加大投入,晝夜奮戰保工期
由於徵拆問題及房地產項目臨建設施大面積佔用紅線問題的影響,導致工作面有限且不連續,對項目進度的推動帶來了嚴峻的考驗。區建築工務署督促施工單位加大人、材、機的投入,優化施工工序,創造工作面,多段分點同時實施;同時,要求施工、監理等參建單位嚴格貫徹落實市、區相關要求,加強現場大氣汙染防治及疫情防禦工作,切實做好安全文明施工各項工作,確保項目按期保質完工。
乘勢而上,起而行之,加速前進。接下來,區建築工務署將繼續按照區委區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主動謀劃、積極作為,高質量推進各類民生項目建設,為龍崗補齊民生領域短板,打造先行示範區民生幸福標杆作出「工務擔當」,貢獻「工務力量」。
審讀:孫世建 蔣祝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