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醫師黃圓媛,擅長兒童呼吸道健康領域,歡迎大家評論區交流。
首先申明,這個食物不耐受問題集錦並不全面,這是我根據平常粉絲們的提問總結的,也就是寶爸寶媽們對食物不耐受認識的一些誤區,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沒寫到可以在評論區提問。
1、為什麼寶寶的檢測報告沒有說海鮮不耐受,小孩吃海鮮還是會積食、溼疹?
食物不耐受是會遺傳的,如果爸爸媽媽是過敏體質,對海鮮有食物不耐受,那麼寶寶也很大可能會出現海鮮不耐受的情況。那為什麼檢測報告上沒有呢?這就要看寶寶做檢測的年齡了和檢測的項目了。有一種可能是寶寶做檢測的時候年紀比較小,添加的輔食種類有限,還沒有過多的接觸過海鮮和類似的製品。那麼這個時候寶寶血液裡的和海鮮相關的IgG濃度會比較低,或幾乎沒有。那這時候檢測的機器就會判定海鮮蛋是可以吃的。但是寶寶在吃了雞蛋之後,這種反應仍然會爆發出來的啦。
或者是寶寶接受的檢測項目比較少,項目裡沒有海鮮這一項,那當然也不會提醒爸爸媽媽寶寶不能吃海鮮。
2、小麥過敏的話,小米、玉米能不能吃?
小麥、小米、大米、玉米有一樣的谷蛋白,如果其中一種食物過敏,那麼其他的也不能吃。這在學術上叫交叉反應。有的媽媽又問,這些都不能吃,那寶寶主食吃什麼呢?這種情況可以試試用其他主食替代,比如藜麥就是很好的替代品。
3、以前食物不耐受都不算個病,為什麼現在食物不耐受的越來越多了?
當食物來源比較單一的情況下,我們吃的食物大部分都是跟周圍的環境息息相關的。就像東北長不出熱帶水果一樣。食物不耐受是會遺傳的,我們的身體逐代從母體那裡繼承過來的抗體,「認得」這些食物,不太會錯把這些食物當成「敵人」。加上以前我們對抗生素的依賴也沒有現在這麼嚴重,免疫系統「業務熟練」。但是現在生活水平發達了,大冬天也能吃到夏時令才會有的蔬菜水果,新疆的哈密瓜一天就能送到上海的家,免疫系統眼花繚亂,看誰都陌生,敵我不分,食物不耐受就越來越多啦。
4、小孩大豆不耐受,明明沒有吃大豆,為什麼還是有過敏反應?
上面我們說過了交叉反應,大豆不耐受的,鷹嘴豆、芝麻、花生也最好不好吃。容易讓人忽略的還有豆類製品,豆豉、豆腐、醬油、花生油也要換掉,還有讓人防不勝防的轉基因。所以在對不耐受的食物進行輪替的時候,要注意調理腸道,減少應激反應。
我是醫師黃圓媛,關注兒童呼吸道腸道健康,原創不易,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