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離你有多遠#
沒有經過失敗的成功不會長久,成功的人也享受不到真正的喜悅。可以說,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他們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們能夠把失敗當成墊腳石踩在腳下,踩著它,從而一步步走向成功。
一個人如果想要成功,必須設定一個高遠的目標,然後沿著這一目標一步一步往前走,在這個過程中,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作用,做一些別人沒有做過的事。這樣你離成功就不遠了。
01 設定高遠的目標
很多人之所以一事無成,主要是因為他們缺少雄心勃勃、排除萬難、邁向成功的動力,不敢為自己確定一個高遠的奮鬥目標。而那些有著堅定目標的人,註定離成功越來越近。
我國著名的橋梁專家茅以升,在很小的時候,就萌發了想做一名橋梁專家的念頭。這個念頭不斷在他心裡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因為有了這個目標,他每天刻苦鑽研,夜以繼日地學習和工作。當別人在嬉戲玩耍時,他自己一個人在角落裡認真鑽研,思考著各種難題。當工作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他沒有輕易退縮,而是想盡一切辦法去解決。
通過努力,他最終實現了自己的理想。當然,這其中也經歷過許多辛酸和挫折,但是他都沒有輕言放棄。因為有一股強烈的力量在支撐著他,那就是他的志向和目標——成為一名橋梁建築專家,為家鄉的建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個人無論有多少超群的能力,如果缺少一個認定的高遠目標,他就很難有所成就。而設定一個高遠的目標,就等於達成了目標的一部分,也使我們向成功邁出了重要的一步。
02 認真做好計劃的每一步
不管做什麼事情,光有目標是不夠的,我們還必須制訂一個詳盡的計劃,並切實去貫徹執行。
瓦特出生在一個機械工匠世家,從小就接觸了很多有關機械的知識,並對這些知識進行了深入研究。瓦特長大後,從事機械修理工作,並在這一行顯示出過人的才能。
1756年,瓦特來到格拉斯哥大學當了一名儀器修理工。在工作中,他接觸到很多以蒸汽作為動力的機械,大大開闊了自己的眼界,並對蒸汽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一天,一所學校讓瓦特修理一臺紐可門蒸汽機。之前瓦特從來沒接觸過這種機器,但他不怕困難,毅然接下了這份工作。
在修理的過程中,他認真研究蒸汽機的結構和工作原理,並發現了紐可門蒸汽機存在的一些問題:由於汽缸時冷時熱,蒸汽的利用率很低,而且活塞的活動時斷時續,速度比較慢,很容易漏氣。瓦特在修好紐可門蒸汽機之後,便經常思考如何改進現有的蒸汽機。
一天,正在散步的瓦特想:蒸汽的利用率不高,是因為氣缸內的溫度無法保持一致。那為什麼不能設計一個裝置,來保證汽缸裡的溫度恆定呢?
回家後,瓦特畫了很多設計圖,並按照圖紙開始了試驗。他按照自己的計劃逐步開展工作,穩紮穩打,一步一個腳印地解決難題,終於研製出了新的蒸汽機。這種蒸汽機大大提高了蒸汽的利用率,節省了燃料。
瓦特並不滿足於自己取得的成就,他不斷改進其他零配件,使蒸汽機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1874年,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終於問世,並引起了世人的關注。這種節省燃料、性能良好的蒸汽機得到一致好評,並被逐漸推廣開來。
瓦特也成為世人公認的蒸汽機的發明者,蒸汽機也推動了工業的發展和整個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為了紀念他,把功率的單位定為「瓦特」。
瓦特的經歷告訴我們,嚴格按計劃執行,認真做好計劃中的每一步,那麼實現目標就會水到渠成了。
當我們完成工作的最後一步時,就會發現目標已經實現了。
03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就要有一種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走一條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只有這樣才能成為一名真正的開拓者。
愛因斯坦上大學時,由於肯動腦、愛思考,深得他的導師數學家明可夫斯基的賞識,他們經常在一起探討科學、哲學和人生。
有一次,愛因斯坦問明可夫斯基:「一個人,如果想在科學領域、在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閃光足跡,做出自己的傑出貢獻,該怎麼做呢?」
一向才思敏捷的明可夫斯基被問住了,直到三天後,他才興衝衝地找到愛因斯坦,興奮地對他說:「你的問題我終於有了答案!」
在愛因斯坦的追問下,明可夫斯基手腳並用地比畫了一陣,但怎麼也說不明白。於是,他拉起愛因斯坦就往一處建築工地跑,而且徑直踏上了建築工人剛剛鋪平的水泥地面。
在建築工人的呵斥聲中,愛因斯坦被弄得一頭霧水,非常不解地問明可夫斯基:「老師,您這不是領我誤入歧途嗎?」
「對、對,就是歧途!」明可夫斯基顧不得別人的指責,非常專注地說:「看到了吧?只有這樣的『歧途』,才能留下足跡!」
然後他又解釋說:「只有新的領域、只有尚未凝固的地方,才能留下深深的腳印。那些凝固很久的老地面,那些被無數人、無數腳涉足的地方,別想再踩出腳印來……」
聽到這裡,愛因斯坦陷入了沉思。之後,他感激地對明可夫斯基說:「恩師,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自此以後,一種非常強烈的創新和開拓意識,開始主導著愛因斯坦的思維和行動。他曾經說:「我從來不記憶和思考詞典、手冊裡的東西,我的腦袋只用來記憶和思考那些還沒載入書本的東西。」
就在愛因斯坦走出校園的最初幾年,他作為一名默默無聞的小職員,利用業餘時間進行科學研究,在物理學三個未知領域裡,齊頭並進,大膽而果斷地挑戰並突破了牛頓力學。
26歲時,他提出並建立了狹義相對論,開創了物理學的新紀元,為人類做出了卓越貢獻,在科學史冊上留下了閃光的足跡。
從未知領域入手,向別人沒有涉足的地方邁進,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那些一直跟在別人後面,不斷模仿別人的人,是不可能實現創新的。只有在自己涉及的領域中不斷成為開拓者,才會留下深深的足跡。
一個人的態度決定了這個人的成就。敷衍的態度不僅會助長自己的散漫,也會讓別人失望;而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既能鍛鍊自己的品質,也會讓其他人對你更有信心。
那些具有強烈使命感的人,始終秉承「要做就要做到最好」的理念,無論在什麼條件下,他們都能充分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作用。所以,他們的成功也就成了一種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