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最艱巨的工作:優先重點4 設定更高期望,放手結果

2020-09-03 彥綾


圖片來源於網絡

「瞄準一個你覺得自己不能達到的目標。如果孩子們竭盡全力,無論預定的目標是否實現,他們對於最終結果都會感覺良好。」

我覺得我不能達到的目標是讀萬卷書,但我並不想把我的目標強加給我的孩子。我以為,應該幫助孩子樹立一個目標,哪怕這個目標看起來很遠,只要自己努力去靠近,最終還是沒有實現願望,那麼他們也會在遺憾中得到更多的收穫。

比如對於讀高中的孩子來說,普通的最高願望就是,爭取考入清華、北大。

這個目標肯定不一定能實現,可是我們可以幫助孩子在前進的路上這樣來完成:看看自己現在的考試分數,再設想一想未來想要實現的分數,看看之間的差距有多少,再定個小目標:每次考試前進五分或者十分,直到高考結束。

這樣的行為哪怕最後沒有結果,他們也能在這個過程中學會分期完成目標,也學會了如何學習和積累。只要一直在努力在積累,最終的結果無非也就是兩樣:要麼少年有成,要麼大器晚成。

「過分看重紀律的家長,往往缺少高期望的眼界,他們喜歡列出一張又一張『家庭規則』,來規定家中不能容忍的行為。」

一位有兩個孩子的海德父親寫道:「對我們為他設定目標,而不是讓他自己定目標,兒子真的很抗拒。我們太關注結果和我們害怕他不能成功,害怕他不能自己解決問題密切相關。他覺得我們不允許他做自己。」

這位父親的行為,其實是很多家長的代表。我們因為有了太多的生活經歷,所以讓我們害怕的事情越來越多。我們以為孩子很小,不能完美地解決問題,所以,更多的時候就出手制定規則,制定我們的想要達成的目標,逼迫孩子來完成。

其實,孩子有孩子自己的願望,哪怕他們的願望在我們看來很幼稚很天真很可笑。可是這些是孩子想要的,如果我們能幫助孩子自己來實現一個又一個小小的願望,就能讓他慢慢地對自己樹立起信心,培養起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體驗成功,孩子們需要『目標高遠』,如果把所有時間都浪費在關注底線上,我們就不能幫助他們。」

有些時候,家裡要求的底線太多了,就會造成很大的束縛,讓每個人的行為都變得小心翼翼,說話也小心翼翼。做什麼事情都變得小心翼翼時,就會讓人慢慢地把自己封閉起來,無論情緒還是才華。當孩子把自己封閉起來時,我們就無從了解他們想要什麼,想實現什麼樣的願望,就談不上真正地幫助孩子成長。

一位海德母親說:「孩子們上學時,我總是想,只要他們盡力就行了。可當他們分數不是那麼好的時候,我就會開始想:『嗯,他們沒有盡全力。要是他們盡力了,會得到好分數的。』於是我開始想辦法控制結果,以便他們能達到我的高期望。我承認,我的期望全部都和別人怎樣評價我的孩子有關,而和我對他們的評價無關。我不想對別人的評價置之不理,於是不斷推著孩子們達到這些期望。」

有時候,我們以為我們看到的表面就是實際的結果,可是,這樣的以為卻是以我們標準來衡量的,實際的情況我們通常不在乎,我們只在乎我們的感覺,在乎別人怎麼看我們,而不是孩子真實的感受和想法。

「在努力提出『態度』的重要性時,我們不想忽視能力。畢竟,能力的增長是我們努力的最終目標。家長必須避免為紀律而紀律、為努力而努力、為品格而品格的陷阱。」

本書的作者之一馬爾科姆在年輕時並不自信,但老師對他提出了一個他幾乎不敢想像甚至難以完成的目標:「給哈佛招生辦公室打個電話,約一下面試,然後去看看。」

現在馬爾科姆知道,要不是老師用高期望來挑戰他,他是絕不會去參加哈佛的面試的。正如他此前幾個月前就已經預料到的,這次面試的短期結果是他未被錄取。不過,這件事還有著持久的影響,那就是設定高期望給他帶來了真正的自信。這次面試對於他的自尊沒有產生負面影響,事實上,他的自尊極大地提高了。

當然,也許會有家長說:「我就是對孩子說要努力考取清華北大,或者其實名牌大學啊。」這樣的要求沒有錯,如果能幫助孩子學會分解目標,然後一個個地去完成小目標,再包容孩子的進步或者倒退,那麼孩子對未來的信心就更充足了。

「目標高遠和沉迷於成功之間有所區別,那就是為什麼我們的家長或老師必須注意區分設定高期望和放手結果。」

幫助我們瞄準高目標的兩個概念:一件事和努力儲蓄銀行。

「一件事」是「每天完成而不是試著去做一件事」的簡單說法。它能讓我們走在正確的道路上,能讓我們把握自己的進步。「一件事」不關注通往目的地中的障礙,它有助於我們思考哪些具體步驟可以開始把我們帶到那裡。「一件事」教給我們不要盯著前方的困難。相反,要關注我們現在能做些什麼。

「努力儲蓄銀行」背後的概念很簡單:我盡的最大努力,或是幫助別人做最好的自己所付出的努力,都進入了一個想像中的儲蓄銀行,在那裡產生利息,未來會回報於我,甚至可能是在我最想不到的時候。

只要不期望一投入就有回報,那麼做好「一件事」和為「努力儲蓄銀行」不斷地充值,未來就值得期待。

如何設定高期望同時又放手結果,這是一個需要長時間學習的。那麼,如果來學習呢?在本章節裡的最後,作者又給我們留了幾個思考問題:

1.在我孩提時代的成長階段,我的期望是什麼?

2.誰是我生命中要求我做到最好的人?當時我感覺如何,今天對此感覺如何?

3.描述一個自己成長階段有關設定高期望,追尋某些東西的事件(或時期),後來發生了什麼?

4.我是個孩子的時候,有沒有放棄過某樣東西?說明一下。

5.今天我的家庭期望是什麼?我們多大程度上要求彼此做到最好?

6.對自己生活中的其他人(例如同事、朋友等),我要求他們做到最好的自己時,和對自己家人的要求有沒有區別?

7.對我來說,對自己放手「結果」有多難?對孩子放手呢?

8.描述一個我對自己或是對別人「提高了標準」的時刻。發生了什麼?我感覺如何?

9.為自己設定一個更高期望,我最害怕的是什麼?

10.我什麼時候受到了努力實現高期望的激勵?

2020.8.15

相關焦點

  • 父母最艱巨的工作:優先重點7 學會抓住和放手
    我們經常在最需要傾聽和退後的時候想介入其中掌控局面。同樣,我們可能在不安、不確定結果的時候害怕採取行動。」 是的,我們常常不知道這個抓住與放手之間的明確界線在哪裡,因此對待孩子要麼抓死不放手,要麼放手不完全不管。
  • 父母最艱巨的工作:優先重點10 激勵孩子是我們首要的工作
    (規則);在日常生活中把態度看得比天分更重要;在個人生活和職業生涯中瞄準高目標;冒著失敗的風險努力以實現成功;把生活中的障礙視為機遇;在職業生涯和個人生活中懂得抓住和放手;努力在家庭中堅持品格文化;謙卑地尋求幫助;尋求過一種激勵人心的生活。」
  • 父母最艱巨的工作:優先重點2 原則比規則更重要
    制定規則讓孩子尊重,是做父母最為輕鬆的工作,因為有了這樣一個標準,孩子只要觸犯,就會馬上就判定為違規,受到否定和懲罰。父母會督促孩子立刻改正自己的行為,以符合家庭教育的要求。這兩年開始結果,桃子很甜,個頭卻非常的小,數量稀少。 如果這棵桃樹是種在一塊更大的土地裡,那麼在不修剪的情況下,它的樹杆應該很粗壯,高度至少應該到了兩三米,枝繁葉茂,碩果纍纍。 對於桃樹來說,土壤是原則,花盆和土地就是不同的規則。
  • 父母最艱巨的工作:優先重點1 真實比和諧更重
    比如:在學校與同學打架,或者成績明顯靠後,如果孩子在前三次保持誠實承認錯誤後得到的會是打罵、否定,那麼孩子就會開始撒謊、推卸責任,以換取父母的歡心,維護家庭表面的和諧氛圍。 孩子還在小的時候,就會明白,如果父母開心,那麼自己就會少受一點罪,因此,他們要麼學會了撒謊,要麼學會了壓抑自己,委屈成全父母的期望。
  • 父母最艱巨的工作:品格是激發出來的
    這是《父母最艱巨的工作》的卷首推薦語,一瞬間我突然感覺我重要多了,有些虛榮的開心,更有沉重的感覺,畢竟一件普通的事情上升到了對「星球最大的貢獻」這樣一個說法,任誰都會在內心對自己的能力進行仔細地掂量掂量。
  • 父母最艱巨的工作:優先重點9 謙卑地尋求和接受幫助
    幸好那個時候,我遇到了這本書:《父母最艱巨的工作》,看完之後,我就與自己和解了,同時,也學會了在遇到問題時尋求幫助(這當然是後話)。 「我們的社會不承認尋求幫助的能力和個人的潛能有關。我們的態度可能在家中突然爆發,卻很少出現在工作中。」在工作中,我進入了一個我不熟悉的領域,可以說是完全陌生的領域,而且我的能力暫時與這個領域不匹配,所以我一邊學習,一邊困惑,直到與小亞溝通後才看到自己的方向。
  • 父母最艱巨的工作:優先重點8 創造品格文化
    一位海德母親說:我想讓兒子承擔更多清潔自己房間的工作。那時,我剛剛投入一個新工作,沒什麼時間打掃自己的房間。一次,當我對他吼叫時,他說:「媽媽,我看你也沒有收拾自己的東西。為什麼我就要收拾呢?」我開始解釋因為新工作沒有時間,但我突然意識到,孩子也有許多學校的事情和體育訓練。
  • 父母最艱巨的工作:優先重點3 態度比天分更重要
    也許我們的孩子表現得很聰明,在幼兒園、小學、初中都表現得不錯,但是到了高中甚至大學,到了人才匯集的一方,我們就會發現,原來孩子那點小聰明根本就算不了什麼,有的孩子還會帶著過去的小聰明來到高中,以漫不經心的態度對待學習,結果用不了多久,就會發現自己其實很愚蠢。 是的,上面這段話就是我的肺腑之言,因為我的孩子就是這樣表現的。
  • 父母最艱巨的工作
    孩子的高一結束了,期末考試的成績也下來了,只是這個期末考試的結果讓他非常沮喪。他不能留在他喜歡的這個班級裡,用他的話來說:因為過於貪玩,成績達不到留在這個班的條件 ,他只能滾出這個班級。 對於孩子高一結束的這個結局,是在我的意料之中的。我不曾為這個結果推波助瀾,也曾規勸二三,可是畢竟孩子大了,有了自己的主意,所以我索性旁觀,坐等他的失敗。
  • 父母最艱巨的工作:優先重點5 成功失敗都有價值
    「任何人一開始都不會想著要失敗,不過失敗卻是每個人都會經常碰到的結果,特別是學生。雖然我們大多數人嘴上常說從失敗中學到的比從成功中多,卻很少有家庭和學校真的願意接受這個事實。太多的學生都被鼓動避免可能會帶來失敗的情況。」
  • 做父母的最高境界,是放手!
    放手,是父母對孩子最深的愛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以聚合為最終目的,只有一種愛以分離為目的,那就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的,孩子大了,父母縱使萬般不舍,最終也要放手。當年在家鄉小城,我弟弟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可他渴望激情燃燒的歲月,並不想過溫水煮青蛙的生活,於是悄悄辭職去北漂。老媽知道後幾夜都沒睡好覺,苦口婆心勸弟弟:「外面的世界很險惡,工作不易,生活艱難,還是留在家鄉不要出去。」
  • 父母期望對兒童哮喘的影響
    一項新研究結果表明,與其他患兒相比,如果父母對哮喘患兒的正常功能有很高的期望值「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父母的期望和看法是影響孩子哮喘控制程度以及藥物使用有效性的關鍵性因素,」該項研究的資深作者Tracy Lieu博士說道。哮喘是兒童最常見的慢性疾病之一,也是兒童住院的最常見原因。有色民族和少數民族以及社會經濟地位較低的家庭哮喘控制不良的風險有所增加。
  • 「太操心」是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矛盾的核心,學會抓重點,其他放手
    實驗前,組織者告訴父母們:孩子肯定能完成,請只看不發聲。結果:沒有一位父母能撐過8分鐘不指導。最快的一位家長,才看了30秒不到就開口「你怎麼這麼做啊?!應該先……」。更有甚者,有幾位家長直接上手,教孩子該怎麼做。
  • 父母「期望過高」,對孩子的影響究竟有多大?
    孩子盡力去達到父母的期望,但是總有力不從心的時候,父母一味的打壓,只會把孩子置身於水深火熱中而備受煎熬。很多時候,當孩子一旦發現自己達不到父母的期望的時候,內心就會充滿壓力,飽受煎熬,直到最終的爆發。父母的高期望會讓孩子倍感壓力,容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多數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以最快的速度變得更加優秀,但是一口氣吞不了一個胖子,每個孩子都有其一定的成長規律。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一則新聞裡面,一個9歲小女孩,患上了兒童障礙症。
  • 大部分教育失敗的孩子,都是毀於父母的不當期望
    關於父母期對孩子期望值的問題,我已經寫過好幾篇了,而今天我又想寫一篇。之所以屢次以它為主題來創作,是因為隨著我對教育研究的加深,我越來越覺得父母的期望值才是教育孩子的關鍵,是一切教育問題的起源。能否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就在於父母能否設定恰當的期望值。因為說白了,父母的一切教育行為都是在期望值的指導下進行的,有什麼樣的期望值,就會有什麼樣的行為表現。
  • 父母捨得放手,孩子才有機會真正成長
    任何一位母親都不能包辦孩子的一生,孩子的將來,包括學習、工作,以及事業的成功都要靠他們自己去闖去努力去奮鬥,而這一切沒有自立自強的意識和精神是很難取得滿意的結果的。只有父母敢於放手,把主動權交給孩子,才能讓孩子學會對自己負責。
  • 《小歡喜》:最舒服的親子關係,就是父母懂得放手
    "為什麼說"最舒服的親子關係,就是父母懂得放手"?在綜藝節目《做家務的男人》中,袁弘的媽媽提出,希望張歆藝能夠減少工作,留在家裡照顧孫子。本質上,也是控制欲強烈的一種體現。拋開擔心孫子的照料問題,現在的許多年輕夫妻因為小孩誰照顧,婆媳關係鬧得不可開交,就是因為作為父母輩的人,太多的幹涉。倒不如放手,讓小夫妻倆自己商量如何解決。
  • 最痴情的星座,明知沒有結果,仍捨不得放手
    感情上的事情是不可強求的,強求得來的感情難以長久,身處這樣的感情中也會非常累,但有些人就是一直堅持,他們很痴情,愛上就不會輕言放棄,就算看不到彼此有任何的結果,依然不離不棄,難以把分手說出口,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最痴情的星座,明知沒有結果,仍捨不得放手。
  • 李玫瑾教授推薦: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放手,孩子越優秀
    導讀:李玫瑾教授推薦: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放手,孩子越優秀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李玫瑾教授推薦:這4件事,父母越捨得放手,孩子越優秀!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從嚴密控制到放手兒子「野蠻生長」,她收穫了意想不到的結果
    導讀:從嚴密控制到放手兒子「野蠻生長」,她收穫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從嚴密控制到放手兒子「野蠻生長」,她收穫了意想不到的結果!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