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案例解讀——第21條「老有所養,告別獨居」

2020-12-27 騰訊網

【法條】第二十一條 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認自己行為的,適用前款規定。

圖文無關

【解讀】本條是關於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規定,較之前法律規定的精神病患者範圍擴大了,相對來說也更合理。而8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原本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但如果其確實也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則也應當認定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至於為何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不再進一步區分。

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法律上來說就是不能自己實施民事法律行為,必須由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其本人實施的法律行為無效。同理,其本人的行為造成他人遭受損失的,最終也是由其法定代理人承擔賠償責任。

圖文無關

【案例思考】近日,上海88歲的老人,將價值近300萬的房子,贈予樓下水果攤攤主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引起3億人關注。特別是老人的親屬和水果攤主發生了很大爭議。這件事情中我們需要思考以下幾個問題:

1、老人的辨認能力,具體表現就是老人的智力和精神問題如何?

雖然家屬拿出多年前的病例證明老人有阿爾茲海默症,會影響到老人的智力和意識問題,但公證處工作人員已經在公證過程中確定了老人當時的意識是清醒的,智力和精神均無問題,也就是說老人可以辨認自己的行為及後果。

2、遺贈協議的效力如何?

就目前了解到情況來看,才人在做出贈與的決定時是完全民事行為能力人,可以自己決定和處理自己的財產,該協議內容不違反法律,合法有效。

3、老人能否撤銷贈與?

這裡要區分兩個概念,「遺贈協議」和「遺贈撫養協議」,前者相當於無償的贈與,贈與人可以隨時撤銷,而後者是附條件的贈與,受贈人如果已經盡到了協議約定的義務,則贈與人是不能無故撤銷的。本起事件中,目前尚不能確定老人籤訂的是哪一種協議,無法做出明確判斷。

4、如果老人現在確實不能辨認自己的行為能力,籤訂的又是「遺贈協議」,老人的法定代理人能否主張撤銷贈與?

本人認為不能。法定代理人代為實施法律行為是針對未發生而欲實施的行為,但不能改變其有辨認能力時做出的合法的民事法律行為。

圖文無關

綜上,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可以代為實施法律行為,但對其已經實施的合法、有效的行為沒有溯及力。

相關焦點

  • 民法典案例解讀——第20條「父母是孩子的港灣」
    【法條】第二十條 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實施民事法律行為。 【解讀】這一條是關於不滿8周歲有未成年人行使權利、履行義務的規定,法律簡單地以不滿8周歲為絕對標準確定其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也就是說這些未成年人具備民事權利能力、享有民事權利
  • 民法典解讀六 | 繼承編
    近日,小編精心梳理了民法典對九部現行法的實質性修改比對表,整理出民法典實質性改變了現行九部法律的法條構成要件、法律效果,影響民事主體權利義務關係等的條文內容。小編繼續為網友推送第六篇繼承編的實質性修改。
  • 解讀民法典|民法典中的「超級優先權」
    民法典關於抵押擔保制度中變動最大之處就是動產抵押制度,例如《物權法》第188條規定只有兩類財產具備對抗力,第189條規定只有浮動抵押財產登記才具有對抗例外。但民法典對於前述規定作了顛覆性的改變,民法典第403條將具備對抗力的動產擴展到一切動產,第404條也將對抗例外擴展到一切動產。除上述兩點變化外,第三點變化即是在第414條所確立的動產抵押「先登記者優先」規則外確立了「購買價金擔保權」的「超級優先」受償規則。今天筆者就為大家解讀民法典空前創設的且令人難以理解的,第416條「超級優先權」制度。
  • 民法典逐條解讀:第二條調整範圍|2021年必學法律
    上一講我們講到《民法典》的立法目的,本期我們講第二條,還是沿用三段論的分析方式,即從原文摘抄到新舊對照,再到律師有話說。希望這種解讀的方式大家喜歡,有任何疑問或者建議都可以在下方評論區留言,我們一起交流,一起進步!
  • 解讀民法典|10萬字民法典,6組熱詞與你有關
    解讀民法典|10萬字民法典,6組熱詞與你有關 2020-06-18 0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法典案例解讀——第15條「虛報年齡,早日成家,結婚生子」
    【法條】第十五條自然人的出生時間和死亡時間,以出生證明、死亡證明記載的時間為準;沒有出生證明、死亡證明的,以戶籍登記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記記載的時間為準。有其他證據足以推翻以上記載時間的,以該證據證明的時間為準。
  • 民法典案例解讀——第14條「人人生而平等」,女兒也有繼承權
    【法條】第十四條自然人的民事權利能力一律平等。【解讀】「人人生而平等」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現代法制進程中最早是由美國的《獨立宣言》提出來的,進而法國《人權宣言》以及後續各個現代法制國家均逐步認可和確認了這一原則。
  • 民法典案例解讀——第13條之:「狼人」是否屬於自然人?
    【法條】第十三條自然人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解讀】可以從三個層面理解「人」這一概念,首先是生物意義上的人,即有血肉、有生命的、與其他動物有區別的自然界的個體;其次是社會意義上的人,即出生後融於社會生活、與其他社會人有交流溝通的生物人;最後就是法律意義上的人,即得到法律認可的社會人,得到法律認可的具體表現即法律承認其具有「民事權利能力」。
  • 【賀州律師解讀民法典】民法典繼承編重大變化要點解讀
    民法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了讓賀州小夥伴更了解它我們邀請了律師來為大家解讀民法典》繼承編民法典繼承編重大變化要點解讀一、增加了繼承權喪失的法定情形。民法典第第一千一百二十五條規定:「繼承人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喪失繼承權:(一)故意殺害被繼承人;(二)為爭奪遺產而殺害其他繼承人;(三)遺棄被繼承人,或者虐待被繼承人情節嚴重;(四)偽造、篡改、隱匿或者銷毀遺囑,情節嚴重;(五)以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
  • 民法典來了 | 讓孤寡老人「老有所養」
    《繼承法》第十一條規定,被繼承人的子女先於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代位繼承人一般只能繼承他的父親或者母親有權繼承的遺產份額。案例獨居老人王某未婚亦無子女,王某的父母根據《土地管理法》第六十六條、《確定土地所有權和使用權的若干規定》第五十二條以及相關地方性法規、規章和政策的規定,可以發現,收回制度存在收回主體不明確、收回主體和分配主體規定不統一、收回程序不健全等問題。
  • 第一期民法典專題履職學習班舉行!重點和感悟都在這~
    第一期民法典專題履職學習班舉行!日,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舉辦第一期民法典專題履職學習班,邀請六位市人大代表法律專家庫成員和法學專家為八十多名市人大代表作專題講座。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72條)|法人終止時間如何把握
    ·條文解析(第68條)|法人終止的法定條件是什麼民法典·條文解析(第67條)|法人合併、分立後的相關權利義務怎麼處理民法典·條文解析(第66條)|法人登記公示後有哪些法律效力民法典·條文解析(第65條)|法人登記事項錯誤有什麼後果民法典·條文解析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78條)|營利法人成立日期如何確定
    營利法人包括哪幾類民法典·條文解析(第75條)|設立人從事的民事活動產生哪些法律後果民法典·條文解析(第74條)|法人可以設立分支機構嗎民法典·條文解析(第73條)|法人因破產而終止有哪些法定程序民法典·條文解析(第72條)|法人終止時間如何把握
  • 民法典涉及「公平原則」的條款梳理、要點解讀與經典案例
    歡迎關注頭條號(公眾號同號):走近民法典法典條款第六條【公平原則】 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遵循公平原則,合理確定各方的權利和義務。第151條規定的顯失公平包括兩項要件:一是主觀上一方當事人利用了對方處於危困狀態、缺乏判斷能力等情形;二是客觀上民事法律行為成立時顯失公平。需要特別注意判斷時點為「成立時」而非其他時間。2. 第497條第2、3項涉及的格式條款無效情形,是格式條款特有的無效情形。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8條)|什麼是債權
    什麼是徵用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6條)|物權法定原則的含義是什麼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5條)| 物包括哪些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4條)|什麼是物權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3條)|怎樣理解民事主體的財產權利受法律平等保護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2條)|自然人因婚姻產生的人身權利有哪些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11條)
  • 民法典解讀四 | 人格權編
    近日,小編精心梳理了民法典對九部現行法的實質性修改比對表,整理出民法典實質性改變了現行九部法律的法條構成要件、法律效果,影響民事主體權利義務關係等的條文內容。小編繼續為網友推送第四篇人格權編的實質性修改。
  • 九州期貨民法典宣傳與民法典亮點解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這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密不可分每個人的生老病死、衣食住行、經濟活動都能從裡面找到答案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學習!民法典亮點解讀1、見義勇為行為可免責現實中因救人反被告的事件多次發生,「扶不扶」「救不救」一度困擾公眾。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63條)|什麼是法人住所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5條)|什麼是農村承包經營戶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4條)|什麼是個體工商戶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3條)|撤銷死亡宣告後財產怎麼處理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2條)|撤銷死亡宣告對收養關係有哪些影響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1條)|宣告死亡和撤銷死亡宣告對婚姻關係有哪些影響民法典·條文解析(第50條)|被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現
  • 後民法典時代司法解釋與案例指導制度功能調適論
    例如,《臺灣民法典》第1條規定,民法的法源為法律、習慣和法理論;《瑞士民法典》第1條第1、2款規定民法的法源為法律、習慣法和法院得依其作為立法者所提出的裁判規則;《西班牙民法典》第1條第1款規定的法源順序為法律、慣例和法的基本原則。(2)「四位階」的法源體系。
  •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102條)|什麼是非法人組織
    >民法典·條文解析(第99條)|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人資格如何取得民法典·條文解析(第98條)|機關法人終止後權利義務關係如何處理民法典·條文解析(第97條)|機關法人資格什麼時候取得民法典·條文解析(第96條)|特別法人有哪些呢民法典·條文解析(第95條)|為公益目的成立的非營利法人終止時剩餘財產如何處理民法典·條文解析(第94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