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從來沒有也不會想過,自己的辭職跳槽成本有多高,也從來不會覺得跳槽的風險有多大。
佛山,我一個下屬離職後,跳槽去一家同行業建材公司,發現公司規模差不多,但是管理風格完全不適應,做了不到一個月辭職;再次跳槽換行業,發現完全不適應電商行業的風格與節奏,不到一個月再辭職,兜兜轉轉跳了4次,不敢再跳了,他知道再跳沒有公司會願意接盤一個適應不了企業頻繁跳的員工,最後去了一家創業公司,待遇比最開始離職前還低。
深圳,一個朋友7月份離職,離職後第一個月想休假,沒有急著找工作,第二個月開始找但要求很高想著跳槽要漲薪30%以上,沒合適的,第三個月有點急了,只要稍微有點漲幅就行但錄用他的公司不是很low就是很爛看不上,第四個月急了,差的也將就吧,但那些差的在11月的時候也都有人選了,市場上職位少,慢慢的六個月七個月越來越急,但等待時間越長面試時候得分越低,因為企業方總會質疑你為啥這麼長時間沒有工作:是能力不行找不到,還是自己本身就沒有心思工作。總之,扣分。
周圍每年都有各種各樣跳槽後陷入惡性跳槽循環的,也有很多跳槽後一直高不成低不就懸在半空無法上岸的。這些都指向一個問題:跳槽的成功率其實很低的,每個行業有所差別,但大抵估算著跳槽成功率不超過50%,也就是你一次性跳槽成功有超過一半的概率是失敗的,背後的原因很多,總結起來就一條:因為你不知道面試官背後隱藏的信息,比如管理的問題、企業文化的問題、拖欠工資、老闆暴脾氣、007等等。這些都是面試時候你看不到的,所以面試對於求職者而言,其實都是在碰運氣,概率當然低。
而成功率低意味著背後的很高求職成本。如下:
1、跳槽置換成本
如同前文案例,跳槽失敗風險是很高的,風險則意味著成本。這其中就包括:你跳槽失敗後繼續求職下一家再去跳槽的所有求職成本、試用期打折的薪資降低成本、跳槽下一家同樣面臨的風險成本、跳槽下一家同樣進行人脈更新後的人際人脈成本,最重要的是跳槽失敗後你簡歷上多了一個甚至多個短短幾個月的工作經歷,對個人職業生涯負面影響的成本等等。
這是最容易忽略的成本,但也是佔比最高的成本,因為很少有人會意識到想到跳槽失敗這件事,每個人在跳槽的時候都像談戀愛一樣,眼裡總看到好的,把背後看不到的一面全都按照自己憧憬來幻想,最終會敗給現實,落差太大而短期就離職。
作為求職者,需要理性的去面對面試的公司,看到再光鮮、面試官給你的體驗再好那都只是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背後看不見的部分需要理性的分析,多渠道掌握信息,綜合判斷。
2、跳槽空窗低薪成本
跳槽窮三月,跨行窮三年這句話最寫實。當你辭職跳槽後去到新公司你不得不面對必須的試用期,試用期一般少則三個月,多則半年,普遍做法是打八折,這意味著你跳槽本來漲薪20%的,試用期打完八折可能薪資比之前公司還低,這也是離職跳槽帶來的成本。
舉個例子離職前薪資10000,漲薪20%,12000,但試用期打八折1.2萬×0.8=9600,比之前還低。
這種情形是大多數行業的主流,也就是薪酬漲幅20%左右。如果比較優秀或者行業特別有錢,漲幅30%以上也有機會,但那種情況並普適所有行業。
這還是完美無縫銜接的,要是你沒接上,或者裸辭的,中間斷檔的時間你會發現沒有收入,只有支出時候的收入巨大落差,那種感覺就如窮來如山倒,積蓄消耗很快,你會變得特別著急,甚至影響你的求職跳槽判斷。
3、求職成本
跳槽求職本身的成本不得不算。一方面是你本身求職的交通通訊成本、外出就餐的成本、還有可能面對的各種簡歷優化、招聘網站增值服務、或者來幾張職業形象照的成本,這些都看得見。
求職時候還有看不見的一些成本在不停的發生著:當你請假辭職時候,你請假當天工資就沒了,這成本是最高的。當你多請假幾次後,你領導、HR基本上都猜得出你在幹啥了,這背後帶來的問題就是對你多有戒備防範,乃至於相關漲薪晉升機會會被扣分,如果你沒跳槽成功,那麼你留下來這些扣分就影響的是你的發展機會,折現轉化而來就變成了成本,你的薪資變動上的成本。
如果是裸辭的話,還有辭職後的生活成本也是算在內的,因為這時候你是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的。
4、人際人脈成本
人際關係也是成本,這也是很多人想不到的。
因為你在工作中的溝通協作離不開人際關係的建立,尤其當你職位越高,人際關係的處理對於工作的影響程度就越大,人際人脈逐漸變成工作的一部分。
當你離職後原公司的人際關係人脈逐步冷卻,慢慢會因為你的離開而失去價值,這時候你需要的是在新公司去社交、去構建新的人際人脈關係。構建關係背後要做的事情就是要花時間去溝通、去社交,甚至還需要花錢。如果是以前在原公司任職,有些不想參加的、不願參加的社交活動可以拒絕,但是到新公司後你不敢隨意拒絕,因為你還不了解背後的人際脈絡,不知道誰對你的工作影響更大,你就需要花費更多時間與成本去與大多數可能的人構建人際關係,這些時間乃至金錢都是成本。
所以,去到新公司很多人會比較累,因為不僅管理是新的,周圍的人也是新的,是需要花時間去經營的,這些都是成本。
所以,跳槽本身是件成本很高昂的事,如果薪酬沒有漲幅達到且超過20%,完全就是虧本的一件事,並且風險還很大。
這讓我想起我當年老闆給我說的一句話:不要隨便跳槽,如果要跳槽,不輕易選擇、不輕易放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