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過3年跳槽7次的經歷我才明白,這樣跳槽,並不能改變什麼!

2020-10-19 福傳讀書

    這種跳槽的理由我笑了!

    我一同事小輝,今年35歲,最近他辭職了,不過我認為這種人,哪怕你再跳槽10次,都沒有用。

    因為跳槽,並不能給你帶來任何改變,跳槽只是讓你換另一個辦公的環境而已。

    01

    始終認為自己並沒有錯

    都是領導或同事的錯

    隨著疫情的情況,不斷得到好轉,各地已經開始陸續復工了,然而小輝,也同樣收到了公司的通知,說公司已經正常運營了,人手忙不過來,需要他回來上班。

    結果我這位同事小輝,回來上班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辭職」

    這個消息不說領導了,就連我們作為同事都,感到無法理解,為什麼好端端的,突然說辭職,就辭職了呢?

    事後我才得知,原來他覺得,公司前段時間,受到疫情的影響,業務不是很多,公司只能讓一部分人上班,一部分人只能休息,所以每天上班基本都不忙。

    但是他認為,不忙的時候,領導沒有安排他上班,而是選擇安排其他同事上班,讓他休一個多月的無薪假。

    而等到公司恢復運營正常了,工作量慢慢增多了,領導才想到,讓他回來上班,用他的話說。

    :就是領導套路太深了,把自己當猴一樣耍,需要的時候就叫回來,不需要的時候,就一腳把他踢開。

    所以他心裡一直在埋怨,這也是最終導致他,一回來就選擇辭職的原因。

    原來事情是這樣的,由於前段時間,受到疫情影響,公司不得不把一些業務減少,而恰好就減掉了,這位同事小輝主要做的這部份業務。

    由於他在公司裡,只會這方面的業務,其它方面的,他又不會做,所以最後公司決定,那還是放他休息吧。

    畢竟公司現在也不需要這麼多人上班,但他卻很不理解,所以對此一直耿耿於懷。

    02

    不願改變

    總抱有,大不了就辭職的心態

    其實我之前也有過這樣的經歷,總認為這裡自己做得不好,不被領導重用,那是領導無能,甚至還在心理罵著:這些人怎麼都能當領導的,難道各個都是眼瞎了嗎?

    而我一直抱有這些想法,直到出來工作才3年,我已經總共跳槽了7次,平均下來,在一家單位都沒有待超過半年,最快的一次,幹一個多月就辭職了。

    而一起出來工作的同學,還在原來的地方做著。

    而許多同學都基本已經,晉升為部門主管了,就算沒有被晉升的,工資基本也都提高了一大半。

    之後我才靜下心來,終於是想通了,原來最大的原因是自己,而並不是公司,或者是領導,不可能這3年來跳了,這麼多家單位,都沒遇到一個好單位,好領導。

    以前平時在工作中,如果有什麼事沒有做好,被領導批評了,心裡總感覺,是領導要求太高,或者是其它同事的原因。

    反正始終認為,自己沒有錯,如果領導再多批評兩句,心裡就已經開始打算要不要辭職了。

    所以無論自己做錯什麼事,總有理由,不是公司的問題,就是領導以及同事的問題,如果領導不理解,那大不了辭職,就不會有這些問題了。

    所以始終抱有這些想法,自己的錯誤又沒有及時改正,哪怕跳槽10次8次都沒有用。

    最根本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解決掉,跳槽也只是,換另一個工作環境而已,身上的毛病依然存在。

    03

    始終認為

    自己跳槽到下家,就不會有這種問題了

    我這位同事小輝辭職之後,我就問他:你有沒有想過是自己身上的原因,為什麼領導不讓你上班?

    可他卻理直氣壯的說,自己沒有問題,這都是領導故意的,領導早就看他不順眼,不想看到他了。

    所以才隨便找個理由,選擇放他休長假,平時一直說他,除了會這一個業務之外,其它的什麼都不會。

    當聽到他說出這句話時,我瞬間覺得,他辭職沒有用,因為辭職並不難改變什麼。

    但不過說真的,他的業務能力的確不錯,但他也只會一種業務,而不像其它同事,基本公司裡的每一種業務基本都會一點,而在職場上,這樣其實是最危險的,但他卻渾然不知。

    認為自己做的這個業務,沒有人比自己做得好,自己休息了,就沒有人會做了,這樣就顯得自己很能幹,很有存在感,別人替代不了。

    在書《能力陷阱》中就有提到這種現象:我們很樂於去做那些我們擅長的事,於是就會一直去做,最終將使得我們一直只會做擅長的那些事。

    久而久之,那些擅長的事務佔據了我們絕大部分的時間,使我們無暇顧及其他更有意義、更有價值的事情。

    由於表現良好且無可替代,而在領導力方面又有所欠缺,我們極有可能被留在原來的崗位上,我們就這樣被自身的優勢和最擅長的技能禁錮住了。

    所以在工作中,不要認為除了自己,沒有人會,就感覺很光榮,就覺得很有存在感,但與此同時你也只能永遠,被困在這個崗位上,因為這個崗位離不開你。

    所以我們平時不僅把本職工作做好之外,你還需要花一部分時間精力,去多學習本職工作以外的事情,這樣你才不斷得到成長和鍛鍊,而不是一味的靠跳槽就能解決問題。

    04

    始終認為

    到下家自己一定做得比現在好

    這些人寧願選擇跳槽,也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原因就是,他們始終認為,自己到了下一家單位,就一定比現在混得好,就一定得到領導的重用。

    其實從想法上已經錯了,跳槽就如同跳板一樣,不一定每次跳槽,就跳的比現在高,比現在好,也有可能是越跳越差的。

    所以不要抱有,大不了跳槽到下一家,這不僅問題解決了,可能還會升職加薪。

    如果你不改變,不及時把自己不足的地方完善,你也只會越跳越差,畢竟你的能力就在那裡。

    而且無論什麼公司單位,領導都喜歡忠誠度高的員工,而不是頻繁跳槽,忠誠度極低的員工。

    所以在職場上,強大自己,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而不是靠辭職就能解決一切問題。

相關焦點

  • 跳槽跳槽老是跳槽 3年6換工作會不會是心理有障礙?
    「兒子工作3年,換了6份工作,最短的幾份工才做了兩三個月。過年前,他辭掉了一份外貿公司的活,過完年還一直沒找到稱心的工作。」  紹興沈女士,昨天在電話裡向記者求助,她擔心兒子的心理有問題。  頻繁跳槽,是不是真和心理障礙有關係?
  • 董明珠:跳槽的人我一概不要。網際網路人:???
    當然,真的40年不換同事,你的爸爸媽媽輩兒的長輩極有可能會告訴你這沒什麼,大家都是這樣過來的——但40年如一日的面對同樣的面孔,對個性跳脫的90、95後來說,會不會也太可怕了?如果你是個努力嘗試過找工作的大學生,或者多關注了幾個職場帳號,那很可能也熟悉這樣的數據——95後會更偏向於體驗就業,平均在職7個月就辭職了,而在年輕人都喜歡的網際網路公司,離職率更是驚人,我們找到了一份58同城發布的《2018年年輕白領跳槽調研報告》——別問為什麼沒有2020年的,可能是數據過大怕讀者不忍卒讀——網際網路行業未滿一年跳槽率高達33.3% ,也就是說,每三個年輕人裡,就有一個人沒幹滿一年就離職了
  • 疫情期間跳槽的真實經歷
    2020-04-26 分享一下自己首次跳槽的一些經歷,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首先介紹一下背景:本人27歲,從大學校園直接進了某國企工程局,工作滿4年。「國企+施工單位」這樣的環境,和相對封閉的學校環境差不過,基本上就是在工作的小圈子裡活動,工作穩定無失業風險,但想很快的往上發展也比較困難,具體原因大家都懂。而且由於全年無休,更是沒什麼時間去接觸外界的信息。這種環境待久了,會讓人習慣性安逸,與社會脫節。(並不是說國企穩定不好,只是個人比較不安分),所以工作了4年的我對於找工作基本上小白一個。
  • 54%白領不滿3年就跳槽,你怎麼看?
    關於年輕人的高跳槽率,我們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解讀:1.跳槽不再有道德包袱白領不滿3年就跳槽,你怎麼看?跳槽在相當長的時間裡被視為貶義詞,意為「對公司不忠」。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明白這一點,不再有道德包袱,說走咱就走。這直接反映在人們的行動中。數據顯示,12.9%的白領正在辦理離職/入職手續,56.7%的白領已更新簡歷正在求職,也就是說在跳槽季積極行動的白領比例高達69.6%,接近七成。
  • 給跳槽的人 7 點建議
    ,希望我總結的這 7 點建議可以對大家有點幫助。雖說工作是為了錢,但是跳槽不能只看到錢,尤其是我經常看到有人為了一些小錢而跳槽,其實這是目光短淺的。跳槽也是有成本的,你在原公司的工作積累、人脈關係、業務積累、發展機會等等,跳槽意味著這些積累全部會失去,也許再堅持一段時間,你的公司取得很大的發展成就,你也有很大的晉升機會。
  • 職場跳槽3步走,助你越跳越值錢
    這是我在頭條號的第16篇原創文。我有1個百人職場分享群,原本在群裡有每日問答,放假就暫停了。昨天剛提出一個新問題,就炸出一群想跳槽的小夥伴,看到一片哀嚎:還沒復工,老闆在微信群號召大家自願降薪,想跳槽!復工了,去年下半年剛漲到月薪過萬,現在公司只給我兩千塊,想跳槽!
  • 你願意「降薪跳槽」嗎?我願意
    今天,我想給你講講我降薪跳槽的故事,與你再次探討這個話題,希望能對你有所啟發。本文首發於2019年。當時我在北京工作,而微軟招聘的崗位工作地在上海,於是,我坐了徹夜的火車,趕去上海面試……我太想加入微軟了,路上,我激動的一夜無眠,一直在背英文簡歷。我相信很多同學都有這樣的經歷,如果你要到外企應聘,英文又沒那麼好,怎麼辦?
  • 三年換八次工作?頻繁跳槽的人,通常有4種情況
    在聊天綜藝節目《圓桌派》的一個專題為「跳槽」的某一期,嘉賓張立憲(《讀庫》主編)提到一位3年換8次工作的人。他感嘆說:「我真的感覺到現在的年輕人的就職、就業,每個人都有一本血淚史。」似乎「跳槽」只是一件在當下年輕人眼裡極其平常的事情一樣,而要是遇到一個沒怎麼跳槽的人,就好像很「稀奇」。像這種「三年換8次工作」的人,一般都會有以下4種情況,最後一種讓很多人都有共鳴。
  • 都說不能頻繁跳槽,那麼一個人一輩子大概會換幾次工作?
    作為一個公務人員,他這40多年,中間經歷過同事去基層、支持邊遠、去企業、下海、變為事業單位、升職提拔等等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統計出來,40-45年的機關人生,雖然很多人還在體制內,但畢竟也很多人沒那麼一成不變,下海、轉業的也不少,從「跳槽」這個角度來講,平均每個人已經換了1次工作。
  • 收拾一下,該跳槽了.
    比如,拿到年終獎,趁著新一輪的金三銀四的招聘旺季而跳槽,這既是職場慣例,也是社會現狀。原始的跳槽,是描述一個人對自己的職業道路做出改變,它只是一個動作,而沒有好壞評價;後來的跳槽,被許多人烘託成了一個人想要獲得事業成功,所必須要歷經的道路。正因為這樣的看法,導致越來越多在跳槽路上的人,一步步喪失自己的職業前景。
  • 「我是否又該換工作了」什麼樣的跳槽才真正有價值?
    作者|職業規劃師Vin原創Q1Vin您好,這是我工作2年的第三份工作,從IE做到了採購,最後發現自己還是喜歡做改善項目,因此換到了現在的這份工作。但是因為2年多時間換了三份工作,其實並沒有接觸什麼項目,出去找工作發現市場上需要的IE或者CI,都需要項目經驗;而不需要項目經驗的工作我又覺得工資太低,所以在考慮是不是繼續留下來,還是現在馬上換工作?
  • 「收到月薪翻倍的offer,我卻不敢跳槽了」
    我反思了下:如果真的給我一個月薪翻倍的offer,我真的能毫不猶豫地辭職嗎? 思考了很多,我得出的結果是不能。 職Q社區上有個問題是:在新公司工作得好好的,有心儀的公司來挖我,要不要跳槽? 有個回答總結得很到位:你有能力勝任心儀公司的那份工作嗎?
  • 如何在面試中解釋,跳槽頻繁的原因?
    在80後,90後的父母眼裡,是很難接受跳槽,甚至頻繁跳槽這件事的,他們認為一輩子幹一件工作,是很正常的事。但是,隨著時代在變,現在的年輕人為了職業發展,為了更高的收入,或者為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等等原因選擇跳槽,已經司空見慣。隨意點的1-2年跳槽一次,有規劃點的3-5年換一個工作環境,都很正常。
  • 如何畫出跳槽的完美曲線?—談談財務跳槽的基本原則
    因為這個問題裡面其實包含了好幾個事兒,因為我不太了解他的情況,我在這裡至少從我的視角上包含了好幾個事兒。第一個是什麼呢?就是怎麼找工作,涉及到如何跳槽,很可能是因為跳槽跳得不成功,受了打擊,自信心不足;第二個是什麼呢?
  • 都說2020年是「就業寒冬」,今年年底你還跳槽嗎?
    2020年是極其特殊的一年,新冠疫情年初肆虐,讓許多人的工作和生活受到了影響。雖然此後疫情得到控制,人們的工作也恢復了常態,但要說今年是個職場寒冬並不為過。這不,一眨眼的時間已臨近年底,有些人也開始考慮起是否該跳槽這個問題。
  • 行醫十年,一個醫生的三次跳槽心路
    要問我是如何熬過來的,那就是從與患者的交流中得到滿足,除了用自詡的高端服務理念對待患者以外,還收取一點紅包補貼家用……汗,紅包這事得細說,不是你們想的那樣!詳見下文。四年時間過得很快,我邁出了跳槽的第一步,去了另一家肯收留我的二甲專科醫院。跳槽後收入確實有提升,但工作強度也不低。
  • 蔻馳泰普羅說:8個想法在「跳槽」
    適當比例的人才流動,是一種健康的新陳代謝、吐故納新,對企業對個人,都大有益處。4、「跳槽」意味著要挑戰自己的舒適區在第一家德國企業工作10年後,我經歷了人生中的第一次「跳槽」,一家獵頭公司把我介紹到沃爾沃公司。
  • 跳槽焦慮與習慣
           曾經離職,也曾經見證過他人離職,對於個人講是跳槽,對於雙方講就是所謂的炒魷魚與被炒魷魚。人生只有一次旅行,只有一次命運,沒有重複和輪迴,離開珍重,留下珍惜!不過一次體驗而已,為什麼不?為什麼要?遵從本心。主要是想好了在哪裡,到哪裡,如何到哪裡;有什麼,要什麼,如何要到。
  • 一個老油條關於跳槽的4個真相,早看早明白!
    這樣的跳槽,看似是為了找一個自己可以接受的公司的需求,其實是情緒積累爆發的結果。沒有什麼合理不合理,至少你是有所忍讓了,又不是一開始就表現的不醒事、胡攪蠻纏,所以沒必要再這麼忍受下去。現狀不但影響著自己職場的情緒,還變相地耽誤自己職場的發展,因此,跳槽是有必要的。
  • 通過跳槽,2年內從月薪3000到15000,我總結了這3點面試經驗
    從2014年第二次來上海的月薪3000,2年內達到月薪15000,我是靠著跳槽實現的,跳槽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就是面試,在我看來面試就像期末考試,是檢驗自己歷史實力的最佳方式;面試也像相親,沒有最優秀的匹配,只有相對合適,在雙方都看對眼的時候,就是機會來臨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