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內企業境外放款上限提高 滿足企業「走出去」資金需求

2021-01-08 環球網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5日訊(記者姚進)根據企業業務需求,近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由0.3上調至0.5。

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分析師周茂華表示,該係數調升意味著國內企業或機構對境外企業人民幣貸款的空間增大,有助於滿足國內企業「走出去」的資金需求,也有助於滿足海外機構對人民幣的需求。

國際金融問題專家趙慶明認為,實施該項政策能夠增加企業在境外人民幣貸款的上限,從而有利於「走出去」的企業更好地做大做強。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以及多個區域間多邊貿易投資協定的籤署,中國企業『走出去』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境外資金需求明顯上升。因此,提高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上限,一方面有利於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另一方面在境外資金持續流入的背景下,有助於促進跨境資金雙向均衡流動。」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說。

相關焦點

  • 促進跨境資金雙向均衡流動
    1月5日,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決定將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由0.3上調至0.5。政策調整後,境內企業境外放款的上限相應提高,有利於滿足企業「走出去」的資金需求,也有利於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促進跨境資金雙向均衡流動。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不斷深化以及多個區域間多邊貿易投資協定的籤署,我國企業「走出去」進程將進一步加快,境外資金需求明顯上升。
  • 拓寬企業境外融資渠道 支持境內上市公司「走出去」
    推動上市公司做優做強,支持優質企業上市,需要拓寬企業境外融資渠道,支持境內上市公司「走出去」,同時也要引入外國戰略投資者,提升公司質量,支持上市公司「引進來」。近年來,中國證監會認真貫徹「放管服」改革要求,積極推進境外上市制度改革,拓寬企業境外融資渠道,支持企業結合自身發展需要藉助境外資本市場開展跨境併購。
  • 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至1,意味著什麼?
    調低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是在控制資本流入,調高企業境外放款的宏觀審慎調節係數則是擴大資本流出,通過這一系列操作,一方面可以穩定匯率,另一方面也可以降低宏觀槓桿率,防範外債風險。 彼時,外匯局副局長宣昌能表示,參數調整後,企業跨境融資風險加權餘額上限由原來淨資產的2倍提高到2.5倍,向境外融資的空間較之前擴大了25%,預計對企業支持力度可能達到幾百億美元的規模。這將有助於境內機構特別是中小企業、民營企業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多渠道籌集資金,緩解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 外管局:境內企業境外IPO後應及時調回資金
    IPO,但要求境外上市募集資金結束後,上市公司及時調回資金,並承諾一定比例資金結匯,且境內基石投資者承諾減持境外上市公司股份後及時調回資金並結匯。客觀地看待對外直接投資的增加這是我國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客觀趨勢,是境內企業國際化發展和境外配置資產的內在需求,更是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戰略的必需,也是政府部門在對外直接投資管理方面不斷簡政放權的成果。
  • 外債管理改革助企業降成本
    ,我國企業投融資「走出去」的步伐不斷加快,跨境融資已成為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要融資途徑,在解決境內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隨著跨境融資宏觀審慎政策覆蓋面逐步擴大,工商銀行北京分行與工商銀行集團在境外45個國家和地區建立的420家境外機構密切聯動,通過跨境融資產品滿足北京地區眾多企業的資金跨境需求。」工商銀行北京分行國際業務部副總經理張永坤稱。
  • 「走出去」的河南企業都在忙什麼?
    □本報記者趙振傑    5月11日,省商務廳傳來消息,河南貴友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吉爾吉斯斯坦設立的亞洲之星農業產業合作區,有望成為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目前已通過商務部、財政部和中國國際諮詢公司共同組織的境外考核。放眼全國範圍,「走出去」企業設立的境外經濟貿易合作區通過認定的也只有13家。
  • 中國最常見的15種資金出境方式,你知道哪些?
    1.境外債權放款主體:境內企業和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且註冊成立 1 年以上;  2.放款人、借款人:股權管理關係;  3.放款人在辦理放款業務前外管部門前置備案登記,並在放款餘額上限內放款;  4.明確境外放款額度;  5.放款資金來源:不得為個人資金或自身債務融資;只可為經營性所得;  6.放款期限 6 個月—5 年內,超過
  • 聚焦進出口企業需求:商業銀行打造「無國界」跨境金融服務
    升級跨境金融服務體系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和自貿區的不斷創新,中國企業「走出去」和外資企業「走進來」的需求日益強烈。  為此,銀行業根據「走出去」企業跨時區、跨幣種、跨市場的多維度需求,不斷增強境外機構本地化服務能力,建立了財務顧問、貿易融資、資金管理、託管清算、債券承銷發行、外匯衍生品交易等業務在內的立體式、全方位金融服務體系。  「中信銀行上海分行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推進上海地區相關企業的海外項目,為上海企業『走出去』提供金融支持。」
  • 中國資金最全合法出境途徑與政策紅線!(超級整理!必須收藏!)
    八、境外放款境外放款係指境內企業(金融機構除外)在核准額度內,以合同約定的金額、利率和期限,並以自有外匯資金、人民幣購匯資金或經外匯局核准的外幣資金池資金,通過結算銀行,將人民幣資金或經企業集團財務公司以委託貸款的方式通過結算銀行
  • 北美華富山工業園區吳廣雲:產品「走出去」要邁向企業「走出去」
    我想我們企業除了自身改變競爭方式之外,不要再像過去那樣以成本作為主要競爭力,而是以技術、工藝、質量、品牌、全球供應鏈參與方式等等各方面來提高企業或者產品的議價能力,增強企業的競爭力,增強企業之間的產品不可替代性。除了上述的這些之外,我想還有一個辦法,就是我們企業可以主動「走出去」,融入全球競爭,參與到全球供應鏈當中。
  • 央行:下調企業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
    廣州日報訊 (全媒體記者 林曉麗)1月7日晚間,中國央行、外管局發布通知,決定將企業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由1.25
  • 最新、最全的資金出境法規及方法(乾貨收藏!)
    因目前諸如跨境電商等公司有大量的資金留存於境外,因此,資金出境需求方可與大陸跨境電商公司、供應鏈公司籤訂協議,約定由資金出境需求方向供應商履行代墊款項之義務,而跨境電商境外關聯方利用留存於境外的資金,向資金出境需求方境外帳戶支付相應款項。  由此,不但滿足某些需要利用槓桿並進行輕資產運作的跨境電商的融資需求,亦滿足資金出境需求方境外用款的需求。
  • 中國企業「走出去」困難與解決建議
    原因分析:人才、技術、資金不充足,標準內容和翻譯有缺陷  首先,中國標準研究人才缺乏,經費投入不足。我國從事標準化工作的人員基礎薄弱,培養成本高、周期長,缺乏培育研究標準化人才的機制,無法建立梯隊式互相銜接的標準化人才體系。因此無論從素質還是數量上,都難以滿足技術標準戰略實施的需求。
  • 外資招商背景下,開發商的境內4大拿地模式,如何完成土地款前融
    一、外資招商背景下開發商的境內拿地模式按目前市面上的主流做法,在地方政府存在外資招商引資的前提下,如開發商需通過外商投資企業的形式解決土地競拍保證金或土地款的繳納問題,則操作上要麼直接找外資機構以提供融資款的方式配合開發商在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或與開發商共同在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要麼開發商自行在境外通過資金安排或取得融資款後直接在境內設立外商投資企業
  • 農產品期貨中首個境內特定品種來了!有何影響?境內外產業企業怎麼...
    境外企業參與棕櫚油期貨需求強烈 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一直以來,很多境外企業都在關注大商所棕櫚油期貨,有強烈的套期保值需求,早就希望以合適的身份進入中國境內市場,但由於缺乏一個合法穩定的參與通道,這些企業參與大商所棕櫚油期貨面臨諸多限制。
  • 發債受限、銀行和信託放款難,「三道紅線」新規後如何地產前融
    在具體操作方面,以外資機構的前融業務為例,因操作土地保證金資金池業務的外資機構不同於銀行等持牌金融機構,其資金亦有收益要求,因此只有開發商支付的額度維持費滿足外資機構的收益要求時才存在溝通空間(即明確支付多少額度維持費才合適)。另外,在操作過程中,若通過設置額度維持費,資金機構採取call-in模式放款,開發商亦需要給資金機構預留合理的安排資金的時間。
  • 【海外用工】中國「走出去」企業外派員工工薪個人所得稅詳解
    我國個人所得稅法採用的是居民國管轄權和來源地管轄權相結合的制度設計,即對中國「走出去」企業的外派員工在境外工薪所得承認東道國來源地管轄權優先徵稅,隨後在中國採用居民管轄權,對其境外所得在中國進行抵扣和彙算清繳。公告不改變外派人員的境外工資收入,還規定因任職、受僱、履行合同等在中國境外提供勞務取得的所得,為來源於中國境外的所得。
  • 農產品期貨中首個境內特定品種來了!有何影響?境內外產業企業怎麼看?
    境外企業參與棕櫚油期貨需求強烈記者在調研中了解到,一直以來,很多境外企業都在關注大商所棕櫚油期貨,有強烈的套期保值需求,早就希望以合適的身份進入中國境內市場,但由於缺乏一個合法穩定的參與通道,這些企業參與大商所棕櫚油期貨面臨諸多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