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不利於寶寶爬行?會與不會日後顯差距,錯過爬行後悔可來不及

2020-11-03 職場媽媽育兒路

文 / 職場媽媽育兒路

正值秋冬,衣物穿得越發多了,可能有部分寶寶會因行動不便阻礙了爬行練習。去年這個時候,17正是練習爬行的月齡,老家的天氣四季分明,一到這個季節就會溫度驟降。

17被姥姥、姥爺包得像個小粽子,翻身都困難,更別提訓練爬行了。 整整一個月,17的大運動發展,沒見任何長進。

因此,說服老爸老媽同我形成一致的育兒理念,變成了當務之急。

身邊事

濤哥家的二寶跳跳正巧比17大13個月,學爬的時間段與17大致相同,都在秋冬天。濤哥說:

「大寶很自然就學會了爬行,二寶學爬時老人家捨不得開空調,自己工作忙也就疏忽了,但現在兩個孩子差距明顯。」

別的家庭都是老二比老大精明活躍,但濤哥家的正好相反。有一次令他印象深刻的記憶,濤哥帶大寶在床上玩耍,大寶那時剛學會爬,到了床邊自己先看了看,然後轉個身小PP朝外,直接順著濤哥的腿扒拉下床去。

二寶不會爬直接學走,和哥哥比起來空間概念較差,掉床的次數多,身體協調性也不好,跟哥哥同齡(20個月)時,還不會爬高上低。

不過這有一個優點,跳跳顯得更「文靜」一點,家人帶起來也比大寶輕鬆。

會爬和不會爬,日後三處顯差距

①四肢的力量有差距

會爬的寶寶四肢更有力氣,學攀爬也更快更麻利。這是因為寶寶在爬行時,必須要用雙臂撐起身體,並協調四肢前後挪動。

爬行的動作可以提升肌肉張力和關節韌帶的鬆緊度,寶寶的肩膀和髖關節會在行進中承受重力得到鍛鍊。

因此,直接跳過爬行學走路的寶寶,可能會出現肌肉張力較低的情況,寶寶學攀爬也較慢。

②身體協調能力有區別

對於寶寶來說,學爬並不簡單。需要身體動作協調一致、方向對稱,在掌握平衡的前提下,同時運用四肢才能保證身體順暢移動。

在學會爬行的後期,寶寶還可以越過阻礙在路線中的枕頭、斜坡等障礙物,身體的協調性進一步提升。

其實,寶寶學走路、登高上低等大動作發展,除了需要力量支撐,對身體的平衡感、動作的協調搭配都有很高的要求。

不會爬行寶寶協調性較差,在後期的大運動訓練時往往需要較長的時間,也更容易摔跤。


③動作、視覺、空間概念等整合運用

堂姐家的孩子妞妞也是未爬先走,在去她家做客時,妞妞把玩在手中的小球滾落到了餐椅下方。

大家都讓妞妞撿起來,可我發現一歲半的妞妞無法準確地判斷出撿球的方式(需要蹲下身,鑽進餐椅下,再拿到小球),更喜歡向家人求助。

爬行的遊戲可以讓寶寶得到全方位的空間概念提升

比如孩子通過爬行追逐滾動的小球,要先達成視覺追視、大腦判斷出身體前進的方向,同時協調動作行進,並判斷出自身與小球的距離,最終追上小球。

因此,會爬的寶寶有更強的空間概念,大腦迅速整合視覺、前庭覺和肢體動作等方面,判斷力也準確,寶寶「更聰明」。

秋冬訓練小建議

1)樹立正確意識

學會爬行有很多好處,但寶寶學爬的時間畢竟是短暫的,一旦掌握了走路這種更為便捷的移動方式,小傢伙們就不會再情願採用爬行。

家人們一定要樹立正確的意識,積極的鍛鍊和指引寶寶,才能讓孩子得到完善的發育,激發更大潛能。

2)提供舒適的環境

秋冬天氣寒冷,寶寶穿的多,四肢伸展不開,自己也不肯練習。

如果家裡的溫度比較低,不妨打開家中暖氣或空調(開空調要保證空氣溼度適宜並經常開窗通風),讓寶寶穿的輕薄些,行動起來也更加方便。

3)正確的引導和練習

首先讓寶寶保持趴臥的姿勢,可以拿玩具在前方逗引,鼓勵寶寶主動去抓。爸爸媽媽也可以加以輔助,一人在前方牽著寶寶的右手,一人在後面輕推寶寶的左腳,以此類推,左右協調前進。

如果是一個人訓練寶寶爬行,也可以在後方輕輕地握住寶寶的小腿部,或者雙手抵住小腳,讓寶寶的雙腿更有推力,助力前行。

訓練寶寶爬行,重點就是要培養寶寶產生向前的興趣。

結語

每個寶寶都是特殊的,大運動發展順序以及學會技能的具體時間都不盡相同。

確實也有部分寶寶始終沒法學會爬行,直接跨越到了走路練習。因此,會不會爬,看起來也不是道必選題,但也絕沒有表面上的那麼簡單。

為寶寶提供合適的條件,讓孩子得到充分的鍛鍊,各項能力協調發展更聰明,既是家人們的希望,也是家人們的職責。


今日話題:各位家人,您家寶寶是未爬先走嗎?在學習爬行的過程中有沒有什麼趣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我是職場媽媽育兒路,一位學習型的90後職場媽媽,關注寶寶的健康成長,期待與您分享更多的孕育小知識。

相關焦點

  • 別讓寶寶錯過爬行
    我們常常說寶寶「七坐八爬」,意識就是寶寶七個月要坐,8個月能爬,這是老祖宗總結的經驗,有一定的普遍性,同時也暗示了寶寶生長發育有規律的可循,先會坐後會爬。了解寶寶坐和爬的規律,能更好地幫助寶寶成長和發育。在現實生活中,常常有的寶寶沒有爬直接學會了走,走其實是一個比爬還要複雜的動作,寶寶先於爬就會學走,也說明寶寶心智動作發育並未落後,但這不能代替爬的作用。
  • 寶寶不會爬就會走了?家長應該注意3點,重視寶寶的爬行敏感期
    案例:小清的寶寶在8個月大的時候,還不會爬,每次想讓小寶貝爬的時候,小寶貝就趴在那裡動也不動,懶懶的樣子,像極了一隻樹獺。小清想寶寶不爬就不爬吧,等大一點會走路了就好了。小清把孩子帶去醫院,醫生說,爬行是很重要的成長步驟,如果孩子不願意爬,你們要引導孩子爬行啊,有些孩子如果太小,不經歷爬行訓練就開始走路的話,不利於以後身體的發育。小清聽後,後悔不已,對於孩子的成長,不應該過於心急的。
  • 值得收藏:爬行的好處,不能錯過的嬰幼兒爬行期 必須了解並行動
    「三翻六坐七滾八爬周會走」這是寶寶大動作發展的一個過程。7個月的時候是寶寶練習爬行發展的關鍵期。在嬰幼兒成長的過程中,每個月都有突出明顯的變化,在練習爬行的這個時期,孩子開始出現爬行的動作,並依靠自己的力量進行爬行,剛開始的時候比較吃力,有的孩子不往前反而會往後撤,,但我們要給予孩子持續的訓練。
  • 寶寶爬行很重要:累計時間需達800小時
    專家提醒,寶寶早爬行、多爬行,可顯著幫助其大腦發育,使大腦對手、足、眼的神經運動調控得以加強,啟迪與開拓孩子的智力潛能。圖片來源於CFP  會爬、早爬與多爬的寶寶動作舉止比較靈敏,協調能力好,懂事快,求知慾強,而不喜爬行的孩子多顯呆板、遲鈍、情緒低,不愛接觸新人、新事。
  • 寶寶11個月大,還不會爬行?爬行的三個階段,給寶寶不一樣的引導
    但是家裡寶寶到底什麼時候會爬行,還要看寶寶具體的情況:有的寶寶在6個月大的時候,就會爬了;但是有的寶寶在9個月大的時候,依舊不會爬。寶寶在6—9月份的時候,會進入到爬行敏感期,在這個階段寶寶願意吸收並且去實踐關於「爬行」的知識和技巧。
  • 降溫了捨不得讓寶寶爬行?你的捨不得可能會影響孩子一生
    步入深秋,臨近冬季,很多家長因為「氣溫太低」、「外面風大」、「地板太冷」等原因不讓正處於爬行階段的寶寶下地練習爬行。小編在這裡提醒家長,剝奪寶寶爬行的機會,對寶寶身體技能的發展會留下負面影響。2.本體覺失調 寶寶用手和膝蓋著地的爬行方式讓手和腿來承受身體的重量,能讓他的骨頭更結實,肌肉得到鍛鍊,身體協調性增強,為日後的站立、步行打下基礎。在爬行過程中,寶寶需要根據前面障礙物的位置不斷糾正爬行的方向,因此這也鍛鍊了寶寶對事物感知的精準性和敏感性。
  • 「爬行敏感期」的寶寶不願爬行怎麼辦
    周末陪朋友聽了個講座,是有關孩子爬行方面的。這位育兒人士說:「如果你不讓你的孩子學會爬行,那麼他的智商發育就會落後於會爬行的寶寶,會影響孩子未來的學習......"
  • babycare爬行墊安全寶寶的第一次爬行!
    自從寶寶降生,挑選安全、舒適、性價比高的嬰兒用品的重擔就壓在了寶媽們身上,每一個寶寶使用的產品都層層把關,不敢有一絲懈怠。可最近央視曝光含有甲醯胺(又叫氨基甲醛)材料的致癌爬行墊,對孩子成長健康會造成巨大損害,這著實讓寶媽們捏了一把汗。  那麼嬰兒爬行墊該如何挑選呢?
  • 寶寶不會爬行怎麼辦?如何訓練?幾個小妙招,讓寶寶爬起來
    「鄰居家寶寶8個月就會爬了,我家寶寶10個月了還不會爬,孩子的智商發育會不會落後於會爬行的寶寶呀?聽說寶寶多爬會更聰明,但我家寶寶就是不爬,親們,怎麼辦?」昨晚在我們的媽媽群裡一位新媽媽顯得很焦慮。關於寶寶爬行這事,媽媽們不要和別人家的寶寶作比較。一比較,內心就很容易生焦慮。
  • 寶寶跨過爬行直接會走好嗎?會爬行的寶寶,兩方面能力往往更突出
    可能有些家長覺得,孩子不會爬行也沒有什麼關係,畢竟寶寶長大之後會走就行,誰還一直爬?李女士家的寶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寶寶在很小的時候,家裡的大人都因為工作忙的原因,沒有很好的引導寶寶爬行,所以寶寶每次爬的時候,不是原地不動,就是向後退。但是李女士並沒有對寶寶的這種情況持以關注的態度,而是和很多家長想的一樣,認為寶寶自然就會爬行。
  • 錯過爬行關鍵期的孩子,到底錯過了什麼?
    但在現實生活中,很多家長卻往往會忽視「爬」這個階段,直接就鍛鍊寶寶進入「走」的階段。 很多媽媽出於安全或者衛生的考慮,不願意寶寶多在地上爬。 但爬行是行走的基礎,沒有得過充分爬行鍛鍊的寶寶,可能對寶寶以後有很多不良的影響。
  • 寶寶只會挪,不會用手腳爬行,是不是有問題,會不會影響智力?
    爬行不像坐、站、走,不是嬰兒發展中的必經之路,只是一種可選的技能 「爬行訓練」最初是治療小兒腦性癱瘓的一種方法,不知不覺在全世界掀起了「讓寶寶爬行」的熱潮,有無數育兒專家和媽媽對此情有獨鍾。雖然,大腦皮層運動區嚴重受損的寶寶、大腦發育不全的寶寶,確實很難完成爬行動作,但不能由此得出結論認為不會爬行影響今後的智力發育。
  • 寶寶「爬行」有啥好處?到底如何訓練?
    最近有不少媽媽諮詢關於寶寶爬行的問題:「我家寶寶不會爬行,直接會走路了,會不會影響以後的發育啊?」「我家寶寶總是用一側身體向前爬,正常嗎?」「我該怎麼鍛鍊寶寶的爬行能力?」等等。。。3、提供爬行的機會有些媽媽擔心地上髒,不讓寶寶在地方爬,這並不利於寶寶的技能發展,應該儘量減少抱著、使用嬰兒車的時間,給寶寶創造爬行的機會,但是要保證一個安全的空間。樓梯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也是個不錯的障礙練習工具,如果到親戚家裡做客,正好有這樣的樓梯,可要抓緊時間讓寶寶練習哦。
  • 這幾個月是寶寶練習爬行的關鍵期,怎樣訓練寶寶爬行?
    俗話說寶寶「三翻六坐八爬爬」,這句話不是沒有道理的,7-9個月的寶寶已開始發展丟、扔物品等大肢體動作的能力,寶寶也開始熱衷於爬行,媽媽們應儘量抓緊這段時間教寶寶學爬一般而言,寶寶在8個月左右時就可學會自然地爬行,在學習爬行的初期幾乎都是採用手腳並用的爬行方式,之後會用胳膊肘往前匐前進,而且腹部貼在地面,爬行速度十分緩慢,在
  • 寶寶爬夠500小時了嗎?爬行不足會導致感統失調,寶寶爬行別忽視
    沒有經歷過充足爬行練習的寶寶,多數會感覺統合失調沒有經歷過充足爬行練習的寶寶,長大後多數患上了感覺統合失調症,如視聽、視動、聽動失調等。而爬行提供了生命早期主動探索和嘗試獨立的機會,在實際接觸周圍的環境、事物以及人的過程中,可促進寶寶認知能力的發展,有助於寶寶學習生活上必需的技巧,激發不同層次的思考,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對寶寶來講,爬行比走路要容易,由爬而坐的動作也比較輕鬆,會爬的寶寶爬一會兒便拿到自己要的物品,然後坐下來玩,很隨意很舒適。
  • 寶寶爬行時間短,好處多,錯過了,寶寶就可能輸在起跑線了喲
    因此,很多父母就會限制寶寶爬行,這其實是寶媽們忽略了爬行的這些好處。一起來看看吧!鍛鍊身體協調性寶寶爬行的時候,需要身體、四肢、胸腹等部位一起運動,可以鍛鍊寶寶身體很多地方的肌肉,並且寶寶還需要提前查看路線,這對於寶寶大腦的發育也是有好處的。寶寶在爬行過程中,大腦不斷協調寶寶身體哥哥部位,進行配合。
  • 爬行墊也出問題,這類爬行墊甚至會影響娃的生育能力,有的趕緊扔
    正值夏天,李女士的寶寶剛學會爬行,李女士擔心孩子光著腿在地上爬行會著涼,於是便給孩子買了一張爬行墊。 李女士覺得非常困惑,孩子還不會走路,平時很少帶他去外面,怎麼可能會接觸化學物質。思慮再三之後,李女士才想到是爬行墊的問題,醫生告訴李女士:現在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購買爬行墊,它的款式有很多,家長在購買時大多會關注外表,很少會關注材質。
  • 不會爬行的寶寶,智力有問題嗎?看看美國兒科學會給出的答案
    ★不會爬行的寶寶真的是智力低下嗎?看看美國兒科學會的說法說到一些孩子不會爬行這個問題,美國兒科學會曾經說過,少數孩子是不會爬行的。雖然孩子不會爬行,但是他們會用其他辦法進行移動,比如說用屁股滑行,用肚子挪動等。其實,只要孩子能協調的利用身體其他部位進行移動,家長就不必過分擔心。
  • 爬行有助於寶寶閱讀能力發展
    ,日後有助於孩子的閱讀能力發展。不要擔心孩子在地上爬會不乾淨,弄髒衣服或是感染病菌。爬是孩子成長的必經之路,既然多爬對孩子有好處,父母就要允許孩子四處爬,還要帶孩子到不同的環境之中去感受爬行的快樂,比如沙地上,田野上,草地上,通過不同的環境,起到不同的刺激作用。
  • 如何訓練寶寶的爬行技能?抓住「爬行敏感期」,加入引導性的訓練
    爬行和行走一樣都是寶寶應該具備的能力,很多家長覺得這是寶寶與生俱來的能力,到了時間他們自然就會展現出來,所以不需要過多的關注,這其實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寶寶不會爬行的原因1、 父母的忽視家長們在潛意識裡覺得孩子的成長都是循序漸進,自然而然就可以實現的,所以不需要父母費太多的心思在這上面,甚至有些父母崇尚放養教育,在保證孩子衣食住行的情況下給孩子最大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