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時期 傳媒業如何前行

2020-12-13 四川日報

變革時期 傳媒業如何前行

    

中國傳媒年會上,與會者熱議傳媒業發展方向

論趨

  「希望通過交流研討,進一步明晰新時代我國傳媒業發展的方向與趨勢。」11月16日,在第十三屆中國傳媒年會開幕式舉行前,一位新聞從業者的話,也是當天來自全國各地400餘位傳媒行業嘉賓共同的心聲。
  當天,在中國傳媒年會上,與會者分享著智慧,激蕩著思想。我國傳媒行業發展面臨著哪些挑戰?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從他們的觀點中,我們或許能一探究竟。
□本報記者吳浩吳憂
看挑戰
十年一個巨變 怎麼服務讀者需要不斷探索
  「5G來了,VR會發生什麼?」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張洪忠的設問很有代入感。「2G的時候是門戶網站,3G的時候是社交媒體,4G的時候是短視頻和直播,5G同樣會產生新的業界形態。」張洪忠說,具體是哪種形態現在還不確定,但可以預見的是VR產業發展和相關應用的普及。
  仿佛是一種印證,在前不久的世界網際網路大會上,也曾傳出VR版本微信將要研發的新聞。「5G是我們整個VR的通路。再好的汽車,沒有高速公路也開不起來。我們現在4G的網速,是拉不動VR的。」張洪忠認為,5G就會解決這個問題。5G將在2019年開始商用,2020年全國普遍推廣。「所以,VR技術就是我們正面臨的新的傳媒業發展節點。這就是挑戰。」他說,5G道路修通了,還有三個要素需要傳媒行業去挑戰:第一是硬體,第二是內容,第三是商業模式。
  「我們這代編輯人遇到的變化,是前面那麼多代編輯人沒有遇到過的,我們面臨十年一個巨變,這個巨變簡直快得不得了。」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出版融合發展(武漢)重點實驗室副主任白立華直言,一切都源於技術變化快。「我們怎麼服務讀者,怎麼能產生經濟效益,這是我們需要不斷探索的,也是當下傳媒業面臨的挑戰。」白立華認為,如果把原來紙書的生產定義為一條省道,而媒體做線上服務時,是在邊上修一條高速公路,要進行平滑的轉移,「如果不儘快把原來紙書的讀者轉移到線上,進而產生服務和盈利的話,這些原來的忠實讀者都會被市場化的後浪『捲走』。」
  新媒體衝擊下,電視媒體也迎來了挑戰。北京電視臺副總編李嶺濤認為,「主要的挑戰是受眾越來越年輕,我們卻越來越老。」李嶺濤說,當下的挑戰,第一就是要適應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其次是內容上進行引導,用正能量的內容來引導他們,之後還要打造更加有利於參與、互動和共享的渠道。
謀對策
保持不斷的創新 智能化是下一個要攀升的高度
  「傳媒業發展形勢非常好,在黨中央融合發展政策的支持下,現在各方面發展很快,幾種業態共同發展,只是融合程度還不同,融合道路依然艱巨。」原新聞出版總署署長、中國出版協會理事長、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柳斌杰認為,共同發展的態勢已經形成,未來要拿出實實在在的行動,在抓改革和落實上下力氣,確保問題發現一個、改革一個、解決一個。
  「要瞄準傳媒科技發展的前沿,做好技術開發應用,讓技術更好地服務促進媒體發展。」柳斌杰說,媒體的技術前沿就是由數位化走向智能化,智能化是下一個要攀升的高度。「同時,還要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增強中國聲音,努力打造具有強大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國際一流新型媒體。」柳斌杰建議,新聞媒體要不斷鍛鍊隊伍,不斷掌握新技術、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要把國內的媒體整體提高到高質量的發展水平。
  「自2017年1月中宣部召開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工作座談會以來,全國傳媒業以建設『中央廚房』為基礎工程,理清思路,明確方向,對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工作進行周密部署,兩年來取得重大成果。」中國新聞文化促進會理事長、原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說,新時代為傳媒業發展提供了新機遇,「我們要抓機遇、促融合、求發展。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15字使命任務。抓住5G機遇,不斷完善網際網路傳播格局,加快融合發展。加強媒體相互間的學習交流,推動傳媒業的變革與進步。」
  「我們還是認為內容為王。」赫斯特集團中國區總裁、亞太投資委員會委員汪曉洪表示,無論如何內容都是最主要的,只是呈現的方式、平臺和渠道不一樣。「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保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變革,讓內容保持高質量,才能夠更好地引領市場。」汪曉洪說。

相關焦點

  • 技術變革、媒體轉型及對傳媒業的新挑戰
    技術變革、媒體轉型及對傳媒業的新挑戰 2018年11月21日 10:35 來源:《編輯之友》 作者:周蔚華 楊石華 字號 內容摘要:新的信息傳播技術促使傳媒業發生了重大轉型,這種轉型主要體現在以下十個方面的變化
  • 《武士的女兒》,來自明治維新時期的女性社會變革
    在這段使日本躋身於世界經濟、軍事強國之列的開化時期,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巖倉具視為首的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而在這當中,有五位稚齡女性,她們均出生於開明歐化的武士世家,父兄中不乏出國留學者,因此在明治政府的招募下,送他們跨國重洋,遠赴異鄉,去學習西方的文明禮儀,為日後回歸日本,實現日本現代化發展而助力。
  • 數易春秋碩果纍纍,砥礪前行擁抱變革——魔秀科技成立12周年
    魔秀科技北京及貴州團隊異地同步,以一場「戰在一起,逆風翻盤」為主題的團建活動,為魔秀科技的成長變革共襄盛舉! 但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也是魔秀科技的變革元年,面對不斷發展和變換的環境,我們決定走出舒適圈,擁抱變革,每一位魔秀人將「戰在一起,逆風翻盤」,在逆境中畫出魔秀科技漂亮的成長曲線!
  • 在線教育推動育人方式變革
    如何發揮在線教學優勢,深度融合線上與線下教育,將在線教育作為育人方式變革動力,提升育人服務水平,是復學複課後學校教育教學面臨的關鍵問題。學校應該思考,如何讓這次疫情期間的教育探索實踐賦能教師、賦能學校,成為未來教育變革與創新發展的推動力量。
  • 變革的思想準備——淺析江戶時期日本社會的思想變革
    前言日本的明治維新一直以來都是人們所稱讚的對象,許多落後於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中國家和欠發達國家都希望從日本的明治維新中吸取經驗,他們都希望可以通過變革和維新,迅速地實現國家的富強,並成為發達國家的一員。
  • 讀吳曉波《歷代經濟變革得失》
    我們也可以這樣反過來思考,歷代的變革,我們究竟可以分出幾個領域,軍事變革、政治變革、文化變革、經濟變革?政治與其他幾個領域始終交叉,且其餘幾類的變革中也始終擺脫不了經濟變革的身影。這裡面很重要的一點,並不是政治和經濟分不開,而是本書沒有做到政治與經濟的分野。
  • 《華為管理變革》讀後感:管理變革—企業發展的內驅動力
    華為管理變革:概述本章主要以概括的方式,講述了華為30年的變革歷史,包括華為的歷史簡介、華為的管理哲學、企業文化的主要特點。華為為什麼要進行變革,如何建立和打破制度。高管團隊與組織變革:基於制度化變革視角的解讀本章講述了華為變革實施的第一步,高管團隊的變革,變革成如何的組織架構,這些變革又是如何落實成制度化。
  • 開啟教育公平新模式 在線教育如何健康前行?
    在線教育如何健康前行【視點】2019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重點部署了面向教育現代化的戰略任務,其中包括加快信息化時代教育變革,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對我國教育現代化目標實現的高度重視
  • 正當錦時 不負信仰丨旭正集團面對市場變革砥礪前行!
    他認為,只有守正創新,充分利用線上、線下結合新模式,迎接第三終端市場新風口,旭正集團才能夠在主動求變中站穩根基,通過新的模式引領新的變革。旭正集團專家學術團隊走進基層醫生群體培訓計劃,對於基層醫生而言不僅拉近了彼此之間的距離,更是提升了對於專業醫療知識的認知,對於疾病的診療提供了新的思路。抓住機遇,造就英雄。
  • 異類華為:華為是如何擁抱「變革」的?
    華為如何打造自己的技術優勢,形成區別於小米的競爭力? 蘋果剛剛發布了手機,華為內部一片笑聲。蘋果的三攝模仿華為、雙卡模仿華為、人工智慧也在模仿華為。 為什麼說華為有信心,在未來兩年之內超越三星和蘋果?因為華為有底氣。 華為這麼多員工,怎麼形成我們的管理體系和技術優勢?怎麼從戰略到執行?華為是通過三十多年的變革,做到厚積薄發的。
  • 在新發展階段豪邁前行
    「十四五」時期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近年來,我國經濟之所以在錯綜複雜的國內外環境中能夠戰勝各種風險挑戰,乘風破浪、穩健前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始終堅持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全心全意辦好自己的事。當前,我國繼續發展具有多方面優勢和條件,同時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實現高質量發展還有許多短板弱項。
  • 趙曉:有十字架的變革與無十字架的變革
    一次是漢朝,漢朝是儒道互補,也就是說,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爭鳴後的各種文化,到此變成了最優秀的儒道間的相互融合,特別是形成了董仲舒新的以天人感應為特點的儒家學說,其所建構的精神資源支撐了漢朝的崛起,這也是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大國崛起,是我們之所以稱「漢人」的歷史大背景。
  • 論「唐宋變革」的時代特徵
    綜合以上論述,可見關於唐宋變革其實有三個不同的觀察角度。陳寅恪雖然談論唐朝前後期有變化,但是,並沒有給這種變化定性。這其實是繼承了明清時期的顧炎武這些學者的觀察,中國學者早就已經注意到唐宋歷史的連續性與轉折性的問題。現代中國學者關於唐宋歷史的看法並不直接來源於日本學者。此是一種情況。
  • 企業如何擁抱變革?微軟的3個步驟
    那麼它是如何主動變革的呢?今天,我想和你分享一個20年前的故事,然後再分享微軟CEO提出的擁抱變革的三個具體方法。面對全球綠色健康、低熱量的飲食新需求,可口可樂的銷量逐年下滑。1999年,可口可樂的銷售利潤,從12%下降到0。一夜之間,整個業務都停滯不前。公司不得不啟動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裁員計劃,這讓公司元氣大傷。
  • 《組織行為學》第二十二講:高階理論—企業變革如何才能成功?
    文 劉珊珊第22講,以拋問題引理論,拋磚引玉來講授本課內容:高階理論、企業如何成功轉型、高階理論的啟示。先思考變革要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納德拉作出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殺入雲計算領域,搞起B2B的生意,並且徹底改變了鮑爾默時期的企業文化。這麼多年,新聞媒體上的蓋茨好像都和微軟沒什麼關係,不是在搞慈善,就是在搞環保。他拋棄微軟了麼?當然沒有。納德拉成功的背後,離不開比爾·蓋茨的兩次關鍵抉擇,第一,在2013年底,作為董事長的蓋茨免除了鮑爾默CEO的職務。比爾·蓋茨還是把老朋友趕下了臺,我相信他心裡也不比鮑爾默好受多少。但為什麼這麼堅決?
  • 人民日報海外版:奮力前行 建設文化強國
    這是建設文化強國新徵程的響亮號角、前行航標。航向標定,方能行穩致遠。規劃《建議》專門用一個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部署,為今後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文化建設理應邁出堅實步伐、篤定向前。對此,規劃《建議》提出明確要求。在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方面,提出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等。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方面,提出要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等。
  • 奮力前行,建設文化強國(望海樓)
    這是建設文化強國新徵程的響亮號角、前行航標。 航向標定,方能行穩致遠。規劃《建議》專門用一個部分對文化建設進行部署,為今後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十四五」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局起步的關鍵時期,文化建設理應邁出堅實步伐、篤定向前。對此,規劃《建議》提出明確要求。在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方面,提出要推動理想信念教育常態化制度化,加強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教育,加強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等。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方面,提出要全面繁榮新聞出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等。
  • 唐宋變革研究(綜述)
    但遺憾之處在於並未從基層社會的演變的角度指出宋元之間的變革。李治安先生的《兩個南北朝與中古以來的歷史發展線索》,提出兩個南北朝問題。第一南北朝就是眾人皆知的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南北格局對峙的時期,而第二個南朝則是指五代結束以後,宋王朝與北方少數民族政權對峙的時期。南方則是以宋王朝為代表的南朝模式,而北朝則是以遼金元為代表的北朝模式。
  • 課程變革如何以學習為中心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學校課程變革呈現出從缺位到回歸再到繁榮的發展脈絡。如何進一步優化課程教學體系,科學規劃學校課程,推進跨學科課程教學改革?如何建構有利於學生成長的學校課程體系?
  • 七十年砥礪前行,新中國的變化世界有目共睹
    第三集《時代的起點 重新再造一個新中國》在新中國成立後的一段時期,西方的中國研究專家們關注到一個很有意思的事情。但是我們看到,自二十世紀中期,在1949年革命時期,也是亞洲許多地方結束殖民統治的時期,我們看到世界發生了變化,建立起了一種新的可能,即世界不一定為西方所主宰,西方只佔人類的一小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