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強+供給壓力大,不及央行暖意濃

2020-12-23 金融界

來源:鬱言債市

作者: 劉鬱 肖金川

摘 要

生產端來看,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生產指數加權同比至7.6%,再超去年同期。考慮到10-11月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生產指數加權同比分別比去年同期高出1.3、1.0個百分點,使得今年四季度不變價GDP同比超出2019年同期的概率上升。

從需求端來看,出口向好、投資略緩、消費不及預期。出口(人民幣計價)、社會消費品零售11月當月同比,相對10月的變化分別為7.3、0.7個百分點,而11月固定資產投資升幅較10月略有放緩。工業產銷率和PPI環比反映出需求仍略好於供給。

關注高頻數據給出的兩條信息,與宏觀數據交叉印證:第一,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流通生產資料價格環比繼續加速,與11月PPI環比反彈相一致,反映經濟整體需求較為旺盛。第二,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螺紋鋼庫存去化速度有所放緩;螺紋鋼價格小幅回落,印證宏觀數據中固定資產投資升幅略緩。不過,這可能是受到中下旬的較大範圍降溫、雨雪天氣影響。因而需要關注11月投資放緩是否由天氣因素導致。

11月末超儲率可能升至1.6-1.7%,12月中投放9500億MLF創紀錄。超儲回升主要受益於兩方面因素,一是央行淨投放4300億元(包括逆回購300億元和MLF 4000億元,不含SLF);二是政府存款投放2122.7億元。這使得流動性12月上半月流動性明顯轉松。在流動性較為寬鬆的背景下,12月15日央行再投放9500億元MLF指向央行態度發生邊際變化。問題在於央行這種流動性投放的邊際變化是暫時性的,還是政策方向的調整。目前來看可能還難以斷定。

當前債市存在階段機會,關注流動性寬鬆帶來的利多,背後是央行態度邊際變化。正如我們在10月經濟數據點評中所提到的,利率對基本面數據超預期反應有所鈍化,11月類似的情況在延續。而政府債較大的供給壓力,在流動性寬鬆狀態之下,對債券二級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不過我們仍需要關注流動性的變化是一種暫時性現象,還是會持續。在得到確定答案前,博弈中短端利率下行的風險小於長端利率。

核心假設風險。國內政策出現超預期調整。

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7.0%,市場預期值7.0%,前值6.9%。11月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8.0%,前值7.4%。1-11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2.6%,前值1.8%。1-11月房地產開發投資累計同比6.8%,前值6.3%。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當月同比5.0%,市場預期值5.6%,前值4.3%(市場預期值來源於Wind)。

1

經濟數據: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生產指數加權同比至7.6%,再超去年同期

MLF超量續作,背後是超儲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續作,背後是超儲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續作,背後是超儲率降至2017年水平

生產端來看,11月經濟延續10月的同比高增速,服務業同比增速繼續上行,使得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生產指數加權同比增速攀升至7.6%。11月工業增加值同比7.0%,較前月小幅升0.1個百分點;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8.0%,較前月上升0.6個百分點。根據兩者在GDP中的比重進行加權計算,11月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生產指數加權同比升至7.6%,較10月上升0.4個百分點,繼續超出2019年四季度的平均水平(6.4%)。考慮到10-11月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生產指數加權同比分別比去年同期高出1.3、1.0個百分點,使得今年四季度不變價GDP同比超出2019年同期的概率上升。從生產端數據來看,11月繼續加速,但上升幅度有所放緩。

需求端來看,出口同比反彈幅度較大,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不及預期。出口(人民幣計價)、社會消費品零售11月當月同比,相對10月的變化分別為7.3、0.7個百分點。對於固定資產投資而言,統計局根據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統計執法檢查和統計調查制度規定,對上年同期固定資產投資數據修訂,導致單月同比增速計算起來波動較大。參考11月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同比2.6%,較10月上升0.8個百分點,對比10月相對9月升幅為1.0個百分點,簡化假定固定資產投資在各月之間平均分配,11月升幅0.8對應0.8%*11=8.8%,10月升幅1.0對應1.0%*10=10%,可見11月固定資產投資升幅較10月略有放緩。因而從需求端來看,當前面臨的經濟環境是:出口向好、投資略緩、消費不及預期。

11月工業產銷率同比0.2%,10月同比為0.8%,8-9月同比均為-0.4%,顯示11月供需匹配情況較好。與之相對應,11月PPI環比也有所上行,反映出需求仍略好於供給。

數據接近全面向好,同時關注就業-消費鏈條的修復進程,11月新增就業同比放緩。今年11月新增就業90萬人,較去年同期多出4萬人,小於10月新增就業15萬人的同比增幅。此外,11月服務業PMI就業分項較10月環比下滑0.8,以及11月CPI服務分項環比-0.4%,也指向服務業就業邊際放緩。而11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不及預期,一個重要拖累項是餐飲業,餐飲收入同比較10月也明顯放緩,全口徑從10月的0.8%降至11月的-0.6%,限額以上口徑從10月的6.1%降至11月的1.8%。餐飲業收入同比放緩,不僅反映出居民削減部分消費,也對應服務業就業邊際放緩。11月經濟數據繼續向好的同時,就業卻略有放緩,值得重視,這可能會限制後續消費修復進度,可能也是貨幣政策不急於退出寬鬆的一個重要原因。

關注高頻數據給出的兩條信息,與宏觀數據交叉印證:

第一,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流通生產資料價格環比繼續加速,與11月PPI環比反彈相一致,反映經濟整體需求較為旺盛,拉動生產資料價格明顯上行。

第二,11月中旬至12月上旬,螺紋鋼庫存去化速度有所放緩。對應地,11月下旬和12月上旬螺紋鋼價格小幅回落。這也印證了宏觀數據中固定資產投資升幅略緩。分類別來看,固定資產投資中的基建和地產投資當月同比略有放緩,製造業投資則明顯加速,與出口同比高增長相對應。

值得注意的是,根據中國氣象局2020年12月新聞發布會,11月全國平均降水量16.9毫米,11月全國平均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1.0℃。但11月19日-21日冷空氣影響過程範圍較大,中下旬中東部出現強雨雪天氣過程。螺紋鋼庫存去化放緩、以及價格小幅回落,可能是受到中下旬的較大範圍降溫、雨雪天氣影響。因而需要關注11月投資放緩是否由天氣因素導致。

2

11月末超儲率可能升至1.6-1.7%,12月中投放9500億MLF創紀錄

MLF超量續作,背後是超儲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續作,背後是超儲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續作,背後是超儲率降至2017年水平

11月末超儲率可能升至1.6-1.7%。根據央行發布的貨幣當局、其他存款性公司資產負債表等數據進行測算,11月末超儲率可能升至1.6-1.7%區間,較10月末的1.1%明顯回升。從可獲取的數據來看,超儲回升主要受益於兩方面因素,一是央行淨投放4300億元(包括逆回購300億元和MLF 4000億元);二是政府存款投放2122.7億元。而且11月大行壓降結構性存款1401億元,中小行壓降3407億元,較10月均有明顯減少(10月大行和中小行分別壓降5297億元和5007億元)。這使得流動性12月上半月流動性明顯轉松,SHIBOR隔夜持續低於2%,SHIBOR 7天回落至2.2%以下,3個月到1年期隔夜存單發行利率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下行。在結構性存款壓降規模減小、央行投放和財政存款補充流動性的背景下,銀行負債端壓力得到邊際緩解。

在流動性較為寬鬆的背景下,12月15日央行再投放9500億元MLF,創單次投放記錄。由於12月上半月流動性較為寬鬆,債券投資者對12月15日MLF是否超額續作存在分歧。然而結果是央行投放9500億元MLF,扣除本月6000億元MLF到期,淨投放3500億元。今年8-11月MLF的淨投放量分別是1500、4000、3000和4000億元。相比之下,12月在資金面較為寬鬆的狀態下,央行仍淨投放3500億,且9500億元的規模創MLF單次投放記錄。這指向央行態度發生邊際變化。

問題在於央行這種流動性投放的邊際變化是暫時性的,還是政策方向的調整。目前來看可能還難以斷定,主要是考慮到兩方面:一是11月信用風險事件頻發;二是12月國債和地方債本身供給壓力較大,可能再下達一批地方債再融資債券額度。這兩方面因素均為暫時性因素,都有可能使得央行增加流動性投放。

3

經濟強+債券供給增+流動性松,利率存在階段機會

MLF超量續作,背後是超儲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續作,背後是超儲率降至2017年水平MLF超量續作,背後是超儲率降至2017年水平

利空因素:經濟數據強勁+債券供給增加。11月經濟數據整體較為強勁,工業品價格繼續上行反映需求較好。回溯歷史數據,工業品價格上行周期中,對應的往往是貨幣政策邊際收斂。對長端利率而言,經濟基本面仍屬偏空因素。而且12月政府債供給壓力較大,國債發行規模可能達到6500-7000億元,再加上2000億元地方債專項債新增額度,以及可能追加的地方再融資債券額度,全月政府債發行規模可能達到萬億級別,這將高於11月的供給。債券供給增加,對利率債也屬於偏空因素。

利多因素:流動性寬鬆。央行增加淨投放,以及財政存款投放,使得11月末超儲率升至1.6-1.7%,隔夜和7天利率、以及3個月到1年期的同業存單發行利率均有不同程度下行,反映出銀行負債端壓力有所緩解。12月15日,央行投放9500億元MLF,可能助力流動性寬鬆的狀態延續。

當前債市存在階段機會,關注流動性寬鬆帶來的利多,背後是央行態度邊際變化。正如我們在10月經濟數據點評《債市對經濟數據鈍化,11-12月或有交易機會》中所提到的,利率對基本面數據超預期反應有所鈍化,11月類似的情況在延續。而政府債較大的供給壓力,在流動性寬鬆狀態之下,對債券二級市場的影響相對有限。不過我們仍需要關注流動性的這種變化是一種暫時性現象,還是會持續。在得到確定答案之前,博弈中短端利率下行的風險明顯小於長端利率。

風險提示:

國內政策出現超預期調整。

相關焦點

  • 央行連續釋放暖意 下一次降準降息在何時?
    央行連續釋放暖意,下一次降準降息在何時?人民幣匯率近幾日持續下跌,對短期內貨幣政策進一步放鬆形成一定製約。5月27日,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幅進一步擴大,日內一度跌超300點,最低報7.1759,創2019年9月以來新低。截至券商中國記者發稿前,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匯率跌超200點至7.15上方。
  • 伍超明:通脹短期負增長,長期回歸常態|金融危機|央行|實體經濟|...
    (五)全球化和數字經濟共致供給曲線平坦化2008年金融危機後,主要經濟體持續低通脹的原因,還與全球化程度加深和數字經濟普及下邊際生產成本降低、供給曲線平坦化有關,即相同價格下供給更多,價格對需求變化的敏感度降低。一是全球化導致通脹中樞系統性下行。
  • 任澤平:當前物價是通縮 央行降LPR利率有助經濟增長
    2)充分估計當前經濟形勢的嚴峻性。有觀點認為中國經濟企穩、韌性強,且增速下行是一種自然現象,本身就要增速換擋。我們認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經濟增速換擋過程中並不天然存在中速增長平臺承接,要對形勢的嚴峻性有充分的緊迫感。
  • 歐洲央行加大力度應對經濟不確定性
    來源:經濟日報在新一輪封鎖措施重創經濟、新冠疫苗剛剛問世、「脫歐」談判懸而未決等因素的影響下,歐洲經濟存在出現「雙底」的可能。由於不確定性仍很高,歐洲央行決策者10日決定擴大疫情應急貸款規模,以應對經濟面臨的挑戰,降低經濟進一步下行風險。分析人士認為,鑑於歐洲央行政策空間在縮小,更多財政刺激計劃應儘快接力。
  • 商品漲價經濟是否觸底?看首席們怎麼說
    趙偉:CPI回升幅度不及預期,與豬價對CPI影響尚未充分顯現有關。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推算,3月豬價佔CPI同比權重為2.35%、低於2月的2.5%,環比權重也有類似變化。生豬供給大幅收縮下,未來幾個月CPI或面臨快速上行的風險,全年中樞或在2.5%左右。各地區豬價先後進入上漲周期,使得採樣差異的影響減弱。
  • 央行孫國峰:貨幣政策應加強國際協調,「三支柱」維護宏觀經濟均衡
    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同步復甦,中國經濟增速也企穩回升。不過,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中國潛在增速放緩、去槓桿進程持續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管理將將如何推進?針對上述話題,近期,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舊金山聯儲發表了英文演講。
  • 央行2019年首次全面降準 一個數據包含三大利好
    楊明靜 攝4日晚,中國人民銀行又有大動作,宣布2019年1月再次降準,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2018年央行實施了四次降準,這是央行2019年首次全面降準,將釋放多少資金?對經濟、民企、樓市、股市等方面產生哪些影響?
  • 伊利臻濃牛奶聖誕暖意營銷,暖心又暖胃
    在這精彩紛呈的聖誕節,伊利臻濃牛奶的暖意營銷驚豔亮相,用充滿暖意的洞察給這個寒冷的聖誕節帶來不一樣的溫度,開啟了聖誕節的暖心篇章。精準定位暖心洞察,點燃聖誕氛圍清晰的定位是品牌能夠佔領消費者心智的制勝關鍵。
  • 大調研|數字經濟驅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7種模式
    2、優化供給方式 工業時代,國家的經濟社會運行基礎是傳統生產要素;進入數字時代,數據催生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各國紛紛將數字經濟視為實現經濟復甦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依託。
  • 本屆政府被形容為新供給派:4萬億調控加劇經濟波動
    面對經濟增速持續下行的壓力,一系列「穩增長」措施出臺,這些措施與惠民生、調結構、促改革並不相悖,但大部分還是「政府之手」在決定資源配置,不僅消耗資源多、見效慢,且有財政擠出等潛在負面作用。  「新供給主義」經濟學認為,為了使經濟增長更具可持續性,還應更多發揮「市場之手」的作用,關鍵是減少供給抑制和需求抑制,激發經濟本身的有效供給活力,提升經濟潛在生產力。
  • 負利率政策是如何從央行開始傳導的?對經濟影響顯著嗎?
    Wind數據顯示,2014年包括負利率及資產購買計劃等一攬子寬鬆政策實施後,歐央行對銀行釋放大量流動性,「歐央行對信用機構負債」項目增速大幅提高,並帶動銀行信貸投放。但由於金融危機餘威仍在、經濟前景悲觀,企業和個人借貸的積極性有限,而不是銀行不願意放貸,信貸供給大於信貸需求,負利率政策效果有限;同時在中美歐等大規模刺激政策帶動下全球經濟修復,外溢效果帶動瑞典經濟下行和通縮問題也有修復,2010年9月瑞典央行正式退出「負利率」,將回購利率上調至0.5%,存款利率也回升至0。2015年瑞典央行「正式」實施負利率政策。
  • 杭州安琪兒服裝小商品市場冬令商品暖意濃
    (原標題:杭州安琪兒服裝小商品市場冬令商品暖意濃)
  • 匯率決定理論與經濟數據解讀
    ,反映了經濟所面臨的通貨膨脹的壓力,也常為市場所關注。如果消費者物價指數升幅過大,表明通脹已經成為經濟不穩定因素,央行會有緊縮貨幣政策的可能。一般說來,當CPI增幅大於3%時被稱為通貨膨脹,當CPI增幅大於5%時,則稱為嚴重的通貨膨脹。  在計算CPI時,每一個類別都有一個能夠顯示其重要性的權數。這些權數是通過調查成千上萬個家庭和個人前兩年購買消費品的比重來確定的。
  • IC Markets:市場消化各央行收緊貨幣政策預期 金價承壓下行
    數據方面,上周五美國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5月核心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1.4%,不及1.5%的前值。美國5月核心PCE物價指數環比增長0.1%,符合預期,但大幅不及0.4%的前值。美國5月PCE物價指數環比萎縮0.1%,不及增長0.2%的前值。美國5月PCE物價指數同比增長1.4%,不及增長1.7%的前值。
  • IC Markets:美元創七個月新低金價受益收漲 關注日內經濟數據指引
    數據發布後不久,美元指數跌破96關口,續刷2016年11月9日以來新低。英國央行行長周三稱,一定條件下有必要移除部分刺激,決策層已明確對通脹超過目標容忍度有限,未來數月將討論加息相關問題,英鎊對美元漲逾1%。加拿大央行行長也釋放出緊縮信號,稱得益於2015年降息,本國經濟增速正穩步消化過剩產能,央行決策者至少要考慮這種形勢。
  • 央行「迷你降息」,政策「剛中帶柔」
    11月18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OMO),當天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了7天期逆回購1800億元,中標利率2.5%,較此前下降5個基點,這是7天逆回購操作利率2015年10月27日以來首次下調。Wind數據顯示,這幾年人民銀行開展的7天逆回購中標利率均為2.55%,且這一中標利率被認為是指導利率,與存款類機構質押式回購DR007加權平均利率相比較,衡量市場流動性水平。
  • 央行國際司司長朱雋:疫情衝擊下需警惕全球金融體系三大風險
    其對實體經濟衝擊加劇,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直接衝擊消費和服務業,破壞總需求;二是生產經營停滯,破壞總供給;三是就業壓力快速上升;四是市場預期惡化。隨著全球疫情大爆發,國際組織和市場機構普遍預測今年全球經濟將陷入衰退。IMF表示,2020年全球經濟將現負增長,程度可能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
  • 2016年中國經濟面臨五大挑戰 房地產去庫存壓力凸顯
    而資本外流和貨幣貶值,將成為美聯儲加息後中國需要審慎對待的兩大挑戰。  彭博援引麥格理證券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胡偉俊(LarryHu)稱,強勢美元會成為2016年以來最大的不確定性,它會增加通縮壓力,影響企業盈利和經濟增長。  高盛駐紐約經濟學家通過電腦模擬試驗發現,如果美元突然升值10%會令中國經濟增速放緩近一個百分點,產生的影響力度對美國經濟的兩倍。
  • 陳功:央行介入證券市場正當其時
    在這種情況下,數字貨幣高度的可追溯性和其對於央行權力的收束或許是未來MMT的一種時間方向。但這一觀點無疑需要更加細緻的研究。另一方面,日本央行近日在資本市場中的操作或許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可能的路線:央行直接進入資本市場,通過微觀層面的經濟行為來實現「精準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