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M1五年(3)班 柯祺昊/文
門口的,終究是那首《自行車》,門口的,終究是那輛灰黑色的自行車,門口的,終究是父親的背影。
黃昏,多帶些傷感。而那首《自行車》,卻讓傍晚多了份兒韻味,父親會吹口琴,但這首卻是他的榮耀。
幼年多病,父親都是背起我,上了那輛自行車。夏季雨天多,父親把褲腿提起,扎在腰間,頂著身兒沉重的雨衣,穿在家與醫院的那端坑坑窪窪的柏油路上來往……
父親全身已溼透了,不知是雨水,還是汗水,甚至是淚水。蹲在院門口的石蹲上,掏口袋,掏出的又是那熟悉的口琴,吹出的又是那樣的音韻,只不過這時的《自行車》顯得更加哀傷。
吳冠中的父親乘船送吳冠中讀鵝山高小,吾父駕自行車送我上學。他總是把我送到天橋下,然後一搖手往回走。父親是個胖子,又穿了件緊身夾克,頂了個青黑帽。他微微吃力地把左腳跨過座椅,踩在地上,右腳一蹬,帽子掉落在地面上,他連忙去撿,吃力地一彎腰,才夠著帽纓,邊戴上頭上,邊朝我笑笑,才騎車回去。我流了淚,可馬上擦掉,怕被別人看見,也怕被他看見,一抬頭,他已消失在人群當中。
現在車是我的了。騎車時,兩旁的風常對我耳語:
「慢慢騎,惦記著你父親。」
三明十中附小六(2)班 曾淑祺/文
在那條長河上方,膠紅色跑道上,一道道車上身影划過,帶來一片風,刮過路人臉龐,夾雜著車上人的激情。
在一個個假日中,對我來說,最好的消遣方式,便是偶爾的沿路騎行,清爽的風掃過,帶走內心的煩躁。
自行車,是我最喜愛的出行工具,有段時間,我與自行車幾乎形影不離。
那輛車是紅色的車,後輪上的塑料片,已被磨損得不成樣子;後輪的車鏈也不知掉了多少次。
在車道上曾出現過一排身影,車上是我們一家人。在假日的歡樂氛圍中,車上人兒歡聲笑語,也腳蹬踏板向前衝刺,比出個你我高低,那是一段多麼美好,又令人難忘的經歷,印在我腦海深處。
為了騎上自行車, 在風中穿行,在林蔭下悠哉行過,我曾多次向母親請求,騎著它在路上風馳電掣;為了修好自行車,我也多次和父親一起,推著自行車走到修車行,不好意思的笑一笑。
那輛紅色自行車,曾帶我一次次在道路上飛馳,他讓我在我的回憶中留下歡樂笑臉。
雖然,那輛紅色自行車早已消失不見,可我也會騎上另一輛車,在假日中,留下一道道車影。
三明景潤實小六(6)班 鄧欽元/文
一串串的鞭炮剛剛響起,熱騰騰的年夜飯剛剛上桌。一場新型冠狀病病毒疾情便悄然來臨,打亂了過節的氣氛……
我宅在家中,除了學習還是學習。千篇一律的單調生活令我感到枯燥、緩悶。嚮往著那騎著單車的美好生活。
爸媽見我總是望著那輛已有些風塵的自行車,眼神中充滿著盼望與些許無奈。他們便上網購買了一臺升級版的自行車,想給我一個大大的驚喜。
我正在望著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感受著時光的飛快流逝。忽然,門鈴響了,我一開門便看見了一個用紙箱包裝的龐然大物。我費勁地將它推進屋,又過了些許時候,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出現在我的面前。
我興奮極了,簡直可以用欣喜若狂來形容。我騎上車子,盡力地蹬著腳蹬。身子微微向前靠,就像平常騎自行車一般,甚至感覺到了陣陣風向我湧來。我將腳蹬蹬得飛快,竟沒感到一絲疲憊和勞累。我飛快的蹬著,笑容浮現在了我的嘴角、眉梢……
三明十中附小六(2)班 陳榮燁/文
我努力地拼裝著,生怕出了差錯,這樣倒黴的可就是我了。
我得到了新的自行車,我剛剛看到它時,心裡突然想:呀,咋全是零件,這,如果有一步拼錯了,那騎它時還不得來個「後馬翻」?
可我望了望身後的那輛已經落灰的「奔特」牌自行車,心裡又想:我不想扔了它,我的童年就是那輛車。多少次,它助我乘風破浪;多少次,它給予了我無限樂趣。算了,得到新的,舊的總是會被淘汰。人就是這樣,一有了新朋友,就會很快忘記舊朋友。
我決定,把舊車留下,當備用車。
我打開了一袋子的新車零件,那一個個新新的,似乎被磨出一道光來。我努力地拼裝著,生怕哪一步出了差錯,於是,我小心翼翼起來。
一會兒,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就裝好了,我迫不及待地牽著它到樓下試試。
我進了電梯,又下了電梯,而後推開了大門,屋門的陽光十分耀眼,似乎在笑著對我說:「挺好!」我蹬上了自行車,頓時心裡神清氣爽,好像世間萬物裡只有它能讓我的心情舒暢似的,我確確實實忘記了似乎在一旁感受拋棄的痛的舊自行車。
我騎出去了,雙腳十分用力,似乎它也要行的飛快似的,我想停下來,發現剎車失靈了,於是我雙腳落地,驚險的讓車停下來。
我又重新牽回家拼裝,修改有問題的部件。
這下,終於裝好了,一輛完整、且無任何問題的自行車,就這麼裝好了。
激動的心,顫抖的手,我重新騎上了它,十分平穩,太開心了。
找輛單車,活著就不會後悔,如果不行,就兩輛。
三明景潤實小六(6)班 林宥熙/文
望著小房間裡一輛沾滿灰塵,還有點兒掉色的自行車,一串串回憶如同照片似的一閃而過……
綠油油的樹葉點綴著枝樹,直挺挺的立在家樓下,望著窗外的美景,我有些發呆,連綿不斷的大山將我們環繞起來,漫天的彩雲向我揮手。我忽然之間想起樓下亭子裡的小蘋果,飛似的衝了下去,映入眼帘的,卻是一輛嶄新的自行車,因為我從來沒有聽說過或見過自行車,便好奇的湊上去,左瞧瞧右看看,看還不夠,我一上手就摸,「叮叮」清脆的「歌聲」從一個銀白色小盒裡傳出,只要輕輕一按,就有聲音出現,太神奇了。
「喂,小妹妹,別人的車怎麼能亂動呢,很沒有禮貌。」一位穿著襯衣的大哥哥走過來對我說。我臉刷的一下就紅成蘋果,一溜煙兒跑回了家。
「咦?你剛才去哪裡了,是不是又跑去樓下瞎鬧了。」媽媽從廚房探出腦袋對我說。我沒有回答她的問題,「媽,我想要一輛自行車,可以嗎?」「突然要自行車幹什麼?」
我把事情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媽媽擦著滿是水的手,解下圍裙,走過來,輕輕撫摸著我的頭,答應生日時給我一輛。一拿到自行車的時候,我高興的不得了,真想拿出去給同學炫耀一波。爸爸很快教我怎麼騎,可我實在學不會,就放棄了。把它遺忘在小房間裡……
現在想起來,都有些失望,想學了,卻發現自行車小了舊了,壞了,不懂得珍惜,是個多大的錯誤啊!
三明景潤實小六(6)班 莊珺喆/文
星星點點的陽光照在我的身上,歡聲、笑聲迴蕩在整條巷子中,腳下的自行車發出「刺啦、刺啦」的求饒聲。
這是童年的記憶。
那時,自行車天天陪著我,她並不嶄新,也不漂亮,更不小巧,和現在的自行車相比,它是破舊的,是醜陋的,是笨重的。但我不嫌棄他,每次帶他出去瘋狂回來,不管我再怎麼餓,都會忍著,我為他擦洗車身,然後給發條上油。
一次朋友來找我借自行車玩,我不在,要是我在。要是我在,我是無論如何都不會答應的,外婆替我答應了。
我回來後大鬧一場,就因為自行車的小鈴鐺壞了,爸爸答應再給我買了一個更好看的鈴鐺,我都不要,為了找到一個一模一樣的鈴鐺,外公跑遍了整個村子。
自行車,在我眼中,是朋友,是親人,是我最重要的東西。
然而,現在,他不見了,我買了一輛相似的自行車。
我決定寒假一定要重返童年。
自行車——童年的記憶。
三明景潤實小五(4)班 林睿揚/文
在外公家一樓的角落,擺放著一輛飽經風霜的自行車。
自行車上的手把一個還在,一個已經不知去向了,輪子的橡皮套也斷了,整輛自行車上上下下沒有一處是好的。如果有人坐上去,隨時可能會散架。
外公告訴我,這輛自行車他已經騎了28年。以前外出一到家,外公就會把自行車擦洗得乾乾淨淨。就是這輛自行車,它載著外公去田裡、去圩場……,是他幹農活、經營小本生意、養家餬口的好幫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外公對這輛自行車的感情也一點點加深。他說,一離開自行車,就感覺渾身不自在。
自行車一天天變舊,外公也一天天變老,現在他騎自行車顯得很吃力了。於是,媽媽和家人商量一下,打算買輛電動車送給外公,讓它代替自行車。可外公一收到電動車,就把它讓給外婆用於接送表妹上學。「你們永遠不會明白我與自行車的感情」,外公常常對我們說。
如今,這輛自行車實在不能騎了,但是外公還是把它小心收藏著,每天擦洗。我想,那輛自行車早已成為外公生活中的一部分、生命中的一部分。
三明M1五年(3)班 嚴婧媛/文
大家好!我是自行車。古往今來,人類文明不斷進步,人們的交通工具也逐漸「升級」。從步行到騎牲口,再到騎自行車,然後到駕駛汽車、摩託車……,我們自行車家族從新穎逐漸走向落後。但是,現在又有我們家族的一個「人」流行起來,它就是大街上到處都有的——共享單車!
不過,先聽我講講我們家族的歷史吧!
我們的祖先是被法國人西夫拉克在1790年發明出來的,最開始它是木製結構的,沒有傳動裝置,需要雙腳輪流在地面腳踏才能前進。在清朝末代,溥儀大婚時收到的禮物就有我們,據說,溥儀為了方便騎我們,把故宮的門檻都鋸掉了。怎麼樣溥儀是不是很寵愛我們呀!
共享單車作為家族裡的「老大」,人數總量特別多,國家發布的2019年國內共享單車投放數量已超過100萬輛。
它們不僅數量多,用處也挺多。你如果要出門,在市區短距離出行,共享單車是個好的選擇!
三明實小六(2)班 佔震翎/文
「譁」,一支馬克紅筆在一張「自行車計劃」上打了一個大大的勾。這個勾,表示著——得到。
想起小時候,我對自行車就很感興趣,我渴望得到一輛自行車,但有了自行車還不能保持一個開心的狀態。隨著 長大,自行車就太小了。
在我軟磨硬泡下,媽媽只好答應我,在三十天後給我一輛自行車。並且,她還提出一個要求,每天要完成她布置的任務,如有少做,當天任務就是不通過,就只能打個叉。如果全部完成,那就能給一個勾。如果到最後統計,叉多於勾,那麼就無法得到自行車了。反之,我就能如願以償啦。
時間飛快,轉眼間就到了23天了。我仍然有13個叉,10個勾。剩下7天,我一定要把握好機會。
後來七天,我竟然全部是勾。這次,媽媽無話可說了吧,只好說話算話。不久,我家便來了一位客人——一輛橙紅色的嶄新的自行車,我便快馬加鞭,來到小區裡,一路風馳電掣。風在耳邊呼呼的刮著,令人神清氣爽。所有心中的煩惱都被拋到九霄雲外。
這不正是馬克吐溫的那句話嗎——「買輛單車,活著就不會後悔。」
三元二實小四年(1)班 伍金筱諾/文
媽媽剛給我買了一輛自行車,可比弟弟的華麗多了,可是我不會騎。
今日媽媽去加班,而我去她學校操場上跟爸爸學騎自行車。爸爸扶著自行車,我一踩腳踏板,自行車立即飛快地跑了起來,爸爸陪著我騎了一圈又一圈……爸爸去洗車子去了,可是我不能放棄,我右腳先騎,左腳跟了上去,頭看前方,衝,衝,我蹬了出去。
終於,我可以繞著操場騎了一圈又一圈,嘴裡還興奮地說著:「爸爸,我會騎了!爸爸, 我會騎了!」但有時也會摔倒,我不停的繞著操場轉小圈圈,一圈又一圈……
媽媽也想學騎自行車,我心裡想,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你別想學會,你學會了,我送你黃金戒指。
媽媽右腳蹬,左腳也蹬,她的樣子真像一隻呆頭呆腦的小豬豬,可不是嘛,反正我是這樣想的。
三明實小五(4)班 蘇於涵/文
自行車我們隨處可見,但在清朝末期和新中國剛成立時自行車是很稀有的,讓我們隨著自行車輪胎的步伐,穿過時光機去到清朝末期看看吧!
自行車起源於西方,那時西方國家把自行車送給清末皇帝溥儀,而溥儀為了騎車更加方便就命人把故宮的門檻都鋸了,從此故宮就時常響起清脆的鈴聲。
新中國剛成立時自行車很重要,在人們搬運貨物、出行、出嫁、拍全家福時都有自行車的身影,由此可見那時自行車的重要性。但那時買自行車是須要票的,如果你沒有票,再有錢也買不到一輛自行車。
1957年左右有一名叫楊小平的工人,破額完成了生產量,領導問他想要什麼獎勵,他毫不猶豫的說他想要一輛自行車,名叫「非凡」牌的自行車。這輛自行車不僅是一個品牌的名字,更代表了所有中國人的夢想。
備註: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