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感悟 字字真情,句句感悟 ——在作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2020-12-14 和訊

青島第五十三中學

王靜

作文教學中的中心任務是: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認識事物的習慣和能力,訓練學生運用書面語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編織再現事物,達到一定的寫作技能。學生在經觀察、感悟、分析事物進而寫作文章的一系列過程中,必然會觸發種種思想情感,對所寫事物產生並表達出一定的見解或評價。可見作文教學也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責任。

在生活體驗中滲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對生活的反映,所以我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視作德育的過程。如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去觀察感受大自然。學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對大自會產生創作的衝動。這樣既能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文章,鍛鍊了寫作能力,也能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了德育的目的。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來注意周邊發生的人和事,激發寫作的欲望,積累寫作的素材,這樣做同樣能實現既培養作文能力又實施德育的目的。

在寫日記中滲透德育

魏書生老師說:「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心靈求真、問善愛美。」絕大多教寫日記時都說真話,說心理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勸人改過許多學生在日記中針砭假惡醜,讚揚真善美,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愛美的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寫日記中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

在隨文練筆中滲透

語文教材中不但有壯麗的篇章,還有有趣的童話,富有哲理的寓言和感人肺腑的故事。它們都以優美的語言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人情美。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挖掘教材思想道德方面的內 涵,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其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隨文練筆是在學習課文的同時,相機進行的習作訓練。由於其形式靈活,選題自由,是學牛較為喜歡的一種習作形式,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一條好途徑。

在活動中體驗情感,在習作中抒發情感

學生非常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但多半是欣賞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觀察活動過程。這時老師就要注意引導學生有序地去觀察,發現事物的特點,就能寫出感人的文章來,孩子們大都是獨生子女,不愛參加家務勞動,在家中受到長輩的寵愛和嬌慣,要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學會理解別人、體諒別人、尊重別人,可以以寫作訓練為目的有計劃開展一系列活動。如在班上組織學生包餃子等活動。引導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學會和別人合作,才能把事做好,學生通過這項活動既能親身體驗做家務的辛苦和樂趣,又能理解和體諒父母的辛苦,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還可組織學生到野外觀察一年四季自己身邊景物的變化,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後把自己看到的結合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還可以組織學生表演熱愛大自然的童話故事,寫出感動人心的想像作文來,讓學生通過活動寫作文,通過習作受教育;以此達到育人目的。

總而言之,在習作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習作中需要我們敏銳地捕捉教學中的教育契機,有效地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資源,卓有成效地進行德育教育。成功的德育滲透,如點睛之筆,能活躍課堂氣氛,深化教學內容,讓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無聲的滲入學生的心田。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AJ2: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研究
    「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的研究」,指以小學語文教材為依託,以課堂為場所,以學生為載體(教育對象)所進行的教與學的活動,通過學生對文本的個性閱讀與理解,作文(習作)的寫作以及口語交際的訓練,加上教師的點撥、引導、指導和幫助,學生的質疑與感悟,把教材和學生的思想道德的現狀有機而緊密地結合、聯繫在一起,進行由反面到正面、從無到有的轉化和授予的過程。
  • 淺談如何在化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
    一、在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初中化學教材許多內容思想性較強,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緊密相聯,在教學中教師不能為教教材而教,而應在教學中認真挖掘教材的思想內容,結合實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師生共同進行恰如其分的分析,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
  • 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實現數學與德育結合,學習與德育共同發展
    在小學教學中,實現德育滲透是新課標和素質教育的要求,而在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實現德育的滲透是小學數學課程特殊性和德育方法特殊性共同的要求。,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的德育內容,要充分利用生活實踐中的德育內容,將生活實踐中德育內容很好地融入小學數學的教學活動中。
  • 「淺談」關於小學語文教育教學中如何滲透德育教育的若干問題
    在小學階段對學生進行教育,憑藉教材進行應該是主渠道。語文,滲透德育教育重要學科,小學語文教學大綱要求:語文教學要在進行語言訓練的同時,使學生潛移默化政治思想教育,讓學生從小受到愛祖國、愛人民、愛科學、尊敬守法,做新世紀有用人才的教育。
  • 初中物理教學中的德育教育滲透
    物理教師和其它學科的教育工作者一樣,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傳授學科知識,還要在物理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使學生具有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執著的探究精神;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與人合作學習的協作精神;培養學生節能、環保、可持續發展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等等,這有利於學生發展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形成。
  • 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小技巧
    在實施新課程改革中,英語教學的德育滲透有著特殊的作用,因為英語不僅是一門學科,是一門語言,更是信息的載體。教學中應該遵循英語教學的規律,寓思想教育於語言教學之中。教師在教授學生知識、提高學生能力的同時,要注意將思想品德教育貫穿於外語教學之中。思想品德教育應當融入到英語教學的每個細節中,猶如春風化雨般絲絲沁入學生的心靈。
  • 淺談語文教學中滲透法制教育的幾點嘗試
    內容摘要:語文教學中蘊涵著豐富的法制及思想品德教育因素。作為戰鬥在第一線的語文教師,我們應將法制教育滲透到課堂之中,滲透到語文活動之中,滲透到課外閱讀指導之中, 滲透到學生寫作之中,切實提高學生的法制素養,為學生的健康快速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關鍵詞:語文教學 法制教育 滲透 現代社會紛繁複雜,不良誘惑多多,學生很容易誤入歧途,走向違法犯罪、自我毀滅的深淵。
  • 小學語文德育有著重要作用,將德育位置與智育齊平,達到真正目標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升華,在小學義務教學階段,教師不僅要教導學生學習必要的知識、技能,還要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實現培養「四有」人才的目標。在小學語文教育階段中,教師應注意將德育教育滲透到具體學科教學中,而不是誇誇其談,流於表面形式之中。組織德育教育是小學階段教師應做的基礎工作,所以,在小學語文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有必要性和實施性的。
  • 整體滲透,潤物無聲,泰安舉辦小學語文德育優秀課例展評
    9月20日,為期兩天的泰安市小學語文德育優秀課例展評活動,在泰山外國語學校圓滿落下帷幕。12名一線教師同臺競技、一展風採,來自全市各小學校的500餘名教師現場觀摩。據介紹,本次優秀課例展評,由泰安市基礎教研室主辦,旨在提高小學語文學科德育滲透功能,促進語文教師能將德育目標融入課堂教學中,探索語文課堂教學與德育相融合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 教育育人,德育為先
    2020年8月15日,山東理工大學Red youth實踐團就《德育管理》特色專題課程開展情況進行經驗總結與分享。實踐團本著「教育以育人為主,育人以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本課程通過「理論認知、故事融入、切身體會、情感解讀、總結感悟」的五步教學法,為助學中心的同學們帶來了一節別有生面的《德育管理》特色專題課程。
  • 高職英語課堂中德育滲透的探究分析
    高職英語不僅是高校教育的基礎性課程,還具有受眾面廣的特點,這就需要廣大英語老師加強對課堂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研究,要在教學中潛移默化的滲透德育教育內容,以此來為學生們的全面性發展而奠基。本文對高職英語課堂中德育滲透的可行性及具體策略進行了分析,僅供相關教育研究參考。
  • 中考作文考查學生對生活感悟
    遼瀋晚報、聊沈客戶端記者 查金輝 攝   「家與國」、「為__著色」二選一  名師點評:考查學生對生活的感悟力和思辨力  2017年瀋陽中考作文題:  請從下面兩題中任選一題作文。
  • 教育育人,德育為先—Red youth實踐團德育管理課程經驗分享
    2020年8月15日,山東理工大學Red youth實踐團就《德育管理》特色專題課程開展情況進行經驗總結與分享。實踐團本著「教育以育人為主,育人以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本課程通過「理論認知、故事融入、切身體會、情感解讀、總結感悟」的五步教學法,為助學中心的同學們帶來了一節別有生面的《德育管理》特色專題課程。
  • 教師資格考試:在對幼兒的教育過程中滲透德育
    2016年新版《幼兒園工作規程》將幼兒園的任務作出一定修改,將原有的對幼兒實施體、智、德、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更改為對幼兒實施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可見幼兒園德育的重要性,幼兒園德育在全面發展教育中起著靈魂與統帥的作用,所以幼兒教育應注重對幼兒的德育,德育道路千萬條,在其中日常生活中的滲透是實施德育最基本的途徑。
  • 赴浙大學習的思考與感悟
    由此可見,教育工作儘管瑣碎,但是必須遵循教育規律,按照教育科學邏輯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而這些正是我們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所忽視或者說困惑並無法達成的。在浙大學習期間,對於教育理論和科學常識,涉及面廣,既有一般教育理論,如課程論知識、德育教育、學校文化建設,也有如何依法治校、特色發展、提升教育領導力等內容,讓我們從理性的高度審視自身的做法。
  •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和道德法治教育存在很多的契合點,因此,需要將語文教學作為陣地,充分滲透道德法制教育,並且促進實現共同提高和進步。基於此,本文主要分析了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法治教育。例如,在教授《憫農》課程中,教師在完成課文知識和內容以及中心思想的講解之後,充分向德育方向對學生進行引導,例如,在這首詩中體現了種田的艱辛,然後和《鋤禾》進行結合講述,引導學生進行日常的思考,提倡學生節約糧食,並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1]。
  • 回歸生活的德育有何具體含義
    為了擺脫知識性德育、灌輸式德育在實踐中的尷尬困境,提高學校德育的實效性,眾多專家、學者提出了生活德育的構想,即德育起源於人們的生活,而且也應當回歸生活,並認為這是學校德育範式的一個根本轉換。筆者以為,回歸生活的德育應具有以下的具體含義。
  • 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提高學生的思想文化素質,讓學生全面發展
    德育對於學生的成長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在學生的成長發展階段,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德育,並且在教育過程中將德育滲透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雖然當前相關部門十分重視小學階段的德育,並且提出了相應的發展戰略,但是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部分院校和教師沒有充分意識到德育滲透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更多地是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的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德育滲透。
  • 班會技巧之「對德育進行滲透」
    國家教育委員會在1995年頒布的《中學德育大綱》中強調, 「各科教學是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經常、最基礎的途徑,它對培養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師均要教書育人,寓德育於各科教學內容與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中。」
  • 語文年會聽課感悟
    在這一天的聽課活動中,四位講課老師紮實深厚的教學基本功,獨到精緻的教學設計,從容不迫、大氣自然的教學風格,充滿濃濃人文關懷的課堂交流氛圍使我深受啟迪和教益。現在,我談一談自己聽課後的一些膚淺的感受。     一、開放的課堂讓人耳目一新。新課標中說到:學生的自讀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師的調控是第二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