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第五十三中學
王靜
作文教學中的中心任務是: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分析事物、認識事物的習慣和能力,訓練學生運用書面語言及一定的章法技巧等編織再現事物,達到一定的寫作技能。學生在經觀察、感悟、分析事物進而寫作文章的一系列過程中,必然會觸發種種思想情感,對所寫事物產生並表達出一定的見解或評價。可見作文教學也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責任。
在生活體驗中滲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對生活的反映,所以我們引導學生體驗生活的過程就應視作德育的過程。如我們可以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讓學生去觀察感受大自然。學生在草地上漫步,在花下徘徊,直接面對大自會產生創作的衝動。這樣既能寫出一篇篇優美的文章,鍛鍊了寫作能力,也能激發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達到了德育的目的。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來注意周邊發生的人和事,激發寫作的欲望,積累寫作的素材,這樣做同樣能實現既培養作文能力又實施德育的目的。
在寫日記中滲透德育
魏書生老師說:「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心靈求真、問善愛美。」絕大多教寫日記時都說真話,說心理話,這便起到了使人求真的作用。「寫日記能規勸自己上進,勸人改過許多學生在日記中針砭假惡醜,讚揚真善美,這便起到了教人向善、愛美的作用。」教師應充分利用日記這種寫作形式的德育功能,在寫日記中促進學生的自我教育。
在隨文練筆中滲透
語文教材中不但有壯麗的篇章,還有有趣的童話,富有哲理的寓言和感人肺腑的故事。它們都以優美的語言反映了自然美、生活美、人情美。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挖掘教材思想道德方面的內 涵,培養學生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其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其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隨文練筆是在學習課文的同時,相機進行的習作訓練。由於其形式靈活,選題自由,是學牛較為喜歡的一種習作形式,也是進行德育滲透的一條好途徑。
在活動中體驗情感,在習作中抒發情感
學生非常喜歡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但多半是欣賞其有趣,好玩,而不注重觀察活動過程。這時老師就要注意引導學生有序地去觀察,發現事物的特點,就能寫出感人的文章來,孩子們大都是獨生子女,不愛參加家務勞動,在家中受到長輩的寵愛和嬌慣,要培養他們的勞動觀念和生活自理能力,學會理解別人、體諒別人、尊重別人,可以以寫作訓練為目的有計劃開展一系列活動。如在班上組織學生包餃子等活動。引導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學會和別人合作,才能把事做好,學生通過這項活動既能親身體驗做家務的辛苦和樂趣,又能理解和體諒父母的辛苦,培養學生的勞動觀念。還可組織學生到野外觀察一年四季自己身邊景物的變化,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思想感情,然後把自己看到的結合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還可以組織學生表演熱愛大自然的童話故事,寫出感動人心的想像作文來,讓學生通過活動寫作文,通過習作受教育;以此達到育人目的。
總而言之,在習作中滲透思想道德教育,是新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方面。在習作中需要我們敏銳地捕捉教學中的教育契機,有效地把握教材中的育人資源,卓有成效地進行德育教育。成功的德育滲透,如點睛之筆,能活躍課堂氣氛,深化教學內容,讓語文教學中的思想教育無聲的滲入學生的心田。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