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與保險相關的新聞,什麼大爺大媽排隊補繳社保的、身患疾病申請理賠被拒的、去銀行存定期結果存的是保險的。一樁樁事實不禁讓民眾開始質疑保險這個行業,所以今天我們也來聊聊報銷。
(爆料:筆者在十多年前,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在中國人壽)
因保險行業的及產品的細分種目繁多,本文僅針對於人身商業保險進行相關討論。
說到保險,就不得不說兩個與報銷息息相關的職業——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俗稱賣保險的。為什麼呢?因為中國的人身商業保險消費者,90%以上都是通過保險銷售人員的推銷才最終購買的保險,主動說自己去保險公司買一份保險的人少之又少。如果有讀者是自己主動有這個意識去購買的,筆者為你點讚。
保險銷售人員一直是保險公司的銷售主力軍,即便各大保險公司不斷的在保險銷售多元化道路上深耕,但依然無法撼動她們的銷售主導地位。而他們最大的問題就來源於平均專業度的欠缺和平均職業周期的短暫,以至於相當部分的保險銷售人員可能對你推銷產品的那一刻,都不太了解保險的具體條款、細則。導致最終你購買的保險產品並不是你想要的,或者說與你的需求不符。
年底又是各大保險公司,號稱一個月賺一年收入的開門紅期間。保險公司的開門紅主打產品聽起來好得不得了,但可能實際上和你想要的南轅北轍。你想買重大疾病報銷,主打產品是偏理財的養老保險,雖然兼顧一定的保障,可一旦發生風險,理賠鬧出烏龍的事,很容易發生。
這時候有人會說:保險這麼恐怖,這麼多彎彎繞繞,我還是不買了,我有社保。
不行,筆者要給你們灌灌毒雞湯:
保險是你車上的備胎;
保險是你進工地的安全帽;
保險是你足球比賽的守門員;
保險是你老弱病殘時最貼心的呵護;
社保是你家小區的大門,商業保險才是你家的防盜門。。。。。。
所以,你只要有經濟能力,還是買吧!
買什麼?怎麼買?找誰買呢?我要注意點啥?
第一,買保險的順序。就個人而言,按照一般先意外,再重疾,養老理財接著搞。至於買哪家公司的,各位就自己看著辦吧,中國幾百家保險公司,同質化的產品多得很,多去對比一下就好,各家保險公司的費率也是有區別的,雖然區別不大。
第二,怎麼買?喳一看和第一個問題不是一樣嗎?那還是有區別的。
首先是職業區別,如果你的職業是天南海北到處跑,發生意外的風險是不是會比一般職業高那麼一丟丟?購買意外報銷的比重是不是得大一點?
其次是年齡區別,或者說人生階段吧。
第三是財富積累程度。保額與身價匹配,保費與收入匹配。保險行業宣傳的是每年的保費不超過年收入的15%,個人覺得控制在8%左右就好啦。
第三,還要注意點啥呢?一條條來:
買保險一定要看清楚保險責任、保障單位和免責條款。知道自己買的什麼,要注意什麼。
購買保險是有猶豫期的,如果購買後發展買錯了,及時去找保險公司退保,更換險種,一般是繳費後7天。一旦超過猶豫期再退保,將蒙受重大損失。
保險的現金價值有貸款功能,利息普遍較低,急用錢可以試試。不過報銷如果繳費的時間不長,金額不會有多高。
帶有分紅的保險,分紅的方式,保障型分紅險聯繫選擇交清增額,理財和養老型建議選擇累積生息。
一些消費型保險,雖然不返還,但是保障全面。錢不多又想有高保障。推薦,筆者自己買的就是。
一般保險在繳費9-13年後,現金價值能趕得上繳費金額,這個時候本金不虧,不過算上通貨膨脹,還是虧。但是,不要退保,因為保險不能完全以金錢上的收益去比較。
結語:一份或者多份適合你自己人身商業保險是值得擁有的。祝大家買了保險用不上。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筆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