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明白一些道理,心靈就豁然了

2020-12-25 午後的紅茶

01.

總有一部分人,對自己的生活是比較迷茫的,而隨著時間的消磨,會發現不是什麼事情都能那麼高調的。

沒什麼經驗的時候,做事總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力,以為這樣做很有成就感。

然而,這種處事方式,不但不能讓自己越活越舒適,反而會給自己增添很多煩心事兒。

但人也不甘於平凡,太平凡了,又會給自己留下遺憾,到了中年之後又是一通後悔。

其實,做人並沒有那麼複雜,沒有必要考慮太多,明白一些道理就可以了。

一方面要知道有失就有得,雖說失去和擁有的不一定會成正比,但多少都會有所收穫的。

另一方面還要懂得以德服人,如果你的言行舉止不能服眾的話,無論你付出了多少都是無濟於事的。

再者說,沒有誰會一輩子都是不幸的,正如歌中唱的那樣「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相信先苦後甜的生活總能給你驚喜。

另外,每個人的人生都是獨一無二的,別人的人生未必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精彩,所以說沒有必要太羨慕別人擁有的東西。

相信上天也給自己準備了一份獨特的禮物,只不過時機還不成熟罷了。

面對生活中那些瑣碎的事情,如果你明白了這三個道理的話,遇到再多的麻煩也都會很容易得茅塞頓開,心靈豁然。

02.

有失必有得,生活不會辜負自己,既然註定要失去,那便可說明與之無緣,強求未必有果。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很簡單,實際上不是我們可以控制得了的,比如說感情這種東西。

剛步入感情世界的時候,感覺兩個人甜甜蜜蜜的,相處起來也很舒適。

時間久了,這種舒適感也就奄奄一息了,而我們能做的或許就只有順其自然。

因為有些感情,並不是執著就能得到的,畢竟無緣的東西,執著只會是兩敗俱傷的結局。

換個角度來思考這個問題的話,你會發現你失去只不過是一段只有回憶價值的感情;

而你擁有的是一次尋找真愛,把握幸福的機會。

如果你依舊在為不值得愛情執著,最後失去的東西只會多不會少。

因此,感情這種東西還是順其自然的好,執著的話既會給對方帶來痛苦,又會給自己帶來傷害。

與其如此,倒不如爽快一點,做個拿得起放得下的人,相信明白這個道理的你,在未來的道路上會越走越順,越走越遠。

03.

以德服人是非常關鍵的,它將決定你是否能在一個地方有立足之地,是否能讓你的生活過得舒適。

不說別的,就說工作這個問題,如果是單位裡的小領導,下發的命令和要求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慮的問題的話。

那麼很難讓大家都滿意,哪怕你的計劃天衣無縫,完美無缺也無濟於事。

單位新上任了一個領導,原本工作得很愉快。

因為她的一次人事調動,幾乎每個人心中都有不滿之處,就這樣但凡和她有關的事情幾乎沒有人去做。

是的,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除了那些可以看得到的關係之外,還要明白相互尊重也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因為自己是個領導就不尊重同事的想法,那麼不管你在這個崗位上,有多大的計劃也未必能夠實現,畢竟集體的力量是強大的。

所以說,未來的道路上明白了以德服人這個道理的人,會走得比較順暢。

最起碼他們已經掌握了為人處世的方式,生存的技巧。

04.

做人,適當地守口如瓶,這樣會給自己減少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交際圈裡,你可能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人喜歡跟你說很多,那是因為他們並不是很理解「禍從口出」這個說法。

有時候,在你看來只是簡單的發表一下自己的言論,但卻不知不覺中給別人帶來了傷害。

特別是跟別人開玩笑的時候一定要適度,不要什麼都說。

單位剛來了兩個新同事,在工作上會有些不順心的事情,也經常和老同事們一起聊天,但她們的聊天似乎是沒有任何忌諱的,想說什麼就說什麼。

然而,她們發表的言論,傳到了領導的耳朵裡,這也給這兩個人提了醒,不是什麼話都可以說的。

畢竟最後承擔這些後果的是自己,不是別人。

道理人人都懂,只不過是實行起來比較難,但如果能夠做到時時提醒自己,或許真的可以做得到。

相關焦點

  • 做人,明白這個道理,就不會那麼累了
    人生其實本質上並沒有那麼的累,掌握著這個人生的人累了,才會感覺到做人累。你是如何對待生活,生活就反饋給你怎樣的人生。有的時候感覺做人太累了,無非是因為想不通一些得與失罷了。如果能夠明白得失的關係,那麼人生相比能夠輕鬆一些。
  • 做人的道理,做事的道理
    ——文章:做人的道理,做事的道理髮心來這裡,賞月和合團圓,我們在平時也是一樣。要發心,我們要了解心是什麼呢?如果我們不了解自己的心,請問我們怎麼發呢?我們自己心都搞不清楚自己是什麼心,怎麼去發呢?事有狹義跟廣義之分,狹義的話做事就做事,做人就做人。做人跟做事不一樣。做人,講究做人的道理;做事,講究做事的道理。做事的道理,比如說我們喝茶,茶要放多少水?溫度要多少度?水要倒多少?月餅怎麼來烤?料怎麼配方?多少比例,糖、麵粉等等,裡邊的配料,都有它的道理。為什麼要用這麼多,都有它的道理在裡頭。這些道理搞明白,月餅才能夠做得出來,這是做事的道理。
  • 做人這幾點應該明白的道理
    做人要三分精明,擦亮雙眼,不輕易遭人設計,辨別真偽,避免跟爛人爛事糾纏;三分精明,察言觀色、審時度勢,學會對什麼人說什麼話,別讓自己吃虧;做人如草,踏實就好,風來,吹不倒,雨來,淋不跑。做人,就要做一個讓人放心的人,無論認識多少年,都能由衷地感嘆一句,認識你真好。
  • 做人:到底是講故事,還是講道理?
    用咱們中國人的大白話說,就是做人要講道理。從小,父母和老師都在教我們,做人要講道理,不能任何事情都由著自己的性子來。那麼我們在生活及工作過程中,什麼是做人的「道理」、到底做人如何去「講道理」?按照上揚如竹編著的《做人原理——破解人生之謎》中的定義,做人是指在任何一段時間之內按照一定方式或者理念行為處事、接人待物以及自我導演成為某種人的活動。如果按照這個思維模式去分析,那麼其中說到的「一定的方式或者理念行為」就是一種道理。做人,是要講道理的,然後去解釋人生中的各項具體問題了。如果一直講故事呢?
  • 明白了怎麼多道理,卻為何依舊過不好此生?從心理學角度為你解答
    你做我的朗讀者,我做你的擺渡人從我們出生懂事起,我們的父母長輩就交給我們很多做人的道理;等我們稍微年長以後,進入學堂以後,我們的老師也會孜孜不倦的教誨我們做人的道理;再年長點進入社會,我們的上司領導們也會不厭其煩的告訴我們做人的道理。
  • 俗語「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才是精髓,老祖宗教我們做人的道理
    當然了,一般俗語都會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這句俗語同樣如此,他還有下半句,這才是老祖宗想要告訴我們的生活哲理,「人至察則無徒」,也許有人不太明白,其實這句話是根據上半句引申而出的,也是老祖宗想要告訴我們的東西。
  • 遇見慈祥的父親,教會我不少做人的道理!
    因為父親的慈祥,我從小就跟父親比較親切,常常像個小跟班一樣跟隨在父親身後,而父親通過他的一言一行,也教會我不少做人的道理!有一年正趕上播種時期,可是卻好久沒有下過雨,鄉親們只能到很遠的水渠道那裡放水,可是隔自己的田地都好遠,要白天黑夜的守著,才能到達自己的田地裡。
  • 做人,一定要以真誠為先;心靈,一定要以厚道為本
    做人,一定要以真誠為先;心靈,一定要以厚道為本。樂觀一點,開心一點。生命如此短暫,別把時間浪費在,不值一提的事情上。累時就歇一歇,隨清風漫舞,煩時就靜一靜,與花草凝眸,急時就緩一緩,和自己微笑!人活著,無非就是體驗一下如何做人做事,做人不難,在於你怎麼做,好人,終究會被珍惜,壞人,難逃眾人唾棄。
  • 做人,要務實一些,把握好現在,因為只有現在,才真正是屬於你的
    看完這兩個故事,我才明白:做人,一定要務實一些,把握好現在,因為只有現在,才真正是屬於你的!不過,在單位工作一年多,小王一直處於公司的最低層,只是做一些基礎工作,這也是深入社會、了解工作情況的起點,可他卻總覺得不如意,不知足。經過幾番周折後,小王調到了另外一個單位,他想快速發展。然而到了新的單位,他仍然從基礎做起,他又一次不滿足,轉到了另一個單位……幾年過去了,他的事業始終沒有多大的起色。
  • 進入職場前,作為博士你最好提前明白一些道理
    博士畢業後,我寫過一篇文章叫《讀博前最好提前明白的一些道理》,這裡面寫的內容到了職場也都還基本適用。但公司和實驗室最大的不同在於公司是逐利的。如果一個公司對賺錢對控制成本失去了興趣,那這要不是有大金主罩著,要不就是老闆準備關門了。既然選擇成為了公司賺錢機器的一部分,那麼我們的價值也就從兩個角度體現:創造價值,控制成本。
  • 做人,少與這些人講道理!
    原創┃萬紅雲原創作品,抄襲必究從小到大,我們受到的教育就是做一個講道理的人。但是,那是對君子講道理,對一個聽得懂道理的人講道理。所以,做人要「少講道理」!與不講道理者,閉緊你的嘴巴,珍惜你的道理,少對他們講道理。一個講道理的人,想講醒一個不講道理的人,就好比鬧鐘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一樣。那是何其的不容易!正所謂,正有正道,邪有邪道,正邪兩道各不同。
  • 讀了那麼多書,明白那麼多道理的我,為何活得快窒息了?
    踩在不惑之年,本不應該再拾起年輕時的那些「多愁善感」,更應該的是為後來者提供一些生活的思考。可是,今天的我真的有那麼一剎那窒息了。為此,我知道自己不能再迴避現實而讓自己陷入無謂的樂觀幻境之中。但是給了我更多的時間去閱讀,去吸取先賢們在書中告訴的生活道理,即使知道了並不等於能轉化為自己的智慧。但在關鍵時刻,腦袋裡裝的這些道理給了我生活的指引。十八歲那年,我明白了考入大學是我唯一能實現父輩期望我換一種活法的路徑。
  • 《大學》開宗明義,闡明做人基本道理
    這麼說吧,在孔子時代《大學》的逼格還不如《三字經》先講一個故事哈孔子有一天和他的一個徒弟在泛舟這是他徒弟就請孔子提問他,檢驗檢驗學習成果(學習積極性挺高哈)孔子便提問他對《大學》一些句子的理解故事還有後續哈,但是跟咱的主題就沒啥關係了那這麼基本的書,就像咱小學的思想品德課一樣提出的,全是做人的基本道理也是君子之品修行好的品德,親近百姓,把好事做到極致
  • 12道點心教你做人的道理!
    12道點心教你做人的道理!拉麵說:想成功,得有人拉一把。餃子說:臉皮不能太薄,也不能太厚。
  • 蘊含人生道理的心靈語錄,句句寫進心窩裡,句句痛到心窩裡
    可以哭卻不能輸-----閻傲南五、 你是否有這樣的感受原本有一肚子話想跟他說見面後卻突然覺得沒什麼可說的了分別時你覺得心情布滿瘡疤,相逢後又一切豁然明亮安靜的等待;好好睡覺;鍛鍊身體無論何時好的體魄都用得著;和知心的朋友談天基本上不發牢騷,主要是回憶快樂的時光;多讀書,看一些傳記,增長知識,順帶還可瞧瞧別人倒黴的時候是怎麼挺過去的;趁機做家務把平時忙碌顧不上的活兒都幹完-----帖斐斐
  • 農村俗語「45度做人,90度做事」後兩句是什麼?有什麼道理
    農村俗語是人們生活經驗積累的一個呈現,雖然現在很多年輕人不以為然,但是農村老人們卻還是時刻用這些話告誡他們,比如這句「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一句話把做人做事、為人處世的道理都給說了出來,讓人受益匪淺。
  • 畢業7年,我終於明白了這3個道理
    尤其是告別校園、進入社會,經歷一番摸爬滾打之後,總會在那麼些難忘的經歷中明白一些人生道理。做人,不可失底線剛畢業時,我一直以為做人應當講誠信,守原則,並且以為這是一條大家都該遵守的基本道理。走進社會,我才發現,事實並非如此。
  • 《道德經》:明白曲則全的道理,也是一種圓滿,這是大智慧
    《道德經》:明白曲則全的道理,才是真正的圓滿,這就是大智慧古人都說過這樣一句話:曲則全,不滿則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說有的事情看似沒有圓滿,看似是不完整的,其實這才是真正的一種完整,有些事情做得太過於飽滿,反而不利於他自己的生長,這是古話中所說的物極必反的一個道理。老子在道德經中也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這個道理的核心叫做聖人抱一。說的也正是很多事物,不必太過於強求圓滿,有的隨後一件事情,適當的缺乏一些倒是一種真正的完美。
  • 四時皆有賞心之景,隨處都在豁然之中
    成熟,就是看破和放下了那些多餘的欲望,於是,便體認了萬物存在的奧妙,體認了循環的的道理,體認了一體二面的道理。生活不會因之而多了什麼,但心中的不平、煩惱和無明,卻因之少了很多。這便是成熟的妙處!四時皆有賞心之景,隨處都在豁然之中。定風波 【宋】蘇軾作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
  • 【飛哥周記】讀大學後必須明白的道理
    看抖音裡的段子,一位忙碌的外賣小哥說:今天跑了31單賺了230元,可是同樣是做外賣工作的,大學生坐在辦公室指揮著我們,沒有「生死時速」地穿街走巷,工資卻比我們高一倍,這就是知識的力量,可以沒有後悔藥,越長大越明白的道理,可是只有錯過了才會明白上大學的重要性,認真讀完大學拿到畢業證的重要性。現實總是如此殘酷,刺激著你的大學時光和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