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消息 據臺聯合報報導,現代人動得少、吃得好,臺衛生署委託臺灣營養學會修訂每日飲食指南,建議至少有一餐吃雜糧,減少澱粉、脂肪攝取,並鼓勵吃豆製品等植物性蛋白質、喝低脂奶,還要每天吃堅果。
現行每日飲食指南於95年公布,近年來人們生活型態轉為靜態,飲食更講究,衛生署計劃修正,提供民眾更實用的指南。臺灣營養學會理事長、臺大生技系系主任黃青真表示,新版每日飲食攝取指南草案今將公布於學會站點,預計年底由衛生署正式公布。
參與規劃的「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潘文涵說,新版飲食指南仍維持六大類,但將五穀根莖類改為全谷根莖類,現行建議攝取量為每天三到六碗,新版份量減少,還建議每天至少吃一餐雜糧飯或全麥麵包,減少精製食物攝取。
油脂攝取量雖仍維持二到三匙,卻從過去的湯匙,改為茶匙,份量足足少三分之二。潘文涵說,新版建議攝取椰子油以外的植物油,每天還要吃一份花生、芝麻等堅果。
蛋白質方面,潘文涵說:「現代人吃得少,要吃得更講究」,現行蛋白質攝取建議順位是蛋豆魚肉,新版則改為豆魚肉蛋,鼓勵植物性蛋白及脂肪含量低的肉類。但她強調,這只是通則,必須視年齡、性別調整,像婦女因經期常有貧血困擾,建議可以多吃一些紅肉,生長發育中的孩子則可多吃一些蛋。
新版以低脂奶替換原本的奶類,減少飽合脂肪酸攝取,建議攝取量約為每天一點五杯到兩杯;蔬菜、水果部分,每天至少要吃三份蔬菜、兩份水果。潘文涵建議,蔬果攝取應以多樣化、當令為原則,深色蔬菜至少要佔三分之一,
「除了奶類,深色蔬菜也是很重要的鈣質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