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公布新飲食指南 建議至少一餐雜糧

2020-12-24 中國臺灣網

    新華網消息 據臺聯合報報導,現代人動得少、吃得好,臺衛生署委託臺灣營養學會修訂每日飲食指南,建議至少有一餐吃雜糧,減少澱粉、脂肪攝取,並鼓勵吃豆製品等植物性蛋白質、喝低脂奶,還要每天吃堅果。

    現行每日飲食指南於95年公布,近年來人們生活型態轉為靜態,飲食更講究,衛生署計劃修正,提供民眾更實用的指南。臺灣營養學會理事長、臺大生技系系主任黃青真表示,新版每日飲食攝取指南草案今將公布於學會站點,預計年底由衛生署正式公布。

    參與規劃的「中研院」生醫所研究員潘文涵說,新版飲食指南仍維持六大類,但將五穀根莖類改為全谷根莖類,現行建議攝取量為每天三到六碗,新版份量減少,還建議每天至少吃一餐雜糧飯或全麥麵包,減少精製食物攝取。

    油脂攝取量雖仍維持二到三匙,卻從過去的湯匙,改為茶匙,份量足足少三分之二。潘文涵說,新版建議攝取椰子油以外的植物油,每天還要吃一份花生、芝麻等堅果。

    蛋白質方面,潘文涵說:「現代人吃得少,要吃得更講究」,現行蛋白質攝取建議順位是蛋豆魚肉,新版則改為豆魚肉蛋,鼓勵植物性蛋白及脂肪含量低的肉類。但她強調,這只是通則,必須視年齡、性別調整,像婦女因經期常有貧血困擾,建議可以多吃一些紅肉,生長發育中的孩子則可多吃一些蛋。

    新版以低脂奶替換原本的奶類,減少飽合脂肪酸攝取,建議攝取量約為每天一點五杯到兩杯;蔬菜、水果部分,每天至少要吃三份蔬菜、兩份水果。潘文涵建議,蔬果攝取應以多樣化、當令為原則,深色蔬菜至少要佔三分之一,
「除了奶類,深色蔬菜也是很重要的鈣質源」。

相關焦點

  • 雜糧是鍾南山建議的食物,我用破壁機做雜糧米糊,營養好喝又暖胃
    每日三餐都要用心,在飲食上要堅持「早上吃好,中午吃飽,晚上吃少」這個原則,並且儘量用雜糧代替精米白面。今年的特殊情況,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健康飲食很重要,工作再忙也要好好吃飯。進入冬季,天氣寒冷乾燥,我們的身體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來維持體溫,因此在飲食上營養要跟上。
  • 糖尿病飲食:美國新版膳食指南的幾個建議值得參考
    作者:糖覽天下《中華糖友》小糖醫生美國的居民膳食指南每5年更新一次,最新版(2020-2025年)剛剛發布。這份新的指南有什麼看點呢?與糖尿病患者有關的又有哪些看點呢?小糖今天給您解讀一下。1、關於酒精的限制美國的膳食指南是一個專家委員會回顧總結5年來的科學證據,並提出修改意見,然後由政府部門來完成最終版本。
  • 2021最佳飲食排行榜出爐!哪種飲食更適合你,就看這張表!
    最佳飲食、最易遵循飲食:  地中海飲食  在所有飲食模式中,最健康也最易遵循的,便是地中海飲食。  所謂地中海飲食,泛指希臘、西班牙、法國和義大利南部等處於地中海沿岸的南歐各國,以植物食品為基礎,以大量蔬菜水果、魚類、五穀雜糧、豆類和橄欖油等為主的飲食風格。
  • 妊娠糖尿病飲食,控制血糖把握10原則與菜單範例分享,建議收藏
    等到飲食搭配與血糖都落在好的範圍內,可以減少測量次數。 紀錄血糖的同時,也記下當餐吃了些什麼,或用手機拍下來。 如果沒有在範圍內,可以試著調整下一餐飲食的份量,讓血糖儘可能在理想的數值下。
  • 生酮飲食治療癲癇至少要堅持多長時間來判斷療效?指南告訴你
    推薦合適比例的生酮治療至少3個月進行療效判斷。在終止或暫時終止生酮飲食上,癲癇發作減少達50%以上(尤其是完全不發作者),應維持生酮飲食至少2年。特殊的癲癇性腦病如嬰兒痙攣症,療程推薦6-10個月。如果血酮檢測已達到最佳狀態,治療3-6個月仍無效,可視為治療無效,隨後可逐漸停止生酮飲食,恢復正常飲食。出現嚴重不良反應時應及時處理或終止飲食。
  • 211飲食法為你打開新世界
    A: 211是個基礎的飲食模型,是一個指導性的框架。每一餐可以有兩個拳頭蔬菜,一個拳頭的主食和一個拳頭的高蛋白食物。而具體的份量細節是在後續的課程中深入講解。
  • 2020-2025美國飲食指南發布,首次包含了嬰兒和幼兒飲食建議
    也因此,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從遵循飲食指南中獲益。2020年12月29日,美國農業部,衛生和公共服務部聯合制定的2020-2025美國飲食指南發布。構成健康飲食習慣的核心要素包括:各種蔬菜-深綠色,紅色和橙色蔬菜,豆類,豌豆和小扁豆;澱粉類蔬菜等;水果,尤其是全水果;穀物,其中至少一半是全穀物;乳製品,包括無脂或低脂牛奶,酸奶和奶酪,和/或無乳糖乳製品,以及強化大豆飲料和酸奶可以作為替代品蛋白食品,包括瘦肉,家禽和雞蛋;海鮮;豆,豌豆和小扁豆;和堅果,種子以及大豆製品
  • 211飲食法:吃出好身材,受益終生的飲食必修課
    世界衛生組織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發布食譜營養領域的新進展,中國營養學會也推出了《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以及平衡膳食寶塔。全世界的營養科學家們都在為我們該怎麼吃付出巨大的努力。在繁雜的營養學知識中,推薦大家運用211飲食法。
  • 平衡飲食拒絕浪費,且聽專家怎麼說
    現狀慢性疾病幾乎跟飲食有關,湖南人偏辣喜油要不得良好的用餐習慣不僅能夠制止餐飲浪費,更有利於健康的體魄的形成。根據2019年《柳葉刀》全球流行病學調查,中國每年至少有400萬人死於飲食不當。幾乎所有的慢性疾病都與飲食密切相關,不良飲食是導致慢性疾病死亡的最大可控風險因素。
  • 2021最佳飲食排行榜出爐!哪種適合你,來看這張表!
    圖片:U.S.News&World Report官網最佳飲食榜單一年公布一次,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邀請營養、飲食、糖尿病以及心臟病等多領域的專家組成評審團,對40多種飲食模式進行評比,從而評選出新一年的整體最佳飲食
  • 飲食防癌的15條核心建議,務請牢記!
    經常有人問關於飲食防癌的問題,以下以條目的形式列出飲食防癌的15個要點建議,供大家參考,關鍵是做到。 1、均衡飲食、合理搭配是防病防癌的基礎和關鍵所在。與其關注「吃什麼」防癌,不如關注「怎樣吃」才防癌。
  • 糖尿病的飲食指南
    像糖尿病,高血壓這樣的慢病,飲食控制非常重要,如果飲食上不顧忌,很容易使血糖和血壓失控,加重健康損害,今天跟大家學習一下糖尿病患者應該在飲食上如何調整。圖片來自每天至少吃蔬菜500g,最好1kg,深色蔬菜佔一半以上;血糖控制得好的糖友,可以吃新鮮水果100-200g,需要根據個人餐後血糖情況調整。
  • 糖尿病人家屬的飲食建議
    有統計數據表明,目前中國成年人糖尿病患病率為11.2%,平均每10個人裡至少就有1位是糖尿病患者。那麼,在飲食上,哪些方式有助於預防糖尿病的呢? 丹麥學者分析遵守丹麥飲食指南對2型糖尿病發病風險的關係。發現遵守這10條飲食建議,有助降低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 吃粗雜糧會不會造成月經不調? 吃粗雜糧有利還是有害?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吃粗雜糧會不會造成月經不調? 吃粗雜糧有利還是有害? 如今富貴病高發,吃粗雜糧已經成為公認的健康飲食習慣,但也有一些報導稱粗雜糧不是有益無害,吃粗雜糧也會有害健康。吃粗雜糧真的會讓人不育嗎?吃粗雜糧會不會造成月經不調?嬰幼兒能吃粗雜糧嗎?
  • 新版膳食指南出爐,你吃對了嗎--中國數字科技館
    提倡吃一部分全谷雜糧   其數量為 50 ~150 克(乾糧食),加上 50 ~100 克薯類,大致相當於主食的 1/3~1/2,雖然還沒有達到歐美國家推薦的「至少一半全谷雜糧」,但精白米以外的雜糧食材比例較上一版明顯增加
  • 五穀雜糧哪五穀?雜糧有哪些?
    隨著時間的演進,糧食作物供應也有了轉變,現在所說的五穀雜糧通常指的是稻穀、麥、高梁、大豆、玉米,而現在我們習慣性地將米、麥以外的糧食稱作雜糧,因此五穀雜糧可以泛指所有的糧食作物。常見的雜糧有燕麥、薏仁、菜豆、黃豆、黑豆等,因為生長期短、可粗放、耐旱等特質,在乾燥少雨的氣候裡,特別適合雜糧作物的生長。
  • 全民營養周丨提高免疫力,吃中國特色的地中海飲食
    地中海飲食金字塔1. 每天食物內容:三餐中應包含的主要食物是穀類、蔬菜和水果。穀類:每餐1-2份,最好是全穀類,因為加工會丟失某些營養素(膳食纖維,Fe,維生素等)。蔬菜:每餐≥2份,為保證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攝入,一餐中至少一份是生的。
  • 都說吃五穀雜糧好,到底有哪些營養?五穀雜糧指哪些食物?
    雖然現在的食物越來越多樣化,但人們養生的意識在逐漸增強,相比大魚大肉,很多人反而喜歡吃五穀雜糧,都說吃五穀雜糧好,但具體好在哪?可能很多人並不知,五穀雜糧真的只有五種嗎?怎麼吃才有益健康?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省教育廳發布幼兒園保育員工作指南 餐具一餐一消毒
    西部網訊(陝西廣播電視臺《第一新聞》記者 李歡 秦欽)12月7日,省教育廳發布《陝西省幼兒園保育員工作指南(試行)》,從入園離園、生活管理、衛生消毒等方面詳細規定了保育員的工作指南。
  • 最佳飲食法:DASH飲食告訴你如何吃才健康
    《美國新聞與世界報導》公布的最新2018年最佳飲食榜單,從營養、安全、長短期減重效果、是否易於實踐等7個方面對目前流行的40種流行的飲食方式進行評價。同時建議每天攝入鈉2300毫克,最終鈉攝入維持在1500毫克左右。除此以外,保持健康的體重,每周至少2.5小時的運動,控制飲酒量都對降低和預防高血壓有積極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