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早為茶道所生產的茶碗是長次郎與千利體合力開發的樂燒茶碗

2020-12-23 北方小畫室

日本最早為茶道所生產的茶碗是長次郎與千利體合力開發的樂燒茶碗

備前燒是古代備前國的國燒名產,是日本全國有數的須惠陶產地,桃山時代末期就開始進入了大規模共同窯的產業生產。一開始生產的是日用生活雜器的壺、甕、大缽等,受到千利體和古田織部的喜好影響,慢慢的才加入了花入、水質、建水、茶入、茶碗、蓋置等茶陶的生產。備前燒樸素的風格,一直是草庵茶人追求的茶陶品項之一。明治維新後,失去的藩主的保護,洋風潮流至上的風潮中,日本傳統風格濃厚的備前燒受到了巨大的衝擊。共同大窯廢窯,茶陶工匠們紛紛的轉職,有些工匠轉而生產土管、煉瓦製造。

一直到昭和時期,日本的知識分子對這一面倒的洋風潮流有所反省,陸續發起了各式各樣的古文化復興運動,並重新喚起了對茶道、花道的熱情,備前燒茶陶也因此得以復興。1952年3月至1954年3月間選定的工藝技術和其他無形文化,備前燒金重陶陽被選定為無形文化財,之後還有藤原獸,岡山縣備前市穗浪出身。1954年獲岡山縣指定無形文化財「備前燒」保持者認定,1958年開始任日本工藝理事,1962年獲國際陶藝獎,1970年獲重要無形文化財「備前燒」保持者認定。重新恢復了備前燒在日本人心中的地位,從金重陶陽的作品上可以感受到備前燒茶陶的地域性特徵。

備前燒茶陶使用高含鐵成分的田土與山土,用拉坯和其他的手作技巧成形,使用登窯、窖窯等傳統柴窯和松柴長時間燒結。這之中結合了備前燒茶陶師傅的自古承傳的技巧,包括了用什麼土材、用什麼柴火、用什麼窯爐、如何燒法等。住在備前市伊部地區的山本雄一先生在《陶工陶談》一書中,針對備前燒的技法有一些說明。山本雄一是岡山縣備前市伊部人。1959年跟隨父親山本陶秀開始作陶,1967年成為日本工藝會正會員,1981年獲岡山縣文化獎。歷任備前陶陶友會理事,平成八年被認定為岡山縣重要無形文化財產保持者

造型的妙味、土味、色澤、窯變的多彩有趣,這就是備前燒。備前燒使用的是傳統的柴窯,用十三天的時間以中性焰燒成。入窯封窯等作業完成之後,首先是用松柴以約四天左右時間在窯日的下方煙燻加熱,這期間保持在三百度之內。之後將強勁耐燒的松柴有節奏的投入主燃燒室內加熱,持續有節奏地慢慢加溫到1250℃左右。過程中包含很多的工作和窯燒動作。還原、入炭、揚灰等製造備前燒特色的技巧要在此時進行。平凡無奇的田土,通過備前燒的茶陶師傅的特殊窯燒技術變得層次豐富而有趣。備前燒的柴燒方式和其他地區不同,備前燒不講求又厚又多的落灰效果,而是豐富多彩的層次變化。

因此山本雄一先生用了四天的時候來煙炫慢火,並控制在三百度以內。備前燒還有一種處理方式經常可以看到,是在茶陶器物入窯燒成前先墊上稻草,或是坯身上綁上稻草,經過高溫窯燒後,坯體上會留下鮮明的橘紅色紋路,這是備前燒常用的火櫻。這是備前土含鐵量較多,在接近氧化燒成的情況下,與稻草內的蘇打成分發生像低溫燒排色的現象一樣。另外窯室的某一些位置會因為坯體彼此遮掩及還原效果,變得有些鼠灰色和青灰色變化豐富,這是所謂的棧切的樣子。還有排窯堆棧時為了不使作品燒成之後彼此粘貼,會在作品的下面及與其他作品接觸的地方放置墊土,墊土是由高溫土加上稻草之類含蘇打成分的物質製成。燒成後將墊土拿掉出現的殘留的白色加橘紅色邊紋樣叫做餅紋。這也是備前燒特殊的窯爐燒成技法。備前燒伊部地區小西陶藏工坊所制的陶器有著各式各樣的備前燒特殊技法。

京燒陶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須惠陶和綠釉陶時期。以茶道使用目的而生產的茶陶為切入點,京都地區燒造的茶陶可分兩大系統:樂家系統和仁清系統。日本最早為茶道所生產的茶碗是長次郎與千利體合力開發的樂燒茶碗,也是最早的京燒茶陶之一。樂燒茶碗是一種低火度的茶碗,與日本中世紀傳統的高火度作法的陶器不同。在成形部分樂茶陶是不使用一切機械輔助的,只用手作的方式來成形,並在外表保留下手作的質感。曾在交流中見識到樂家一支的大褪燒傳人大褪年雄先生製作幾款的手作樂燒碗。示範的內容有手捏成形樂茶碗、拍片成形樂茶碗、圈泥成形樂茶碗等,純手作成形的技巧。製作樂茶碗的技法和平常手作制碗的技法,並沒有太大差異。

相關焦點

  • 日本茶碗長什麼樣?都是跟中國學的!
    最早在茶室裡登場的茶碗,如同茶葉一樣來自於中國。他的形狀,用料,和製作趣向也是隨著時代的步伐,風格迥異。從中國和朝鮮半島流入到日本的茶碗被稱為「唐物」(karamono)。這個時期的唐物主要包括青磁,白磁,天目茶碗,在鎌倉(1185-1333年)和室町時代(1336-1573年)開始流傳使用,被茶人視為抹茶碗中的上品之上品。
  • 體驗最有趣的制陶工藝——樂燒陶藝
    關於樂燒樂燒工藝起源於日本,正式的樂燒作品出現於天正十四年(1586)左右。樂燒作品樂燒最開始主要服務於茶道,產品主要是茶具,以茶碗為主,還有少量花瓶、水指(茶席上貯存備添用、洗刷之水的器具)等。樂燒作品當時中國傳到日本的茶碗是素三彩的樣式,造型端莊、色彩豔麗,但是日本的茶道「鼻祖」千利休覺得這樣的富貴風表現不了自己的茶境。於是,他大量結合使用了朝鮮半島傳來的庶民用來吃飯的飯碗一一高麗茶碗。高麗茶碗屬於軟陶,質地松,形狀不規則,表面有麻點,色彩樸素,無花紋。
  • 4場茶事裡的日本茶道——貴船左源太川床料理
    因此,學習日本茶道是一種相當花費時間的嚴格修煉,並不能隨心所欲。事實上,茶道所要求的規範正是日本人至今的行為規範。鳥居宏行先生茶道過程   日本最初的茶具都仿自中國。鎌倉時代末期,日本瀨戶市開始仿燒中國式天目茶碗。
  • 展覽|東京國立博物館講述茶之道,展現日本武將茶人的珍藏
    時隔37年,2017年4月11日,東京國立博物館將呈現「茶之道」特別展覽,以21世紀的眼光重新審視「茶水」這一日本文化的象徵。飲茶的文化確立於8世紀末。唐代文人陸羽在最早的有關茶的百科全書《茶經》中記載了飲茶方法,使之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茶文化雖然曾由遣唐使帶到日本,但在日本,飲茶方法被中途廢棄,直到12世紀時禪僧榮西再次將其引入日本。
  • 宋朝人鬥茶使用的茶碗,傳到日本成為國寶,中國僅剩半件
    所燒制的瓷器,由於含鐵量較高,一般呈灰黑或者黑褐色,因而人們將之稱為黑釉建盞。黑釉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於茶湯的保溫,用來鬥茶再合適不過了。因此,福建地方官員將黑釉建盞作為一種貢品,進獻給朝廷。 宋徽宗是一個藝術家,又精於茶事。他非常欣賞黑釉建盞,在《大觀茶論》中對黑釉建盞讚不絕口:「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
  • 蔣經國為之傾倒的茶碗蒸(圖)
    蔣經國為之傾倒的茶碗蒸(圖) 2008年03月17日 16:32 來源:華夏經緯網   紅無堤茶餐館是一家結合熱炒、火鍋、茶、咖啡、焗烤、義大利麵等餐飲的複合式餐廳,經營者為了打破坊間複合式餐廳容易給人只重氣氛、餐飲質量欠佳的刻版印象,開店之初,即盛邀曾任蔣經國先生御廚的李福年師傅指導餐廳料理,經過李御廚的細心教授,包括:經國先生生前最愛品嘗的小點-茶碗蒸、招待外賓的佳餚-照燒雞排等獨門美食都成為紅無堤茶餐館的鎮店之寶,點菜率高居不下!
  • 孫機:中國茶文化與日本茶道
    他把珠光提出的茶道之四諦「謹敬清寂」改為「和敬清寂」,即將帶有嚴肅意味的「謹」改為衝淡平夷的「和」。但他又強調「敬」,敬體現在茶道的禮法上,這是日本封建等級制度下的人際關係的反映。由於中世紀的日本是一個以武士為中心的社會,所以武家禮法的地位很崇高,影響很大。而吸收了若干禪院清規制度的小笠原流派武家禮法中的茶禮,更在頗大的程度上為茶道所接納。
  • 茶碗蒸和土瓶蒸,藏著一個國家的民族性
    日料的蒸物歷史很久遠,大概在十六世紀,千利休活躍的年代就已成型。起源於茶道的懷石料理,一般提供的就是一碗味噌湯和三盤清蒸的小菜。明治維新以前,日本人是不吃家畜肉的,他們的食譜裡,只有麵食、魚蝦和蔬菜。到今天,日料的蒸物,依然很好地保存了這種傳統。因為喝茶時空腹傷胃,這些清淡的餐點用於果腹之外,還能凸顯茶飲本身的滋味與其背後含而不露的處事哲學。茶碗蒸即是如此,本質上,它與中國人人人會做的雞蛋羹沒區別,但採用了喝茶的小瓷碗作為餐具,搭配蝦仁、香菇、蛤蜊、乾貝、蟹肉、魚肉、菠菜,拼成漂亮的擺盤,很難讓人不食指大動。
  • 畫家在什麼時候作畫最好,日本為何有大量的中國特色
    這幅水墨畫和典型的桃山金地濃彩畫迥然不同,與其說是代表封建武將的品位和喜好,倒不如說更接近茶道樸實沉思的古拙意趣。《松林圖》的樹是如此簡單,有深深的空間感,他只給你看隱隱的小遠山,每一筆都是那麼的簡單,可是不再是禪宗絕對的黑白、生與死,而是把日本人的和歌、短句、短歌裡頭的詩意完完全全地帶出來了,可以說日本水墨畫在此達到了巔峰。
  • 尋訪曜變天目碗:博物館裡的日本茶道軌跡
    自宋之後,基本上建盞的生產已經很少,尤其是明代後,廢棄了點茶法,茶碗的體系也相對邊緣化了,人們對曜變天目就有了種種傳說,比如《五雜組》中就描繪需要童男童女的血祭才能出現曜變天目,也有些學者以為曜變就是窯變,並沒有多麼神奇。但是傳到日本後情況不同,日本14世紀開始仿造,持續到了17世紀,仿造出來的多是普通的黑釉盞,沒有這種珍品誕生。
  • 日本茶道體驗:一期一會,喝一碗一生一次的抹茶
    而說到要體驗日本文化的話,小編認為最不該錯過的大概就是來一場日本茶道體驗,喝一碗只為你一人而沏的茶。▋日本茶道小知識作為日本傳統文化之一的日本茶道經過多年的發展分為各種不同的流派,其中最著名的是「三千家」,即表千家、裡千家及武者小路千家,當中又以裡千家最為活躍。
  • 日本陶瓷的代表——京燒清水燒
    早在江戶時代,大概明末時期,京都地區除了清水寺周邊的清水燒之外,還有粟田口燒、八坂燒、御室燒等窯口。全部統稱為「京燒」。而隨著時間發展,只有清水燒存留了下來,所以如今的京燒幾乎就是代指清水燒。根據日本國家經濟產業部的《傳統工藝振興法》,其正式名應為「京焼清水焼」,專指京都東山、山科、宇治一帶的陶瓷製品。(下文中簡稱京燒)
  • 龍族幻想茶碗蒸配方 茶碗蒸怎麼做
    今天為大家帶來的是龍族幻想茶碗蒸配方,茶碗蒸怎麼做?在龍族幻想中,茶碗蒸應該如何做呢?感興趣的小夥伴一起來看看吧。
  • 《龍族幻想》茶碗蒸怎麼製作 茶碗蒸製作技巧
    導 讀 龍族幻想自研料理中需要玩家做茶碗蒸,但是茶碗蒸的製作難度很高,好多玩家不了解要用什麼配方?
  • 龍族幻想茶碗蒸食譜 茶碗蒸怎麼做
    本次就為大家帶來了龍族幻想茶碗蒸食譜,告訴大家茶碗蒸怎麼做,還不了解的朋友可以參考,希望能幫到大家。茶碗蒸食譜
  • 唐、宋飲茶之美,觀茶色,最愛哪種釉色的茶碗?
    唐代的茶碗也有等級之分?提起唐代的飲茶之風,不能不提陸羽,他在《茶經》裡提到了飲茶所需的25件器具,並且詳細標註了尺寸,如夾,「夾,以小青竹為之,長一尺二寸。令一寸有節,節已上剖之,以炙茶也……」從「茶仙」文獻資料裡可以讀到他對茶文化的研究相當專注。
  • 日本著名的茶道文化,你了解多少呢?
    茶室的構造與陳設,基本上都是中間設有陶製炭爐和茶釜,爐前擺放著茶碗和各種用具,周圍設主、賓席位以及供主人小憩用的床等。日本茶道的儀式感強,衝泡茶的功夫細緻入微十分嚴謹,嚴格上的操作連泡茶的第幾個環節用第幾隻手指都有所講究。茶道的繁瑣,其實跟日本人骨子裡的工匠精神不無關係。
  • 《龍族幻想》茶碗蒸怎麼做 茶碗蒸製作方法分享
    導 讀 龍族幻想茶碗蒸的製作配方是什麼?
  • 日本茶道往事
    天皇回宮後還嫌賞賜不夠,委任永忠和尚為兩院檢校,讓他在畿內等地種茶,每年朝供。真是「絞盡腦汁陪寫詩,不如獻上一杯茶。」「永忠奉茶」是日本正史中有關天皇喝茶的最早記載,比這更早的記錄,主角是另外兩個和尚。
  • 茶碗蒸:想說愛你不容易
    [摘要]日本料理中有一種食物叫做茶碗蒸,開在中國的日本料理店幾乎都有這道菜,可能有很多讀者知道它。但是,我從心底很討厭茶碗蒸。小時候,我很愛吃母親做的茶碗蒸。學校供應的飯菜中有時也有它,大家都很喜歡。我至今還記得同學們聚在一起,以猜拳的方式來決定剩下的茶碗蒸歸誰所有。但在我長大之後,卻開始討厭茶碗蒸了。原因是它出現在了太多的餐廳中,想躲都躲不開。各個餐廳裡的日本料理套餐的形式都十分相似:先上生魚片,然後是烤魚或煮魚,接著是茶碗蒸、米飯與大醬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