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德才兼備的女詞人李清照嫁給趙明誠後,過了一段愉快的夫妻生活。兩人閒暇之餘,會進行一種妙趣橫生的鬥茶遊戲。
這種鬥茶遊戲,流行於江南地區。《中國風俗辭典》敘描述如下:「飲茶時,以一人令官,飲者皆聽其號令,誇官出難題,要求人解答執行,做不到者以茶為賞罰。」官員、士紳鬥茶使用的茶碗,多選用來自於建寧府建安縣(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窯出品的一種風格獨具的黑釉茶具——建盞。
建陽當地出產一種富含銅、鉛、鐵等礦物元素的瓷土、瓷石,是製作瓷器的優質原材料。所燒制的瓷器,由於含鐵量較高,一般呈灰黑或者黑褐色,因而人們將之稱為黑釉建盞。黑釉建盞胎體厚重,胎內蘊含細小氣孔,利於茶湯的保溫,用來鬥茶再合適不過了。因此,福建地方官員將黑釉建盞作為一種貢品,進獻給朝廷。
宋徽宗是一個藝術家,又精於茶事。他非常欣賞黑釉建盞,在《大觀茶論》中對黑釉建盞讚不絕口:「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宋徽宗又在一首宮詞裡寫道:「兔毫連盞烹雲液,能解紅顏入醉鄉。」看吧,用兔毫建盞泡製的茶液,香雲繚繞,能使在旁的美女都陶醉進入夢鄉。
燒制黑釉建盞需要高超的技巧,稍有不慎,就會出錯,生產出不合格的產品。可是,有時候美麗也來自於錯誤。人們在燒制黑釉建盞中,竟然陰差陽錯地生產了少量的特別產品出來。一般的黑釉建盞顏色較為素淡,符合宋朝人的審美觀,而這種特別產品的內壁上布滿了大大小小的結晶斑點。在陽光照射下,這些結晶斑點等發出黃、藍、綠、紫等光芒,給人一種身處浩瀚宇宙之中的感覺。更神奇的是,人們以不同的角度去觀察結晶斑點,會看到不同的顏色。垂直觀看時,是幽藍色;斜著觀看時,又變成了金黃色。
文史學者陸建初所著《古陶瓷識鑑講義》記載:「閩中建窯有今人所謂曜變盞一式,冠絕等論,其結晶狀為褐色圓點,外圈圍以銀藍光暈,如日食月食之曜環。」後來,人們根據它變幻莫測的色彩,取名為「曜變天目茶碗」。
曜變天目茶碗顏色變幻莫測,讓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分析認為是作為原材料的瓷土、瓷石中含有較多的鈷元素,因而形成美麗的深藍色。
遺憾的是,曜變天目茶碗的顏色過於豔麗,不被宋朝人所喜愛,沒有生產出更多產品,以至於保留到今天的曜變天目茶碗極為珍惜,屈指可數。更遺憾的是,僅存下來的幾件曜變天目茶碗也沒有留在中國。它們之中的大部分,都因為各種原因,漂流過海去了日本,變成了日本的國寶。
據日本著名茶道美術評論家高橋箒庵所著的《大正名器鑑》介紹,日本收藏了大約34件黑釉建盞,其中曜變天目茶碗有4件,分別收藏於東京靜嘉堂文庫、大阪騰田美術館、京都大德寺龍光院、鎌倉大佛次郎先生的私人收藏館。
其中,收藏在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的一號收藏品曜變天目茶碗,保存度最好、最完整,是曜變天目茶碗中的佼佼者,每年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國遊客的目光。幾年前,日本一位文物鑑定專家曾經對東京靜嘉堂文庫美術館珍藏的這件曜變天目茶碗進行估價,給出的價格是12億日元。按照日元與人民幣的兌換匯率,大約相當於7600萬元人民幣。
當然,這個估計當不得真。因為曜變天目茶碗擁有極高的工藝價值、文化價值和歷史價值,屬於「無價之寶」,遠遠不止這個價格。
那麼,中國有沒有曜變天目茶碗呢?有的,但只有半件。
2009年,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原「東南化工廠」遺址的建築工地上,出土了不少宋朝越窯、定窯、建窯、吉州窯、汝窯、鞏義窯、高麗青瓷等為數甚多的古瓷殘片。其中,就有一件曜變天目茶碗。準確地說,只有半件,因為它是零散殘破的。幾經周轉後,2010年,杭州古越會館主人、收藏家方肖鳴陸陸續續地收集了一些殘片,拼湊修復而成,珍藏在古越會館。
後來,日本許多頂尖的古陶瓷學者、博物館專家親自前來杭州古越會館,觀看了半件曜變天目茶碗,認為它雖然不完整,但其最珍貴的曜變幻彩,與日本所藏的完整曜變天目茶碗相比,毫不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