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人喝茶喜歡玩茶沫 還鬥茶 某類茶具被日本奉為國寶 已失傳

2020-12-17 把風景看遍

【美食茶文化】中國古代茶具

標籤:美食、茶文化、茶具、茶飲、文學、散文、隨筆、唐宋、明清、品茶、美食文化、窯變、宋徽宗、日本人、民間工藝、歷史、日本國寶

鄒劍川

授權發布

中國古代人怎么喝茶?我們能知道的也只在唐代了,唐代以前的文獻流傳下來得少,只有漢代墓葬壁畫、漢畫像磚上可見那時的風俗,甚至只能靠想像推斷。

魏晉時,南方流行的是青瓷,此前的是陶器,三國時候的青瓷還比較拙樸,這是高古之意,後期就比較精緻了,如玉如翡翠,如淺淺青山綠水,很飄散寫意的味道。

唐代流行唐三彩吧,這樣的茶碗我在陝西看到過很多。唐三彩樣子也還是高古風,很北方,很黃土,很高遠,有秦人血脈。那釉色和陶器很相似,這種東西感覺,喝酒較好。喝茶,大概唐代的茶是一種小吃,混合很多東西,對於茶具茶器也沒什麼太多講究。陸羽的《茶經》裡也只是更多關注水和煎茶,對於茶具倒沒有過多地講。

宋代開始追求茶具,因為分茶、鬥茶,講究點茶、分茶的藝術。要茶沫呈現出山水、國畫的樣子,那時茶都是研成粉末的。茶藝和作畫一樣,非常繁瑣,但就是這樣的小事裡打磨心性,成就一種心情和樂趣吧。宋人尚黑窯、鈞窯,在河南博物館裡常見,樣子古樸,黑漆漆的,這樣是為了更好觀察茶的面沫。

宋徽宗曾專文論述,對於宋人而言,黑茶碗有窯變,有花紋的是極品,據說要上百萬,上千萬的茶杯裡才能出現一、兩例。所以也就成了極品,為皇家專用。所謂兔毫盞、天目盞吧,日本人引進了去,有幾件至今是他們供奉的國寶。

抗戰時期,山東有老藝人能夠製造出窯變的茶具,被日軍專門弄去了批量製作。解放後,日商又來求購,做了些年,但該人死後,手藝失傳了。中國許多工藝就是這樣,靠個人經驗、修為和傳承,往往失傳、湮沒後,再製造,再創造,周而復始。

明清就是白瓷了,因為當時是泡茶,和現在已經沒太大區別了。尤其是清代,其名茶、茶具、瀹茶和今天幾乎一樣,所以我們喝茶的格局形成於清代。只是當代茶具有了玻璃器皿,鐵製開水壺,此類東西,明清是不大有的。

選自:蘇白傳媒、未來趨勢、花山文藝聯合出品美食茶文化圖書《不過一盞茶》

選稿:蘇白傳媒、未來趨勢、昆德拉傳媒 CEO、策劃總監 鄒劍川

發稿、運營:蘇白傳媒旗下昆德拉傳媒 新媒體運營經理 彭文文

聲明:本書本文系原創,我公司及其關聯公司擁有獨家版權。謝絕未經許可轉載、複製、剽竊、粘貼、洗稿、模仿傳播行為,非主動投稿請勿採用、發布。

其他:受正版圖片限制,部分圖片僅供模擬想像,並不為文字特指。

相關焦點

  • 宋代人「鬥茶」趣味多,行茶令、茶百戲,喝茶不耽誤談文論道
    2.行茶令和茶百戲同樣是鬥茶的項目鬥茶,鬥的不僅僅是茶品。行茶令也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文人們在品茶之餘,吟詩作賦,列舉古往今來有關茶的典故、詩詞,增添喝茶的情趣。茶令和茶百戲是文人雅士們在品茶時的娛樂活動,喝茶本就是陶冶情操的事情,茶令和茶百戲賦予了茶更深的文化含義。宋代以後的煎茶方式多有改變,但在喝茶的同時談文論道卻成了不變的內容。
  • 不是出自五大名窯的瓷器卻價值不菲,其中三件被日本奉為「國寶」
    建窯製造的「建盞」能在宋朝風靡一時,這和當時宋朝盛行鬥茶的風俗是分不開的。宋太宗在位時曾派人在建州北苑監製龍鳳御茶,負責監製御茶的官員為了挑選出好茶上貢便定期舉行新茶評選活動。後來類似這樣的新茶評選逐漸在民間盛行了起來,以至於鬥茶不再是鑑別茶葉的品質而是側重於鬥茶者茶藝的高低。
  • 「茶興於唐,而盛於宋」宋朝人是如何喝茶玩茶的?
    宋人制茶:從御品龍鳳團茶到民間散茶 整個流程有「督茶官」嚴格把控宋人「玩茶」還要從高大上的宋代制茶法講起。從採茶開始,制茶的整個流程都有專門的「督茶官」嚴格把控。當時,「茶工」凌晨五更就要入山採茶,為了茶葉潔淨新鮮,還要新汲一大罐水,掛在胸前,邊採茶,邊把茶葉投進罐中,而太陽一出現便要停工。
  • 日本國寶背後的中國故事:見證宋代御用茶盞的輝煌歷史
    亦被鄰國東瀛稱為「天目」,奉為國寶。日本僧侶曾在我國浙江臨安天目山徑山寺學佛,回國時帶回一批建窯燒制的黑釉茶碗,因採自天目山,被日本稱為天目碗。 宋代經濟繁榮,對外交流頻繁。南宋時期為防止錢幣外流,規定凡外貨不用金銀銅錢,而以瓷器絹帛為代價兌換,因而瓷器輸出量更大,銷往日本、朝鮮、東南亞等地。
  • 失傳700多年的宋人技藝:碗裡有宇宙的曜變天目,最精美的在日本
    自從南宋滅亡後,這種製作手藝就已經失傳了,時至今日,人們雖試圖恢復這種工藝,卻始終無法達到南宋時期的水平。黑釉瓷在東漢時期就已經出現,為什麼到了宋代才產生出這樣美妙的瓷器品種呢?其實從宋代的茶文化中大致可以推出。因為飲茶風氣太盛了,從而催生、促進了茶盞的發展。
  • 宋朝人鬥茶使用的茶碗,傳到日本成為國寶,中國僅剩半件
    兩人閒暇之餘,會進行一種妙趣橫生的鬥茶遊戲。 這種鬥茶遊戲,流行於江南地區。《中國風俗辭典》敘描述如下:「飲茶時,以一人令官,飲者皆聽其號令,誇官出難題,要求人解答執行,做不到者以茶為賞罰。」官員、士紳鬥茶使用的茶碗,多選用來自於建寧府建安縣(今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水吉窯出品的一種風格獨具的黑釉茶具——建盞。
  • 宋人四藝:「點茶」為首,君不可一日無茶,更是興起鬥茶之風
    到了西周,把茶葉當做祭祀物品,直接把茶葉放在水裡煮,煮出來的茶水味道苦澀且不美觀,也就流行不起來,終於到了唐朝,人們對於茶葉更會處理了,當最初是"吃茶",把茶葉碾成粉末,撒入鍋中,再加一些調料,如鹽,連同茶沫喝下去,味道和品相極為不佳,導致了茶葉當時也是極其不受歡迎的。到了中唐,有個叫陸羽的,有了更高明的喝茶方式,不加調料,保留茶的原味,才讓茶葉逐漸興起。
  • 茶居然是容易成癮的「毒品」古人喝茶曾經加蔥薑糖米麵香菜等佐料
    《世說新語》記載有水厄一詞,說的是王濛喜歡喝茶,這哥們自己喜歡也要大家喜歡。到了他家,都要互相轉告「今日有水厄。」,這個有點上刑場就義,臨行訣別的意味了。這也說明在魏晉時期,飲茶不很流行,士大夫階層不習慣這個。唐代茶事開始興起,唐詩裡有關於茶的詩句,比比皆是。白居易就是一著名茶人,他自號為「別茶人」。白先生有詩云「不見楊幕巢,誰知其中味。」
  • 中國古代「鬥茶」文化丨鬥茶味兮輕醍醐,鬥茶香兮薄蘭芷
    宋代是極講究茶道的時代,宋徽宗趙佶撰《大觀茶論》,蔡襄撰《茶錄》,黃儒撰《品茶要錄》,宋代鬥茶之風極盛。每年清明節期間,新茶初出,最適合參鬥。鬥茶的場所,多選在有規模的茶葉店,前後二進,前廳闊大,為店面,後廳狹小,兼有小廚房,便於煮茶。鬥茶者各取所藏好茶,輪流烹煮,相互品評,以分高下。鬥茶,或多人共鬥,或兩人捉對「廝殺」,三鬥兩勝。鬥茶內容包括:鬥茶品、鬥茶令、茶百戲。
  • 宋代飲茶制茶的方式,中國再沒人傳承,卻被日本人視為國寶?
    所用茶具也與唐時相似,多用茶銚、風爐以及茶碗等器具。隨著中日禪僧來往增多,寺院裡的飲茶習俗也被傳到日本。1168年,日僧榮西入宋求法,帶回天台茶種,天台山制茶技術,飲茶方法及有關茶書。基於自己的心得體會寫成《吃茶養生記》,被尊為日本的「茶祖」。
  • 劉松雨參與設計的「國寶茶具」,入選《中華茶器具通鑑》
    中國人喝茶歷史比較早,唐代陸羽被譽為「茶仙」,尊為「茶聖」,祀為「茶神」。特別是注重養生的當下,北方人也流行喝茶。大熊貓是我國國寶、景德鎮瓷器也是國之瑰寶,在沒有「國寶茶具」前,沒一套表現大熊貓憨態可掬的精品茶具。
  • 宋人喝茶花樣多,居然還會拉花?看完覺得現在咖啡拉花真不算什麼
    ,本土化後,形成了現代的日本抹茶道。》中的茶具十二先生就是用於點茶的道具,十分講究精細。在鬥茶的基礎上,宋人進一步解鎖玩茶新技能。他們發現了可以在茶上作畫的技法,這是分茶,也是傳說中的「茶百戲」。「百戲」一詞產生於漢代,是對民間諸技的稱呼。茶百戲,是一碗茶湯的戲法。
  • 國寶故事個個精彩!《國寶檔案》幕後編導原來是咱山西閨女
    日前,在陶夢清回山西之際,山西晚報全媒體記者與其面對面,暢談《國寶檔案》幕後的故事——這些事兒沒幾個人知道。   從山西一路走進央視   只想用最特別的方式為大眾呈現歷史
  • 看雅致到極致的宋朝人,是如何把喝茶喝成「非一般」的感覺
    喝茶是中國人早就有的習慣,最早茶飲被稱為藥飲,唐朝,茶聖陸羽專門寫了《茶經》這本研究茶的名著。我們現在喝茶一般泡好了直接喝,這個是從明朝開始的泡飲法。但在明之前,中國的喝茶方式和現在是很不同的。04宋朝鬥茶對茶道的熱愛,在文人雅士中便興起了"鬥茶"。他們喜歡約上三三兩兩的人,帶上茶具,分享私藏的奇茗。
  • 茶杯茶盞茶碗,選哪個喝茶?他們究竟有什麼區別呢
    此時另一友脫口而出:「矯情,弄個烏漆墨黑的杯子喝茶!」……  自然,就「看湯色」而言,黑瓷比不得白瓷、青瓷乃至玻璃杯來得清爽瞭然。  那麼問題來了,你平常喜歡用什麼茶具喝茶?不說琳琅滿目的造型,就杯、盞、碗不同的盛茶用具?你會選哪個喝茶?  茶杯、茶盞、茶碗,區別在哪?
  • 東京國立博物館「茶之湯」特展 揭秘南宋時茶道如何傳入日本
    而在南宋晚期,茶道傳至日本後,卻在異國他鄉得以保留。南宋晚期茶道隨禪宗流入日本其實茶道起源於中國,但最早開始喝茶的時間已經不可考了。古人說炎帝神農氏發現茶於草木之間,故以「草人木」為字形,這當然是傳說。
  • 古人鬥茶是怎麼鬥,畢竟每個人喝茶的口感都不一樣,以什麼標準分...
    但是宋人的鬥茶就很特別了,因為我們現在的喝茶方式是從明代奠定的,宋代可還沒有人見識過衝泡喝的葉片茶。 所以古人的鬥茶方式就很特別了。首先鬥茶的用具,我們現在可能是紫砂壺,可能是蓋碗,可能是品茗杯。古人鬥茶的用具是黑色茶盞,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建盞,又叫天目盞。
  • 玩茶的好處有哪些
    愛喝茶的人簡單而容易成功,愛喝茶的人品味比較高,所以小編建議你別玩茶,因為級別太高,成功隨手可得。愛茶,愛喝茶,你就會變得很冷靜。玩茶的人時常面對不熟悉的新茶老茶,而他們又有必要戰勝這些未知,層出不窮的新體驗,會讓愛玩茶的人保持冷靜和高效。
  • 陶瓷茶具的種類及特點 茶具分類介紹
    茶具分類介紹茶具一般是陶器和瓷器,但類型也不相同,景德鎮的茶杯製造商今天說,一般陶器和瓷器的茶具分類。陶瓷茶具的種類及特點一、白瓷陶瓷茶具景德鎮的白瓷茶具最為著名,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門的陶瓷茶具也各有特點。早在唐代,「假玉器」就被稱為白瓷。北宋景德窯生產的瓷器,薄而光滑,白裡泛青,雅致而賞心悅目,並飾以深藍色雕刻、印刷和褐色斑點。
  • 喝白茶、巖茶、紅茶、綠茶時,如何為你的好茶,挑選適合的茶具?
    丨本文由小陳茶事原創丨首發於百家號:小陳茶事丨作者:村姑陳《1》東晉的時候有一個士大夫叫王濛,很喜歡喝茶。青瓷茶具,從晉朝開端,以宋代的浙江龍泉哥窯為鼎盛期。青瓷茶器,包括了茶壺、茶碗、茶盞、茶杯、茶盤等。此前在上海的時候,添置過幾個青瓷茶盤,顏色是雨過天青色,很有宋朝風。而此外,過年的時候備了窄口型的青瓷瓶專門插花,為茶席增添應景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