抹茶碗是指用來飲抹茶的碗。最早在茶室裡登場的茶碗,如同茶葉一樣來自於中國。他的形狀,用料,和製作趣向也是隨著時代的步伐,風格迥異。從中國和朝鮮半島流入到日本的茶碗被稱為「唐物」(karamono)。
這個時期的唐物主要包括青磁,白磁,天目茶碗,在鎌倉(1185-1333年)和室町時代(1336-1573年)開始流傳使用,被茶人視為抹茶碗中的上品之上品。
日本東京靜嘉堂收藏的曜變天目建盞,被稱為世界三大曜變天目茶碗之一。(靜嘉堂舉辦天目茶碗展,有機會一睹這南宋時代建盞的風採)從村田珠光(1432-1502,室町時代中期的茶人)開始提倡清淨淡泊的「佗茶」(わび茶)之後,除了唐物之外,一些從高麗來的高麗茶碗(高麗茶碗:在朝鮮半島燒制的茶碗的總稱)也開始引起茶人們的喜愛。當時的高麗茶碗,有不少是很粗糙的雜器,原本不能登上大雅之堂,但卻正好和珠光的寂靜樸拙的「佗茶」人生觀相吻合,故而和唐物一起,被視為茶碗中的珍品。
流傳至今的高麗茶碗成了很多茶人愛不釋手,夢寐以求的高價器物。高麗茶碗有很多種風格,井戶茶碗,粉引,刷毛目,三島,伊羅保等等。這是京都孤蓬庵的「井戶茶碗」,提到古高麗茶碗,這是代表作。可謂樸素之美的極致作品。於此同時,除了像唐物和高麗茶碗這樣的made in China or Korea的茶碗之外,南北朝時期(1336-1392)期間, 在瀬戸地區開始燒制一些模仿中國天目和青磁茶碗的陶器。到了16世紀中葉(室町時代後期)伴隨著「佗茶」風格的流行,一些「新式」的茶碗被燒制了出來。典型的代表有美濃地區的瀬戸釉,黃釉瀬戸,志野燒和千利休獨創的樂燒茶碗。
這些茶碗,既有中國磁器的痕跡,更體現了當時日本茶人對器物的嗜好趣向以及實用的價值觀。利休離世之後,各種風格的茶碗競相登場。
利休的大弟子之一古田織部(1544-1615)燒制的織部燒茶碗,之後的江戶時代的小堀遠州(1579-1647)喜好的風格瀟灑的茶碗數不勝數。江戶時代茶道之風日盛,商人們走訪景德鎮,朝鮮,歐洲,在世界各地定製自己喜愛的茶碗,現在國人們熟悉的青花,祥瑞等風格的茶碗和器物開始在更普遍的範圍登場,而日本各地的陶窯也開始逐漸形成自己獨自的風格,進入到一個鼎盛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