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傍晚帶蓁寶在小區小花園玩,遇到一位朋友和她兒子似乎在爭執什麼,母子倆看起來都不太高興,後來朋友跟她老公說了幾句話,然後氣呼呼地走了。
晚上我問朋友,下午怎麼了,跟孩子鬧矛盾了?
朋友發來好幾段60秒的語音,講了和兒子的不愉快,但更讓她崩潰的是老公的不作為。
「這幾年,我和老公在育兒方面的分歧越來越大了,我覺得已經影響到了我們的感情。」朋友幽幽地說。
跟朋友們聊天,大家都曾感慨,跟家裡的隊友育兒理念不一致,彼此間誰也說服不了誰,在教育孩子方面,到底該以誰為主呢?
像我這位朋友,她因為兒子視力不好,所以嚴格控制兒子玩手機、看電視的時間,希望孩子的視力不要上漲太快。
但孩子九歲多了,半大不小的孩子,自尊心強,敏感,不讓說,不服管,母子倆經常為此發生爭執,最後弄得雙方都不愉快。
朋友抱怨老公不管孩子,孩子的事他一點也不操心。但她老公說:「順其自然吧,別管兒子太多太嚴,要給他自由。再說,有你操心呢,我就不管了。 」
更過分的是,朋友老公帶著孩子看電視、玩手機遊戲、玩平板,爺倆關係挺和諧,父慈子孝。
朋友為此很不平,她覺得老公是在縱容孩子,在跟她唱反調。為此,她和老公爆發了很多次爭吵,朋友感覺很失敗。
其實,現在的育兒書那麼多,育兒專家也不少,但,孩子是獨一無二的,這世上沒有完美的育兒方法。
就像我這位朋友,她和她老公,誰的育兒方法更勝一籌呢?從保護孩子的視力來說,朋友自然做得比較好一點。但從維護和諧的親子關係方面來說,她老公更懂得孩子。
所以,這世上本就沒有完美的育兒方法。夫妻雙方為此發生爭執,也是正常的,關鍵是,有了爭執以後,夫妻雙方該如何解決。
這才是重點。
朋友說,因為育兒理念不同,她和先生之間這幾年爭吵、冷戰,都有點影響夫妻感情了。這其實是個危險信號。
在一個家庭中,必然是先有親密的夫妻關係,才能有和諧的親子關係。所謂的「夫妻關係要大於親子關係」說的就是這樣。
所以,穩定融洽的夫妻關係,是一個家庭的基礎。夫妻恩愛,不僅有益於家庭和諧,也能給孩子安全感,讓孩子獲得身心健康。
試想下,一對感情很好的夫妻,即使在育兒理念上有分歧,雙方也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討論各自的想法,商量怎麼去解決面臨的問題,從而達成一致或者努力達成一致。
而不是一有了問題,雙方就爭論不休,非要吵出個結果來,或者非要一方聽從於對方。
我的另一位朋友,和老公感情很好。他們當然在育兒方面也有分歧,但他們每次遇到問題,不會大吵大叫,而是提醒對方都冷靜一下,或者各自離開一會兒。
朋友體貼老公工作辛苦,她老公心疼她照顧倆孩子不容易。
他們互相心疼對方,就算吵架,也是小打小鬧,不是狂風暴雨,更像和風細雨。
所以,夫妻雙方存在育兒分歧不可怕,關鍵是兩人的感情要維護好。這是解決育兒分歧的關鍵。
見過很多夫妻,因為育兒理念不一致,常常爭吵、惡語相向,最後導致夫妻感情破裂。從婚姻到育兒,夫妻間良好的溝通必不可少。溝通,是消除摩擦的最好辦法。
坦誠彼此的想法,及時指出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從而尋找最好的解決方法。
溝通,能消除一切偏見。
反思也必不可少。自己有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自己那樣說會不會傷了愛人的心?是不是換一種說法會更好?
聖人說一日三省其身。我們作為普通人,更要經常反思自己。
我每次和大寶和老公發生了爭執,都會靜下心來,細細復盤每一個細節,既是回憶,也是反思,若下次發生了同樣的事情,該如何避免。或者如何做,會讓事情變得更好,而不是更糟糕。
這個時代不缺育兒書,不缺專家指導,只要想學,總可以從書本、從專家講座、從各種渠道了解到我們想學習的知識。
為人父母者,就是在育兒的路上一路打級打怪,不斷充實自己,不斷改進育兒方法的過程。
當夫妻雙方能及時溝通想法,反思自己,並不斷學習時,相信育兒分歧也會越來越少。
有位媽媽曾向尹建莉老師諮詢,她和孩子爸爸在教育孩子方面意見不一致,經常爭執,她該怎麼辦?
尹老師給的一個意見就是,觀察孩子的反應。
她說:「觀察孩子認同誰的觀點,喜歡和誰親近。孩子天然地會向他感覺安全和溫暖的人靠攏,本能地親近讓他感覺舒適和快樂的人,下意識地遠離讓他不舒服的人——不要去爭奪孩子的好感,而是觀察孩子的自然選擇,把孩子的傾向當作父母行為的校正器——請放心,孩子的選擇一定不會錯。」
尹老師這段話,我從我家大寶身上得到了印證。
在我家,我陪伴孩子比較多,無論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對她們也相對比較溫柔、耐心。
而先生,脾氣有點大,生氣時會打擊孩子,語言暴力,尤其對大寶。
當大寶犯了錯,當她的某個問題犯了多次也不改正時,先生就會暴跳如雷,連帶著,我也被他指責一番。
什麼慣孩子、沒原則之類的話,都是他指責我的。
什麼屢教不改、有不了出息、不是我的孩子之類的話,是他打擊大寶的。
我雖然也生大寶的氣,但大體還是包容她的,更傾向於如何解決問題,而不是對她語言暴力。
觀察下來發現,大寶是傾向於我的,她更向我靠近。
後來,當大寶哪方面做得不好時,我就選擇性地不讓先生知道,我自己來解決。我害怕他非但出不了力,反而起到破壞作用。
家庭中,哪怕只有父母一方能讓孩子得到心靈上的放鬆,孩子就基本不會出大問題。
當然,也有很極端的情況,比如,夫妻一方做了很多努力,另一方非但不配合,反而總起破壞作用。或者一方總是很強勢,拒絕成長,拒絕學習,一意孤行。
這樣的情況下,就要考慮婚姻關係是否出現問題了。
在家庭生活中,夫妻雙方遇到育兒衝突時,不要覺得是壞事,相反,這是雙方需要溝通、解決的問題,是學習的機會。
而且,這種衝突要及時解決,若放任它存在,很可能會導致後面一系列問題,這才得不償失。
總之,解決育兒分歧,需要夫妻雙方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