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航天局:待近地軌道空間站建成後 再論證是否發展載人登月

2020-12-19 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郭超凱)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先進行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否發展載人登月。

圖為發布會結束後,吳豔華接受媒體追問。 中新社記者 張宇 攝

吳豔華說,中國政府非常講究一張藍圖繪到底,先把藍圖描繪清楚。「像我們探月,『繞、落、回』16年前就提了,我們完全按照16年前的『三步走』一步一步做。」當前的任務是完成地球軌道空間站的建設,爭取用兩年左右時間開展。

吳豔華也指出,建設不是目的,而是要將空間站用作「天上實驗室」。中國政府與聯合國共同發布,將在中國的太空站廣泛開展國際合作內容,將其利用好,爭取更大的價值。「特別是要能為我們人類民生福祉,有更多的產出,這是我們首要的任務。」

關於中國未來有無載人登月的計劃,吳豔華表示,按照目前中國政府的初步意向,先進行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否發展載人登月。

他也指出,中國發展載人登月的主要目的一定是服務於科研、服務於探索未知。目前開展的月面起飛、軌道交會對接、再入返回等,都是未來載人返回的必要技術。「這些技術通過驗證,也是為未來載人登月打基礎。」(完)

相關焦點

  • 中國是否有載人登月計劃?國家航天局:等近地軌道空間站建成再論證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再發布會上表示,未來關於有沒有載人登月的計劃,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吳豔華指出,載人登月,中國政府的目的可能不同於當時美國載人登月。當時美國和蘇聯搞星球大戰,就是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
  • 是否載人登月?航天局:與美國不同
    2020年6月,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中國擁有了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7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國開啟了探測火星的歷程。此外,在探月領域,中國也是成果斐然。12月17日凌晨,攜帶月球土壤樣品的嫦娥5號探測器的返回器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著陸場預定區域安全著陸。就在嫦娥5號「凱旋歸來」之後,國家航天局又宣布了新的計劃。
  • 【關注】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國家航天局官宣!
    能不能搞載人旅遊?吳豔華說:「我個人認為,從技術上是沒問題的,關鍵是耗費很昂貴,現階段還是要以服務於探測、服務於科學為首要。」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嫦娥五號任務完成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那麼未來登月和到月球上旅遊是不是指日可待呢?
  • 中國有無載人登月計劃?先攻關再論證,目的不同於美國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回答「中國有無載人登月計劃」提問時說,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他同時表示,未來即便論證載人登月,中國政府的目的也不同於當年美國的載人登月——當時美國和蘇聯搞星球大戰,是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
  • 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月球樣品是否會和美國分享?國家航天...
    嫦娥五號創造5項中國首次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嫦娥五號任務是我國複雜度最高、技術跨度最大的航天系統工程,首次實現了我國地外天體採樣返回。嫦娥五號任務創造了五項中國首次:首次地外天體的採樣與封裝;首次地外天體上的點火起飛精確入軌;首次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和樣品轉移;首次攜帶月球樣品以近第二宇宙速度高速再入返回
  • 「中國向載人登月邁出又一步」
    這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模擬圖(12月2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承載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使命的嫦娥五號任務正在穩步開展。從探測器成功落月到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從上升器月面點火實現地外天體起飛,再到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連日來,國際社會持續關注嫦娥五號的最新動態,表達對中國航天成就的讚嘆和國際航天合作的期待。
  • 神九神十明年發射對接天宮 將開展載人登月論證
    白皮書全文近10000字,分為前言、發展宗旨與原則、2006年以來的主要進展、未來五年的主要任務、發展政策與措施、國際交流與合作等六個部分。  白皮書說,中國政府把發展航天事業作為國家整體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始終堅持為了和平目的探索和利用外層空間。近年來,中國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在若干重要技術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 第二個載人登月將誕生?日本想坐NASA順風車,實現載人登月
    隨著我們科技的發展,近幾十年內,我們人類已經可以乘坐飛船,飛出太空中,甚至已經能夠踏上月球表面。回顧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說起載人登陸月球,相信大家會先想到,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這是我們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項目,也是我們人類目前唯一一次登陸月球的項目。
  •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周建平詳解:中國空間站將建成什麼樣
    因為任務不僅考驗了火箭的性能,更對中國載人航天未來的技術發展意義深遠。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是為發射空間站核心艙和實驗艙,在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基礎上改進研製的,相比於長徵五號的兩級半構型,長徵五號B為一級半構型,它未來的任務是將我們空間站的三個艙段,包括核心艙、實驗艙Ⅰ和實驗艙Ⅱ送入軌道,完成空間站艙段的建造任務。
  • 外媒: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在火星任務中,包含無人軌道飛行器和火星車的天問火星探測器將由長徵五號火箭發射,預計該探測器需要7個月的時間抵達火星。中國國家航天局局長張克儉說,中國今年將啟動有關任務,發射日期可能在7月。長徵五號B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大於20噸,是世界上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最大的火箭之一,可比肩美國的德爾塔IV型重型火箭或獵鷹9號火箭以及歐洲的阿麗亞娜5型火箭及俄羅斯的質子-M運載火箭。在長20.5米、直徑5.2米的火箭整流罩中放置的是新一代載人飛船試驗船。它將進入近地軌道,然後高速返回地球。
  • 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將於今年啟動,計劃時間表出爐
    (觀察者網訊) 近年來中國在太空探索領域的發展進步神速,去年在軌道火箭發射總數上首超美國,年初「嫦娥四號」登陸月球背面,填補人類歷史空白。 而美國方面不甘示弱。3月2日,由美國太空探索公司(Space X)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共同開發的「龍-2」載人航天飛船進行了(無人)試飛,並於次日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
  • 中國空間站將正式部署,NASA局長急了:給錢
    唯一的大動作就是轟走了曾經負責載人航天的副局長、NASA老臣格斯特梅爾。這就為我們揭示了一個事實:美國關於載人航天發展的路線鬥爭是很激烈很殘酷的。   這樣的路線鬥爭,來源於美國的願望和能力之間存在著巨大落差。美國已經不是阿波羅時代那個美國,能夠拿出來搞載人航天的錢是非常有限的。到2004年之前,這份財力幾乎全都用在了國際空間站上。
  • 中國空間站飛行任務將於今年啟動 計劃時間表出爐
    中國的太空計劃是國家經濟復興和發展目標不可或缺的部分。」時間表出爐,倒計時開始據央視新聞消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4日介紹,我國空間飛行任務即將拉開序幕。建造空間站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的最後一步。空間站建成後,將在軌道運營十年以上。
  • 新知問答|中國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有什麼區別?
    1.基本背景上世紀60年代末,蘇聯在登月項目的競爭中落敗於美國後,便掀起了新一波的競爭:空間站建設。長期以來的載人航天實驗、尤其是阿波羅登月的成功,驗證了人類可長時間生存在太空中的可能性。在設想中,通過建立長期駐人的空間站,可以實現覆蓋全球的軍事偵察甚至潛在的作戰目的。
  • 以現有的技術和國力資源,哪個國家能夠最快實現載人登月?
    但是自從1972年12月19日,阿波羅17號返回地球後,人類再無登月活動。在上世紀 70 年代的冷戰鐵幕下,阿波羅登月成為登峰造極之作,從甘迺迪拍馬立項到第一次載人登月總共用了 9 年時間,這 9 年內,美國如同下餃子般發射各類月球探測器和飛船,超過 30 個。
  • 空間站(SpaceStation)
    空間站,又稱「航天站」「軌道站」「太空站」,是一種環繞地球長期運行的大型載人太空飛行器。它能與宇宙飛船或太空梭對接,以便補充給養、更換儀器設備和讓太空人輪班換乘。  空間站通常由對接艙、氣閘艙、軌道艙、生活艙、後勤服務艙、專用設備艙和太陽能電池等幾部分組成。
  • 若載人差點回不來!美國飛船出師不利,17國翹首以盼天宮空間站
    時至今日「載人航天」依舊是極少數國家掌握的獨門秘籍,放眼全球二百多個國家和地區只有俄羅斯聯盟飛船與我們的神舟飛船擁有載人天地往返能力。隨著八年前亞特蘭蒂斯號太空梭退役美國事實上喪失了載人天地往返能力,此後他們不得不以8200萬美元單個席位價格購買聯盟飛船船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