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載人登月邁出又一步」

2020-12-17 海外網

12月1日23時11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西經51.8度、北緯43.1度附近的預選著陸區,並傳回著陸影像圖。這是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模擬圖(12月2日攝)。  新華社記者 金立旺攝

承載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使命的嫦娥五號任務正在穩步開展。從探測器成功落月到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從上升器月面點火實現地外天體起飛,再到上升器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交會對接與樣品轉移……連日來,國際社會持續關注嫦娥五號的最新動態,表達對中國航天成就的讚嘆和國際航天合作的期待。

「太空計劃的重要一步」

把約2000克的月壤樣品「打包」帶回,是嫦娥五號此次探月的核心任務。英國廣播公司網站報導稱,為順利完成採樣任務,嫦娥五號配備了攝像機、光譜儀、雷達、一隻進行表取採樣的機械挖掘臂以及一臺進行鑽取採樣的鑽具。

「毫無疑問,嫦娥五號沒有讓人失望。」西班牙《阿貝賽報》網站稱,「作為中國探月工程三期發射的月球探測器,它執行了中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任務。」

「這是中國空間探索的最新努力,也是人類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首次爭取將月球樣本帶回地球。」美國《華爾街日報》評論稱,此前只有美國和前蘇聯成功從月球採集過樣本,人類已有44年沒有此類探索。《華盛頓郵報》稱,這是中國一系列探索月球任務中最新的一次,顯示了中國作為太空探索力量的崛起。

美國《紐約時報》關注到,中國官方媒體對嫦娥五號的發射進行了現場直播。「這次毫無延遲的直播,是中國對其航天工程越來越有信心的一個證明。」該報導還稱,美國宇航局副首席科學家戴維·德雷珀讚嘆,「嫦娥五號是一項非常大膽的任務,中國正朝著更深理解月球歷史的目標前進。」

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報導,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表面傳回的照片非常清晰。小塊巖石、塵土和小型隆起與探測器的金屬光澤形成鮮明對比。但對中國人而言,另一幅畫面可能比科學圖像更為重要:在月球上展示中國國旗。中國國旗從探測器的特殊結構中展開後,探測器對它進行了拍照。該報導稱,探月任務被視為中國雄心勃勃的太空計劃的重要一步。這個年輕的太空國家想積累經驗,以便在未來成功實現載人登月。

「意味著雄厚的科技實力」

首次月面自動採樣與封裝,首次月面起飛上升,首次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嫦娥五號創造多項「首次」記錄,表明中國在多個關鍵技術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引發外媒熱議。

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報導,西方專家普遍認為中國此次探月行動的方案很出色。歐洲航天局高級科學顧問馬克·麥考林表示,此次任務比登月本身要複雜。它與「阿波羅計劃」有很多共同之處,顯然是中國向載人登月任務邁出的又一步。

《紐約時報》稱,嫦娥五號成功完成了中國自2013年以來的第3次無人月球著陸,第1次的嫦娥三號和玉兔月球車是中國首次在月球上軟著陸。2019年,嫦娥四號在月球遠端著陸,這是來自地球的太空飛行器首次做到這一點。

「本世紀以來的3次探測器登月行動,全都來自中國的『嫦娥』。」英國廣播公司網站近日刊文稱,對一個國家而言,擁有探索月球的能力意味著擁有雄厚的技術實力。

「嫦娥五號任務具有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使用了多項創新技術。」法新社援引分析人士觀點稱,嫦娥五號採樣返回任務比中國曆次探月任務更複雜、更困難,因為它不僅需要從月球表面起飛、以更高的速度再入地球大氣層,還需要在月球軌道上開展月球軌道交會對接操作。

南非《星報》刊文稱,飛天夢承載著人類美好憧憬,與人類歷史一樣悠遠,其中月球是飛天夢的重要載體。嫦娥五號探測器的一系列成功,是中國探月工程邁出的鏗鏘一步,是一項輝煌燦爛的成就。

「中國的航天事業正在有條不紊地取得進展。」英國《泰晤士報》的一篇報導盤點了中國近些年在航天領域取得的突出成就。該報導指出,中國自2003年將第1位航天員送入太空後,至今「神舟」飛船已經將數名航天員送入太空;今年7月,中國發射了「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並計劃在2022年前後建成空間站。

「願加快推進航天合作」

國際輿論普遍認為,嫦娥五號探月工程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人類對月球的相關科學研究,對國際航天合作具有重要意義。

《紐約時報》指出,對地球上的科學家而言,嫦娥五號採集的月壤樣本相對年輕,可以用於更好地調校用於評估太陽系內行星、衛星、隕石地理表面年齡的技術。這些樣本還將幫助科學家驗證有關嫦娥五號著陸區域火山噴發原因的假說。

《自然》雜誌刊文稱,「嫦娥五號將在此前從未探測過的區域——由火山熔巖形成的廣袤平原『風暴洋』——提取樣本。這些樣本或將為月球史這張龐大拼圖增加一些額外的部分。」

近日,歐洲航天局連續在社交媒體上為嫦娥五號太空之旅點讚,並在官網發表介紹文章。文章稱,在嫦娥五號發射後的兩個關鍵階段,歐洲航天局使用其位於南美洲的庫魯航天中心和位於非洲的馬斯帕洛馬斯航天基地,為探測器提供數據傳輸中繼服務。

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表示,嫦娥五號是中國航天計劃的一個階段性成就,願加快推進兩國航天合作。

據塔斯社報導,俄羅斯國家航天公司主管國際合作的副總裁謝爾蓋·薩維利耶夫代表公司,就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向中國同行表示祝賀。他指出,這項計劃的新一階段任務的圓滿完成是一個歷史性事件。薩維利耶夫表示,月球研究是各國航天活動的優先方向之一。俄羅斯和中國經常討論在這一領域發展合作。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航天專家瓊·弗裡茲說,嫦娥五號技術上的複雜性使它「在許多方面引人注目」。如果任務成功,這將是火星採樣返回甚至載人登月任務的藍圖。「中國正在顯示其研發並成功實施持續性高科技項目的能力,這對地區影響力和潛在的全球合作關係非常重要。」(本報記者 李嘉寶)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0年12月14日   第 10 版)

責編:張榮耀

31937574,.「中國向載人登月邁出又一步」,.2020-12-14 05:33:05,.204441,.張榮耀

相關焦點

  • 載人登月的預演嫦五任務完成,中國何時登月,會比美國先一步嗎?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取樣返回任務,是40多年來人類再次踏上月球取回月壤,而這次的嫦娥五號的取樣流程和美國的阿波羅登月流程除了沒有載人以外其它全部相同,也被外界認為這幾乎就是一次對以後載人登月任務的預演,那麼中國何時載人登月,會不會比美國的再次載人登月先一步送人上月球呢?
  • 中國載人登月第一炮打響,新飛船太空打水漂,核心技術超越美國
    ,同時這項技術在日後還將用於中國的載人登月項目,這意味著中國邁出了載人登月的第一步,也顯示出美國已經被中國甩在了身後,現在看來中國載人登月的第一炮已經打響。圖為新型載人飛船試驗艙新型飛船的成功著陸代表著中國在航天領域又登上了一個新臺階,而隔熱材料的發展是制約航天發展的關鍵因素之一,由於飛船在重返大氣層的過程中與空氣發生劇烈摩擦,因此飛船在快速返回地面的過程中表面溫度可以上升到
  • 13年前印度向全世界宣布:在2020年載人登月,那現在如何了?
    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成功著陸的消息傳來,喜悅的心情充斥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中國成為第二個成功採集月面樣本的國家,而上一個成功的美國已經有40年未曾踏上月球了,前蘇聯曾制定過登月計劃,卻因為種種原因擱置了。
  • 國家航天局:待近地軌道空間站建成後 再論證是否發展載人登月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郭超凱)在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表示,先進行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否發展載人登月。圖為發布會結束後,吳豔華接受媒體追問。
  • 美國50年前就能載人登月,中國為什麼現在還不行?|科技袁人
    載人登月流程和嫦娥五號一樣嗎?中國什麼時候可以載人登月?發展航天技術對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月球探測有什麼重大的科學意義? 本文為嫦娥五號發射直播系列之三, 系列之一、二見 《推遲發射三年,嫦娥五號究竟經歷了什麼?
  • 中國有無載人登月計劃?先攻關再論證,目的不同於美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回答「中國有無載人登月計劃」提問時說,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他同時表示,未來即便論證載人登月,中國政府的目的也不同於當年美國的載人登月——當時美國和蘇聯搞星球大戰,是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
  • 第二個載人登月將誕生?日本想坐NASA順風車,實現載人登月
    回顧人類首次登陸月球說起載人登陸月球,相信大家會先想到,美國的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這是我們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的項目,也是我們人類目前唯一一次登陸月球的項目。這個項目的順利實施,讓美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能夠載人登陸月球的國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個能夠載人登陸月球的國家。
  • 美國又宣布大事,載人登月中包括9名女太空人,還有日本幫助!
    嫦娥五號在發射之後,已經成功在月球上著陸,並且完成了特定的任務,將會在近期返回地球,初步計算的位置應該是在我國的內蒙古,如果嫦娥5號可以順利地返回地球,這也就意味著中國已經成熟掌握了無人月球採樣技術,我國下一步載人登月計劃的進行也會更加順利一些。
  • 中國是否有載人登月計劃?國家航天局:等近地軌道空間站建成再論證
    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再發布會上表示,未來關於有沒有載人登月的計劃,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吳豔華指出,載人登月,中國政府的目的可能不同於當時美國載人登月。當時美國和蘇聯搞星球大戰,就是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
  • 外媒:中國載人航天拉開「第三步」序幕
    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及載人飛船試驗船和貨物返回艙試驗艙是北京在兩年內建設一個載人空間站並在2030年首次完成載人登月計劃的基石。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說,長徵五號B運載火箭以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改進研製而成,主要承擔著中國空間站艙段等重大航天發射任務,首飛成功為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奠定了重要基礎。
  • NASA提出太空探索時間表,計劃在2030年再次實現載人登月
    NASA提出的這一份時間表覆蓋了載人登月和火星登陸等項目。 當地時間27日,美國航天局(NASA)在官網發布消息稱,他們最近向國會提交了「國家太空探索行動報告」,針對美國未來開展地月空間探索、再次載人登月和載人探索火星制定了一個時間表。
  • 月球上沒有發射基地,載人登月如何返回地球?看嫦娥五號就知道了
    嫦娥五號從發射到月球樣本返回地球需要經歷23天的時間,每一步都十分艱險,因此受到廣泛的關注。嫦娥五號探測任務也是中國目前為止難度最大、最複雜的航天探測任務,同時也是受關注度比較高的項目。嫦娥五號執行任務期間,也再次讓人想起了半個世紀前美國的載人登月,沒錯,載人登月被質疑再一次地登上了熱搜。
  • 用土星5號進行載人登月已過去快50年,為何不再用它來登月了呢?
    其實美國實施載人登月,並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從1966年開始,利用3年的時間,通過先期發射7個月球無人探測器(包括環月運行的探測器,也包括在月球表面降落的月球車),得到了關於月球外層空間、月球表面的基本狀態指標數據,比如溫度及變化、大氣狀況、地形地貌、巖石和土壤狀態、太陽輻射情況等等,從而為載人登月提供了最基礎最關鍵也是最重要的信息。
  • 美國對嫦娥五號不屑一顧,宣布將送18人登月,載人登月難在哪?
    我國探月工程取得了重大進展,嫦娥5號實現順利登月並返回地球,取回了將近1731克的月壤樣品。而美國在1972年後就一直沒有再進行載人登月。隨著我國探月工程的順利進展,美國也宣布將在2024年送18人(9男9女)重返月球。既然能夠順利實現嫦娥五號登月返回,為何不直接進行載人登月,難點在哪裡?其實不要光看表面,嫦娥五號能順利成功登月,和載人登月難點不同。
  • 【關注】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國家航天局官宣!
    能不能搞載人旅遊?吳豔華說:「我個人認為,從技術上是沒問題的,關鍵是耗費很昂貴,現階段還是要以服務於探測、服務於科學為首要。」載人登月、月球旅遊還有多遠?嫦娥五號任務完成標誌著中國探月工程「繞、落、回」三步走規劃如期完成,那麼未來登月和到月球上旅遊是不是指日可待呢?
  • 以現有的技術和國力資源,哪個國家能夠最快實現載人登月?
    直到1969年,阿波羅十一號飛船載人登月,全世界有六億人通過電視轉播同時收看了這歷史性的一幕。當看到美國太空人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人類的第一個腳印時,觀者無不心馳神往。我們徵服了人類出現幾百萬年以來俯首膜拜的月亮,這月球上的小小一步似乎暗示了人類無限的未來!
  • 是否載人登月?航天局:與美國不同
    2020年,中國在航天和宇宙探測領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2020年6月,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建成,中國擁有了自主的衛星導航系統。7月,「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發射升空,中國開啟了探測火星的歷程。此外,在探月領域,中國也是成果斐然。
  • 1969年美國阿波羅登月,中國報紙作了詳細的跟進報導
    最近因為咱們中國的嫦娥五號奔月留下了太美的姿影,也帶動了我們對當年美國阿波羅登月的關注。筆者很好奇,在當年的那個時間段,我們的報刊,對阿波羅首次載人登月作了什麼樣的報導?出於這個原因,筆者作了一番搜索。先確定具體的日期。
  • 有些現象科學家再也不願解釋,比如外星人和載人登月,為什麼?
    這裡有兩件事是最典型的例子,一是所謂外星人,二是上世紀載人登月。過去就這兩個問題博引旁徵很多,今天就不多扯了,只談談個人觀點。UFO和外星人事件。關於上世紀阿波羅登月任務。這是一個偉大的創世工程,在美蘇爭霸的年月實現的。老美的載人登月工程,從1961年5月開始,到1972年12月結束,前後歷時11年,可統計耗資255億美元,參與工程的科研、技術、工程人員達到30多萬,涉及企業2萬多家、大學200多所和科研機構80多個。
  • 中國人何時載人登月?
    ●中國月球基地循環系統已經準備好了,美國卻失敗了 不管是建設近月軌道空間站還是載人登月,其最終目的是要在月球建立基地。 當前,明確載人登月日期的國家只有兩個,一個是美國的2024年登月的「阿爾忒彌斯」重返月球計劃,一個是俄羅斯的2030年載人登月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