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50年前就能載人登月,中國為什麼現在還不行?|科技袁人

2020-12-25 騰訊網

關注風雲之聲

提升思維層次

導讀

俄羅斯火箭技術:基礎雄厚,但已日暮西山:日本火箭技術:以民掩軍,側重國防:美國的航天模式有什麼特別之處?載人登月流程和嫦娥五號一樣嗎?中國什麼時候可以載人登月?發展航天技術對日常生活有什麼影響?月球探測有什麼重大的科學意義?

本文為嫦娥五號發射直播系列之三,

系列之一、二見

《推遲發射三年,嫦娥五號究竟經歷了什麼?| 科技袁人》

《中國取回的月壤會和哪些國家分享?美國表示,已在線等 | 科技袁人》

視頻連結:

西瓜視頻:

https://www.ixigua.com/6904928491846926859

本視頻發布於2020年12月13日,播放量已超八百萬

提問

Qustions

&

解答

Answers

袁嵐峰:跟其他的國家相比,中國的探月技術發展到什麼水平?這個所謂其他的國家指的是哪些國家?其實也就是美國、蘇聯,然後歐洲整體的那些歐空局,然後還有日本的,還有印度的。跟這些國家相比,中國探月技術是什麼水平?

吳京平:我們第一梯隊講的是美國跟俄國;然後第二梯隊,歐空局、日本、我們還有印度,我們算是第二梯隊領頭羊了,也算是不錯了。印度人好像去月球繞了幾圈吧,他們肯定沒有落下去嘛,對吧!

袁:不,印度落下去了,去年印度去落了。只不過它這個落的軟著陸變成硬著陸了,它一頭撞上去了。

吳:撞上去也算是下去了,確實是落了。

周炳紅:我可以重點講一下俄羅斯。俄羅斯他是因為前蘇聯時期,他這個火箭技術基礎很雄厚,到現在為止總的發射次數應該最多的還是俄羅斯和前蘇聯。他們發射了好幾千次,大概接近3千次,我們現在也就發射了350多次,也就是說他火箭發射次數比我們大一個量級,所以他是基礎雄厚。

吳:那是他當年他那個偵查衛星的壽命太短,他不得不一個星期打上去一顆。

袁:當然這個也有一種對比。就是說這個在二戰的時候,像美國和日本這樣的國家他造100多艘航空母艦,跟現在一比那不嚇死人了。現在航空母艦要造100艘?但當年那個航空母艦跟現在的航空母艦這個技術水平當然不能比了。但是,不管怎麼說,可見原來蘇聯人俄羅斯人確實是對這個(航天)是下了大力氣,花了大力氣的。

吳:蘇聯的第一代的返回式偵察衛星用的就是那個東方號飛船,只是不載人的,它直接掉下來,就把膠捲帶回來。美國人還費勁巴拉地把那個膠捲扔下來,還得在空中接著。結果人家蘇聯人直接簡單粗暴,那個衛星直接回來不就完了嗎,那代價多大啊!

周:所以我們總結一下這個俄羅斯的火箭技術就叫做基礎雄厚,但是已經日暮西山。他們很多專家,因為他們整個俄羅斯的這個經濟水平現在基本上跟我們整個廣東省差不多了,只相當於我們一個省,他根本沒有錢去投入。他們那個專家來跟我們中國的科學家合作很有意思,我們有時候,你給他買一身好一點的西裝,一兩千塊錢的西裝他會很高興,這是第一點。第二點,他會給你留下一句話,他說,下次你不要買這個西裝,你把它折換成現金給他帶回去。

袁:我覺得這個建議不錯。

周:就是很麻煩的一件事情,就是他的經濟投入,科學家的收入實在是太少了。具體多少我忘了,但是這個我記得這個故事,我們同事跟我們說的。

吳:他們大批的人往美國跑。

袁: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一件事情,我也聽過一個同事說他跟俄羅斯有很多合作,去過那兒好多次。我問過他,說俄羅斯那邊科學怎麼樣?他說主要的問題就是人才流失太嚴重。就是你去那兒發現大部分都是頭髮花白的,都是老年人,然後有一些年輕人,這些年輕人對科學是真愛了,他不能維持這個工作。但是他們為了維持在這個科學事業工作他必須在外面打好幾份工,才能夠維持一個生活。像這樣那你怎麼搞?你不但是靠愛發電,你還得到外面發了電然後供應到這邊來,這個日子怎麼搞得下去呢?所以這真是讓人為俄羅斯的科學非常的擔心。

周:然後日本,我昨天剛好也是參加一個論壇,咱們國家的應該說是現在的最著名的火箭專家龍樂豪院士他做了一個報告,我聽到幾點,是關於日本的,他說日本叫「以民掩軍」,他們的火箭是。

袁:你說是「掩護」的「掩」是吧?

周:對!以民掩軍、側重國防,他們的火箭技術發展。我覺得他這個概括也是很到位的。他們那個固體飛彈,固體運載火箭,用來發射衛星根本沒有什麼價值,他就是為了發射,發展固體飛彈技術。比如他們發展了兩款,一款大一點的固體運載火箭,一款小一點。他們是真的是以民掩軍,日本有點……

吳:但是當年美國人給他們下了一個套。是這樣的,當然咱們中國不是要發射第一顆衛星嘛!

日本人感覺到了什麼,就弄個探空火箭發了一個比土豆大不了多少的東西,發上去了,然後號稱叫亞洲第一顆人造衛星。他們就是這麼幹的。結果後來美國人一看,哇,不對啊!你居然敢用探空火箭往上發東西,那不能讓你走這條路!後來美國人適當轉移了一部分氫氧火箭發動機的技術給日本,然後日本就奔著氫氧火箭發動機這路數去了。但是氫氧火箭發動機是根本不可能作為戰略飛彈來使用的。所以美國人當時就是下了這種套的。

袁:不過日本人雖然煞費苦心,但是無論如何五常都在盯著他呢!不可能讓他真的具有這種戰略能力的。

吳:但是你也得看出美國人的那種心思,比如說當時鼓搗印度你去搞鈽元素做核彈,你不要搞鈾元素,鈽元素很容易的,你提取起來比鈾方便多了!把印度人坑得七葷八素的。

周:講到這個我覺得美國的火箭技術確實他們在做很多前瞻性的研究,包括他們確實是在扎紮實實地為載人登陸火星做很多技術儲備研發,這個我們國家可能相對來說,這個從公開報導來看我們做得很薄弱的一個地方。他們這個載人登陸火星現在三種途徑都在推進:第一個就是傳統的推進劑補加的方式,像SpaceX他就在推進這個事情載人登陸火星;那麼第二個方式就是核火箭技術,他們也是最近每年都投了很多錢在地面開發核火箭技術;還有一個就是電火箭,電火箭其實比核火箭還更成熟一些,他們正在運用電火箭將來可以做月球跟火星之間的往返運輸,用這個電火箭。

所以美國人他們確實是投入是非常的大,包括他們上一期那個重返月球,那個花掉的錢其實就是上千億美元,合人民幣就是上萬億人民幣。其實他們最後也就是說直接的這個工程的成果是沒看到,但是儲備了很多關鍵的技術,這些技術又用到下一期的現在的這個叫Artemis阿特彌斯計劃繼承到這裡面,但是他的工程的錢是扎紮實實得已經花掉了,培養了很多人才,這也是SpaceX能夠快速地崛起的一個原因。就是他們砸的錢實在是太多了,就是比我們多得多的,光重返月球計劃就多了將近1萬億人民幣的投入。

吳:我感覺他們美國人不管是NASA也好,還是他們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就是DARPA他們這個模式是挺有意思的。他們是國家當做一個教練員和裁判員然後發訂單、發包,我有一個任務交給你私營公司,私營公司去把它研究出來,然後國家還可以有一些調配,比如說NASA的一些研究中心還會研究一系列的技術。包括像土星5號第一級完全就是土星5號它也是做了大量的發包嘛。就是說你第二級火箭我給哪個公司,我登月艙給哪個公司,然後一級一級地發包發下去。這個時候就等於他這個教練員兼裁判員帶出了一支隊伍,帶出了一支私營公司組成的隊伍,然後這些私營公司拿到這些技術以後,他們這些技術會擴散,會向各個方面擴散。然後呢,因為私營公司之間他肯定是有人員流動的、有技術轉讓的等等一系列的這種手段,所以很快,那麼出現馬斯克這種人他各種資金流、人流還有技術就會往他那兒跑。他只要提出一個很大的夢想就會吸引到很多人。

他們這個機制還是很有意思的。如果,你想吧,像尿不溼這種東西因為最早就是航天技術嘛,如果說它出現在蘇聯的話那會出現什麼樣的情況?出現在蘇聯的話肯定是某個研究所研究出來以後跟太空人用了,然後就鎖進保險箱了,這個是不可能有商業應用的。但是在美國就不一樣,它航天研究的所有技術很快就會擴散出去,然後儲備大量的人,然後再迭代,然後這些技術都在民用上面發展又會促進到軍用方面和國家這種高科技方面的發展,這個是挺有意思的一個循環機制。NASA自己是沒有廠的,他一天到晚就是發訂單、發包,然後我給你方案,我提個要求,然後你給我能不能把它做出來。我出個卷子讓你去考,你考出來了你這個公司就上一個檔次,就這個意思。

袁:然後下一個問題是說什麼時候去載人登月啊?

吳:理論上應該是差不多的,因為當年阿波羅就是按照這個路子走了一遍嘛。目前看來這個是最合適的一個方法,對我們來講各方面都比較平衡,花的能量不太多,然後技術上也不是特別難,而且這個效果也很好。就是阿波羅因為它實實在在走了一遍,所以按照他們那個路數去應該是效益比較好。當然也可能有點其他什麼方法,也是有可能的,主要還是看落點,如果落在月球的背面的話可能還會有點麻煩,但相信差得不太大。

周:它這一次實驗的話為這個將來我們載人登月其實有好多技術都做了一個鋪墊。就是它那個樣品返回艙,咱們現在這個其實是有好幾百公斤重的,應該說是,我看網上說是有300多公斤重,其實跟我們,有一米多高呢!其實它帶回來2公斤樣品,但是它自己幾百公斤重,這個將來再放大一點就可以作為載人飛船,實際上它已經在研製了,也就是說它將來測的這個參數和這個工作模式都為我們後面載人飛船、載人登月工程,其實整個的關鍵的技術是相同的。所以它能取得一部分初步的這個參數為後面這個,所以它這個技術,現在嫦娥五號的這些技術會有很好的繼承性和可擴展性,可能擴展到載人登月上。

袁:後面那個問題,什麼時候載人登月?這個問題方便回答嗎?

周:什麼時候載人登月,我們可以先說一下美國的載人登月,美國的載人登月現在預計的目標是2024年。如果按美國的這個登月流程,或者我們中國來做的話,我們第一步應該會做載人環月。也是跟這個探測月球一樣,我們先環著月球飛,然後呢再來載人登月。那麼很有可能是他們在載人登月的時候,如果他們再推遲幾年,那麼到時候我們就可能是我們也開始做載人環月了。就是比他們落後個三年、五年。如果他們推一下那就可能時間上我們猜測,這個應該是很有可能是這樣一個結果。

當然具體的要看載人工程的這個立項情況,現在是我們國家沒有正式立項,但是隨著這個新聞的披露:我們的大發動機什麼都開始研製了480噸的液氧煤油發動機以及200噸的氫氧能源發動機都開始在做一些早期的試車,它的渦輪泵,就是冷試車都開始基本上完成了,就差我估計過兩年可能就會聽到這個點火的消息。那點火以後,一般來說發動機只要成功了就具備了載人工程的立項的條件,就是我們說的是叫什麼,叫動力先行,就是你火箭要立項這個動力,就是主要的這個發動機要先行。如果發動機點火熱點火成功試車基本上就具備了這個立項的。

袁:周老師說到的這個火箭,我想它應該叫做長徵九號。現在的長徵五號它是不足以把人送到月球上去的,它可以從月球採樣回來,但是人是去不了的,人太重了。所以未來的是我們要造一個叫做長徵九號的東西,它的這個運載能力是跟當年的土星五號是相當的,或者原來蘇聯的能源號,這種量級的火箭才能夠把人送到月球去。美國五十年前就證明了載人登月的可行性,那我們為什麼不直接開啟登月技術呢?

周:我們為什麼不直接開啟這個問題,就是說他應該指的是載人登月技術,對吧?

那麼載人登月技術,它最關鍵的幾個就是它沒有科學和經濟價值,它主要是一個政治價值,就是誰先上的問題,所以它耗資又這麼巨大,可能需要合現在的人民幣幾千億甚至上萬億的人民幣,這麼大一個規模,所以在沒有迫切需求的情況下就不會輕易地立項的。我們重型加速器,那個超級加速器也就是幾百個億、一千個億吧,也是很難啟動的。這個袁老師講講吧。

袁:關於大型對撞機的這個問題我還做過幾次節目來解釋這個問題,那是我們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他們提出來一個設想,它是分為兩期,第一期叫做CEPC,環形的電子和正電子,就是正負電子對撞機,這個的預算是400億人民幣。如果在這一步走得比較好得到一些比較有趣的新現象,下一步就把原來那個CPEC拆了再把它重新再建成另外一個質子對撞機,然後那個能量變得更高,那個的造價就有一千億人民幣了。所以這兩個加起來總共是一千四百億。你覺得這個數字很大嗎?這個數字已經讓很多人在那兒叫苦不迭了,很多人一聽就覺得這麼貴了,肯定不能建嘛!可是我們要去登月的話花費比這個又要高一個量級,花一萬億人民幣這樣的量級去登一次月,所以你想好了你真的要去登月嗎?你如果真有一萬億人民幣你是去登月呢?還是去造一艘航空母艦再說呢?

吳:登月是消耗品,它一次火箭一次性地打掉了,然後你那個對撞機起碼好歹還在地上還可以有很多很多用途啊。

周:也就是說這個登月,載人登月這個火箭它是耗資又巨大,它的需求又沒有持續性。所以說像美國阿波羅它那個火箭後面也沒有生產、沒用了,他花了幾千億人民幣最後又發展其他工程,很多技術其實,他那個發動機技術就沒有繼承下來。現在又開發了新的發動機,所以他就不可持續的。我們長徵5號火箭能夠做很多很多的事就不如先發展長徵五號,不用直接去載人登月了。

袁:在這個月球探測技術的發展過程中對於其他領域的技術產生了哪些積極影響?這個其實是一個標準問題,這就是每當我們想宣傳航天對人類的好處的時候就會來專門講一個,如果我不是一個託兒的話他肯定不會提這種問題的。實際上我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很多的技術都不會意識到它那個起源是來自於航天,比方說尿不溼是吧,好像還有方便麵,反正有好多東西,這個都是為了當初載人登月的時候發展出來的。

周:我覺得從技術上有很大的產出,就是這個登月工程我不管是大的航天工程,它都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這個團隊幾萬人協同、發展、鍛鍊出來的系統工程技術對國家的治理還是對我們其他的工程的借鑑,發展出來的這個系統工程方法是非常有用的。

其實從最近的我們國家行政領導人的這個任命上都能看出來,現在最近有好多省的部級的領導都是航天部門培養出來的人才,他們都是在承擔重大工程中,比如好像最近湖南省的省委書記許達哲、袁家軍、張慶偉,他們都是航天培養出來的人才,他們就在國家的行政管理中,也用到這種系統工程的方法,就是說他就能夠管理更複雜的一個系統。

那麼還有就是從技術上,管理一個複雜的系統就是它的組成的要素、系統要素也就是說零部件會非常的多,一個飛機的零部件大概是幾百萬個,火箭的話其實更簡單一點是幾十萬個。但是它發展出來系統工程方法,包括軟體,也是幾千萬行代碼,他們投入的資金也都是要幾十個億、幾百個億,投入幾萬人來協同來開發的。像這種工作都是要很好地運用系統工作方法,有一種說法就是說美國人比我們先進其實很關鍵的一個地方就是他們這種複雜系統工程方法上比我們國家更先進。

袁:是的,所以周老師這是提到一個一般人很少想到的這個系統工程上的。一般人只能想到那些具體的技術,但是實際上在更高的思想層次上……下面是問月球探測的重大科學意義是什麼?

周:一個重大的科學假說就是彌補太陽系起源與演化的形成過程中10到30億年前有一個巨大的空白等著我們去探索。就是我們拿回樣品來如果能夠標定那個樣品確實是20億年前形成的,那麼那個地方到時候有多少隕石坑,這個隕石坑的密度,我們能跟40億年前的進行比較是不是能夠,這個假說能不能夠,我們到時候實驗的結果,能不能夠推翻以前的「晚期大轟炸」假說,這就要等著我們的科學探索、科學數據才能回答的。所以它是,我覺得是有非常重大的科學意義。

那麼還有其他的,我們現在都是走向,我們說是走向,以前都是在月球表面,我們慢慢地要走向月球的深處,就是我們現在會其實嫦娥四號就已經開始用一些,就是探測器能夠探測月表,當時月表,但是比以前更深,能夠探測大概40、50米深。它幾十米深就發現了月球表面的分層結構,有的時候是有一段時期它撞擊以後形成了很多相當於碎屑,然後後面又由於遠處的隕石坑把它的大石頭又給它撞擊又甩過來了,又鋪蓋了一層石頭,然後上面最表面又有一層月層,月壤又有將近1米深,然後最表層又有太陽風粒子跟它作用形成的月球的塵粒。

就是說現在就可以更仔細地去探測月球分層結構的形成的機制,以及大的、長時間尺度的整個太陽系演化的。歷史上的一些重大的假說都有希望來進一步豐富和發展,甚至也有可能會提出新的科學理論,這都是有可能的。

相關焦點

  • 13年前印度向全世界宣布:在2020年載人登月,那現在如何了?
    嫦娥5號月球探測器成功著陸的消息傳來,喜悅的心情充斥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裡,中國成為第二個成功採集月面樣本的國家,而上一個成功的美國已經有40年未曾踏上月球了,前蘇聯曾制定過登月計劃,卻因為種種原因擱置了。
  • 美國在60年前就可以登月,中國為什麼還不具備登陸月球的能力?
    為何美國之前就可以登月? 首先,美國當年的科技能力可以說是非常強,加上與前蘇聯進行航空航天技術上的競爭,所以在科學技術研究方面投入得非常多,並且工程量非常的浩大。上面我們也說了,美國的首次登月並不是非常簡單。
  • 載人登月的預演嫦五任務完成,中國何時登月,會比美國先一步嗎?
    本次嫦娥五號月球取樣返回任務,是40多年來人類再次踏上月球取回月壤,而這次的嫦娥五號的取樣流程和美國的阿波羅登月流程除了沒有載人以外其它全部相同,也被外界認為這幾乎就是一次對以後載人登月任務的預演,那麼中國何時載人登月,會不會比美國的再次載人登月先一步送人上月球呢?
  • 1969年美國就載人登月了,是不是現在隨時可以重返月球呢?
    然而真正要實施載人重返月球的時候,卻要遇到諸多困難:首先,六十年代的阿波羅登月的器件,雖然當時登月了,但放到現在,你還會用嗎?不是說美國沒有登月技術,而是要適應現在的設備磨合,需要重新開發一整套系統。那些當年的零配件配套廠家大多已經消失,熟悉製造工藝的工人早已經作古;更有甚者,現在美國製造業嚴重空洞化,要重新聚集阿波羅計劃那樣多的人才,製造工人,很難!網友肯定會說,馬斯克的重型火箭獵鷹9已經飛過多次,更重的星艦已經試驗,取代土星五號登月還不行嗎?
  • 懷疑美國登月和相信美國登月的人都是怎麼想的?
    從一九六九年到1972年,美國總共進行了七次載人登月,除了阿波羅13號登月失敗,其他六次都成功了。 對於美國載人登月的真實性,歷來分成兩派,一派支持,他們對美國登月的真實性深信不疑;一派懷疑,他們認為美國載人登月存在造假的可能性。
  • 美國在1961年就可以登月,當時中國為什麼還不具備這樣的能力?
    美國的登月是人類航天歷史上的重大成就,當然進行載人登月的工程浩大,參與整個工程巔峰的時候,人數是達到了30萬人,可以想像下,人類的首次登月困難程度是多大。當然這也說明了進行載人登月並不是一個人能夠力所能及的,而在如今社會的發展之下,一個國家還是具有這也的能力,但是時至今日,全球也只有美國載人上過月球。
  • 用土星5號進行載人登月已過去快50年,為何不再用它來登月了呢?
    不過,很多人將現有大型運載火箭的推力和運載能力,與上世紀承擔阿波羅計劃後期載人航天的土星5號運載火箭進行深入對比,發現各個方面的技術指標都是遜色的,按理說50多年的科學水平發展,不可能還造不出比土星5號更出色的火箭,因此得出當年美國登月時的土星5號,要麼是個模型、登月造假,要麼土星5號的技術丟失的結論。實際上,這兩個猜測都站不住腳。
  • 51年前美國阿波羅登月,是騙局還是偉大創舉?嫦娥五號已經證明
    中國嫦娥五號的月球任務的成功,也證明了阿波羅登月的真實性,為什麼會這樣說呢?而現在美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阿波羅時代美國可以召集全球最頂級的科學家,現在不行,那些因為阿波羅計劃而誕生的航天公司、航天中心,,比如阿拉巴馬州的馬歇爾太空飛行中心、密西西比州的斯坦尼斯航天中心,以及路易斯安那州的米丘德裝配工廠,他們都習慣於拿到這些工作和合同,既沒有太多的競爭,也不急於交付。一旦召集新的科學家加入,也就意味著有大量崗位要下崗。
  • 美國宣布不再登陸月球,中國也不再登月了,月球到底有什麼秘密?
    人類夢想著有一天可以登上月球,這個願望終於在1969年被美國實現,當時的阿波羅計劃是很轟動的。但隨後直到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美國再也沒有提登月,中國計劃的登月計劃也暫時取消了,這是什麼原因呢?美國50年前的登月網上有很多種傳言,有的人這是一個騙局,美國壓根就沒有登月過,有人說,美國當年登月,在月球發現了外星人基地,還有外星人飛碟,還被外星人警告,因此後來,美國害怕才不登月的。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月球背面有巨大的宇宙飛船殘骸,還發現了一個三眼外星人屍體,美國這些年來一直在秘密登月研究這個飛船。這些傳言到底是真是假呢?
  • | 科技袁人Lite第88期
    許多科技袁人的觀眾都是非常關心中國科技的,這一點當然和我們科技袁人的核心主題是一致的。但是我們有時也會發現,有些同學可能出於某些原因,似乎對於一提到西方的成就,尤其是中國和西方差距的時候,就開始頻繁地質疑甚至否認,而且其中很多是袁老師解釋過很多遍的問題,這種現象在我們科普「美國登月」那幾期時尤為明顯。
  • 以現有的技術和國力資源,哪個國家能夠最快實現載人登月?
    要知道那可是近 50 年前,整個登月飛船用的計算機還比不過如今一部普通手機的運算能力。也正是如此,阿波羅登月陰謀論沸沸揚揚了幾十年,從未休止。它背後的故事太多,創造的奇蹟太多:世界上最大推力的火箭,世界上最瘋狂的星際逃生,世界上最傳奇的一批太空人,我會努力將一切串在一起為大家講述一場知識與趣味豐富的故事。
  • 登月:最成功的「造假」,成就了一場持續50年覆蓋2億人的科普
    1962年9月12日,甘迺迪在賴斯大學的登月演講7年的時間完成載人登月,18個月完成硬體研製,對比這兩組時間數據的確讓人震撼,即使在50年前的今天,能在這個時間段內完成載人登月的國家也查不出五個,但是50年前的美國辦到了,這怎麼不讓人質疑呢?
  • 從美國的國民性來看阿波羅登月的真假
    48年前,美國進行了7次載人登月,成功了六次。失敗的那一次是阿波羅13號,在月球附近發生事故,但沒有造成任何人員傷亡,實現了安全返回。 假如這些都是真的,就說明美國已經完全掌握載人登月的技術,且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登月成功率85%,100%不會出現人員傷亡。
  • 美國登月造假實錘?「嫦娥之父」歐陽自遠揭秘50年前的真相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近日,嫦娥五號上天攬月,展示「中國紅」成為世界焦點。隨著嫦娥五號成功登月,一系列關於美國登月造假的文章層出不窮。美國50年前是真的登月了嗎?還是如傳言所說,只是攝影棚的拍攝?對美國登月的質疑1、為何月球上的美國國旗看起來在飄揚?我國嫦娥五號在月球上展示的國旗是禁止狀態的,但50年前美國在月球上的國旗看起來卻像在迎風飄揚。
  • 中國載人登月第一炮打響,新飛船太空打水漂,核心技術超越美國
    圖為回收成功的中國新式宇宙飛船返回艙近日,據媒體報導,中國新型太空飛船在太空中完成了打水漂後成功落地,這項打水漂的技術是中國自主創新的,它代表著中國在航天領域的核心技術已經超越了美國,同時這項技術在日後還將用於中國的載人登月項目,這意味著中國邁出了載人登月的第一步,也顯示出美國已經被中國甩在了身後,現在看來中國載人登月的第一炮已經打響。
  • 「中國向載人登月邁出又一步」
    美國《紐約時報》關注到,中國官方媒體對嫦娥五號的發射進行了現場直播。「這次毫無延遲的直播,是中國對其航天工程越來越有信心的一個證明。」該報導還稱,美國宇航局副首席科學家戴維·德雷珀讚嘆,「嫦娥五號是一項非常大膽的任務,中國正朝著更深理解月球歷史的目標前進。」據德國《明鏡》周刊網站報導,中國嫦娥五號探測器從月球表面傳回的照片非常清晰。
  • 登月騙局謎團:幾十年過去了,美國為何不再登月?
    在冷戰時期,美國和蘇聯在經濟上互相封鎖,在軍事科技相互追趕。有歷史學者認為,如果上世紀沒有形成美蘇爭霸的局面,那麼人類的航天科技不會發展得那麼快。確實如此,蘇聯人在上世紀50年代就飛出地球進入太空,美國人不甘落後在60年代末期正式向月球飛去,之後成功在月球表面登陸了。與蘇聯相比,美國在月球上的成就更為顯著,60、70年代的月球和地球之間頻繁有「通信」。
  • 美國登月造假?這也太玄幻了吧!看新一輪的登月競賽就好了
    我只想說,登月的不止美國一家,美蘇都上過月球,現在中國也登上去了,美國登月要是假的,證偽簡單是太容易了,把從月球取回來的土壤對比一下,什麼都知道了。況且,美國登月要真是造假,還敢送中國1g月壤,這不是給自己找事麼?
  • 中國有無載人登月計劃?先攻關再論證,目的不同於美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7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邱晨輝)12月17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探月工程嫦娥五號任務有關情況並答記者問。國家航天局副局長、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吳豔華在回答「中國有無載人登月計劃」提問時說,按照目前中國政府初步意向,先搞關鍵技術攻關,等近地軌道的空間站建成,再規劃論證是不是要搞載人登月。他同時表示,未來即便論證載人登月,中國政府的目的也不同於當年美國的載人登月——當時美國和蘇聯搞星球大戰,是以「誰先上」「上得多」作為主要目的。
  • 美國上世紀實現了6次登月成功,中國什麼時候可以登月?
    雖然阿波羅載人登月計劃,是美國與前蘇聯太空競賽的產物,但它在世界航天史上可是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畢竟這是人類向太陽系擴張的第一步。自此美國成為人類最早,也是唯一登上月球的國家。看到這裡不少人問為什麼蘇聯後來沒有再實行登月計劃了,因為當時一方面是由於沒有大推力發動機,因此蘇聯用很多個小推力的發動機強行把火箭的運載力給堆砌上來,結果發射了四次都以失敗告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