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左至右依次為——
雲門醬酒15,53度;雲門醬品評酒,51度;貴州醬香文化傳播大使專用酒,53度;茅臺鎮一號窖聚禮15+,53度
近幾年來山東崛起了一款新的醬酒——雲門醬酒,酒廠在青州,我通過媒體看到過不少關於這家酒廠的資料和報導,據說酒廠打出了一個旗號,立志發展北派醬香酒。這款酒到底怎麼樣,好不好,曾經有酒友問起這個問題,我沒喝過,所以不好回答。
2020年11月中旬出差訪酒路過山東,專門趕往青州買了雲門醬酒,雲門醬酒的產品非常多,各種檔次都有,經當地專賣店老闆介紹,我買了雲門醬酒的兩款代表酒,也算是中高端的好酒。
我們訪酒行程中途徑山東青州,在當地酒品經銷店裡看到的各種雲門醬酒,本文品鑑的兩款雲門醬酒就是在這家店裡買到的(見下圖)
雲門醬酒15
雲門醬品評酒
一款叫雲門醬酒15,53度。這款酒超市售價500元左右,專賣店整箱出售便宜一些,平均每瓶也要接近400元;另一款叫雲門醬品評酒,專賣店老闆說這款酒推出時間比雲門醬酒15早,售價相對便宜,賣得也稍好一些,但便宜也沒有便宜多少,超市售價三百七八,專賣店裡賣到三百二三,這款酒的酒精度略低,為51度。醬香酒的標準度數一般是53度,雲門醬酒推出這款51度品評酒感覺挺特別的。
這兩款雲門醬酒,當晚在青州直接就打開品嘗了,作為與之對比的醬酒,我選了兩款茅臺鎮酒。
一款是貴州醬香酒文化傳播大使專用酒,由貴州省遵義市酒業協會和仁懷市酒業協會聯合監製——印有酒業協會聯合監製標誌的茅臺鎮酒產品,目前我只見過這一款,我手上這款傳播大使專用酒是駐西安的醬香酒文化傳播大使提供的。
貴州醬香文化傳播大使專用酒
遵義市酒業協會和仁懷市酒業協會其實是一套機構兩塊牌子,為了更好地傳播醬香酒文化他們從茅臺鎮當地酒廠選出最能代表當地醬香酒特點的酒,供各地醬香酒大使做推廣宣傳時使用,他們的理念就是要努力做到跟飛天茅臺同質同價。
醬香酒文化傳播大使專用酒由酒業協會官方優選,並不是固定由同一個酒廠一直生產,我手上這批大使酒的生產方是黔酒廠,作為有遵義市酒業協會和仁懷市酒業協會官方背書的一款酒,大使專用酒跟飛天茅臺的品質非常接近,所有品過此酒的朋友基本上都認同它可以代表醬香酒,至少代表了茅臺鎮醬香酒的水平,作為南派醬酒的代表,由它來與北派醬酒的代表雲門醬酒相比較,我覺得是恰如其分的。
茅臺鎮一號窖聚禮15+
我選的另一款茅臺鎮酒是茅臺鎮一號窖聚禮15+,生產方是京華酒業,這家酒廠我考察過多次,它的酒也喝過很多年。京華酒業的窖池是60年代茅臺酒廠的老窖池,現在是全國不可移動的文物保護單位。聚禮15+在茅臺鎮的酒裡面也非常接近茅臺酒的風味,酒質一直保持著很高水準,酒名中的「15+」,和雲門醬酒15名稱中的「15」都是在暗示15年的酒齡,現在國家行業協會要求酒廠不得隨意標註年份,酒廠多採用這種變通方法表達年份之意,聚禮15+這款酒確實有15年的基酒,我相信雲門醬酒15也有15年酒齡基酒的參與。
按照我習慣的品酒流程,下面從聞、嘗、喝、體四個方面來比較以上4款酒的異同。
1.聞香
雲門醬酒15這款酒,開瓶之後散發的香氣很好,有花果香,後面焦香濃鬱,還有一點點糧香,醬香的風味明顯。
醬香文化傳播大使專用酒跟雲門醬酒15比起來,焦味沒那麼重,但醬味更濃,而且稍微有一點點的餿味,這是茅臺鎮酒的招牌式氣味,包括飛天茅臺在內都有這種味。它和雲門醬酒15相比都有烤香氣,味道卻不大一樣,雲門醬酒像是植物的烤香氣,大使專用酒則是有些像動物油脂的烤香氣。
一號窖15+的香氣跟大使專用酒更為接近,畢竟是同一個產地的,不過它的香氣要比大使酒略清雅一些,花果香氣也更突出一些。
51度的雲門醬酒品評酒的香氣比較爆,是那種比較單一的香氣,這種氣味常被人混同為醬香,但其實不是醬香,而是單純的焦香。
2.嘗味和喝感
雲門醬酒15的嘗味和喝感都算不上好,刺激來得比較快,砰一下湧起來,當然回味還算悠長,下酒也可以,咽下去比較順暢,後味不太刺激,相對來說比較柔和。
雲門醬酒的品評酒,入口要比雲門醬酒15柔和,但在後半段又一下挑了起來,儘管它的酒精度略低一點,刺激感卻並沒有減弱,反而感覺好像略強一些。另外和雲門醬酒15相比,品評酒有些發苦,喝感不太順暢。
醬香文化傳播大使專用酒的入口非常柔順,濃鬱圓潤,口感豐富,總體上比較平滑,符合「前緩、中挺、後緩落」的感覺;回味悠長,很長期間沒有辣的感覺,最後才出現一點辣感。和兩款雲門醬酒相比,大使專用酒完全稱得上優雅細膩,綿柔順暢,連續反覆喝的時候沒有特別強烈的刺激感。
聚禮15+這款酒入口綿柔,很穩定,雖有起伏,但起伏曲線甚至比醬香文化傳播大使專用酒更平和一些。如果喜歡濃鬱氣息的話,我覺得聚禮15+的滋味可能稍微有點淡,但可能更耐喝。
比較而言,聚禮15+要比雲門醬酒15柔和得多,我喝了之聚禮15+之後再喝雲門醬酒15時刺激感還是那麼強,喝過雲門醬酒15之後再喝聚禮15+時感覺就更弱了,因前番的刺激感太強之故。
3.體感
體感方面,這兩款雲門醬酒是混著喝的,總量喝了三兩多,飲後感覺有些口渴,身體的舒適感跟以往喝聚禮15+和大使專用酒相比略差。
4.結論
綜合來看,兩款雲門醬酒跟茅臺鎮產的兩款代表性酒相比,香氣上我覺得各有千秋,但都屬於同一個水平上,有優雅細膩的一面;口感方面,雲門醬酒略差,沒有「前緩、中挺、後緩落」之感。我曾經在一篇文章講好酒是一個平滑的正弦波狀曲線,不好的酒是一個尖峰波式曲線,雲門醬酒喝起來的感受就不是那種平滑的曲線,喝感不如兩款茅臺鎮的酒那麼順暢;身體感受方面可能差別更大,雲門醬酒喝後有口乾現象,上頭比較快,而茅臺鎮的兩款酒喝後未覺口乾,頭上的酒意也比雲門醬酒輕得多。
需要說明的是,我對雲門醬酒的具體工藝並不清楚,不清楚北派醬酒到底是麩曲醬香還是大曲醬香,有什麼樣的工藝也不清楚,在網絡上也沒查到關於雲門醬酒生產工藝的詳細資料。而茅臺鎮的兩款酒我對它們的工藝是比較清楚的,兩家酒廠也多次參觀,酒是正宗的坤沙酒,而且是年份比較老的酒。
現在各地發展醬酒,甚至北方也發展醬酒,我覺得這也是一個很好的趨勢,因為逐漸發展下去就會在各地因地制宜地發展出各有特性的醬香酒的流派,但僅就目前這兩款雲門醬酒來講,我覺得它們的香氣已經比較好了,但口感和體感相比茅臺鎮兩款醬酒來說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未來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