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兒子都上中班了,還不識字?」接孩子放學,我卻被鄙視了

2020-10-16 沫沫的靜好歲月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之前都是掐著點兒去接小寶放學的,來去匆匆,倒也沒有關注到什麼。

這兩天,秋雨綿綿,哪裡都是溼溼潮潮冷冷的,所以我也特意提前了10分鐘左右去幼兒園門口等待,其實這樣也不過還是要按時才能接到孩子罷了,但是心理上似乎距離小寶近了一些。

做媽媽的心啊,大約都是如此吧!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今年在等待小寶的那段時間,偶遇了之前的一位朋友也在等待她家孩子放學。

我們就隨即聊了起來。

她問我,你家孩子都上了什麼興趣班沒有?

我搖搖頭,今年小寶才剛剛上幼兒園,眼瞅著天氣也開始變寒,我也沒有計劃讓他學什麼。自由自在的成長吧!

她很是吃驚,睜大眼睛問我:「4歲半了,你還沒有開始給孩子英語啟蒙?我家孩子去年報的英語班,都比別人家孩子晚了2年呢!」

我愣了愣,暗自一算,那些「別人家孩子」豈不是1歲就開始學英文了?雙語同時啟蒙,也真是了得啊!

她又問我:「那你家孩子能自主閱讀了嗎?能識讀多少字?」

呃?

我大吃一驚:「你家孩子已經可以自主閱讀了?」

朋友點點頭:「雖然我兒子和同齡人比,識字還算少,現在大概也就是500字左右吧,但是簡單的繪本還都是可以認讀的啦!」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我】

我頓時覺得「壓力山大」!

有沒有搞錯?同樣的孩子,別人學了2年英文、認讀500漢字、自主閱讀……我家小寶,英文幾乎沒有開蒙,至於漢字?現在還是「文盲」一個,大字識讀不了幾個。

是我的問題嗎?還是現在的孩子太強大了?!

朋友看著我「驚慌失措」的樣子,瞭然地對我碎碎念:「趕緊開始吧!錯過了孩子的黃金學習期,誰能承擔這後果啊?同樣的起跑線,別人家孩子早就跑的無影無蹤了,咱們還在後面無憂無慮的爬呢!錯勁兒可是大了去!」

讓人不得不焦慮啊!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少年不識愁滋味」的小寶】

放學時間到了,小寶笑眯眯的從班裡的一群孩子中跑出來,和老師說了聲「再見」,拉著我的手,開開心心的抱抱我,親親我,然後誇張的說上一句:「媽媽,我好想你啊!」就和我一起離開了幼兒園。

我忍不住偷眼望望他的同齡小夥伴們,心中暗自打量:有誰,已經領跑了幾年?又有誰,和小寶一樣懵懂?

少年不識愁滋味。

小寶一臉天真燦爛,看見我瞬間就開啟了小話癆模式:

「媽媽,我今天中午在幼兒園睡覺了,睡得可香呢!」

「媽媽,我今天交了一個新朋友,她叫西西。」

「媽媽,我今天透過幼兒園的窗戶,看到外面下雨了。」

「媽媽,我今天在幼兒園的包子可好吃了。」

「媽媽,我今天其實很想很想你啊!」……

我拉著小寶軟軟的、熱乎乎的小手,一邊走一邊和他隨意的聊著天,思緒卻忍不住的往朋友所談及的問題上跑……

這就是為人父母不可自控的憂患思慮吧!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我這些不願急功近利的思路】

其實,我一直覺得,孩子越小,個體差異越大。

有的孩子對文字非常敏感,外出的時候看見大街小巷的文字,總是忍不住感興趣的去指認,在不知不覺中就能夠掌握好多漢字;有的孩子對數字非常敏感;有的孩子動作能力發育得好;有的孩子動手能力非常強大……

作為父母,不應該把孩子反覆進行各種縱向比較,而是應該讓孩子和自己比,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過去比,這樣才能看到孩子每天每天的進步。不是嗎?

若是總熱衷於用別的孩子尤其是別的孩子的長處和自己的孩子進行反覆比較,這樣,會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對他的自信心以及家長的信心造成傷害和影響。

所以,早期教育首先應該滿足孩子身心的需要,作為家長,切莫急功近利。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名人育兒的啟示】

居裡夫人在女兒牙牙學語時就對她們進行觀察,發現大女兒性格文靜、樸實、專注,這些正是科學家所應具備的素質;小女兒思維跳躍、充滿夢幻、情緒多變,具有藝術家的特質。

於是她針對所發掘出孩子的天生特質給予不同的的家庭早教,最終使大女兒因「新放射性元素的合成」於1993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小女兒則成為一位優秀的音樂教育家和人物傳記作家。

根據孩子的特性,做出有效的引導,不正是家長應該做的事情嗎?

而在孩子小的時候,進行用心盡力的陪伴;無微不至的關懷;因材施教是基礎,用繪本、用故事、用運動、用想像力來為他們將來的展翅高飛奠基能量;這才是為孩子的成長助力吧!


圖片源自圖蟲創意


所以,作為家長,不要把教育簡單的與學習成績或學習效果相提並論,盲目的認為孩子的學習成績就是教育的效果。

其實,孩子們在一歲以內認字,三歲以內學外語,3~6歲的參加各種早教培訓班,僅僅是領先了一步而已。

孩子有無數的潛能,有無數的未來,開發潛力並不僅僅是認了多少字、會算多少題,而是孩子的綜合能力和實力的展現,這些才更值得家長關注和思考啊!

相關焦點

  • 接娃也有「鄙視鏈」?媽媽接孩子太晚被嘲,表示:我太難了
    說起接娃放學,相信每個寶媽都深有體會,但由於寶媽和寶媽之間各有不同,有些人重視事業,對工作很積極;有些人重視育兒,想給予孩子最好的照顧,所以寶媽們接娃的時間就出現了差異,繼而形成了一種「鄙視鏈」。高薪職場媽媽接娃過晚,被其他家長鄙視小林是一個職場女性,對工作很積極,因為具備較強的工作能力,年紀輕輕就當上了公司的高管。由於工作比較忙,下班時間又不固定,小林經常會在接娃放學時遲到,有好幾次,孩子都等哭了。
  • 「你別再來接我放學了」,兒子的話深深地刺痛了底層父母的心
    「你別來接我放學了」一個穿著迷彩服的「窮爸爸」,站在校門口有200多米的地方,一邊打著雨傘,一邊望著校門口。但是,兒子交代過了,必須離校門口遠點,不然就給他丟人現眼了。8歲兒子看見了爸爸挨澆,站在角落裡在等他,兒子直接走了過來,黑著臉說:「爸,求你別來接我了。」爸爸臉上樂呵呵地微笑著,接過了兒子的書包,背在了自己的身上。
  • 媽媽接兒子放學,兒子卻裝作不認識,網友笑稱:別壞了兒子的好事
    在學校門口,總能看到家長接孩子的場景,從幼兒園開始父母就習慣了每天下班接孩子放學回家。父母之所以這麼做,都是為了孩子著想,一是怕孩子回家路上遇到危險,二也是為了和老師當面交流一下孩子的表現。但是隨著孩子長大,尤其上了小學之後,孩子就不再希望父母接自己放學了,還總說自己已經長大了,只有小孩子才需要家長接,因為和學校裡的同學相處得比較好,孩子更喜歡和同學一起放學回家。
  • 媽媽開車接兒子放學,竟被兒子裝不認識略過,網友:別壞兒子好事
    媽媽開車接兒子放學,竟被兒子裝不認識略過,網友:別壞兒子好事小雅雷打不動的接兒子放學,這天照常開車去接,由於正好趕上紅綠燈,小雅就只能耐心等待,這時小雅看到兒子正向自己這邊走來。剛開始還以為是兒子是來準備上車,沒想到兒子卻只看了車裡的自己一眼,直接裝作不認識的樣子略過。
  • 國外爸爸接兒子放學拍孩子瞬間,爸爸參與成長,孩子更有安全感
    國外老爸接兒子放學錄製孩子摔跤瞬間合集,哈哈是親爸沒錯了!這爸爸真的是寵兒子,每次放學都要親自來接孩子放學,在孩子出校門的那一刻,老爸親手把孩子那種興奮狀態都錄製下來。不知道心情怎麼激動了,兒子每次見到老爸都要興奮的摔一跤。恰好這每日一摔讓細心的老爸錄下來,孩子長大後看到可能會紅臉嫌棄吧。
  • 幼兒園接娃「鄙視鏈」,父母掙得多反而排靠後!你在第幾層?
    李娟接到孩子後,班裡就零星剩4、5個孩子了,一位接過孩子的奶奶對李娟說:「父母不知道怎麼想的,再忙孩子放學還不得接下。」李娟瞬間覺得有些尷尬,因為在今天之前,自己的孩子也在這些剩下的孩子之列。這類家長中,一般會有一方下班早一些,比如5點左右,到達幼兒園接孩子都在5點半或是6點,這也是多數普通家長接孩子的時間。鄙視鏈底層:不定時接娃還有一類家長,接孩子從來都是不定時的,因為工作實在太忙,平時到底幾點回根本不清楚。
  • 接娃放學也有「時間鄙視鏈」?收入最高卻只能排末尾,家長太難了
    和小歐不同,婉婉是個全職寶媽別看她沒有工作,但她對孩子的教育投資卻一點也不手軟,每天中午就會把孩子接走,每天下午都給孩子排了一堆「興趣班」。婉婉認為那些到點不接孩子的家長,是非常不負責任的。鄙視鏈最底端:「不定時」接孩子的家長處在鄙視鏈最底端的就是那些「不定時」接送孩子的家長,這樣的家長普遍收入較高,但工作卻很繁忙,常常加班到很晚,接孩子更沒有一個固定的時間。
  • 寶媽接兒子放學穿著「靚麗」,孩子卻遭到同學嘲笑:你媽穿的啥
    想必很多人在小時候都有過類似的時候,這些時候其實孩子是非常不開心的,但是在家長面前卻不敢說出來,有時孩子想跟家長提出他們的問題,但是家長卻從來都不在意。而自己的兒子現在也已經上幼兒園了,這讓阿麗有了更多的時間打扮自己,每天晚上阿麗都會化著精緻的妝,穿著非常好看的衣服接孩子放學,這也成為了她的生活習慣。
  • 接娃時間也有「鄙視鏈」?高收入家長排「末尾」,這類家長最吃香
    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一天也就晚上能見孩子一面,有時回來都凌晨了,孩子也和爸媽說不上一句話。接送兒子去幼兒園的任務也落在了保姆身上。在接孩子的時間中,也是有鄙視鏈存在的,而這些高收入的家長排在「末尾」。「鄙視鏈」,你排在哪一位為什麼說接娃的時間也有鄙視鏈呢?
  • 「媽媽記得放學第一個來接我」,孩子這樣說時,你應該怎麼回答?
    有時候稍微去得晚了,皓皓就會不高興。「媽媽,你記得放學後要第一個來接我。」相信幼兒園的孩子都對媽媽說過這樣的話,為什麼孩子總是要求媽媽最早到幼兒園接他?當孩子要去父母第一個早早地去幼兒園接他時,表示說明孩子爭強好勝,希望事事都得第一。當父母真的比所有人都要早接他,孩子通常會跟周圍的同伴說:「看,我媽媽早早就來接我了」。孩子要求父母「第一個」去幼兒園接他,這是一種正常的行為。當孩子這樣說的時候,你會怎麼回答?是肯定地說好,還是堅決地拒絕?
  • 幼兒園接娃「鄙視鏈」大公開,掙錢多的父母反而墊底!你能排在第幾層?
    文 | 菀菀 去學校接過孩子的家長應該都知道,每到放學的點,學校門口便擠滿了焦灼等待的家長。大家都爭前恐後的往前排擠,仿佛越快接到孩子便越光榮,而這種接孩子的「攀比」風氣,從幼兒園便開始了。
  • 這幾種寶寶在幼兒園不願意上小班,到了中班開始逆襲了,還很受寵
    我的寶貝兒子在9月3日第一天上中班,剛開始的時候我還以為兒子又不適應幼兒園的生活,每天哭哭啼啼吵著不上學,誰知道他跟我說:媽媽,今天我上中班了,我要做哥哥了,可以照顧小班的弟弟,我長大了,我會乖的,不會哭啦。
  • 媽媽接兒子放學,兒子竟裝作不認識,看到身邊女同學才恍然大悟
    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上幼兒園以後,對於自己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能清晰地知道,也會對男孩女孩之間的差異有一些大概了解。有趣的現象是,孩子們大多傾向於選擇同性夥伴。但是凡事都有例外,有些孩子比較開郎,不管男孩女孩都要結交,最近有一個男孩就因為交往了女同學,卻讓媽媽不淡定了!每天孩子放學的時候,媽媽都會準時在校門口等待孩子放學,不管颳風還是下雨,兩個人都是一起回家。不過就在那天,媽媽在等待孩子放學的過程中,卻發生了讓她哭笑不得畫面。
  • 「接娃時間鄙視鏈」:孩子總是最晚被父母接走,容易形成自卑心理
    想必大部分父母在送孩子去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承諾他:「放學了媽媽/爸爸第一個來接你!」也許父母這句話只是為了安慰孩子而隨口一說,但孩子卻會將其放在心上,放學後第一個看到父母會開心得不得了。由此,在幼兒園家長之間形成了一個「接娃時間鄙視鏈」。這是從我一個朋友那兒聽來的,她無奈地說自己處於「接娃時間鄙視鏈」末端。
  • 媽媽真的第一個來接我了@家長,孩子放學,早接還是晚接大有講究
    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近日,一位媽媽在網絡上分享的一段接萌娃放學的視頻衝上了熱榜。據悉,這是萌娃上幼兒園的第四天,看到媽媽後,萌娃臉上就露出了委屈的表情但還是強忍著沒有哭。等到被媽媽抱在懷裡後萌娃才開始哭,一邊哭還一邊表揚媽媽是第一個來接自己的。「你是第一個來接我的」萌娃的這句話勾起了網友的熱議。
  • 幼兒園中班:孩子時間明顯不夠用了,放學沒人玩了,媽媽變兇了
    孩子上了中班以後,幼兒園又增加了新課程,比如輪滑、跆拳道,英語課也進行了全面升級,不再像小班那樣,跟外教做做遊戲,簡單認識、接觸這門語言。中班開始,有了系統的教材,外研社出的劍橋國際少兒英語。一旦真正上了課程,風聲鶴唳的緊張感就出來了。
  • 90後寶媽接孩子放學,4歲兒子被同學嘲笑:你媽這褲子跟沒穿似的
    前段時間就有位90後寶媽穿著超短褲去接兒子放學,沒想到卻讓兒子被同學嘲笑:你媽這褲子跟沒穿似的。事情是這樣的,這位寶媽叫婷婷,人長得非常漂亮,身材更是高挑,是許多人心中的&34;。婷婷結婚沒多久就懷孕了,之後生下了兒子。生完孩子後婷婷沒有放棄對美的追求,堅持鍛鍊減肥,注重保養自己,經常打扮的青春靚麗,和4歲兒子站在一起就像姐弟一般。
  • 「忘形奶爸」接娃放學火了,兒子走出了爹的步伐,爹嘚瑟得像兒子
    導讀:「忘形奶爸」接娃放學火了,兒子走出了爹的步伐,爹嘚瑟得像兒子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忘形奶爸」接娃放學火了,兒子走出了爹的步伐,爹嘚瑟得像兒子!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爸爸變身「大黃蜂」接兒子放學,有一位好父親,是孩子的福氣
    對孩子來說,擁有一名好父親,是孩子最大的福氣,而擁有一個不負責任的父親,則是孩子的不幸。網絡上走紅的一位父親,就是參與孩子成長過程的好爸爸,令人無比羨慕他的孩子。因為孩子特別喜歡「大黃蜂」這個機器人,所以父子倆曾經約好了要讓「大黃蜂」去接兒子放學。為了滿足兒子的這個願望,身為設計師的爸爸秘密開始了這個製作機器人的計劃。
  • 幼兒園啥時接娃也有「鄙視鏈」?月薪6萬位於底層,家長:好難
    每天看著孩子懂事的樣子,劉洋的心裡也非常難過,但也無可奈何,後來又一次,因為劉洋好不容易的一次休息,所以就打算早點接孩子放學,只是等到自己到幼兒園的時候就已經看見很多的家長在等待了,這讓劉洋非常的詫異,後來在和其他的家長溝通之下,才發現,原來接娃的時間也有「鄙視鏈」。父母接娃也有鄙視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