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段時間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幼兒園門口,一個小男孩看到自己的媽媽在門口等待,立即欣喜雀躍地衝出校門,孩子邊抱著媽媽邊哭:「媽媽,你真的第一個來接我了!」
看了這個視頻,網友們紛紛落淚,尤其是有孩子的父母們。想必大部分父母在送孩子去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會承諾他:「放學了媽媽/爸爸第一個來接你!」也許父母這句話只是為了安慰孩子而隨口一說,但孩子卻會將其放在心上,放學後第一個看到父母會開心得不得了。
但工作這麼忙,不是每個父母都能準時來接送孩子,有些是家裡的老人來接孩子,也有的父母是讓孩子留在幼兒園玩,自己下了班再來接孩子。
由此,在幼兒園家長之間形成了一個「接娃時間鄙視鏈」。這是從我一個朋友那兒聽來的,她無奈地說自己處於「接娃時間鄙視鏈」末端。
這位朋友是公司的經理,月薪過萬,但工作內容也很多,經常要加班。所以,每次朋友去接孩子的時候,幼兒園都只剩下孤零零幾個孩子在等自己的父母。老師不止一次勸她早點來接孩子,孩子也滿臉不高興:「媽媽你再不來,就只剩我一個人了!」
朋友自知很對不起孩子,有一次她工作少,特意提前下班,4點鐘就去接孩子了,以為自己是第一批到的家長,沒想到幼兒園門口早已聚集了很多家長。
朋友跟家長們聊天了之後才知道,原來家長們之間有一個自然而然形成的「接娃時間鄙視鏈」。處於最頂端的是中午12點就來接孩子的家長,因為下午的時間孩子基本是玩遊戲和午睡,所以他們把孩子接回家自己教學,這樣的家長多半是海歸的高材生。
處於中等的就是4點鐘來接孩子的家長,從幼兒園門口接到孩子之後,又把孩子送到興趣班的門口,利用剩下的時間讓孩子去學習一些特長。
而最末端的就是6點之後下班來接孩子的家長,把孩子回家之後就是吃飯,陪孩子看動畫片、玩遊戲之後,就洗澡睡覺了。
朋友卻擔心:別人家的孩子報各種興趣班,而自己的孩子什麼都不學,會不會落後於人?
從這個所謂的「接娃時間鄙視鏈」來看,父母對於接送孩子的早晚似乎並不是太在意,反而更在意孩子是不是比別人更優秀。
於是,我勸告朋友:「這時候就別想著給孩子報什麼班了,你總是這麼晚才去接孩子,應該更多地照顧孩子的心情,多抽出時間與孩子培養感情才是,否則孩子以後會越來越埋怨和疏遠父母。」
但在孩子心裡,對於自己被接走的順序是有期待的,幾乎每一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是第一個被接走的。而最晚被父母接走的孩子,看著其他的小朋友被接走,心裡一次又一次的期待落空。
孩子會感到害怕、焦慮,容易情緒化,經常跟父母鬧脾氣,漸漸地會產生自卑心理,失去安全感,懷疑父母是不是不愛自己 。
01提前跟孩子說好時間
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的時候,父母都要和孩子約定好今天什麼時候來接他,讓孩子心裡有個數。而且約定好時間之後,父母就必須準時到,如果總是不守時,孩子多次失望過後,就會不再信任父母。
02選擇離家近的幼兒園
給孩子選擇離家近的幼兒園,這樣父母接送孩子的時候能節省不少時間,而且幼兒園多半會有一些同齡的鄰居家的孩子,這樣即使父母有事不能及時去接孩子,也能拜託鄰居順便把孩子一起接回來。
03平時在家多陪伴孩子
孩子缺乏安全感、產生自卑心理,是因為內心的情感需求沒有能得到滿足。父母與其把孩子送去興趣班學各種特長,不如多花時間陪伴孩子,與孩子建立親密的情感聯繫,培養孩子自信、樂觀的性格。
比如晚上睡覺之前,父母可以陪孩子一起聊聊天、講故事,增進親子之間的交流。聽了我的建議後,朋友買了這一套《兒童情緒管理與性格培養繪本》。每天睡前花半個小時,跟孩子一起閱讀繪本,享受這段溫情的親子時光,拉近了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孩子變得越來越開朗、活潑、自信。
這套繪本適合3~6歲的學齡前兒童,主題鮮明、故事典型、針對性強,涵蓋了孩子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比如膽小、自卑、情緒化、不自律、沒有主見、逃避問題、害怕失敗等等。
每一個故事從孩子的視角進行創作,通俗易懂;每一幅插圖精心描繪設計,色彩鮮豔;還有漢語、英語兩種語言標註,有助於孩子英語啟蒙。
全套書共有10冊,價格不到50元,父母少給孩子買一些零食就可以買下這套繪本,讓孩子在培養閱讀習慣的同時,克服各種性格問題,學會管理自己情緒。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今日話題:你是準時去接孩子,還是最後去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