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亮已經到了上幼兒園的年紀,在幼兒園期間,由於亮亮的父母都工作繁忙,總是無法準時接孩子放學。因此,亮亮總是等待到傍晚,是最後一個離開幼兒園的孩子。看著小朋友一個個被接走,亮亮每天都緊盯著大門口,期盼著父母的身影儘快出現,表情也漸漸失望,並且隨著暮色降臨,孩子的情緒更加不受控制地崩潰,甚至開始哭鬧。
相信這一幕大家都不陌生,每個幼兒園總是有那麼幾個留守到最後的孩子。這些孩子的父母通常都比較忙碌,他們無法按時來接孩子回家,孩子在日復一日的失望中,不斷產生負面情緒。
然而家長不知道的是,長時間地不按時接娃回家以及放學回家路上家長的某些行為,這些做法對於孩子來說,造成的心理傷害都非常大;也給孩子的成長帶來了不利影響,家長應該對此要有足夠的了解。
最後一個被接走的孩子,心理上受到的負面影響
孩子會覺得自己不受到父母的重視。
幼兒園的老師一天要照顧數十個孩子,他們很難分出更多的精力細心照顧每一個孩子,畢竟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那些總是最晚被接走的孩子,他們會感到自己不受父母的重視,所以父母才總是最後來接自己回家。這樣的孩子往往最容易被忽視,很多時候,幼兒園的老師也未必能全面顧及到這些孩子。
孩子容易養成自卑內向的性格。
孩子總是看著別的小朋友高高興興地被父母接走,自己永遠在漫長的等待中,孩子會產生孤單無助的心理。當孩子覺得自己受到了忽視,長此以往,孩子會變得越來越內向,他們不斷否定自己,變得更加自卑。
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孩子總是最後一個被接走,難免會厭倦去幼兒園,他們會覺得,只要自己不上學,就不用體驗那種孤單無助的感覺。學校裡本就沒有家裡來得舒服自在,並且孩子總是等到最後才被接走,就更讓孩子產生厭學心理。
這類孩子會認為自己是被父母遺忘的那個人,長時間地晚回家,會讓孩子牴觸上學,更嚴重的話,孩子甚至會對學習產生牴觸心理。
這幾件事對孩子心理傷害較大,家長千萬別做
別總在放學後詢問孩子的成績。
孩子的成績就是孩子心中隱秘的角落,家長頻繁地過問,只會讓孩子產生牴觸心理。因為孩子若是取得了好成績,自然會主動告訴父母;但當孩子成績不理想時,他們更希望父母不要追著不放。
孩子放學的時刻是他們心中最放鬆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傾訴欲望是很強烈的,家長可以跟孩子進行溝通,但卻要注意溝通的話題。儘量避免有關成績、學習等話題,可以聊聊孩子在學校中遇到的有趣之事或是朋友間發生的趣事。父母與孩子多溝通交流,才能建立孩子對父母的信任感。
別總跟孩子抱怨其他老師、同學的不是。
不少家長在等待孩子放學的時候難免聚在一起討論孩子的學習近況,期間他們會討論孩子的老師、同學,而這種討論往往會持續到接到孩子之後。這些討論被孩子聽去,難免會形成不好的風氣習慣,孩子會逐漸養成在背後議論他人的壞習慣。
這種行為習慣是非常不利於孩子與他人建立良好的友情,也會讓孩子心中減少對老師的敬畏,不利於老師開展教學活動。因此,父母最好不要在接孩子放學的時候,議論孩子的老師、同學。
總結:父母在接孩子放學的路上,應該做到儘量按時接孩子回家,若是有突發事情導致不能準時接孩子放學,父母應該提前通知老師告訴孩子。並且父母應該儘量做到親自接孩子放學,有利於增加親子間相處的時間。
在接孩子回家的路上,父母一定要與孩子正面的溝通,關心孩子在學校的生活近況,要培養孩子愛上學的心理。總言之,父母對於孩子來說意義重大,孩子離開父母上學,在放學的時刻最希望的就是能夠準時見到自己的父母來接自己。因此,父母要重視接孩子回家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