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要懂得自己的職業,在社會中的地位及意義,要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具備多方面的素養,才能在教育教學中遊刃有餘。
教師常被喻為紅燭、春蠶,意為教師要像春蠶、紅燭那樣,耗儘自己,去成就學生、照亮學生。有人認為:教師也應該有自己的生活,未必要做紅燭、春蠶。這種討論雖然有意義,但在我看來,所謂紅燭、春蠶,是指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像紅燭、春蠶那樣全身心為學生。我們從這個意義上來理解,那麼紅燭精神、春蠶精神就是對教師使命和價值的最生動的寫照。薪火相傳、生生不息,教師的價值就在這裡。
蔡元培認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推移,新生事物的出現,學習規律、學習方法、學習態度都在改變、改善和創新中,所以要求教師終身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為國家培養棟梁之才。
我們教師的工作主要就是和學生交流溝通。在某種意義上,教師只有在和學生交流溝通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成為教師。今天,鴻雁老師就和大家一起探討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獲得滿滿的幸福感。
首先,教師必須要有紮實,而且寬厚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要透徹地懂得自己所教的學科。通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教師的知識寬厚,對教材的理解就深入,就能從中提取精華傳授給學生,並能運用自如,進行生動活潑、深入淺出的教學。
教師的目光,這個話題來自於一幅「小林漫畫」的啟發。老師在學生畢業前最後一節課上跟學生說:「你們再看看書,我再看看你們。」這幅畫感人至深,把師生離別的不舍、教師對學生的期待、鼓勵以及種種盡在不言中的情感,通過寥寥幾筆細膩地勾畫了出來。所有的老師都希望學生「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越是成功的老師學生會離他越遠,既會走得遠,也會不斷地超越他。
所以,一個好老師是這樣的:在我面對面能看到你的時候,給予你關心、鼓勵的目光;在你離開時,會在背後默默注視和關注著你的成長。所以,我覺得教師的目光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對面的目光,一種是背後的目光。
我國著名的小學數學特級教師俞正強校長就這樣說:「教師的進步離不開領導、離不開同事、離不開家人,但是作為教師,成長過程最離不開的還是小朋友。」所以,俞正強校長特別感恩學生對他成長的幫助。
俞正強校長分享過這樣一個小故事。他剛做教師的時候,對學生特別嚴厲。如果上課期間有一個學生吵鬧,他就會把所有的學生留下來,不讓他們放學。後來,有一位同學在作業本裡寫了一句話:「如果你上課能讓我們忘記吵,算你有本事。」這件事對他的觸動很大。學生上課吵鬧是因為你講課沒有吸引力。因此,把課講好,講課能抓住學生的心,能撥動學生思維的弦,是一個老師最重要的功夫。
俞正強校長說:「教育裡的幸福,如果要描述一下的話,就是你的小朋友(學生),能夠到你的身邊來,你對你的小朋友(學生)具有吸引力。你能得到小朋友們開心地笑,你能得到小朋友們很多問候,他們滿意,那就是幸福。」怎麼才能得到這種幸福呢?
就是要把握好所教的學科,了解學生,即把課上好。他說:我們對數學把握得不是很好的時候,我們通常會通過一些形式來吸引學生。如果我們能夠對數學把握好,形式就慢慢變得不重要了,就會返璞歸真。那麼,現在我們吸引小朋友的是什麼呢?就是你在上課的時候,能夠去撥動小朋友的那個思維,然後去牽引小朋友那顆心。把他的思維和心抓牢了,這節課他就一直跟著你、跟著你、跟著你,或者有時候你跟著他、跟著他、跟著他,他也會跟過來、跟過來、跟過來。因為我們已經進入數學的內核部分了,所以形式慢慢地開始淡化。所以,我經常就是一支粉筆就可以把一節課上到底。
那麼,能否達到這種境界呢?我想這是跟教師的修養有關係的。
教師要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和文化修養,具有多方面的才能和愛好,多才多藝,歌舞、體育、勞動技術、琴棋書畫樣樣都會點或有所專長,就能和學生打成一片,這樣才能指導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其次,教師要有崇高的思想品德,能為人師表,教師是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以自己的思想、情操、言行去教育影響學生。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自然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這一點往往連教師本人也無法察覺到。教師的語言是傳遞知識和表達感情的重要工具,故語言應當簡明準確生動合乎邏輯,具有感染力和說服力。
教師的魅力尤其體現在他對學生的影響之中。古今中外有無數描寫教師魅力的文章和語句。比如,《論語》記錄了顏淵對孔子的仰慕:「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能夠讓學生「欲罷不能」,這是教師的魅力。
教師的幸福感和成功感來自於教學的成功,來自於對學生的成就。我們的教學應該像庖丁解牛那樣,去把握教學的基本規律,跟學生心心相印,這樣你就能把握學生發展的關節點,幫助學生成長。學生成長了,教師的自我價值也就實現了。因此,教師要自覺地提高自己的修養。
管理是嚴肅的關愛,教師要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更要嚴格地要求學生。只有嚴格要求的尊重才是教育。能夠將尊重和嚴格統一起來,是教師的修養。
總之,教師要多去學習名師的課堂教學策略、教學經驗,這也是提升專業素養的一種途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加強各方面的學習,養成良好的師德行為習慣,才能成為一個綜合素質教育較高的創新型教師,真正像人們對教師讚美的那樣:「育人猶如春風化雨,授業不惜蠟燭成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