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BO Rep:調節棕色脂肪產熱的分子有望成為肥胖治療新靶點

2020-12-27 生物谷

2016年3月16日訊 /生物谷BIOON/ --棕色脂肪組織是負責哺乳動物非戰慄性產熱的一個主要部位,許多科學家將其視作預防和治療肥胖的靶點。最近一項研究發現鈣離子通道TRPV2在小鼠的棕色脂肪產熱過程中發揮重要調節作用,缺少TRPV2會損傷小鼠棕色脂肪組織的非戰慄性產熱過程。TRPV2雖然在調節許多細胞功能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該研究首次發現了其在棕色脂肪細胞產熱功能方面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EMBO reports上。

在該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TRPV2能夠在棕色脂肪細胞內表達,他們構建了TRPV2敲除小鼠並利用TRPV2敲除小鼠分離棕色脂肪前體細胞進行體外培養和誘導分化,結果發現許多產熱基因的mRNA水平發生下調,而在敲除小鼠的棕色脂肪組織內也存在類似現象。

研究人員表示,產熱基因能夠受到beta腎上腺素受體刺激的誘導,該受體是交感神經激活的下遊分子通常能夠引起產熱過程,而在TRPV2敲除小鼠的棕色脂肪細胞中該過程也受到抑制。除此之外,TRPV2敲除小鼠的白色脂肪組織增多,棕色脂肪細胞變大,在冷凍刺激的情況下,敲除小鼠的體溫不能恆定維持在正常的37度左右。更進一步的,在高脂飲食誘導下TRPV2敲除小鼠的體重和脂肪含量也增加得更加明顯,研究人員認為這可能是由於TRPV2敲除小鼠的產熱能力下降所導致。

基於上述發現,研究人員總結道TRPV2在棕色脂肪組織的產熱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果在人類身上也存在類似現象,該分子或可成為預防和治療肥胖的潛在靶點。(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DOI 10.15252/embr.201540819 

Lack of TRPV2 impairs thermogenesis in mouse brown adipose tissue

Wuping Sun, Kunitoshi Uchida, Yoshiro Suzuki, Yiming Zhou, Minji Kim, Yasunori Takayama, Nobuyuki Takahashi, Tsuyoshi Goto, Shigeo Wakabayashi, Teruo Kawada, Yuko Iwata, Makoto Tominaga

Brown adipose tissue (BAT), a major site for mammalian non‐shivering thermogenesis, could be a target for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uman obesity. 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nilloid 2 (TRPV2), a Ca2+‐permeable non‐selective cation channel, plays vital roles in the regulation of various cellular functions. Here, we show that TRPV2 is expressed in brown adipocytes and that mRNA levels of thermogenic genes are reduced in both cultured brown adipocytes and BAT from TRPV2 knockout (TRPV2KO) mice. The induction of thermogenic genes in response to β‐adrenergic receptor stimulation is also decreased in TRPV2KO brown adipocytes and suppressed by reduced intracellular Ca2+ concentrations in wild‐type brown adipocytes. In addition, TRPV2KO mice have more white adipose tissue and larger brown adipocytes and show cold intolerance, and lower BAT temperature increases in response to β‐adrenergic receptor stimulation. Furthermore, TRPV2KO mice have increased body weight and fat upon high‐fat‐diet treatment.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we conclude that TRPV2 has a role in BAT thermogenesis and could be a target for human obesity therapy.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激活人體棕色脂肪的「正確手段」
    該研究有望為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帶來新的治療方法。棕色脂肪被低溫或化學信號激活後,會燃燒能量並產生熱量——這一過程被稱為產熱。人體內只有少量的棕色脂肪,因此,刺激人體棕色脂肪組織產熱已成為改善代謝健康的一個有吸引力的目標。
  • Nature:調節脂肪交感神經和產熱的免疫新機制
    當環境變化時,交感神經通過控制這些生理過程來維持穩態,主要通過從局部軸突釋放各種神經遞質來調節終末器官以及細胞組織的活動【2】。由於靶細胞神經支配的複雜性以及新興的交感神經元群體的出現,交感神經和靶細胞之間的雙向交流的分子機制仍有待闡明。交感神經系統通過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來驅動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產熱【3】。
  • 刺激棕色脂肪,啟動熱量消耗,咖啡有望成為減肥助手
    近日,英國諾丁漢大學的團隊,經研究後發現,咖啡可以激活控制肥胖的關鍵,棕色脂肪,促進機體的熱量消耗。這意味著,咖啡有望成為減肥助手。要弄清楚其中的道理,咱們要先回到基礎信息環節,聊聊棕色脂肪。人體有2類脂肪,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
  • 激活棕色脂肪的「秘鑰」是β2腎上腺素能受體,而非小鼠的β3-AR
    該研究有望為2型糖尿病和肥胖症帶來新的治療方法。棕色脂肪被低溫或化學信號激活後,會燃燒能量並產生熱量——這一過程被稱為產熱。人體內只有少量的棕色脂肪,因此,刺激人體棕色脂肪組織產熱已成為改善代謝健康的一個有吸引力的目標。
  • 【科技日報】脂肪細胞膜蛋白:治療前列腺癌新靶點
    近日,位於蘇州高新區的中國科學院蘇州生物醫學工程技術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蘇州醫工所)傳來消息,該所腫瘤標誌物中心高山實驗室在國際權威期刊《癌症研究》發表研究論文,首次揭示了脂肪細胞相關膜蛋白(APMAP)可作為前列腺癌診斷和治療的標誌物,並闡述了其背後的分子機制。該研究發現為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提供了新靶點,針對該靶點研發出的新藥物,有望進一步降低前列腺癌症的發展以及侵襲轉移。
  • 中國科學家發現新一代減肥藥物候選靶點
    超重和肥胖及其併發症在世界範圍內呈爆發性流行趨勢,已經成為全球面臨的一個重要且嚴峻的公共健康問題,亟需長效、安全的肥胖預防和治療藥物。目前臨床上治療肥胖的藥物主要通抑制食慾和營養吸收,但效果極其有限。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是消耗能量的脂肪,已有很多文獻報導,其激活可減輕肥胖引起的脂肪肝、胰島素抵抗、糖尿病等代謝症候群。鑑於棕色脂肪在防治肥胖等相關代謝疾病中的作用,尋找可以增加棕色脂肪量和促進棕色脂肪活性的激活劑顯得至關重要。
  • Cell Rep:神奇!敲除LSD1引起棕色脂肪白色化卻可改善血糖
    相反,米色脂肪和棕色脂肪細胞可以通過產熱的方式進行能量的消耗。來自德國的一群科學家們最近發現賴氨酸特異性去甲基化酶1(LSD1)在維持棕色脂肪代謝特性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敲除LSD1會影響隨年齡變化的體重和葡萄糖耐受情況。在棕色脂肪細胞中特異性敲除LSD1或使其失去酶活性會觸發棕色脂肪組織發生顯著的白色化:棕色脂肪細胞的顏色變得更加蒼白,細胞尺寸增加並且還是儲存能量而非消耗能量。
  • 揭示依諾沙星通過調節脂肪組織miRNA表達,誘導...
    根據論文通訊作者、坎皮納斯大學生物研究所教授Marcelo Mori的介紹,這種治療使得小鼠的白色脂肪組織(通常以脂肪形式儲存多餘的能量)表現得像棕色脂肪組織一樣,燃燒卡路裡產生熱量,即生熱作用(thermogenesis)。這種稱為白色脂肪組織棕色化(browning)的效果只有當這些小鼠暴露在寒冷中時才會被觀察到。
  • 藥物減少高脂肪飲食動物的體重增長
    坎皮納斯大學和生物製藥公司阿斯利康的研究人員正在測試具有類似結構的化合物,這些化合物有望產生肥胖治療的全新方法。該大學的生物研究部門、項目的首席研究員Marcelo Mori教授表示,治療促使小鼠的白色脂肪組織(一般作為脂肪存儲多餘的能量)表現得像棕色脂肪組織,燃燒卡路裡來產生熱量(產熱)。這種效應通常被稱作褐變,只有在動物暴露於寒冷狀態時才能被觀測到。
  • 科研動態|骨鈣素在脂肪細胞中的能量調節信號通路預測,為骨鈣素抵制肥胖提供新思路
    骨鈣素可以作用於胰腺、脂肪、肌肉,睪丸,大腦等器官,參與動物體內能量代謝、雄性生殖、大腦發育等生理過程。給正常小鼠持續注射重組骨鈣素蛋白,小鼠胰腺中β細胞增多,胰島素分泌增加,脂聯素(Adiponectit)表達增加,小鼠的體重、脂肪墊質量降低,血漿中三酞甘油水平也降低。此外,給小鼠間歇注射未羧化的骨鈣素能增加其骨骼中線粒體的數量,增強能量代謝,抵制肥胖。
  • 《自然》子刊:這種「肥肉」多來點,棕色脂肪與更低的代謝和心血管...
    雖然普遍認為棕色脂肪是治療肥胖及相關疾病的新靶點,但之前的研究規模都太小了,不足以說明棕色脂肪是不是真的有潛力成為具有臨床意義的調節因子。由於MSKCC提供的數據來自於癌症患者,他們的癌症相關特徵,包括惡病質、癌症類型和分期都可能影響棕色脂肪的存在和分布,另外治療慢性疾病的藥物,β阻滯劑和他汀類藥物也會影響。通過多變量分析模型,研究人員證明,β阻滯劑和他汀類藥物的使用和棕色脂肪的存在率呈負相關關係(OR分別為0.61和0.82)。
  • TEM:靶向作用細胞「自噬」有望抑制肥胖和2型糖尿病等多種代謝性...
    2019年9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我們是否能通過改變細胞清理垃圾的方式來治療肥胖或2型糖尿病呢?這就好比一個家庭如果被垃圾填滿就無法運轉一樣,一個細胞如果不丟棄所產生的垃圾就會變得不再健康,然而細胞可以講這些垃圾進行分解來製造能量,這一過程就稱之為自噬過程。
  • Cell metabolism:中樞神經元激活脂肪調節糖脂平衡
    他們利用兩種小鼠模型發現5羥色胺神經元對小鼠糖脂代謝具有重要調節作用,並且這種作用是通過調控具有產熱功能的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實現的。 許多研究已經證明棕色脂肪和米色脂肪具有產熱功能,能夠通過糖脂代謝過程將化學能量轉化為熱量。有研究發現中樞神經系統的5羥色胺神經元對於產熱調節具有重要作用,因此5羥色胺神經元可能對具有產熱能力的脂肪組織具有調控作用。
  • Nat Cell Biol & Cell :科學家發現有望治療惡性癌症的新型藥物靶點
    2018年11月7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美國達納-法伯癌症研究所(Dana-Farber Cancer Institute) 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發現了兩種惡性癌症的新型藥物靶點,未來有望開發出新型療法來治療滑膜肉瘤和惡性杆狀腫瘤,相關研究成果刊登於國際雜誌Nature Cell Biology上。
  • 哈佛醫學院發現,肥胖會抑制免疫細胞,加速腫瘤生長
    該研究表明,肥胖會減少腫瘤內重要免疫細胞CD8+T細胞的數量和抗腫瘤活性。這是因為癌細胞會響應脂肪的增加而重新編程其代謝,從而更好地吞噬能量豐富的脂肪分子,剝奪了T細胞的能量供應,加速了腫瘤生長。更重要的是,研究團隊發現了一個名為PHD3的蛋白,PHD3蛋白能夠抑制過度脂肪代謝,過表達PHD3蛋白能夠有效逆轉高脂飲食對腫瘤免疫細胞的抑制,有望成為治療癌症的新靶點。
  • 廈門大學林聖彩教授課題組發現藥物新靶點 或可治糖尿病
    而醛縮酶作為一個全新的藥物靶點,很可能可以通過激活AMPK,治療糖尿病、肥胖、癌症,以及延長人類壽命。  破解葡萄糖感受的機制  對於生物體而言,在生活中,體內葡萄糖水平的波動很常見,當飢餓引起葡萄糖水平下降,「代謝的核心調節者」――AMPK就會被激活,它能控制細胞新陳代謝平衡,決定身體中的脂肪是儲存還是燃燒。
  • Cell:揭秘肥胖與癌症的「壞勾當」!多餘脂肪竟幫癌細胞「抑制...
    研究人員發現,高脂肪飲食會降低腫瘤內 CD8+ T 細胞(一種可以殺死癌細胞、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以及其他受損的免疫細胞)的數量和抗腫瘤活性。這是由於癌細胞為適應不斷增加的脂肪會重新「設計」它們的代謝機制,從而更好地從 T 細胞「手中」搶奪富含能量的脂肪分子,在抑制 T 細胞代謝的同時,加速腫瘤的生長。
  • 新型藥物靶點——外周5-羥色胺
    TPH2主要表達於腦幹中縫神經元和腸道肌腸層神經元,被認為是5-HT中樞神經遞質池的來源;而大多數血液中的5-HTP是由胃腸道表達TPH 1的ECs合成的,儲存在血栓性細胞密集顆粒中,在活化部位的血小板釋放發揮其調節激素作用。TPH 1也存在於其他外周組織,如胰腺、脂肪和肺,松果體等。
  • 新靶點ERK1/2小分子抑制劑有望解決中國緊迫醫療需求
    AZD0364是一種小分子細胞外信號調節激酶1和2(ERK1/2)的抑制劑,正被研究用於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和其他實體瘤。 肺癌是中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僅2018年一年就有超過774,000例新發肺癌患者。在各類惡性腫瘤中,因肺癌致死的人數最多。 ERK是RAS/MAPK信號通路上的一個關鍵環節,能驅動多種腫瘤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