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個月讀10本書和讀1本書,哪個更好?方法不對,怎麼讀都沒用

2020-09-06 小影丫頭

經常在網上能看到有人曬自己一個月讀了多少本書,我就會很疑惑,看書比的是數量嗎?這麼多書,他又吸收了多少呢?也有人曬一個月很認真的看了一本書,這樣,難道又說明他吸收的很好嗎?其實,只要方法對了,讀多少書都不是重點,重要的是你學到了知識。方法不對,怎麼讀都沒用。

記得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跛足而不迷路能夠趕過雖健步如飛但誤入歧途的人。這句話十分形象地說明了讀書方法的重要性。方法對頭,雖形同「跛足」,實際進度並不慢。反之,如誤入歧途,儘管看上去「健步如飛」,實際上卻慢如蝸牛。由此可見,讀書方法是不容輕視的。 (俞吾金教授《哲學隨感錄》)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是日本傳媒業出身的奧野宣之寫的關於如何閱讀的書籍,他創造的一元化筆記讀書法涵蓋了從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這五個步驟,為讀者提供了一整套科學,高效的讀書方法。


本文將從選書、讀書、活用三個方面展開,學習讀書方法。

有目的性的選書,從開始就充滿主動性

為什麼會買無用的書:

我們之所以會買些根本不讀的書,根本原因是衝動購物。總想著「這本書或許對我有用」,「我要擁有這方面的知識」。

怎麼選書:

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與書相關的信息,記錄想讀和需要讀的書,這樣做可以減少與內容乏味、自己不感興趣的書的接觸,提高選書的「命中率」

1. 列購書清單:書名、作者名、出版社名

2. 填充清單:平時生活中把感興趣的記錄下來,再去尋找相應的書籍;把報紙,書評,書籍裡發現的好書記下。


萬維剛說:「人生有限書太多,我主張只看感興趣的書。」確實如此,如果你沒興趣,即使覺得這本書對你有用,買回去也只是擺設。覺得有用和感興趣不是一回事。之前趁著網站做活動,我買了十幾本網友推薦的必讀書籍,心理學,經濟學,小說都有。結果兩年過去了,有一兩本現在還躺在書架上裝灰。其實我們不必擔心會漏掉某一類知識,等你看的書多了,就會對更多東西感興趣,到時再讀也不會遲。


我們已經列好了購書清單,是不是就可以照著清單馬上採購呢?不急,還有一個步驟,作者在購書中提到:「根據自己的需要,檢查書籍本身是不是像筆記裡寫的那樣值得購買。」我們得再從清單中篩選出最值得購買的。同時作者也建議我們在書店購買,在實體店購書印象更深刻,翻閱的過程可以確實這本是不是必須購買,也能加深買書過程中的美好回憶。

學會做記號,確立讀書重點

在讀的過程中,做好寫讀書筆記的準備。將重要的部分按以下等級提煉出來:「讓我頗有感觸的部分」「糾結要不要做記號的部分」「做了記號的部分」「要摘抄到筆記裡的段落」等。

做記號

①通讀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②重讀讀完一遍之後,再把折角的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很好,就把那一頁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③標記再重新讀一遍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如果第三次閱讀後仍然覺得值得一讀,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

書中也提到,可以用不同的畫線方式對標記的對象進行區分,這樣能快速找到重點內容。


李笑來在《財富自由之路》中提到一個觀點「最少必要知識」,「當需要獲取某項技能的時候,一定要想辦法在最短的時間裡弄清楚都有哪些最少必要知識,然後迅速掌握它們。在那一瞬間,任何人都能完成『快速入門』。」

讀書也是一樣的,獲取「最少必要知識」。一本書的內容很多,我們可以通過對目錄的閱讀,大概知道整本書的內容和核心。在閱讀過程中,再對自己覺得重要的內容做好記號,重點閱讀。根據內容的不同,採取的閱讀方式也不同。覺得重要的精讀,不怎麼重要的泛讀,提高讀書的效率。

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讀書過程中我們要學會寫讀書筆記,與書對話。

製作讀書筆記,記錄讀書過程中產生的感動或思考,銘記這次讀書體驗,留下與書交流過的證據。

讀書筆記可以讓我們加深我們對書的印象,鍛鍊我們的寫作能力,也是日後寫作的靈感來源之一。

反覆閱讀,活用筆記

1.通過再次瀏覽讀書筆記,在檢索和參考的過程中幫助自己獲得智慧、得到提升。

2.積極輸出促進思想內化

3在固定場景中重讀筆記

4.寫書評

做筆記只是加深對書印象的一個方法。讀書,最重要的還是為我們所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最後強調的活用,主要是主張重讀再思考,日讀日新。子曰:&34; 每個時間段的認知是不同的,相信很多人長大後再看《紅樓夢》也是不一樣的感覺。

再就是輸出,寫筆記是一種自我觀點的輸出,寫書評也是一種輸出。輸出的過程中,我們又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更全面的掌握了這本書的內容。重要的是,不知不覺中,你的獨立思考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結語

《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超實用筆記讀書法》強調筆記對選書、購書、讀書、記錄、活用的重要性,也是讀書方法的重要性。西漢文學家劉向說:「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走向更高的進步階梯!

作者簡介: 看電影和讀書不可辜負! 歡迎關注我,一起讀好書,看好電影!

相關焦點

  • 從5分鐘讀1頁書,到1年讀700本書,書評人的快速閱讀法真有用嗎?
    本書作者印南敦史,是日本著名書評人。他曾經是個「慢讀者」,讀1頁書要用5分鐘,現在他平均每天閱讀2本書,寫2篇書評,一年可以讀700本書。書籍經他推薦後,常位於亞馬遜書榜前列,在日本常出現脫銷的情況。但事實證明,即使讀得再慢,再仔細,記不住的內容還是會遺忘。閱讀速度與理解程度、記憶效果並不成正比。有時候甚至適得其反:用一個月讀一本書,即使每天都被書中內容感動,但讀完之後也只是覺得「這是一本好書」,卻不記得曾經讓自己感動的內容了。
  • 從4個月讀1本書,到1天1本書,我總結了這些經驗
    我大學時《烏合之眾》特別紅,我就找來看,當時我對社會對人性還沒什麼認識,所以完全看不懂《烏合之眾》,並且每次翻閱都以呼呼大睡告終。我也會在大促時買幾百塊的書,但最後總是讀不完,很多書到下一年大促,塑封都沒拆開。我記得我買過一本《溝通聖經》,挺厚的。拿到手讀了立刻需要的部分後,剩下的就一直沒看完。
  • 那個1個月讀不完1本書的姑娘,現在能1天10本,她做對了什麼?
    讀書讀那麼快,能記住書裡的知識嗎?說實話,最開始我對高效閱讀也十分懷疑,我不信他們可以通過快速閱讀學到知識。我還自我安慰,她們這樣不過是為了緩解自己的知識焦慮。但後來接觸到了一個朋友,她改變了我的狹隘認知。我那個朋友每天都保持一本書的閱讀,她也經常在朋友圈分享她的讀書筆記。慢慢地我對她的讀書效率感到好奇,向她請教讀書方法。
  • 如何1天讀完1本書?
    漸漸地,各方仇恨向我襲來。我說我低調點行吧,第5天讀了本薄些的,歷史範疇的《中國歷代政治得失》(178頁)。其實這本書不容易吃透,因為錢老的語言十分精煉,幾乎每句話都需要思考和理解。 過去一個月的狀況大致上就是這個樣子,這幾天會發些不需要逼死自己讀完1本書的內容,因為遇到了一本十分棒的大部頭——郭廷以的《近代中國史綱》(繁體字版,901頁),讓我細細品味它吧!好嗎?
  • 低效的學習:可能,讀多少本書都沒用
    她說,他說的和做的是不是不一樣。我說,當然如此。如果你沒有在其中待過,很難理解的。這其實引出來一個問題:人的說和做是不一樣的,我們怎麼怎麼才能相信這點呢?可能,我的毛病又犯了,總想著解放他人的思想。然後,我會再拿出一本書叫做《戰國歧途》。用《戰國歧途》裡的具體例子,來結合《反杜林論》來說明我的觀點。可我突然發現,有些話不適合在公共場合說,甚至,連微信裡的私聊都不方便說。這些東西,我在8月底去朋友家的時候,和朋友還有他女朋友在家裡吃火鍋的時候說過。
  • 我推薦產品經理讀的10本書
    ,蘇傑對這本書的定位也是適合1-3歲的產品經理,所以剛開始入行產品經理的人可以先讀這本書,讓自己大概知道產品的基本套路。三、《用戶體驗要素》推薦理由:一本經典書籍,學習產品用戶體驗設計必看的一本書,2000年左右提出五層的用戶體驗要素模型,到現在看來也不過時,初、中級產品經理和互動設計師都建議讀的一本書
  • 2個月讀12本書,復盤1次閱讀試驗(內含快速閱讀法)
    2020年2月和3月,我讀完12本書。你覺得多嗎?我覺得少了,這是一次不太成功的閱讀試驗。我原本計劃100天讀33本,但61天我才讀了12本。不管最終能不能完成,先做個階段性復盤吧:為什麼要讀?書中的主人公讀書有3個階段:第1階段,培養讀書習慣,100天讀33本書;第2階段,用讀書來實現自我成長,1年讀100本與自己業務有關的書;第3階段,用讀書來書寫傳奇,找100個目標領域的成功者,學習經驗,堅定讀書目標,最終1年讀365本。複述完,我就心動了。
  • 美國娃1年讀1000本書的計劃表,打包送你
    對於年齡稍大的孩子來說,雖然書的篇幅增加了,但是由於孩子的專注時間、閱讀速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數短篇和中篇作品,1天1本也不是難題。所以,在美國,很多小學甚至都建議孩子們每年要閱讀300本書。聽到這裡,你可能羨慕得不得了,人家的娃怎麼就能每天風雨無阻堅持讀這麼多書?自家娃怎麼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說不看就不看了?
  • 《快速閱讀訓練法》丨1分鐘讀3000字,1年讀300本書不是夢
    自從知道了「成功人士都是讀書狂」之後,我也迷上了讀書,給自己立了一個一年讀100本書的flag。最近,我讀了劉志華的《快速閱讀訓練法》。這本書從什麼是「全腦快速閱讀」破題,告訴我們如何通過訓練實現1分鐘讀3000字,1年讀300本書的目標。
  • 1個小時讀一本書,你需要這三個方法
    一年讀幾本書合適?4本,6本,還是12本?那讀一本書需要多久時間呢?1周,2周,還是1個月?在如今快速生活的節奏中,因為忙碌的生活狀態,很多人就選擇了縮減看書的時間或者直接把看書從生活中刪除了。但如果我告訴你,只有幾個小時就能看完一本書,你們會相信嗎?在《快速閱讀訓練法》中,作者劉志華就提出了3種方法,練就全腦快速閱讀能力。
  • 掌握五步閱讀法,你也可以1年讀100本書
    很多人也都渴望通過讀書改變命運,渴望自己有閱讀的好習慣,通常讀完一本書,什麼也不記得?讀了很多書依然過不好一生,網上很多迖人書一年看完100本書,而自己一年看不完2本書。書需要一頁一頁的讀嗎?閱讀中出現了看不懂怎麼辦?有的人一兩個月也讀不完一本書,而有的人可以一天高質量讀完一本書,之間的差距是什麼?
  • 讀書筆記|讀一本書和讀懂一本書的區別
    很多人努力上了大學,之後開始放縱自己,整天沉迷於打遊戲,睡懶覺,吃喝玩樂……畢業之後卻發現大學生多如牛毛,當初說好的「上了大學就不用努力」這句話怎麼不靈了?樊登的《讀懂一本書》中也說明自己當時也有類似的情況,大學畢業後把所有的書都扔進垃圾桶,發誓這輩子再也不讀書了。然而在工作中不斷出現問題卻又讓他重新拾起書籍,並最終成功通過知識變現站穩腳跟。
  • 快速閱讀有方法,《槓桿閱讀術》教你如何一年讀365本書
    我曾經在多次培訓和演講中公布了我一年讀400本書的方法:集中分類攻克法。很多人比較感興趣,有人問我,榮老師你怎麼做到每天讀一本的。這裡有一個誤區,我沒有做到每天讀一本。因為有時工作忙起來,我有一天也會與書絕緣,但每日一書評是如何做到的,今天告訴這個秘密。
  • 想靠寫書評變現,可1個月只能讀1本書,怎麼辦?
    事實上,閱讀能力的提升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難,每個人都可以通過有效地練習,讓自己從一個月1本書,到一周1本書,到三天1本書,在提升閱讀速度的同時,絲毫不影響自己的閱讀理解能力。關鍵要有正確的認知,和科學的閱讀方法。
  • 小說閱讀網葉辰3個快速閱讀方法,讓我一個月輕鬆讀了20本書.
    可以讀哪種書?關於感覺。每月閱讀20本書,似乎有點渴望快速成功但,我想用一個月的親身經歷告訴您這三種方法確實有效。在過去的三個月中,多年來,我似乎找到了最好的學習方法。您,雖然我以前讀過無數的書,但是每次我讀書 我讓我自己的感覺讀狂最後, 這些可以滋養我的精神食物它沒有帶給我成長還是我可以安慰自己這些閱讀的書籍最終將成為我的氣質的一部分如果您的工作沒有完成輸入吸收輸出過程,所有看似美麗的過程都將變得毫無用處。1。閱讀渠道可以很完整,不知不覺中 您會發現您實際上讀了很多書。
  • 一天能讀10本書的「雪球速讀法」
    據說有一個牛人用這種方法,一天能讀十本書,而且還能用自己的話把讀過的書複述出來,這種驚人的學習能力,是我們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這神奇的「雪球速讀法」。首先我們來快速看這麼幾個字,不要在心裡念出聲來:事者竟志有成我相信你瞟一眼就明白這是什麼意思,即便細心的你後來發現這幾個字的順序是亂的,也不影響你的閱讀理解。
  • 一年讀了100本書,卻連1本的內容都沒記住,你真的會讀書嗎?
    導語:朋友小王和我說她一年讀了100本書,可是回頭想想,卻幾乎一本內容都沒有記住,100本書,也就記住了書名,還記不全。2019年她為了提升自己立志讀書,書的閱讀量是上去了,可為什麼她卻沒覺得學到了什麼,自己改變的也收效甚微呢?
  • 2020年,讀了100本書,推薦這10本
    沒必要把所有的書都拿來看,因為有一些同一類型的書觀點基本上是重合的。我特意把豆BAN評分也統計出來了,以備大家選擇的時候參考。(但這個評分也不能完全相信,比如10000個讀者評出7.9分和100個讀者評出8.0分,個人認為前者的評分更可信。)當然,大家也可以去查看一下我的書評和視頻,看一看這本書是不是適合你。
  • 如何做到一天讀一本書
    前面提到我在幾年時間讀過的書少得可憐,這並不是我不想讀書。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體會,拿起一本書,從封面開始往後就一字一句的讀,一本四、五百頁的書可能需要花上一個星期甚至更長的時間讀完。而讀完之後,如果有人問最近讀了什麼書,你往往只能回答「讀了《XXX》,還行吧。」但是再怎麼也說不出這本書好或者不好在哪裡了。其實這就是閱讀中速度慢、效率低的兩大問題。讀起來毫無成就感,怎麼能夠讓人堅持下去呢?
  • 真的能做到每天讀一本書嗎?
    沒看過的可以點擊文章最下面的【閱讀原文】,訪問知乎的連結,裡面有連結。正文這件事能做到,我嘗試過了一次,一共堅持379天。很多人說每天一本,但沒法證明,我做這件事時,基本在一整年都在直播,除了小說,基本上每一本書都寫簡評、筆記、書評或思維導圖,並且在微博和豆瓣上都實時更新過每一天的記錄,2011年一共能在網絡上公開過300多本書的簡評、筆記、書評和思維導圖,下面附上地址,大家可以去圍觀驗證。總體來說確實暢銷書多一些,因為讀起來容易一些,在某個領域達到專家之後,讀專業書能快一點,但一天一本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