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給孩子讀了一本書《愛德華的奇妙之旅》,讀過之後,不禁想起以前有位阿姨說的他們家的兒子。有一年快過年,阿姨和叔叔在忙著打掃衛生,讓快二十歲的兒子幫忙,結果他說,不想掃,因為覺得這不是他的家,不是他想要的樣子。這個被寵愛著長大的兒子,從小父母什麼家務都不讓他做,結果長大了一點都不知道心疼父母,像極了書中的愛德華。
愛德華是一隻瓷製的兔子,是小女孩阿比林的最愛。阿比林為愛德華準備了很多精美的衣服、鞋子,還有一隻金色的懷表。每天上學之前阿比林會給表上好弦,然後把它放進愛德華褲子的口袋,並對它說幾小時以後就會回來找它。然後把它放到餐廳的一把椅子上,讓它可以看到她回家的路。晚上吃飯時,阿比林會為愛德華準備一個座位,讓它和自己和家人一起吃飯。睡覺時也專門為愛德華準備一張小床。
愛德華有一個這麼愛它的小主人,按理說它應該也很愛阿比林,但事實卻不是。愛德華不僅覺得它擁有的一切理所應當,而且還嫌不夠,覺得別人不夠尊重它。這一切都讓阿比林的祖母看在眼裡。
一天晚上睡覺前,祖母給阿比林講故事,阿比林把愛德華抱到被子裡和她一起聽故事。
祖母講,從前有位公主非常美麗,許多人都愛她,但是她卻誰也不愛並對愛不屑一顧。一天一位王子送她一枚純金的戒指,她卻把戒指吞進肚子裡,並對王子說:「這就是我對愛的理解。」然後就跑出了城堡,跑到密林深處。公主迷路了,走進巫婆的小屋,對巫婆說自己很累,讓巫婆給她準備吃的,否則後果很嚴重。結果巫婆讓她見識了什麼是後果很嚴重,把她變成了一頭醜陋的豬。她發瘋般地衝出小屋,又跑到密林中,路遇國王派來找她的士兵,士兵看到狂奔的豬,不知道它是公主,就開槍把她打死了,然後抬回城堡吃了。
故事講完了,阿比林對祖母說,故事怎麼能就這樣完了呢?誰也還沒有過上幸福的生活呢!
祖母說,如果沒有愛,怎麼會有幸福的結局呢?說著看了看愛德華。然後當她把愛德華放到小床上時小聲對它說,我對你很失望。
之後阿比林與家人乘船旅行,愛德華被不小心掉到了海裡,開始了它漫長而曲折的旅行。它先是沉入海底,幾百天後因一場風暴被捲起,掉進漁夫的漁網裡,被漁夫撈起,在漁夫家,漁夫的妻子為它做了樸素的衣服。愛德華覺得這些衣服雖然和它之前的沒法比,但總好過沉在海底。
後來它又被扔進垃圾桶,運往垃圾場,在又髒又臭的地方待了一百多天後,被一隻狗叼走,和流浪漢待在一起,聽他們講自己的故事。
再後來它又被扔在鐵軌旁,過了不知多久,被一個農婦撿起。農婦把它釘在田裡的架子上當稻草人,每日在烈日下暴曬。
然後愛德華又被一個貧窮的小男孩救走,送給病重的妹妹,妹妹很喜歡它,它陪著她走完人生最後的路。妹妹死後,愛德華陪著小男孩在街頭賣藝,結果有一天被人摔碎了頭。小男孩把它送到玩具修理商那裡,玩具修理商修好了它,小男孩卻沒錢付修理費,於是愛德華歸玩具修理商所有,被擺上貨架。
與別的娃娃都希望自己被買走不同,愛德華經歷了人生百態後,懂得了愛與被愛,但它已經不想再愛了,它一點也不希望自己被買走。直到有一天一個已經一百多歲的娃娃來到它的旁邊,對它說要有希望。
終於有一天阿比林來了,不同的是,她已經不是一個小女孩,而是一位媽媽。愛德華又重新回到了阿比林的身旁,陪伴她的女兒。
故事裡一開始的愛德華和現在的很多孩子多麼相似,一直被寵愛著,不知感恩不懂得愛,長大了只嫌父母給的不夠、不能給他們更多,漸漸被養成了巨嬰、白眼狼。
如何才能不把它們養成巨嬰、白眼狼呢?
只有嘗過苦,才能知道甜的滋味。就像愛德華,從前好衣好食地被伺候著卻只嫌不滿意,後來沉過海底,埋過垃圾場,烈日下當過稻草人,才想起從前的生活多麼美好。孩子也是一樣,只有讓他吃過一點苦,他才能知道什麼是不容易,學會理解他人。
現在生活條件好,孩子們一般吃不了什麼苦,家長可以創造條件讓孩子吃苦,比如陪孩子登山、徒步旅行等,不僅可以鍛鍊意志,更重要的是在吃苦的過程中,孩子可以體會箇中滋味,學會體諒他人,而不是永遠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不知感恩。
在《如何說孩子才會聽 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中說,「當一個人處在依賴別人的境地,隨之而來的,除了有點感謝之外,更多的感覺是沒有能力、沒有價值感、怨恨、挫敗和生氣。」
如此看來溺愛孩子,不僅會讓孩子沒自信,而且還是導致孩子動不動就對父母生氣的重要原因。如果孩子動不動就對父母生氣,又怎麼會體諒父母呢?
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從小處著手,讓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孩子的書包讓孩子自己收拾;孩子的作業只要認字了,就讓他自己完成,而不是家長在旁邊看著;同時鼓勵孩子做家務,如果你在做飯的時候,孩子不想寫作業,想和你一起做飯,那就一起做。吃自己做的飯,孩子不僅有成就感,也從中學會了獨立和自己對自己負責。
有句話說,「一個人只有付出過,才會對他的付出對象有感情。」
被溺愛著長大的孩子,從來都沒有做過家務,沒有對這個家付出過,慢慢的就會把這個家當成了旅館,當你突然有一天想讓他幫忙的時候,他自然很不情願。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很多想要嘗試的事情,包括掃地、拖地。這個時候家長不要怕孩子會弄髒衣服,也不要怕孩子越打掃越髒,放手讓孩子去做,當他做的多了,不僅會越做越好,而且會珍惜自己的勞動成果,對這個家更有感情,而不是覺得這個家就是一個旅館,有人伺候。
另外,現在條件好了,很多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都會給孩子撫觸、按摩。如果能堅持到孩子慢慢長大,也可以讓孩子和自己互相按摩,你給他按一會兒,也讓他給你按一會兒。讓孩子為你付出的同時,也讓孩子明白愛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要落實在行動上。
《愛德華的奇妙之旅》是一部獲得多項大獎的兒童文學作品,它不僅提醒家長,在養育孩子過程中不要過分溺愛孩子,也啟發孩子思考自己是不是那個被寵壞的、不會愛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