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義媽媽,還有海澱媽媽,孩提時你一定也有個清北夢

2020-12-15 新鮮事研究社

最近認真研讀了被刷屏的兩篇文章,一篇講到的北京的順義媽媽和海澱媽媽,另一篇講的是上海的橡皮雞、外圍雞和精英雞。相信每個看過的家長都或多或少多了一些自責、恐慌和不安。這年頭家長真不好當,感覺孩子的命運全賴父母是否雞血到位,可能現在自稱「佛系媽媽」比說「我爸爸是李剛」更遭人鄙視。

仔細想來,文中大部分的海澱媽媽和上海的雞媽屬於一大類,目標是清北交復(尤其清北),而順義媽媽則是另一類,目標是藤校。在很多人心中,相比藤校與清北在國際上的排名而言,肯定競爭藤校的難度是最大的,難度係數六顆星,而清北作為國內最TOP的高校,是國人心中的神仙學校,難度係數五顆星,至於復旦交大是上海的TOP 2, 是具有深深的上海情結的學生的首選,難度係數四顆星。

一遍對名校高中生而言,他們心中只要這三類學校:藤校、清北復交和其他學校。

與考入學校之難度係數和所需技能相對應,順義媽媽和海澱媽媽自然知道雞到什麼程度可以滿足目標學校的需求。

對於為什麼一開始會把目標定位為藤校還是清北交附,這點其實多少有點戳中家長的軟肋。難道海澱媽媽不知道哈佛、普林斯頓牛嗎?難道海澱媽媽家的牛蛙不比順義媽媽家的娃聰明嗎?難道海澱媽媽沒有順義媽媽能吃苦嗎?

當然不是,只是很多出身國外名校、開著奔馳寶馬、擁有限量款包包、操著流利英語的順義媽媽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更高的社會階層,擁有更多的財富和資源可以為下一代去錦上添花。

其實對於海澱媽媽,只要能問鼎清北,背靠日益強盛的祖國,即使不能擁抱全世界又如何?更何況孩子上了清北後,可以在這個更高的平臺上再去申請海外深造。

無論如何,順義媽媽和海澱媽媽都是願意為娃付出的雞血媽媽,不管怎樣,考藤校和考清北都不是靠一夜養成的,而是需要經過千錘百鍊,才能適應百裡挑一的激烈競爭。

世界天堂學府 - 美國藤校,錄取率低於千分之四

美國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多年來一直是國際教育界的泰山北鬥,是全世界學子夢寐以求的最高學習殿堂。同時,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哥倫比亞、康奈爾、賓夕法尼亞大學等頂尖學府所擁有的教學資源、學術氛圍及校友資源等是任何其他普通高校無法媲美的。因此包括以藤校為主的美國頂尖大學成為包括美國本土、印度、韓國、中東等來自全世界精英家庭和學子的角鬥場,競爭異常激烈。

那麼申請這些頂尖名校難度有多大呢?有關數據顯示,滕校在近八年中平均申請人數不斷增加,而錄取率在不斷減少。日前在各學校公布的2019年本科錄取中比例也再創新低。

如上圖所示,2019年八所藤校錄取人數共為21160人,除了普林斯頓大學和康奈爾大學錄取比例較去年略有上升以外,其他六所大學錄取率均下降了。比如哈佛大學,2019年有43330位申請者,錄取1950人,錄取率為4.5%,相比於2018年42749申請者中錄取1962人,錄取率下降了0.09%。

根據全美教育數據中心(NCES)統計,每年美國的高中畢業生數量約為350萬左右,那麼對於一名美國的高中生而言,被哈佛錄取的概率為5.57,被普林斯頓錄取的概率為5.41,被耶魯錄取的概率為6.25,都是萬分之幾的概率

那麼,對於作為海外考生的中國高中生在藤校的錄取情況怎麼樣呢?據統計,18年中國高中生約5萬人申請,錄取人數216人,錄取率佔4.32

在2019年藤校整體再度下調錄取率的大環境下,中國高中生考取人數總計僅為81人,從人數上僅為去年的3.75%,錄取率肯定更低了(19年總申請人數未查到數據),其中哈佛大學4人、普林斯頓大學4人、耶魯大學8人、哥倫比亞大學4人、賓夕法尼亞大學4人、達特茅斯學院11人、布朗大學13人、康奈爾33人。

從藤校的錄取條件來看,首先學生要在一個藤校認可的高中就讀,你才有申請資格。同時,成績必須在年級排名中靠前。而從歷年各大藤校的錄取結果來看,學術能力(GPA)永遠是硬實力。一般在美國本科申請中的核心條件包括GPA、運動特長、就讀學校、成績的年級排名百分比、全國級別的學術特長等。

國人的夢想學校—清華北大,錄取率萬分之七

一位家長說了一個段子:小的時候我一直在苦惱,長大之後是讀清華呢?還是讀北大呢?長大之後我發現,我想多了;等寶貝上小學的時候,我再次燃起希望,後來孩子上了初中,我發現,我又想多了。

對於一般學生而言,清北永遠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要考進簡直難於上青天。

先來看一下2018年清北投檔線與一本線的分差:

你沒看錯,清北的投檔線基本上要比全國一本線高100多分!如果還在為進一本線掙扎,那就只能呵呵了。

如果光比分數還沒概念的話,那再來個直觀點的,2018年全國範圍內的理科生,需要全省排名前80才有希望進入清華,全省排名前63以上才有希望進入北大;廣西、貴州、天津、重慶需要前55名才有希望進入清北,遼寧、黑龍江、天津排名前10才有希望進入清北。

而且如果考慮到中國各省市教育資源不平均的情況,對於不同省市的學子,考取清北的機率也是不同的。以2018年為例,從清華大學在全國的錄取人數上來看,前三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和天津,其中北京學子佔清華在全國總錄取人數的9.39%,幾乎是在滬招生人數的3倍,天津錄取人數佔清華錄取總人數的2.19%,僅是北京的1/4。

2019年北京市報名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為5.9萬,清華、北大在北京的總錄取人數為671人(來源於網絡),北京學生2019年的清北錄取比率為1.14%

那全國範圍內錄取比例又是多少呢?以2018年為例,去年報名參加全國高考人數為975萬人, 清華大學2018年共錄取新生3800多人, 北京大學共錄取新生3047人,清北招收人數合計 6847人,錄取比例為7.02

寫到這裡,只覺得這一紙完全不夠用,腦海開始電影式播放家長及學生在面對考取滕校及清北時的壓力、重重困難和決心,有且只有的這千分之幾或萬分之幾的機會,唯有雞娃才能擁有!

相關焦點

  • 你是「海澱媽媽」還是「順義媽媽」
    在北京,對媽媽們的類型有兩種界定:「海澱媽媽」和「順義媽媽」。海澱媽媽就是給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同時又給他們很多的作業,報很多班,包括媽媽本身也是焦慮的。順義媽媽教育孩子更多的是規劃,她們是多方位的,而不是填鴨式的讓你學習。
  • 中國雞娃界兩大神秘群體:多才的海澱媽媽,和多財的順義媽媽
    清北畢業、研究生學歷在其他地方是熠熠生輝的才女,但是在海澱大約只是老母親的標配——你要只是個普通C9畢業的似乎都不配擁有姓名。海澱圈媽媽一般溝通都用代碼,不懂行的還以為是黑話。) 而清北,就是海澱媽最常規的目標。 面對作業,她們:
  • 海澱媽媽VS順義媽媽?網友:我不是個有錢的媽媽……
    就引來一堆吐槽:——好多3萬一年真心不貴,不會給你配那麼多老師照顧孩子,還有空應付家長無釐頭的要求。——離得近的幼兒園最低一年4萬,環境還沒有那麼好,但是公立削掉腦袋也進不去啊!講真,上個幼兒園都要這麼花錢,再報個興趣班?鋼琴美術舞蹈基礎?
  • 海澱媽媽VS順義媽媽?網友:我不是個有錢的媽媽……
    ,還有空應付家長無釐頭的要求。,再報個興趣班?聯想到之前葉一茜在節目裡說到的「海澱媽媽和順義媽媽」的概念,小編只想說……是不是我等工薪階層不配養娃呀其實這個片段剛剛出來的時候,也有很多媽媽贊同,因為節目中的那位「海澱媽媽」真的……太雞血了,給孩子布置的作業讓網友們看得感覺要窒息——像是回到了高三的歲月。
  • 海澱媽媽、順義媽媽送孩子到昌平,她們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在海澱上學,不是孩子的競爭,是一個個家庭的競爭;不僅是財力的比拼,更是家長精力、毅力甚至是智商的比拼;即使擁有金錢,除非富可敵國,也未必能走向勝利的終點。曾經流行的一句話說「海澱沒有時尚」。對海澱媽媽來說,陪孩子學習就是最潮流的時尚,把時間和錢花在刀刃上,都值了!緊接著順義媽媽高調登場。
  • 海澱媽媽群和順義媽媽群裡的焦慮
    海澱媽媽群和順義媽媽群:1.海澱媽媽群目標清華北大,順義媽媽群目標國外常春藤大學。海澱媽媽群主體是從京外考學後定居北京的,孩子上公立重點中學。順義媽媽群主體居住在順義別墅區,本身除了高知還有國際化平臺工作背景。
  • 海澱媽媽、順義媽媽,還是做個佛系媽媽?為什麼給孩子報輔導班?
    你聽說過海澱媽媽嗎?聽說過順義媽媽嗎?你給孩子報輔導班嗎?現在教育講究全面發展,許多父母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會給孩子報各種各樣的輔導班。這種輔導班焦慮症不止普通人,明星也有,黃曉明老婆就在某節目中大談「育兒經」,才3歲的小寶貝,每天就要上5門興趣班。
  • 【揭秘】海澱媽媽、順義媽媽送孩子到昌平,她們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在海澱上學,不是孩子的競爭,是一個個家庭的競爭;不僅是財力的比拼,更是家長精力、毅力甚至是智商的比拼;即使擁有金錢,除非富可敵國,也未必能走向勝利的終點。曾經流行的一句話說「海澱沒有時尚」。對海澱媽媽來說,陪孩子學習就是最潮流的時尚,把時間和錢花在刀刃上,都值了!緊接著順義媽媽高調登場。
  • 《親愛的小課桌》裡的虎媽,被海澱家長和順義媽媽比下去,反思中
    說起為什麼特意去看關於順義媽媽的文章,是由於最近關注了一檔萌娃課業教育陪伴式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在討論徐敬凱媽媽的育兒理念時,傅首爾和葉一茜提到了海澱媽媽和順義媽媽。目標:將孩子培養進清華北大特點:1、父母界的學霸海澱媽媽幾乎都稱得上才女,清北畢業,研究生學歷,屬於這幫老母親的標配。在高考當中需要用到的知識,她們自己都搞得定,從函數到電磁學到化學實驗,分分鐘變成孩子的私人家教。
  • 做海澱媽媽、順義媽媽,還是朝陽媽媽,我在糾結什麼?
    他倆都是北京人,從小在海澱長大,也是從海澱的人大附一路讀上來的。所以買房時壓根沒考慮過其他區域。對孩子的學習規劃,自然也圈在海澱的幾所名校裡。 我有段時間很糾結要不要在海澱區買學區房,讓暖暖去海澱讀書。於是,我專門去了一趟找他們,想知道在海澱讀書和生活是什麼樣的感受。
  • 海澱家長和順義媽媽的雞娃史,一場父母的集體焦慮,如何破解困局
    我承認:在看完一篇關於順義媽媽的文章之後,我感到胸口發悶,呼吸受阻,一種焦慮感撲面而來。說起為什麼特意去看關於順義媽媽的文章,是由於最近關注了一檔萌娃課業教育陪伴式綜藝節目《親愛的小課桌》。在討論徐敬凱媽媽的育兒理念時,傅首爾和葉一茜提到了海澱媽媽和順義媽媽。
  • 葉一茜直言:我是順義媽媽,我當不了海澱媽媽,也不認同海澱媽媽
    她跟傅首爾、陳建斌、陳宥維、高秋梓一起開了個晚託班,專門負責輔導小朋友寫作業。在節目裡,葉一茜直言:我是個「順義媽媽」,我當不了「海澱媽媽」。與之相對的「順義媽媽」,從狹義上講是北京順義地區的媽媽,廣義上講是調動各種資源,早早為孩子規劃好路線,有能力一路把孩子從國際學校推到國際top10大學的媽媽。
  • 又一輪教育焦慮來襲,海澱、順義無辜躺槍,娃上啥學校跟階級無關
    有人說,海澱媽媽就是中產階級家庭的代表,在清北這個中國教育高地睥睨著全國各地的學霸。而順義媽媽則代表著更高一層的階級,從國際化視角出發,思考如何能夠避開應試教育中的高智商天才,讓自己的孩子能夠在常青藤盟校少量的亞洲國際生名額中搶得一席名額。
  • 緩解「順義媽媽焦慮」的良藥,真的是鉑金包嗎?
    在我們將擁有良好教育背景,為了娃一擲千金購置學期房的高知群體媽媽稱之「海澱媽媽」時,更高知的「順義媽媽」又浮出水面。順義娃作業之外的各種加餐補課她們更「精英主義」,為孩子指定的目標跳脫清北,直接衝出亞洲,朝著」哈佛耶魯常春藤」高歌邁進,將中式教育與西式教育的殊途同歸呈現的淋漓盡致。
  • 海澱媽媽與順義媽媽都沒有說的事:孩子的眼界,從小就註定了
    很多父母非常膜拜海澱媽媽跟順義媽媽,他們有錢有知識,為了讓孩子上名校,做好了周祥的計劃。然而,有一件事情,我在大家討論海澱媽媽跟順義媽媽的做法時,似乎從來都沒有提及過的。那就是,孩子的眼界,從小就註定了!從小學習好的孩子,為什麼長大沒有取得好的成就?有一個詞語很火,叫做「小鎮做題家」。
  • 24集《順義媽媽》連續劇即將開播!雞娃徹底火了!
    (微信公眾號:貝賽思BASIS家長幫,ID:BGparents)最近,「順義媽媽」又火了。順義媽媽,狹義上講是指北京順義地區的媽媽,廣義上講是那些會調動各種資源,並且提前為孩子規劃好路線,還有能力一路把孩子從國際學校推到國際top10世界名校的媽媽。
  • 北京有「海澱媽媽」「順義媽媽」,那紐約倫敦呢?
    前段時間,一篇《海澱家長對不起,順義媽媽的生活才叫做「不配有夢想」》的文章在網上大火,作者栩栩如生地介紹了北京的一個獨特的圈子。 一時間連強大的海澱媽媽都「虎軀一震」,明明是擁有社會資源很多的一群人,在教育面前如履薄冰,殫精竭慮。
  • 田亮的女兒森碟被狂誇,順義媽媽式育兒可不僅僅是「拼爹」
    「順義媽媽」是相對於北京另一個著名教育群體「海澱媽媽」而言的,葉一茜曾分析過「海澱媽媽」與「順義媽媽」的差異。「海澱媽媽」是指那些對於孩子寄予很高的期望,報很多的班,加很多的作業,填鴨式地安排好子女的生活,迫切地「望子成龍」,努力孩子上名校的媽媽們。
  • VIP資訊 | 順義媽媽的帳單:一年為孩子花掉近百萬
    「不敢想常青藤學校的offer,能進TOP100的學校就很知足,那種能將孩子送進哥倫比亞大學的媽媽都是我們的偶像」,順義媽媽林清對《深網》表示。《三十而已》裡面的「太太圈」將「牛娃」效應無限放大。圈子裡的馬太太因為將兒子和女兒送進了牛津大學,在拍照留影時一直處於「C」位。
  • 「我北京戶口,400分就能上清北!」你對教育公平有什麼誤解?
    也許有家長會說,那北京的清北錄取率,也是全國最高的,實際上大部分高校對於本省的考生都會在分數、政策上有所傾斜。而這種傾斜,對於數以千萬計的高考生來說,攤到每一個個體上,還有多大影響力呢?曾經網上曾經流傳過一個7歲普通海澱孩子的一周作息表:而且這並不是個例,在北京衛視拍攝的電視紀錄片《起跑線》中提到的幾個海澱小學生都是如此:一個7歲女孩,從2歲開始,就已經在上鋼琴班、朗誦班、聲樂班、舞蹈班......加起來,一年下來要上十幾個興趣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