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真研讀了被刷屏的兩篇文章,一篇講到的北京的順義媽媽和海澱媽媽,另一篇講的是上海的橡皮雞、外圍雞和精英雞。相信每個看過的家長都或多或少多了一些自責、恐慌和不安。這年頭家長真不好當,感覺孩子的命運全賴父母是否雞血到位,可能現在自稱「佛系媽媽」比說「我爸爸是李剛」更遭人鄙視。
仔細想來,文中大部分的海澱媽媽和上海的雞媽屬於一大類,目標是清北交復(尤其清北),而順義媽媽則是另一類,目標是藤校。在很多人心中,相比藤校與清北在國際上的排名而言,肯定競爭藤校的難度是最大的,難度係數六顆星,而清北作為國內最TOP的高校,是國人心中的神仙學校,難度係數五顆星,至於復旦交大是上海的TOP 2, 是具有深深的上海情結的學生的首選,難度係數四顆星。
一遍對名校高中生而言,他們心中只要這三類學校:藤校、清北復交和其他學校。
與考入學校之難度係數和所需技能相對應,順義媽媽和海澱媽媽自然知道雞到什麼程度可以滿足目標學校的需求。
對於為什麼一開始會把目標定位為藤校還是清北交附,這點其實多少有點戳中家長的軟肋。難道海澱媽媽不知道哈佛、普林斯頓牛嗎?難道海澱媽媽家的牛蛙不比順義媽媽家的娃聰明嗎?難道海澱媽媽沒有順義媽媽能吃苦嗎?
當然不是,只是很多出身國外名校、開著奔馳寶馬、擁有限量款包包、操著流利英語的順義媽媽某種程度上代表著更高的社會階層,擁有更多的財富和資源可以為下一代去錦上添花。
其實對於海澱媽媽,只要能問鼎清北,背靠日益強盛的祖國,即使不能擁抱全世界又如何?更何況孩子上了清北後,可以在這個更高的平臺上再去申請海外深造。
無論如何,順義媽媽和海澱媽媽都是願意為娃付出的雞血媽媽,不管怎樣,考藤校和考清北都不是靠一夜養成的,而是需要經過千錘百鍊,才能適應百裡挑一的激烈競爭。
世界天堂學府 - 美國藤校,錄取率低於千分之四
美國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多年來一直是國際教育界的泰山北鬥,是全世界學子夢寐以求的最高學習殿堂。同時,哈佛、普林斯頓、耶魯、哥倫比亞、康奈爾、賓夕法尼亞大學等頂尖學府所擁有的教學資源、學術氛圍及校友資源等是任何其他普通高校無法媲美的。因此包括以藤校為主的美國頂尖大學成為包括美國本土、印度、韓國、中東等來自全世界精英家庭和學子的角鬥場,競爭異常激烈。
那麼申請這些頂尖名校難度有多大呢?有關數據顯示,滕校在近八年中平均申請人數不斷增加,而錄取率在不斷減少。日前在各學校公布的2019年本科錄取中比例也再創新低。
如上圖所示,2019年八所藤校錄取人數共為21160人,除了普林斯頓大學和康奈爾大學錄取比例較去年略有上升以外,其他六所大學錄取率均下降了。比如哈佛大學,2019年有43330位申請者,錄取1950人,錄取率為4.5%,相比於2018年42749申請者中錄取1962人,錄取率下降了0.09%。
根據全美教育數據中心(NCES)統計,每年美國的高中畢業生數量約為350萬左右,那麼對於一名美國的高中生而言,被哈佛錄取的概率為5.57,被普林斯頓錄取的概率為5.41,被耶魯錄取的概率為6.25,都是萬分之幾的概率。
那麼,對於作為海外考生的中國高中生在藤校的錄取情況怎麼樣呢?據統計,18年中國高中生約5萬人申請,錄取人數216人,錄取率佔4.32‰。
在2019年藤校整體再度下調錄取率的大環境下,中國高中生考取人數總計僅為81人,從人數上僅為去年的3.75%,錄取率肯定更低了(19年總申請人數未查到數據),其中哈佛大學4人、普林斯頓大學4人、耶魯大學8人、哥倫比亞大學4人、賓夕法尼亞大學4人、達特茅斯學院11人、布朗大學13人、康奈爾33人。
從藤校的錄取條件來看,首先學生要在一個藤校認可的高中就讀,你才有申請資格。同時,成績必須在年級排名中靠前。而從歷年各大藤校的錄取結果來看,學術能力(GPA)永遠是硬實力。一般在美國本科申請中的核心條件包括GPA、運動特長、就讀學校、成績的年級排名百分比、全國級別的學術特長等。
國人的夢想學校—清華北大,錄取率萬分之七
一位家長說了一個段子:小的時候我一直在苦惱,長大之後是讀清華呢?還是讀北大呢?長大之後我發現,我想多了;等寶貝上小學的時候,我再次燃起希望,後來孩子上了初中,我發現,我又想多了。
對於一般學生而言,清北永遠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要考進簡直難於上青天。
先來看一下2018年清北投檔線與一本線的分差:
你沒看錯,清北的投檔線基本上要比全國一本線高100多分!如果還在為進一本線掙扎,那就只能呵呵了。
如果光比分數還沒概念的話,那再來個直觀點的,2018年全國範圍內的理科生,需要全省排名前80才有希望進入清華,全省排名前63以上才有希望進入北大;廣西、貴州、天津、重慶需要前55名才有希望進入清北,遼寧、黑龍江、天津排名前10才有希望進入清北。
而且如果考慮到中國各省市教育資源不平均的情況,對於不同省市的學子,考取清北的機率也是不同的。以2018年為例,從清華大學在全國的錄取人數上來看,前三名依次是:北京、上海和天津,其中北京學子佔清華在全國總錄取人數的9.39%,幾乎是在滬招生人數的3倍,天津錄取人數佔清華錄取總人數的2.19%,僅是北京的1/4。
2019年北京市報名參加高考的學生人數為5.9萬,清華、北大在北京的總錄取人數為671人(來源於網絡),北京學生2019年的清北錄取比率為1.14%。
那全國範圍內錄取比例又是多少呢?以2018年為例,去年報名參加全國高考人數為975萬人, 清華大學2018年共錄取新生3800多人, 北京大學共錄取新生3047人,清北招收人數合計 6847人,錄取比例為7.02。
寫到這裡,只覺得這一紙完全不夠用,腦海開始電影式播放家長及學生在面對考取滕校及清北時的壓力、重重困難和決心,有且只有的這千分之幾或萬分之幾的機會,唯有雞娃才能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