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你們是怎麼教育孩子的?」
「我們好像也沒怎麼教育……」
面對記者的提問,一位高考狀元的父母頗為謙虛地回答。
家長沒怎麼教育,孩子就能成為學霸?認真你就輸了!有媒體做了一個高考狀元的採訪合集,看完才發現他們的家庭教育是如此的相似。
每個孩子出生後如同一張白紙,父母作為第一任老師,對孩子後天的教養格外重要。因此,最好的教育其實是拼父母,這些孩子之所以能變成學霸,離不開科學、合理的家庭教育。
「學霸」的家庭教育有這3大共同點:
自律是成功的法寶
電視劇《小歡喜》裡面,「控制型」的家長宋倩對女兒英子的學習步步緊逼,把自己的期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很多家長仿佛看到了自己,高考前的焦慮也渲染得十分濃重。
也有很多家長苦口婆心地對孩子說:「你學習是為了誰,還不都是為了你自己!」但事實上,很多孩子正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們學習就像完成任務一樣,缺乏內在驅動力。
真正的學霸不是父母「逼」出來的,自律才是成功法寶。並且,孩子的自律的源頭其實在於家長的言傳身教。
廣西狀元楊晨煜的媽媽表示:「家長一定要自律,不能自己玩著手機,把孩子丟一邊。」
養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通常語文是比較難拿高分的,但是今年湖北狀元唐楚玥拿到了146的高分。從她分享的經驗來看,語文是沒辦法靠「題海戰術」拿到高分,更多的是靠閱讀積累。
無論是文科還是理科狀元,他們的閱讀量都非常大。
曾有媒體對高考狀元進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8成的人在課餘活動中選擇了看書;而關於偶像的調查中 ,選擇作家的人最多。
鍾南山院士在一次採訪裡表示:「在基本功裡面學好語文是最重要的,學好了語文才懂得如何對事情進行分析。」
而如今的孩子越來越不愛看書,他們的注意力都被手機、電腦和遊戲機等吸引了。父母要通過言傳身教,在家裡培養愛讀書的氛圍,影響孩子形成愛看書的好習慣。
比如北京高考語文取得148分的孫婧妍說,父母從小就愛給她讀故事,閱讀多了語感也就有了。
重慶狀元謝欣穎也表示,從1歲起,父母就給她訂閱了兒童畫報、繪本等。
培養邏輯思辨能力
對比高考狀元們的成績,我們發現他們的數學和英語幾乎逼近滿分,廣西狀元楊晨煜甚至還拿到了雙滿分。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這要得益於強大的邏輯思辨能力,來源於父母從小對孩子的培養和啟發。
比如楊晨煜從小不愛動畫片,而是很喜歡看科教紀錄片。他的媽媽並不認為孩子不務正業、影響學習,反而激勵他合理規劃時間,多看科普書籍。由此激發了孩子對數學、物理、科研的興趣。
多數理科狀元表示,自己小時候喜歡玩數獨、魔方,看科普書籍,做物理、生化實驗就像做遊戲一般。文科狀元大多善於思考和表達,喜歡和別人聊天,從生活中獲得智慧和啟迪。
我們知道,人的大腦分為左右半球,分別負責不同的功能。如下圖,推理、邏輯和語言等功能是由左腦負責,因此左腦發達的孩子,這方面的能力更出色。
但是,科學研究也表明:左右腦是同時工作的,不存在只動用一邊大腦的情況。要想孩子成為學霸,父母就要全面開發孩子的左右腦潛能,幫助提高智力。
推薦家長給孩子買這套《幼兒左右腦開發遊戲書》,一共有10冊書,涵蓋了闖迷宮、比較數量、找位置、拼積木等320種潛能開發遊戲。
孩子在遊戲中獲得快樂的同時,鍛鍊眼、手、腦,逐漸提高專注力、觀察力、記憶力、邏輯推理和數學想像等能力,全方位開發左右腦。
6歲之前是孩子大腦發育的黃金期,父母從小注重培養孩子的邏輯思辨能力,對他今後的學習將會有很大幫助。
點擊下方商品卡即可購買: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