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首次提請審議 強化法治保障 實現五大振興

2020-12-22 經濟日報

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18日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初次審議。作為促進法,該法通過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

草案分為十一章,依次為總則、產業發展、人才支撐、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組織建設、城鄉融合、扶持措施、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共七十六條。

受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委託,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陳錫文在作草案說明時表示,實現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是鄉村全面振興的核心內涵和主要抓手。

草案從產業發展、人才支撐、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組織建設等方面,將黨中央有關方針政策和地方實踐中的成功經驗,通過立法形式確定下來,保障鄉村全面振興。特別是著重圍繞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促進農業轉型升級、不斷提高農業科技水平、嚴格保護耕地、保障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給、改善鄉村生態和人居環境、提高鄉村文明程度和思想道德建設水平、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建立健全鄉村社會治理體系、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等方面,作出相應規定。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重塑城鄉關係,走城鄉融合發展之路。草案規定:國家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完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健全鄉村治理制度;建立健全城鄉協調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全面融合、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必須解決錢從哪裡來的問題,健全投入保障制度。草案專設扶持措施一章,將黨中央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上升為法律規範,分別就財政投入、農業補貼、土地出讓收入、資金基金、融資擔保、資本市場、金融服務、農業保險、用地保障以及社會資本參與鄉村振興等作出規定,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為了層層壓實推進鄉村振興的責任,草案明確,建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考核結果作為有關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綜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草案還規定,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每年向黨中央、國務院報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省級以下各級黨委和政府每年向上級黨委和政府報告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情況。

相關焦點

  • 中國擬立鄉村振興促進法 立法保障五大振興
    中新社北京6月18日電 (梁曉輝 黃鈺欽 李京澤)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18日首次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作為促進法,該法擬通過建立健全法律制度和政策措施,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立法保障五大振興。
  • 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二審稿將增加節約糧食相關...
    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發言人、立法規劃室主任嶽仲明介紹了鄉村振興促進法和反食品浪費法立法相關情況。嶽仲明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起草了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按照程序擬提請本次常委會會議審議。嶽仲明表示,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已列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也列入明年年度立法工作計劃,由國務院提請審議。有關方面正在抓緊起草,有關糧食生產加工、儲備流通等環節的節糧減損將在該法中作出具體規定。
  • 我國擬立法促進鄉村振興
    本次會議首次審議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草案)》,擬作出一系列規定,為加快推進鄉村振興提供法治保障。  草案分為十一章,依次為總則、產業發展、人才支撐、文化傳承、生態保護、組織建設、城鄉融合、扶持措施、監督檢查、法律責任、附則,共七十六條。
  • 聚焦聚力「五大振興」 奮力推動鄉村振興
    」 奮力推動鄉村振興       本報訊 (記者 焦同帥)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鄄城縣著眼鄉村振興目標任務,聚焦聚力「五大振興」,奮力開啟新時代鄉村振興新篇章。   推動產業振興,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是基礎。鄄城縣始終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不斷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積極探索土地經營新模式,鼓勵農民將土地經營權流轉到家庭農場、專業合作社及種植大戶手中,逐步實現區域化布局、規模化生產。   推動人才振興,激發鄉村發展新活力。
  • 加強法治鄉村建設 助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法治鄉村建設,在《湖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對強化法治基層能力及法治保障提出了明確要求,將其作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鞏固現有脫貧攻堅成果、滿足農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強力抓手。
  • 鄉村振興戰略的五大著力點
    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重點發展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促進規模經營與小農生產有機結合。完善服務平臺建設,改革完善農技推廣體系,推進供銷社、農信社、農民合作社深度融合,發揮流通、金融、科技服務功能的疊加效應。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推進「生態宜居」 鄉村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
  • 重慶:圍繞「五大振興」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作為七大戰略之一寫入黨章,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經過深思熟慮後作出的重大決策,在我國農業農村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裡程碑意義。」作為2018年中央1號文件起草組成員之一,張季認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做好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應當圍繞『五大振興』全面展開。」
  • 反食品浪費法提請審議、降低未成年人刑事責任年齡……一大波重磅...
    反食品浪費法案首次提請審議、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進行修改……12月22日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看點頗多。反食品浪費法提請審議據嶽仲明介紹,全國人大常委會已成立立法工作專班研究起草了反食品浪費法草案,擬由委員長會議提請審議,總體思路是通過專項立法和糧食安全保障法等相關立法相結合的辦法,統籌推進位止餐飲浪費的制度建設。「草案共32條,不分章節,分別對食品、食品浪費定義、反食品浪費的原則和要求、政府及其部門職責、各類主體責任、監管措施、法律責任等作了規定。」
  • 「五大振興」搭穩鄉村振興「四梁八柱」
    短短3天,約3萬人次遊客「擠」進這個廣東美麗鄉村特色村。誰曾想到,就在幾年前,大塘面村還是雜草叢生,村前環境髒亂差,村民大部分住的是上世紀60年代建的破舊泥磚瓦房。「十三五」以來,隨著鄉村振興戰略在五邑田野遍地開花,一個個農村實現「大變身」、化身「綠富美」、走上「奔康路」。
  • 郎溪:實施五大振興工程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近年來,郎溪縣大力實施「五大振興工程」,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實現「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努力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平穩轉型,確保實現「十四五」規劃銜接打好基礎。突出抓細「人才振興工程」推進從扶貧隊伍到人才振興的有效銜接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人才保障至關重要。近年來,郎溪縣著力強化人才隊伍梯隊建設,持續開展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育專項行動,重點培育致富帶頭人,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人才支撐。
  •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多部法律草案和報告
    反有組織犯罪法草案提請審議規範案件辦理機制本報記者金歆12月22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了委員長會議關於提請審議反有組織犯罪法草案的議案。受委員長會議委託,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寧就草案作了說明。
  • 繪就鄉村振興新藍圖 下好鄉村振興全盤棋
    我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總要求,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推動鄉村振興區域布局,強化鄉村振興產業支撐,拓寬實現生活富裕渠道,建設幸福宜居新家園,推進鄉風文明大行動,全省湧現出了以基層黨組織為引領的班彥村,以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的哈西娃村,以生態畜牧業建設示範的拉格日村、崗龍村,以發展鄉村旅遊經濟的邊麻溝村
  • 鄉村振興的五大戰略目標與途徑
    摘要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並提出了「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鄉村振興如何實現?如何認識鄉村振興戰略的20字總要求?健全「三治合一」的鄉村治理體系,既離不開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的凝聚力,也需要在自治和德治的基礎上增強法治建設,這是健全鄉村治理體系的硬性保障。剛剛公布的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全面部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出鄉村振興不僅僅是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也是要走上鄉村善治之路,實現鄉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1.
  • 安徽郎溪:實施五大振興工程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近年來,郎溪縣大力實施「五大振興工程」,為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推動實現「生態美、生產美、生活美」,努力實現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和平穩轉型,確保實現「十四五」規劃銜接打好基礎。
  • 五大振興推動美麗鄉村發展
    來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近年來,四川宜賓南溪區堅持將創建全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區作為美麗新南溪建設的重要抓手,聚力五大振興,全域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宜居鄉村建設、鄉風文明善治、農村生活水平提升等各項工作,加快構建「一帶、兩核、四線、多點」的鄉村振興格局。
  • 《四川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印發(附甘肅省等7省份鄉村振興規劃)
    《規劃》明確,要把夯實基層基礎作為固本之策,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法治保障的現代鄉村社會治理體制,推動鄉村組織振興,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  鄉村振興,要提升百姓的獲得感。
  • 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專題 | 基於地權改革與社會治理的鄉村振興法治思維
    摘 要:鄉村振興的法治思維要求構建內生式的鄉村振興長效機制,形成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穩定製度框架。它體現為一種立體的結構:一方面要主抓鄉村振興的政治基礎、經濟基礎和社會基礎,另一方面要堅持制度底線和把握改革方向,為政府和群眾實踐預留空間,由此形成地權改革、社會治理兩條主線。
  • ...人大三次會議共收到506件議案 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類佔四分之一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秘書處議案組組長郭振華介紹說,今年一個突出的特點是,關於強化公共衛生法治保障體系的代表議案數量多,大體佔議案總數的四分之一。圍繞加快構建疫情防控法律體系,提出修改傳染病防治法、刑法、治安管理處罰法,加大對瞞報傳染病、妨礙防疫工作及非法獵殺、銷售、食用野生動物等行為的處罰力度,修改中醫藥法、執業醫師法、獻血法,以及制定公共衛生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圍繞健全國家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提出修改突發事件應對法、價格法、慈善法,制定社會救助法以及戰略物資儲備、行政徵用、信息公開、社區應急管理、現場救護等方面的法律。
  • 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平原: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被評為省級鄉村...
    1月14日,我市召開「輝煌十三五 奮進新德州」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十一場,發布會上,平原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魏凱章介紹了平原縣實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的路徑。「十三五」期間,平原縣大力實施全域鄉村振興戰略,暢通體制機制,推動改革創新,五大振興全面起勢、互促共進,為德州在打造鄉村振興齊魯樣板中率先突破貢獻了平原力量。在2019年山東省市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中,平原縣獲「一等」縣(市區)。成功入選全省第二批鄉村振興「十百千」工程示範創建縣,桃園鄉村振興示範區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齊魯樣板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