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吉餘村進行鄉村試驗發展共享空間——開放庭院,八方來客且留下

2020-12-16 浙江新聞

  浙江在線11月13日訊 安吉餘村村民葉華家最近發生了兩件大事:他把院子裡的圍牆推倒了。接著,在還沒收拾妥當的庭院裡,一家小飯館趕著開張了。

今年10月,胡有乾家的庭院拆除圍牆,變身為「老胡酒坊」。 本報記者 李世超 攝

  葉華的急迫,在於他想趕上一場「開放庭院」的鄉村試驗。「打開庭院,發展鄉村經營」,從最初幾個人的想法,幾經商討、完善並提出,歷經大半年時間。今年3月,開放庭院正式啟動。10月,第一批15戶的開放庭院接近尾聲,「破牆效益」初步顯現。最近,第二批報名啟動,近30戶報名者緊隨其後。葉華是後來者之一。

  敞開心門,才能打開院門。「這是一場從『面子』到『裡子』、身心俱變的鄉村試驗。」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城市規劃系主任楊貴慶教授評價。人們經歷了哪些觀念的碰撞?庭院打開後,餘村發生了什麼變化?近日,記者在餘村蹲點調查。

餘村全景。 共享聯盟安吉站 潘學康 攝

  破牆迎客 一戶一景融入村莊大景區

  記者走入村民葉華家時,他正和施工人員對照圖紙改造庭院,拆掉不久的牆磚堆放在一旁。「你們看,這裡要放一個遮陽棚,遊客走累了可以進來歇歇。牆角處做一個鋪滿鵝卵石的流動水池,邊休息邊觀景。」葉華不禁感嘆,「視野更開闊,美觀度也更高,這牆拆對了。」

  推倒圍牆,並非葉華一家之舉,更非一日之功。這場試驗的出爐過程頗為艱辛:是天荒坪鎮、餘村兩級幹部,挨家挨戶夜談談出來的。

  近年來,餘村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走上一條推進綠色發展、建設生態文明、振興「美麗事業」的陽光大道,生態環境、產業發展、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過前期建設,村莊基礎設施基本完善,旅遊布局雛形初具,田園綜合休閒區、餘村公園等景點落地。去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521萬元。

  「但餘村面臨新的十字路口。」2019年1月下派到餘村任第一書記的天荒坪鎮黨委副書記程暉說。在工作中,他發現,來餘村的主要是全國各地的黨政考察團,在村裡停留時間平均不超過2小時,且集中在田園綜合休閒區等村莊南面景點。遊客很少踏入村莊內部,更別說留得住、多消費。

  改造前,村民胡有乾家的庭院。拍友 高一凡 攝

  產業興旺是鄉村振興的重點。餘村該如何打通村莊增收致富的「毛細血管」,讓村民直接參與、共享發展紅利?「歸根到底,要回答好如何進一步把美麗鄉村轉化為美麗經濟、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問題。」程暉說。

  去年9月起,鎮、村兩級幹部,利用夜晚村民在家的時間,分批次和返鄉創業戶、村民代表夜談。漸漸地,大家的思路成型——將家家戶戶都有的庭院作為創業載體,在庭院內部發展鄉村經營,讓一戶一景融入村莊大景區。

  庭院要成為景點,一堵堵圍牆是障礙。村裡幾乎每家每戶有圍牆,高低不一,且密不透風;除了混凝土磚牆,還有仿木、鐵製柵欄牆,風格各異。「庭院是美麗鄉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接下來村民增收致富的有效平臺。」程暉說,「但現在有的圍牆既不具備美感,又與現代美麗鄉村風景格格不入。」

  「打造美麗庭院,圍牆要不要保留?」一次夜談中,有村民拋出這個問題。原先在西安當設計師的胡斌認為,家家戶戶緊閉的大門,幾堵通體白色的圍牆,無形中給人「不可越界」的暗示,也阻斷了遊客與村民溝通的可能。他回憶起在上海、南京等地看到的無圍牆小區,「這些小區用綠植或設計實現緩衝,推動資源整合、社會融合,最終實現共建、共治、共享。新時代的農村也應具備這樣開放、包容的氣質。」

  其實,餘村也有村民試著拆掉圍牆,打開庭院。51歲的村民李熙忠做竹涼蓆生意,2017年,他早早嗅到市場信號,扔了自家門口的石墩,拆了圍牆。庭院內擺起茶座,賣起土特產。「遊客慢慢走進來了,喝喝茶、賞賞景。」李熙忠說。

  近兩年,遊客多了,但像李熙忠這樣「開門迎客」的村民並不多,「說到底,村裡的創業氛圍還不夠濃厚。」村民潘國華認為,村民參與鄉村經營,打開庭院是要突破的第一步。

  去年12月,餘村啟動攻堅行動,項目建設、村莊經營、環境提升、基層治理等43項工作擺上日程。隨後,「開放庭院和村民創業」計劃排定,全村人下定了「破牆」的決心——在這個計劃中,鎮、村兩級選擇條件成熟、位置較為集中的15戶村民先行啟動。

  一場鄉村試驗,悄然開啟。

改造後的潘國華家庭院。 受訪者供圖

村民潘國華家原貌。 拍友 高一凡 攝

  先破「心牆」 「旅遊」開眼後再多樣化溝通

  推倒圍牆,並不容易。

  在農村,村民有著傳統的居住觀念:有天有地有院子,甚至「圍牆越高越氣派」。在老餘村人記憶中,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村民開礦採石、辦水泥廠富起來後,家家戶戶造起小樓房、圍起圍牆,甚至牆頂還插玻璃片。很多人覺得,圍牆高聳、大門矗立才有安全感、私密感。

  91歲的老人洪戒三也是如此。一次晚飯,家人告知他要拆圍牆,他板著臉離開了飯桌。同樣,潘國華85歲的母親胡木珍也想不通:「好好的圍牆,拆掉了多可惜!」

  負責推進這項工作的餘村黨支部副書記李輝總結了規律:四五十歲的中青年群體,雖然多在觀望,但對新事物具備較強接受能力;七八十歲的老年群體,習慣於獨門獨院的生活,不大容易說得動,「對這部分村民,我們做工作時尤其需要方法和耐心。」

  近15年來,餘村形成了特點鮮明的新時代鄉村治理「餘村經驗」,鄉村善治在這裡同樣底蘊深厚。庭院開放的過程,也是基層治理模式進一步豐富、完善的過程。

  為破「心牆」,今年3月17日,鎮、村組織部分村民到省內已先行先試的常山、長興等地「旅遊」。比如,在長興小浦鎮八都岕景區,主幹道沿線的住宅圍牆全部拆除,景區統一設計。回來的大巴車上,大家討論熱烈:「我們村的資源不比這些村差,完全可以做出自己的特色。」

  回來後的村民,把在外面看到的聽到的說給家人聽。天荒坪小學語文老師洪軼斌,有空就陪爺爺洪戒三聊天,打開心結——

  「沒有圍牆,萬一有人進來偷東西怎麼辦?」「我們家門口、村裡有監控,再說村裡很多年沒發生過偷盜案件了。」「圍牆拆除了,有什麼好處?」「拆除圍牆,就是告訴遊客我們是歡迎他們走進來的。客人進來,家裡的燒餅生意才更好。您喜歡聊天,遊客也能陪您說說話。」

  後來,老人又聽說這件事鎮裡、村裡謀劃了大半年,村民代表大會已經通過。「我們家門口正對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大石碑。每天這麼多人來這裡學習,是因為餘村是先進。我是名老黨員,更要帶頭!」最終,洪戒三同意了。

  今年4月,潘國華把母親胡木珍送到幾個姐姐家住了一段時間,請她們一起做思想工作,同步啟動改造,回來後看到院子更漂亮,胡木珍樂開了懷。胡有乾的父親胡奎不同意拆除圍牆,胡有乾給他算經濟帳,以後在院子裡辦個釀酒坊,讓父親的釀酒技術有用武之地,不用再出去打工。「不能守著以前的老樣子、老觀念,發展還得靠年輕的一輩人。」胡奎改變了主意。

  圍牆拆除後導致「地界」不清,是部分村民擔心的隱患。考慮這是多數意見,鎮、村兩級在開放庭院的標準上加了一條,「原則上無硬隔離圍牆,確需圍牆的最高不超過0.9米」,這樣保留牆基的辦法,既尊重了村民的意見,也保證了村莊的統一性和美觀度。鎮、村兩級還出臺政策:支持村民拆除院牆、自主創業,視規模大小、投入成本最高補助30萬元,並引入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分院等專業團隊免費設計。4月起,第一批15戶村民風風火火地動工了。

  大家的事大家參與、眾人的事眾人商量。在庭院打造、美化上,餘村注重村民協商,集思廣益。鎮、村希望實現「一戶一品」「一院一景」,遵從村莊整體規劃和發展方向。在此基礎上,充分尊重村民意願、激發村民創造性。庭院的設計中,不少地方蘊含著村民智慧。

  楊貴慶教授長期關注浙江農村,對餘村試驗持肯定態度:「鄉村治理能力如何,正是體現在老百姓房前屋後的民生小事上。餘村試驗中,牢固確立村民在鄉村發展和建設中的主體地位,採取差異化對待、多樣化溝通的說服方法;同時注重調動村民參與公共事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有助於村民真正融入鄉村發展和治理,更持久地激活鄉村發展的內生動力。」

遊客在「老胡酒坊」參觀。 共享聯盟安吉站 張卉 攝

  開放庭院

  全縣推廣並試點「未來社區」

  如今,走入餘村中心區域,家家戶戶的庭院色彩斑斕,相映成趣。庭院間用步行道串聯,遊客穿行其間,一步一景,仿佛置身大花園。

  以首批庭院開放的15戶示範戶為核心,餘村形成了一條「味道特色街」,大家還編了順口溜推廣——「小胡的咖啡老胡的酒,春林的山莊老表的油,鮑家的學堂荷塘的藕…….」在胡有乾的酒坊,一溜通體白色、繪著彩色臉譜的小酒罈整齊「列隊」,像等候檢閱的士兵,陣陣酒香撲鼻;胡斌的民宿,月季、玫瑰等花卉錯落有致地綻滿庭院,鵝卵石小徑延伸到客棧門口;潘國華的農耕園內,廊架上的葫蘆隨風搖曳,屋內陳列著籮筐、簸箕等各式竹製品,一群小學生正在體驗做青團。

  更難能可貴的是,村莊不僅「面子」更具顏值,「裡子」也更有鄉村氣息和人情味。圍牆消失了,喜歡熱鬧的胡奎和洪戒三家,同時能迎進好幾批客人。「有些遊客是走路累了順道進來坐坐,有些是來打點熱水的。能為客人提供便利,我們也高興!」洪戒三說。

  打破圍牆,村莊更添歡聲笑語。村民們在庭院裡澆澆花、曬太陽,抬頭就能和鄰居打招呼。大家習慣傍晚走到庭院開放的地方,坐著一起聊聊天。「以前,老餘村村口也有這樣自帶人氣、用來議事的地方,是塊曬穀場。」65歲的章蘭芝說。時隔幾十年後,重拾集體記憶的村民再度聚在一起,人與人之間走動得勤了,關係也更近了。

  推倒圍牆後,是否符合村民們的預期,實現了鄉村經營?李輝領著記者在村裡參觀,並介紹:目前第一批15戶村民已申報了首批8個自主創業項目,分為兩類,一類是利用閒置房經營具有鄉村本土特色的作坊、手工藝坊、特色小店等產業,另一類是以餘村故事為主題,進行「展示+體驗+銷售」的體驗館。

  效益已然顯現。例如潘國華今年國慶節期間連續3天推出特色小吃「驢打滾」,掙了5000元。他的「老潘頭」農耕園收購周邊村民的醃筍,帶動了增收;胡斌的民宿今年國慶假期接待了20批遊客,收入近5萬元,其中一半是來庭院喝茶賞景的;洪軼斌家地理位置較好,打開庭院後視野又佳,獲得工商資本青睞。他家的輔房已改造成靈芝體驗館,一年光租金就有10萬元。

  眼下,鎮、村兩級加緊步伐提升旅遊設施,完善業態布局,輻射帶動集鎮及橫路、山河、銀坑、馬吉周邊4個村的餘村示範區村莊規劃完成初步編制,串聯周邊4個村落的餘村大道正在施工,餘村還藉助工商資本的力量,重新布局了一條延伸至村莊內部的旅遊路線,聯動自主創業的村民同向發力。

  曾在安吉農辦負責全縣美麗鄉村工作的省鄉村振興研究院特約研究員任強軍認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難就難在「就是」二字。餘村的開放庭院,可以視為村民因地制宜將家門口的生態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的自發性探索,「鄉村空間形態的改變要與基層治理創新相匹配,村民的生產、生活與村莊大景區相融後,當地還需考慮後續如何運營、管理等問題。」

  最近,安吉縣委改革辦向縣農業農村局派發了「推動美麗鄉村去圍牆,開展共享庭院行動」的微改革建議書,建議向全縣推廣開放庭院,推動美麗鄉村提質擴面,展示美麗鄉村發展成果。此外,安吉縣正在餘村試點鄉村版「未來社區」,開放庭院將是「未來社區」打造共享空間、鄰裡空間的一種範式。

  庭院內外,生動的故事還在繼續。

相關焦點

  • 浙江安吉美麗鄉村建設不斷「進階」 村美民富旅遊旺
    夏鵬飛攝安吉報福鎮統裡村利用竹子優勢製作竹燈,吸引眾多遊客前來。潘學康攝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時隔15年再次到浙江省安吉縣餘村考察。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在餘村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論斷。如今的餘村,青山疊翠,農家小樓整潔美麗。習近平說,美麗鄉村建設在餘村變成了現實。
  • 莊家共享農莊 | 關天頎:燕山下的共享農莊,鄉村振興新模式
    對建築師來說,城市與自然多樣發展的可能性難以尋覓,而原生態的鄉野則是一片充滿希望的沃土,這足以重組人、建築與自然的關係,並將傳統與當下的在地文化進行內化賦形,
  • 德州:創建9.6萬餘戶「美麗庭院」示範戶,助力鄉村振興,提升村居顏值
    這些庭院成方連片,用她特有的田園和煙火氣,裝扮著美麗鄉村,也承載起德州人的美麗鄉愁。打好組合拳裝點幸福生活走進齊河縣胡官屯鎮曹莊村村民曹月紅的小院,走廊上、房屋拐角處擺滿了各種綠植盆景;院內開闢的蔬果種植區整潔乾淨;牆壁上掛著幾件裝飾用的農家物什,給小院增添了幾分田園氣息。
  • 鄉村版「富春山居圖」,文登梧桐庵村發展民宿主打「慢生活」
    村裡的山花開了又開,兩條綠水依然長流,現在的小村莊正展現出繁盛的生命力,迎接八方來客。梧桐庵村背靠國家級森林公園、赤松資源寶庫、威海市優質水源涵養地崑嵛山,優質生態環境涵養了一方世外桃源般的水土。「慢生活」,是梧桐庵村原生態文化旅遊的主題。步入梧桐庵村,走的每一步都有新風景,唯有駐足,才能領略這裡的秀美風光。村子的空間布局尊重山形水勢,切合地貌。村內道路依山就勢,村內支路保持原有風貌,整體形態與山區環境相得益彰。
  • 安吉:打造鄉村度假第一樣板
    除了演員身手了得,背景的竹海相信也在影迷的心裡留下了一道抹不去的清新印記。當汽車駛入安吉縣境內,很難不注意到道路兩旁的山上,竹林片片成海,竹葉輕盈,青翠欲滴,即使是微風過境,也能掀起一陣碧濤波瀾,搖曳到視野的盡頭。這就是在《臥虎藏龍》留下終生難以磨滅印記的安吉大竹海。
  • 美麗民宿 安鄉富民——安吉加快發展民宿經濟助力鄉村振興
    鄉村旅遊變得熱門,民宿這種新型旅遊業態也如雨後春筍,在安吉蓬勃發展。  20年裡,安吉的鄉村民宿完成了從「點上萌芽」向「遍地開花」、從「單一吃住」向「多元經營」、從「各自為戰」向「抱團發展」轉變。如今,安吉縣已有1184家民宿和農家樂,吸引附近3.5萬農民從事相關產業。
  • 安吉靈峰街道打造花式「共享空間」填補孩子放學「真空時間」
    2020-12-11 17:25 |共享聯盟安吉站
  • 安吉蔓塘裡大地之光入選浙江省美麗鄉村夜經濟精品線啦
    全市唯一   安吉蔓塘裡大地之光   入選浙江省美麗鄉村夜經濟精品線啦   喜報   2020年8月   近日,浙江省美麗鄉村夜經濟推進會在溫州永嘉舉行,會上發布了全省12條美麗鄉村夜經濟精品線,安吉蔓塘裡大地之光榜上有名,全市唯一。
  • 恢復跨省團隊旅遊「滿月」 安吉餘村旅遊熱
    近一個月來,餘村日均接待遊客1500人,主要客源地為江蘇、上海等地。15年來,餘村依託豐富的區位優勢和資源稟賦,大力發展休閒經濟、綠色產業與鄉村旅遊,走出了一條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可持續發展之路。策劃:徐樂靜拍攝/文案/製作:馬江出品:新華網浙江頻道鳴謝:安吉縣委宣傳部 編輯:王瑜
  • 太原市婁煩縣峰嶺底村:發揮資源優勢大力發展鄉村旅遊
    近年來,峰嶺底村為實現鄉村振興戰略,加快小康社會建設步伐,切實增加農民收入,緊緊依託「高君宇故居」景區資源優勢,積極推進鄉村旅遊發展。為紀念高君宇誕生100周年,經中共中央宣傳部批准,按原貌修復高君宇故居,新建了高君宇紀念館,修復開放的「高君宇故居」共有房窯70餘間,皆為灰磚青瓦,為晉西北農村特有的建築風貌。故居佔地面積1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800平方米。展館佔地面積45000平方米,故居和展館收集有高君宇生平事跡和進行革命活動的照片100餘幅,當年曾經使用過的家具、灶具、用品等文物及複製品共112件。
  • 浙江安吉盤活鄉村經濟,打造全域旅遊新亮點
    中國美麗鄉村安吉迎來了2020年的首個旅遊小高峰,據了解,小長假期間,安吉縣共接待遊客25.3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94億元。無山不綠,有水皆清,四時花香,鄉村披上了錦繡,農家扮成了新景……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在安吉徐徐展現,引得遊人目不暇接,流連忘返。圖說:餘村「兩山」石碑。
  • 文明安吉,安且吉兮
    浙江在線12月15日訊 安吉,得名《詩經》「安且吉兮」,寓意舒適且美好。這裡群山疊翠、綠水相間、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  臨近歲末,安吉喜訊連連,不久前,又新添了一張耀眼的金名片——全國文明城市。
  • 烏鎮景區8大旅遊活動迎八方來客
    2020-09-30 06:10 |共享聯盟桐鄉站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樣本:餘村的後礦山時代
    【編者按】浙北安吉縣餘村,三面環山,村口一塊石碑矗立,刻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餘村靠著優質的礦石資源成為安吉「首富村」,卻也付出了環境汙染等代價。這不僅是餘村的挑戰。2013年,習近平對「兩山」重要思想進一步完善,闡釋如何辯證看待經濟社會發展(金山銀山)與生態環境保護(綠水青山)的關係。「兩山」理論發源地浙江安吉餘村。
  • 浙報整版丨美麗經濟一路生長 安吉鄉村振興繪就新圖景
    臨近歲末,浙北小城湖州安吉喜訊連連:上榜2020年全國綜合競爭力「百強縣」,再次獲評「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發展先進縣」,杭垓鎮松坑村等6個村列入2021年省級美麗宜居示範村創建名單……安吉,取《詩經》「安且吉兮」之名,承載著「詩意棲居」的夢想,這裡群山疊翠、綠水相間、民風淳樸、文化底蘊深厚。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美」庭院成就「大美」鄉村,宜興張渚...
    從2016年開始,宜興張渚鎮圍繞全域旅遊的發展定位,按照「庭院景觀化」的要求,創新性啟動了「美麗鄉村·秀美庭院」創建,至今已成功舉辦了四屆活動。共有600餘戶農戶參與創建,打造了80多戶星級「秀美庭院」,累計鎮級配套獎補資金260餘萬元。山村秀美庭院亮了,以點帶面,張渚美麗鄉村連片呈現嶄新面貌。
  • 浙江電視臺《壹周播報》報導「鄉村振興」好客西河的「美麗庭院」
    這幾年,在鎮黨委和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村裡開展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鄉村革命」,以「破舊立新」為載體,重點培育「菜園、花園、藝園」三園特色主題庭院,深入推進美麗庭院升級版創建,串點成線、連線成片、全域推進,打造「好客西河迎好客」主題村莊。經過兩年的努力,村裡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 安吉高顏值東南亞風情鄉村民宿,除了滑雪也可以泡溫泉丨簾青
    正如簾青鄉村酒店,第一眼看到它,就會感受到它的與眾不同——從杭長高速口下來,沿著平坦的鄉村公路一直開,在距離安吉的千年古寺靈峰寺旁三公裡處便是簾青酒店位置。與一般酒店民宿氣派的大門不同,簾青大門用安吉當地竹條編織而成,低調不張揚。若不是門上掛著一塊木牌,寫著「簾青鄉村酒店」的字樣。你或許會誤以為進入了一戶當地人家的洋樓別墅花園。
  • 安吉生態發展:採茶時節賣白茶 不採茶時就賣風光
    記者在安吉蹲點期間,賣風光、經營「美麗鄉村」、生態經濟等話語不絕於耳。悉心呵護青山綠水多年的安吉人,正在怡然享受豐厚的回報。  美麗鄉村多富足  看到300多畝向日葵如期綻放,皈山鄉尚書 村村支書李錫良長舒了一口氣。他說,村裡的第二屆葵花節即將舉行,這下不用擔心遊客觀賞不到美麗的花海了。
  • 浙江安吉橫山塢村:「空心村」變藝術民宿村 綠水青山生「金」
    小癮·半日村的民宿一景。王麗瑋攝 從杭長高速口下來,沿著平坦的鄉村公路一直開,距離千年古寺靈峰寺旁3公裡的一處山坡便是橫山塢村所在地。 落地在橫山塢的「小癮·半日村」原是一個空心村,多年前經過整體搬遷和藝術設計,如今已搖身一變成了一個高檔民宿集群,共規劃建築71棟、民宿20家,其中「簾青」「朝花夕舍」等9家民宿已是遊客盈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