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十強:深圳、香港、上海、臺北、廣州、天津、北京、澳門、蘇州、武漢。與2016年相比,武漢首次躋身十強榜單,由去年的第十二位躍升至第十位,綜合增量競爭力排名第九,與去年持平,綜合效率競爭力較去年提升一位,排名第二十位,武漢的發展潛力正逐步得到發揮,發展勢頭十分迅猛。臺北再次超越廣州位居第四位,澳門超越蘇州位居第八位。從十強城市的區域分布來看,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和環渤海地區,中西部地區只有武漢入圍。從綜合增量競爭力指數來看,上海的綜合增量競爭力指數最高,澳門的綜合效率競爭力優勢依舊明顯。
2016年宜居競爭力指數十強:香港、無錫、廣州、澳門、廈門、杭州、深圳、南通、南京、上海。本年度報告的宜居競爭力指標體系更加注重城市在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以及經濟活力上的表現,與2016年相比,2017年宜居競爭力指數十強城市有明顯變動,廣州、澳門、杭州、南通、南京、上海等城市進入十強榜單。其中,無錫躍居內地城市第一位,比去年提高了八位,尤其在教育環境、醫療環境、經濟環境等方面表現突出。從區域分布看,十強城市依舊集中在長三角和珠三角地區。
2016年可持續競爭力指數十強: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南京、澳門、青島、大連。香港蟬聯第一,其各分項指標總體比較靠前,在信息城市、生態城市、全域城市、知識城市競爭力方面表現優異,分別排名第一、第二、第二、第四位,但在社會和諧方面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與2016年相比,北京取代上海位居第二,廣州、杭州、南京超越澳門,分別位列第五、六、七位,大連進入可持續競爭力十強城市榜單,位居第十。
主題報告還圍繞房地產市場與城市轉型升級之間的關係,在全國280多個城市中,篩選包頭、南通、蘇州、佛山、成都、重慶、深圳、廣州、長沙等九個轉型升級的最佳案例城市,提煉總結這些城市在房地產發展、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的經驗和做法,以資全國城市借鑑。
註:以上素材收集整理於中國社科院&鳳凰財經,深表感謝!
相較於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而言,顯然宜居競爭力,對於普通居民來說與自身生活最息息相關,也最為重要。本文重點聊一下關於2016年中國城市一句競爭力排名靠前的城市,都有哪些不同之處。
根據表格我們可以發現,並不是一部分人認為的四五線小城市,在宜居性上就表現更好。相反,我們發現排名第一的香港,是中國乃至亞洲地區經濟最發達的現代化金融城市。那麼這裡的「宜居」標準,究竟是考核哪些因素呢?主要是:教育環境、醫療環境、自然環境、商業環境、交通環境等方面。由於上榜城市較多,所以這裡我們單獨挑出本年度中國內陸宜居榜首城市無錫做簡要分析,恰巧,這也是筆者非常熟悉的一座城市。
首先,簡單介紹一下無錫這座城市的基本情況——
無錫,簡稱「錫」,古稱梁溪、金匱,江蘇省地級市,被譽為「太湖明珠」。無錫位於長江三角洲平原腹地,江蘇南部,太湖流域,京杭大運河從中穿過。無錫北倚長江,南瀕太湖,東接蘇州,西連常州,構成蘇錫常都市圈,是長江經濟帶、長江三角洲城市群的重要城市。也是直屬中央軍委無錫聯勤保障中心駐地。
無錫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自古就是魚米之鄉,素有布碼頭、錢碼頭、窯碼頭、絲都、米市之稱。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無錫文化屬吳越文化,無錫人屬江浙民系,使用吳語。
無錫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有黿頭渚、靈山大佛、無錫中視影視基地(三國城、水滸城、唐城)、梅園、蠡園、惠山古鎮、蕩口古鎮、東林書院、崇安寺、南禪寺等景點。「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就是詩人郭沫若用來形容無錫太湖風景的。
教育環境:無錫市共有普通高校12所。普通高等教育本專科招生3.23萬人,在校生10.7萬人,畢業生3.22萬人;研究生教育招生0.22萬人,在校生0.67萬人,畢業生0.18萬人。全市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達6.61萬人。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100%,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特殊教育招生248人,在校生1118人。全市共有幼兒園383所,比上年增加13所;在園幼兒18.2萬人,比上年增加1.2萬人。
醫療環境:無錫市擁有衛生醫療機構2309個,其中綜合醫院8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89家,社區衛生服務站(村衛生室)710家,護理院15家,療養院7家。年末全市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75萬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1.81萬人;擁有醫療床位3.98萬張,其中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3.85萬張。全市實際參合農民54.16萬人,人口覆蓋率100%。全市各級醫療機構全年完成診療5145.58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9%。
自然環境:無錫市屬北亞熱帶溼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熱量充足,降水豐沛,雨熱同季。
商業環境:2016年無錫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10.0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5%。按常住人口計算人均生產總值達到14.13萬元。
無錫市實現第一產業增加值135.19億元,比上年下降2.4%;第二產業增加值4346.78億元,比上年增長6.8%;第三產業增加值4728.05億元,比上年增長8.6%;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5 : 47.2 : 51.3。
年末全市工商部門登記的各類企業達24.15萬戶,其中國有及集體控股公司1.93萬戶,外商投資企業0.63萬戶,私營企業21.59萬戶,當年新登記各類企業3.82萬戶。年末個體戶30.94萬戶,當年新增5.28萬戶。
全年市區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為102.3,比上年擴大0.5個百分點。其中服務項目價格指數為103.6,消費品價格指數為101.4,商品零售價格指數為100.9。
交通環境:蘇南碩放國際機場位於無錫市新吳區碩放街道,由無錫、蘇州以及江蘇省共同投資建設,距無錫市區16公裡,距蘇州市區20公裡。通航以來,機場先後引進深航、東航、南航、國航、川航、山航、韓亞航、吳哥航、東海航和順豐航等10家航空公司,開闢了包括北京、廣州、成都、香港、澳門、臺北、東京、大阪、曼谷、新加坡、首爾等在內的國內、國際(地區)航線已達30條以上,日均航班量達100餘班,並始終保持了78%以上的平均客座率和載運率。
無錫依託長江、京杭大運河和太湖水系,擁有7條主要航道,航道總裡程1656公裡,已開通營業航運線221條。無錫的海洋客、貨運輸,主要經由上海港、張家港港、江陰港出海,無錫市有高速公路和國道和這些港口相連,距上海港165公裡,距江陰港38公裡,距張家港港43公裡。
鐵路無錫站現為華東地區僅有的三個客貨特等站之一,無錫南站為貨運特等站,經滬寧線和新長線可與全國鐵路連網直通。滬漢蓉客運專線滬寧段——滬寧城際鐵路已於2010年7月1日竣工通車,無錫共有惠山站、無錫站、無錫新區站3個站點,成為「公交化」鐵路快線上的「長三角人」。無錫段設無錫東站,無錫正式進入上海半小時交通圈;已建成通車的寧杭城際鐵路(無錫段設宜興站,預留徐舍站)以及正在規劃中的沿江城際鐵路、泰宜城際鐵路等將為日後無錫及周邊地區交通提供更為便捷的條件。
無錫是滬寧線上的公路中樞,滬寧、滬宜高速公路通達上海市和南京市,京滬高速公路直達北京,寧杭高速公路直通杭州,沿江高速連接南京溧水和蘇州太倉312、104國道穿過無錫。滬宜、錫沙、鎮澄、澄張、澄鹿等公路幹線通向蘇、浙、皖。無錫公路總裡程4189公裡,公路密度達到90.1公裡/百平方公裡,無錫已成為全國54個公路運輸中心之一。北京至上海、上海至南京、上海至成都、南京至杭州的高速公路,其交會點正在無錫市。
無錫軌道交通近期規劃5條線路由「三主兩輔」5條線構成放射+環形線網,其中1、2、3號線為骨架線路,三線呈放射狀,4、5號線為輔助線路。規劃線網總長157.77公裡,設車站111座。現已開通一號線、二號線。
綜上所述,我們發現無錫是一座教育、醫療資源豐富,自然環境宜人,現代商業高度繁榮便利,交通縱橫發達,但房價又不太高的城市。無論是作為二線城市或是新一線城市,無錫的光彩都異常奪目,為中國所有城市向宜居化發展,提供了非常典型性的案例和模板。
註:以上素材收集整理於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