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5次報告(分項報告)

2020-12-27 中國網財經

  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報告顯示

  中西部城市後發 優勢將逐漸凸顯

  首先,從綜合經濟競爭力來看,有以下四大發現。其一,與2015年相比,武漢首次躋身第10位,無錫跌出前10行列,臺北超越廣州躋身第4位。十強城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港澳臺地區,中部地區開始有城市進入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西部地區尚無城市進入十強。其二,從綜合經濟競爭力指數分布來看,東南地區和環渤海地區的城市均值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其三,中國城市的綜合經濟競爭力進入調整期,總體水平出現微幅下降。其四,從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的空間分布來看,東經110度經線以東和以西地區差異明顯:那些具有強競爭力優勢的城市皆位於該經線以東的東中部地區。

  其次,觀察中國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分項競爭力狀況可以得出以下六個方面的結論。其一,從企業本體來看,不同地區的企業本體指數的均值從大往小依次是環渤海灣、中部、東南、西南、東北和西北。其二,從當地要素來看,不同地區的當地要素指數的均值從大往小依次是東南環渤海灣、東北、西南、中部以及西北地區。其三,從當地需求看,不同地區的當地需求指數的均值從大往小依次是東南、環渤海灣、東北、西南、中部和西北。其四,從軟體環境看,不同地區的軟體環境指數的均值從大往小依次是東南、環渤海灣、中部、東北、西南、西北。其五,從硬體環境看,不同地區的硬體環境指數的均值從大往小依次是東南、東北、西南、中部、環渤海灣和西北。其六,從全球聯繫看,不同地區的全球聯繫指數的均值從大往小依次是東南、環渤海灣、東北、中部、西南和西北。

  再次,觀察重要經濟變量關係和規律,可以得出以下五個方面的發現。其一,我國絕大多數省份省內城市的經濟總量差異性在擴大。其二,人均可支配收入與人均GDP之差越大的城市,其綜合競爭力也相應較高。其三,城鄉收入差距越大的城市,其綜合競爭力也相應較低。其四,西北地區城市間人均GDP存在較大差異,西南地區城市間GDP規模差異較大。其五,總體上看人均GDP較高的城市,其單位產出對空氣品質帶來的負面影響也越小。

  總體來看,在我國經濟較發達的城市進行產業升級和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同時,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中西部城市和部分東部地區城市未來經濟發展的後發優勢將逐漸凸顯。

  武漢首次躋身綜合經濟競爭力十強

  與2015年相比,武漢綜合經濟競爭力首次躋身全國第10位。過去一年,武漢的對外交往中心和交通樞紐中心地位、區域創新型城市建設都取得了較大的進步。其一,作為中部地區對外交往的門戶城市,武漢市對外交往的區域中心地位進一步鞏固。目前總計有法國、美國、韓國、英國四個國家在漢設立總領館,俄羅斯預計在武漢設立總領館。其二,作為全國高鐵中心、全國性鐵路網中心和長江中遊航運中心城市,武漢市的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地位日益突出和重要。其三,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獲批、國務院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政策紅利進一步促進了武漢作為全國重要的創新城市的地位。

  中國城市宜居競爭力報告顯示

  公共服務水平是 城市宜居重要因素

  一、中國城市宜居競爭力提升乏力,城市間分化進一步加劇

  2016年中國城市整體宜居競爭力水平偏低,只有少數城市的宜居競爭力水平較高。從區域格局情況看,2016年東部沿海地區的城市在宜居競爭力方面有較為明顯的優勢,中西部地區只有個別城市在宜居競爭力方面具有較好的水平,且分布較為零散。

  二、宜居水平按城市隨人口規模等級呈「兩頭高,中間低」的分布現象

  由於近些年在公共資源配置方面較多資源往往較多向超大型城市傾斜,因此造成人口規模居中的城市在宜居水平方面競爭力不足,但這一結果也預示著人口規模中等的城市在未來宜居城市發展中將具有較大的潛力可供挖掘。

  三、應當合理利用城市間宜居競爭力存在正向空間自相關關係

  中國289個城市的宜居競爭力水平之間存在著較為顯著的空間正相關關係,表明在宜居競爭力水平較高的城市周圍,與之相距較近城市的宜居競爭力水平也較高。這一現象表明以城市群為單位實現城市宜居競爭力的整體提升很可能事半功倍。

  四、以教育為代表的公共服務資源成為決定城市宜居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2017年中國城市宜居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有了最新調整,更為全面立體地反映了醫療、教育與安全三方面環境的質量。這一變化也反映出公共服務資源對於城市宜居競爭力的決定作用更為突顯。

  五、不同行政等級城市間在教育等公共服務方面存在較為明顯的不均等性

  通過計算不同行政等級城市2016年教育環境競爭力得分可以發現,反映城市公共服務競爭力的教育環境分項指標得分呈現出按照城市行政級別由高到低的階梯狀遞減分布規律。

  六、城市公共服務水平與空氣環境質量之間存在此消彼長的關係

  當前城市之間發展水平存在一定程度的差異,以教育醫療為代表的公共服務資源分配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均等性,因此勢必吸引更多的人口向資源較豐富的城市聚集,這種聚集一方面使城市經濟社會活力得到激發,使得更多的分工與跨領域交叉得以實現,但另一方面也使得以空氣環境質量下降為代表的城市病問題愈發突顯。

  無錫躍居宜居競爭力排行榜內地首位

  無錫市為江蘇省地級市,被譽為「太湖明珠」,2016年在中國城市宜居競爭力排名中位居第二,較2015年提高八位。2016年無錫市人均生產總值超14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超9200億元。除了擁有較好的經濟實力,無錫市還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擁有多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和5A級旅遊景區。曾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生態市、中國人居環境獎等榮譽稱號。同時,根據中國城市宜居競爭力評價的分項指標,無錫市在優質的教育環境、健康的醫療環境以及活躍的經濟環境方面排名靠前,並在排水管道密度方面排名第二,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排名第十四。

  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報告顯示

  節約和保護城市 水資源尤為重要

  一、可持續競爭力的總體格局:中小城市可持續程度較低

  目前中國的中小城市可持續程度較低。城市之間的差異比較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程度參差不齊,有將近六成的城市低於全國均值,主要集中在三四線中小城市。

  二、城市視角下的知識競爭力:科技資源高度集中在全國十強城市

  全國知識城市整體水平薄弱,科技投入產出高度聚集於幾個大城市,但半數以上城市都處在底端,成為中國科技創新的沉重包袱。加大科技成果的產出而且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的步伐,是目前全國城市在科技創新方面普遍面臨的首要任務。

  三、城市視角下的中國社會和諧包容:社會安全程度普遍較好

  和諧城市競爭力全國較好,城市之間發展相對均衡。和諧社會安定團結,城市還需提高社會包容能力。與國外城市相比我國的犯罪率非常低,城市社會非常安定,人民的安全得到保證。

  四、城市視角下的中國生態環境:全國城市整體水平欠佳

  全國城市生態環境整體水平欠佳,城市間無明顯分化。具體來看,城市耗水耗電問題嚴重,城市生產生活效率低下,現階段尤其是強化城市節約用水管理,節約和保護城市水資源尤為重要。我國絕大多數城市的生產生活仍然比較粗放,投入產出效率不高。

  五、城市視角下的中國城鄉協同一體:全國區域分化依然嚴峻

  城鄉二元問題在全國範圍內凸顯,城鄉一體仍然是城市發展的棘手問題。我國不同規模、不同發展程度、不同地域的城市普遍都面臨著城鄉二元的嚴重問題。

  六、城市視角下的中國文化多元一本:文化硬體薄弱軟實力也不突出

  全國城市文化硬體設施普遍落後,缺少對傳統文化的弘揚和傳承以及對現代文化的發展和傳播的平臺。我國作為歷史文明古國,城市的歷史文明程度普遍較高,但文化軟實力並不突出。

  七、城市視角下的中國對外全球聯繫:對外投資和貿易優於對外人員交流

  全國城市對外聯繫整體水平薄弱。我國城市對外人流和交通便利度水平均值遠遠低於對外物流和對外信息流。商旅人員對外交流層次偏低,航空便利度高的城市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深圳等對外開放程度較高的城市。

  香港蟬聯可持續競爭力排行榜首位

  具有「東方之珠」美譽的香港在2016年可持續競爭力中排名全國第一,歷史上,香港文化是東西方兩種文化的互相碰撞、滲透、交融之地,1997年回歸以後,香港依舊保持著經濟自由、法律制度完備的世界領先位置,從制度上保障了香港的自由開放、融合中西、商業都市型的多元混合體系。香港知識城市競爭力排名第四,和諧城市排名第十七位,生態城市和全域城市排名第二,文化城市排名第八,信息城市排名第一。從具體指標來看,香港全部指標均比較靠前,但相比內地城市而言香港的萬人刑事案件逮捕人數偏高。未來香港的發展在現有基礎之上需在改善社會和諧、相融相通方面做出努力。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發布 澳科大承擔大灣區城市分析
    2020年10月22日,中國社科院(財經院)創新工程重大成果《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8次報告》發布。報告顯示:2020年中國城市經濟競爭力指數10強依次是:深圳、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蘇州、臺北、南京、武漢和無錫;2020年中國城市可持續競爭力指數10強依次是:香港、深圳、臺北、上海、北京、廣州、蘇州、南京、青島和武漢。澳門科技大學可持續發展研究所自2012年起持續參與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的澳門城市競爭力的研究和發布,自去年起加入了對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競爭力的分析。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出爐,中國內地城市南京第6
    2020-12-11 10:59圖文來源:紫金山新聞 記者12月11日從南京市城市國際化推進辦公室獲悉,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聯合國人居署日前共同在線上舉辦《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發布暨國際研討會
  • 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最新版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發布
    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發布。報告詳細評價1006個全球城市的競爭力狀況,從整體上衡量了全球城市競爭力發展格局,討論了全球城市發展中的重要理論和現實問題。
  • 上海社科院數字經濟競爭力報告:美國新加坡中國前三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上海社科院發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美國新加坡中國前三由上海社科院主編的《全球數字經濟競爭力發展報告(2019)》(下稱「《報告》」)日前正式發布。《報告》顯示,在國家競爭力層面,2018年,美國、新加坡、中國佔據全球數字經濟國家競爭力榜單前三。2019年度報告以2018年全球數字經濟相關的國家、城市和企業數據為基礎,全面評價全球數字經濟國家、城市和企業的競爭力,勾勒出全球數字經濟競爭發展的全景。在國家競爭力層面,美國數字經濟的綜合優勢地位短期內不會改變。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半球進一步提升,亞洲全面進步
    來源:澎湃新聞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北半球進一步提升,亞洲全面進步澎湃新聞記者 張靜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發布。
  • 我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出爐 香港臺北北京列三甲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發布:「中國城市競爭力第10次報告」:走新型城市化道路,建設具有可持續競爭力的理想城市。中國網5月21日訊 新世紀的第一個十年是中國城市崛起的標誌性十年,也是《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從開啟到發展的十年。
  • 報告顯示:2019年全球城市競爭力呈現七個新特點
    2019年度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報告的總體發現是:受中美歐城市競爭力均值下滑影響,全球城市競爭力均值略微下降。這也預示如果主要國家經貿摩擦持續,不僅會削弱各國自身的城市競爭力,也會削弱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顯示,中國有5個城市躋身前20名,分別是深圳(第4名)、上海(第10名)、香港(第13名)、北京(第17名)、廣州(第18名),與2018年相比,上海上升3名,北京上升2名,深圳下降2名,廣州下降4名,上海超越了香港。
  • 中國社會科學院: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
    第三,法律框架方面,法律規章制度有利於塑造良好的城市形態和特點,在實施城市規劃中發揮重要作用。2017年10月30日,《世界城市日—全球城市競爭力論壇》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行,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院)與聯合國人居署共同發布《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2018:房價,改變城市世界》(以下簡稱報告)。
  • 頂級城市洗牌!全球競爭力「北升南降」,誰在領跑中國城市?
    根據中國社會科學院和聯合國人居署今日發布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後稱「報告」),過去6000年,由樞紐、門戶和節點構成的全球城市體系,在由跨國集鎮體系到跨洲城市體系再到全球大都市網絡體系的演化中,經歷了20餘次的全球性瓦解和重塑。
  •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英文)
    《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17)》(英文) 2020年05月17日 12:13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該報告首創性地從城市網絡視角研究「一帶一路」區域合作,
  •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排名:深圳位列第九 中國三個城市躋身前20
    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穿透人類文明的時空》發布。   本報告是《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系列的第六部,利用指標體系和客觀數據,報告詳細評價了1006個全球城市的競爭力狀況,從整體上衡量了全球城市競爭力發展格局。
  • 2020年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深圳首次進入可持續競爭力前十
    全球中心城市是全球發展的「火車頭」,引領著全球城市乃至世界的發展,不僅能創造核心價值,還決定著價值全球分配。2020年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時空演進》(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公布。
  • 《2019年度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報告》在蓉發布
    《2019年度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報告》在蓉發布 2020-10-22 16:00:00    2020中國城市會展業競爭力指數發布會暨會展業高端論壇現場。
  • 2020年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全球頂級城市洗牌 深圳首次進入可持續...
    其中,深圳在2019年的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為第19,此次上升10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   城市自然規律的空間單元,也是文明的標誌和容器。由此可見,全球頂級城市出現一輪洗牌,其位序仍處於激烈競爭中。  全球可持續競爭力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東京、新加坡、紐約、香港、倫敦、巴黎、舊金山、巴塞隆納、深圳、大阪。其中,深圳在2019年的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為第19,此次上升10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
  • 《2020中國主題公園競爭力評價報告》發布
    11月18日,《2020中國主題公園競爭力評價報告》發布會暨「長三角一體化時代主題公園發展研討會」在上海華東師範大學科技園舉行。該報告由中國主題公園研究院、華東師範大學和上海師範大學共同發布,《2020中國主題公園競爭力評價報告》的發布對我國主題公園的可持續發展與市場競爭力的提升將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 2020年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全球頂級城市洗牌,深圳首次進入可持續...
    2020年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時空演進》(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公布。由此可見,全球頂級城市出現一輪洗牌,其位序仍處於激烈競爭中。全球可持續競爭力前10強的城市分別是東京、新加坡、紐約、香港、倫敦、巴黎、舊金山、巴塞隆納、深圳、大阪。其中,深圳在2019年的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為第19,此次上升10名,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名。
  • 安徽這一重要報告新鮮出爐!這些城市經濟競爭力快速提升
    省內合肥、蕪湖、馬鞍山、銅陵等一批城市在綜合經濟競爭力總體和分項方面均表現優異,特別是在營商硬環境方面表現凸出。 二、經濟競爭力解釋 2.1 經濟競爭力的全省地位 表3 2020年安徽省城市經濟競爭力各分項排名
  • IMD發布世界競爭力報告,中國全球競爭力位居第14位
    來源:金融界中國,北京,2019年5月29日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發展學院今日發布《2019世界競爭力報告》,報告顯示,新加坡自2010年以來首次躍升為全球最具競爭力經濟體,美國則從榜首滑落,而經濟不穩定影響了歐洲排名情況
  • 《2020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在漢發布 武漢旅遊競爭力躍入第一梯隊
    12月15日,《2020中國旅遊業發展報告》在華中師範大學發布。該報告客觀記錄、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旅遊業的影響,和旅遊業疫後復甦的過程。中國旅遊研究院武漢分院院長胡靜教授介紹,該分院自2012年以來,每年研究、編制中國旅遊業年度發展報告。今年,課題組除了延續往年的研究特色,還圍繞「疫情衝擊下的中國旅遊業發展」這一主題開展了大量的調查與研究,研究成果成為今年《報告》的重要部分。
  • 全球城市經濟競爭力,深圳晉級前十,廣州排第幾?
    2020年12月8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與聯合國人居署聯合課題組合作研究的《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2020-2021:全球城市價值鏈——透視人類文明時空演進》(以下簡稱「報告」)正式對外公布。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排名(2020-2021)作為《全球城市競爭力報告》系列的第6部,報告利用指標體系和客觀數據,詳細評價了1006個全球城市的競爭力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