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獨創「漢字畫」,字不像字畫不像畫,是創新還是簡單的疊加?

2020-12-10 騰訊網

陳洪標|文【全文共1780個字,13張圖片】

畫家獨創「漢字畫」,字不像字畫不像畫,是創新還是簡單的疊加?

▲「漢字畫」《黃河》。

字是拿來寫的,不是拿來畫的。但是有這樣一位畫家,他寫字就是用來畫的,還創作出了一種名為「漢字畫」的作品。

先來看一下,這位畫家筆下的「漢字畫」。

▲「漢字畫」《山高水長》。

見上圖「漢字畫」《山高水長》,「山」字畫了一座小山,「高」字視覺上也能讓人感覺到高的意思,「水」字是草書的「水」字變形而來,「長」字的畫意就顯得有些勉強。

▲「漢字畫」《山魂》。

而上圖「漢字畫」《山魂》,除了「山」字外,「魂」字的「雲」字旁變形很厲害,很難認出,右半邊的「鬼」字到可以認,畫面也有些意境,硬要和山魂連在一起,還是有些費勁的?

下圖的「漢字畫」《長江》,畫了一條江,再寫了個「長」和「江」字,兩個字最上面似乎都有一個人形,一個是登高遠望,一個是伸出手低著頭在幹什麼?也看不出畫面的美感。

▲「漢字畫」《長江》。

上面這幅「漢字畫」《鍾南山》是從下往上的,最下面是個繁體「鍾」字,中間是個「南」字,最上面畫了一座山。但整體看起來,效果並不好。

把漢字或者說是書法(如果能稱得上書法的話)和繪畫結合在一起。這就是這位畫家「漢字畫」的基本特點。

▲「漢字畫」《鍾南山》。

網友把這種字不像字,畫不像畫的塗鴉,稱其為「鬼畫符」。

不過,這樣的評價是否中肯,還需要來看看這位畫家為什麼要創作這種「漢字畫」。

這位畫家名叫陳夫,出生於安徽蒙城。一直很喜歡畫畫,也學過專業繪畫,主攻花鳥。他遭遇生活變故後,把自己的名字改為了「沉浮」,並有過20天時間畫了200多幅畫的經歷。

▲畫家沉浮。

這種近乎瘋狂的創作,並沒有給他帶來一個好的狀態,反而懷疑這種繪畫的價值。直到他拜吳冠中大弟子楊延文、李可染大弟子李寶林為師後,對「中國畫」才有了重新的認識。

沉浮經過幾十年的探索,練就了自成一家的畫風,尤其擅長花鳥。比如畫梅花,一般畫家都是先畫樹幹,再發枝丫,最後才是點花。他卻另闢蹊徑,先畫花,後畫枝,稱此為「飛花」。

▲沉浮畫作梅花。

有人說,如果他能夠按照這條路走下去,必將有一番成就。

但是,沉浮喜歡跨界,自稱「跨界藝術家」,主攻花鳥之外,又學山水。這本來也沒有什麼,很多畫家在一方面成名後,都會融會貫通涉及其他,而他與眾不同,他學山水畫卻是另有雄心壯志。

從北宋張擇端描繪北宋經濟生活面貌的傳世名作《清明上河圖》受到啟發,沉浮要用畫筆來記錄時代,表現當下,把中國城市與鄉村面貌以筆墨記錄,繪於紙上。

▲沉浮畫作。

他說我們身處的環境在改變,這個城市日新月異,你所生活的周邊已經在悄悄發生著變化,甚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是畫家最好的時代。畫家要走出小我,走出畫室,走進自然,走進生活,記錄時代的變化是一件美好而有意義的事。

為此,策劃了一個「中國畫·畫中國」計劃,用30年時間,在70歲之前,畫遍全中國。他除了自己投身其中之外,還和一些單位合作,邀請其他畫家也一同參與。經過十五年來的堅持,目前已完成江蘇、新疆、四川、山西等省市自治區的寫生創作。

▲「畫說中國」系列作品《寧夏十二景》之一。

這是一項前無古人的創舉,也讓很多人認識他。

有人說,如果他能夠把畫遍全中國的這條路走下去,那麼,他在中國畫壇乃至世界藝術界上的成就無人能及。當然這其中的艱辛和困難,我們是很難想像的。

但是,沉浮喜歡跨界,要做「跨界藝術家」。他要把漢字畫成畫,獨創「漢字畫」,又稱「畫說漢字」。和「畫說中國」「畫說梅花」組成了三個系列,成為他目前最具代表性的作品。

▲「畫說梅花」系列作品《花溪》。

有人說,跨界讓他的「漢字畫」作品更富內涵,令人深思。有人說,他的「漢字畫」,字不像字,畫不像畫,看不出好在哪裡,更談不上什麼創新。就是簡單的把漢字和畫疊加,沒有多少藝術性。

事實真的如此嗎?

據說這種「漢字畫」被曾任中國書法家協會主席、至今在書法界享有盛譽的沈鵬大為讚賞,稱其作品至妙。

▲沈鵬。

一位是德高望重的老前輩,一位是名不見經傳的繪畫愛好者,為什麼會給予這麼大的褒獎?顯然有其可取之處。

首先,創作「漢字畫」的目的是要把中國漢字,通過繪畫的這種直觀的方式推向世界,讓外國人更容易認識漢字。

▲「漢字畫」《城》。

其次,用畫畫的形式寫漢字還是不多見的,從其部分作品來看,至少也動了不少腦筋的,這對於一直無法逾越的傳統書法來說,也不失為一種創新的可能性。

最關鍵的是,這似乎回歸到了文字的本源。人類創造文字最初就是從象形而來的,作用一種簡單的圖解和記錄。

換句話說,存在就是合理的。

▲「漢字畫」《蒙 》。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發表看法。

本文系【陳洪標寫字說畫】原創,由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傳記作家、書畫評論家陳洪標撰寫,圖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民間畫家自創漢字造像法 以畫寫字惟妙惟肖(圖)
    有獎評新聞   以畫寫字惟妙惟肖  本報訊(記者趙穎)「把漢字寫成畫,讓全世界共賞中華文化!」昨天,漢字造像畫家袁永表示,他希望能將自創的漢字造像畫服務於奧運宣傳。  袁永家住東城區大方家胡同。為見識袁永的絕活,記者提出用「擊劍」一詞讓他進行現場創作。
  • 三位畫家畫蒙娜麗莎,最貴的卻是最不像的?專家評價一針見血
    起源|本期導讀:《蒙娜麗莎》作為一幅世界名畫,吸引了很多專家的關注與研究,很多國家的著名畫家根據自己的理解對蒙娜麗莎進行創新,在中國當代油畫界,冷軍、楊飛雲、王能俊等著名油畫家對蒙娜麗莎也進行過創意,然而他們的出發點卻有所不同
  • 孩子畫畫「畫不好」?不,是家長覺得「畫不像」
    大多數情況下,家長在孩子幼兒至兒童階段,看不懂他們的畫要表達什麼。「雖然錯誤的嘗試不代表著創新,但沒有做出錯誤嘗試,人就永遠也不會創造出新的東西」他說:「如果你不想犯錯,等你長大成人,極有可能已經喪失創新的能力,也會畏懼失敗」。
  • 東莞字畫交易藏陷阱 星級酒店拍賣地攤畫
    「剛開始有老鄉拉著我去參加酒店的字畫拍賣,看著別人舉牌,自己按捺不住就跟著拍。」大林說,第一次參加拍賣,根本對字畫一竅不通,旁邊的老鄉就不斷攛掇說「這張好,那張有收藏價值」,就這樣稀裡糊塗買了2萬多元的畫。後來,身邊的朋友知道大林喜歡字畫,就時常介紹一些來東莞辦展的畫家給他認識。出於對朋友的信任,大林總是會熱情地請這些畫家吃飯喝酒,然後再買上對方的幾幅畫。
  • 在外國人眼裡,每一個字都像是一幅畫!
    大家都知道,中國的漢字是象形文字,跟外國的字母有很大區別。所以很多外國人第一次看到漢字,覺得每個字都像是一幅畫,特別有趣。例如,這位萌萌的瑞典小哥,他覺得漢字超級有意思,就發揮想像力,創作了好多漢字畫。「說」字,好像是小貓在招手。有的字就比較複雜了。
  • 漢字的八畫才是組成漢字的基本元素(解字參考-中華字通)
    文字在統一的過程中,也肯定有創新。今天我們看到的是筆畫文字,從象形文字到筆畫文字是一個質的變化。在用筆畫建立我們今天看到的楷體字(正體字)的過程中,首要是規定漢字八畫的基本意義,沒有一個確定的筆畫意義,不可能去拼湊漢字。同樣古人也沒有給我留下筆畫意義的可參考文獻。由象形圖案來創造文字,圖案和圖案會意造字,都離不開原始的表象,表意具體但不全面。
  • 乾隆其實並不帥,一個外國人偷畫了他的容貌,網友:太像一個明星
    由於古代沒有照相機,現代人只能參考各種古籍字畫來還原接近歷史的人的形象。眾所周知,為了讓電視劇的視覺效果更好,導演找一些顏值較高的演員塑造角色並不少見,而為了襯託顏值而在造型中加入現代元素則更為常見。這就導致了我們在銀幕上看到的歷史人物與現實的差距,比如乾隆。
  • 「就是這樣,寶貝畫的真像!」,別再誇孩子畫的像了
    「什麼是畫得好?什麼是畫得不好?」……其實,任何一個人都擁有與生俱來的繪畫能力,就看童年階段成年人如何引導孩子,而教孩子畫得像、誇孩子畫得像,都是最糟糕的美術教育。原本像猴子一樣隨意塗鴉的孩子,開始給圓或線賦予意義,從而獲得語言,最後甚至只憑印象去繪畫。孩子一個一個地經歷這樣的發展過程,就能夠畫出人類用於表達的畫。而且,隨著這個發展過程,表達的方式和內容也隨之變化。
  • 古人是怎樣畫人物的?他寫的《寫像秘訣》現在都有人在用
    使得這一時期,出現了顧愷之、曹不興、衛協、戴逵、陸探微、張僧繇、曹仲達等知名畫家,繪畫理論也開始出現。不過,繪畫還是不能和讀書著文相比,就相當於現在中學生的美術課和語數外的地位差異一樣。哪怕到了隋唐時期,畫家的職業雖然被認可,但其地位還是不能和正經八百的讀書人相比。
  • 中國筆畫最多的漢字,足足有64畫,形容人嘮嘮叨叨,簡直太貼切了
    中國的漢字非常的有意思,在造字的過程中有非常多的趣事。我們日常能用到的漢字數量只佔全部漢字的一小部分,所以其中難寫的字不多(也可能是大家有意規避自己不會寫的字吧),也就20畫左右就頂天了。但實際上中國漢字中有很多字的筆畫非常多,筆畫最多的一個字足足有64畫。
  • 假冒名家畫作拍出超5千萬高價 字畫市場亂象觸目驚心
    犯罪嫌疑人 張某:比如說就是比較熟悉的像李白呀蘇東坡啊,還有一些就是比較典型的像鍾馗啊什麼的,這些就直接就可以畫。業內的許多人都知道,鄭某的字配上張某的畫,仿真程度足以能迷惑畫家本人。  犯罪嫌疑人 汪某:我畫這張畫,畫了一個星期,哎呀這畫畫的特別差,我呢就拿剪子把畫的不好的地方,拿剪子給剪下來。這張畫就是這麼大的,這邊缺一塊,缺一塊我還是不捨得扔了,貪財啊,我就給了一個朋友,他就賣給(字畫商)楊先生賣了30萬塊錢,我得了15萬。楊先生又找高人把那個瀑布補上了。後來賣了1330萬。
  • 畫家沒文化亦能畫好畫嗎?
    正廣東畫院專業畫家 陳映欣——讀書有時會扼殺畫家的創作靈性藝術的提高不像獲得知識那樣簡單,藝術創造需要靈性、悟性。閱讀對發展知識、學問有用,但學問好是不是就能讓畫畫得更好?二者並非有必然的聯繫。現代水墨畫家題詩、題字越來越少,是否就說明綜合素養不夠?我覺得,首先沒有人規定中國畫一定得詩書畫印結合;其次,有些人在畫上題寫很多字,是為了表現自己有修養,懂很多東西,這是「裝」,不是真的「有料」。心中若無古意,題再多的詩,畫面還是躁動。一幅畫若有了意境 ,不著一字,也能讓人感受到。題字無可厚非,但不能以此來否定他人。不過, 如今的畫家所處的這個時代,既幸運又令人困惑。
  • 美術教育:孩子有「畫不像」的自由
    他們不需要像成人般,得要擺脫視覺慣性的束縛,以純淨的眼睛,便能直達事物的本然核心;這些獨一無二的原創,都不是教出來的。因此本世界的偉大畫家如畢卡索、米羅等人,都為了追求更高的境界的藝術突破,及建立個人獨特的風格,轉向原始藝術或兒童繪畫尋求靈感,以開拓全新的視野與可能性。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片想像沃土若未經灌溉滋養,終會逐漸乾枯。
  • 她獨創神奇畫法,畫中人物全都「活了」,仔細一看原來如此!
    她獨創神奇畫法,畫中人全都「活了」,仔細一看原來如此對於畫家們來說,繪畫技法多種多樣,以油畫來說,就有透明畫法、層次畫法、直接畫法等等,以水彩畫來說,也分為薄畫法、厚畫法、幹畫法、溼畫法等等,而每種畫法所產生的效果也各不相同,每一位畫家都有自己偏愛的畫法
  •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談齊白石:他的字畫像微博(圖)
    《不倒翁》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解讀齊白石  他的字畫有點像微博,還留給後人不少謎團;他其實最天真,愛錢愛得很乾淨……上周六,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他此次還向石家莊觀眾展示了一張前蘇聯畫家馬克西莫夫所畫的齊白石肖像,「馬克西莫夫曾在中國中央美院教中國學生畫油畫,他的學生有靳尚誼等。這幅畫的收藏者就是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設計煙火大腳印的當代藝術家蔡國強,捷克、歐洲的許多藝術家都畫過齊白石。」
  • 畫家石虎:其人其畫虎虎有生氣
    作為評論家,我有一個職業習慣,在觀賞畫時,凡是讓我內心不平靜的和讓我手發癢也想塗抹一番的畫,我才認為是好畫,石虎的畫攪得我內心不能平靜,使我產生創作的欲望。應該說,我是欣賞他這些作品的。  從此,石虎的名字傳開了,大家都知道他在致力於中國畫的革新。那時,革新的中國畫家有名的還有吳冠中、周韶華、李世南、賈又福等。
  • 沙發背景牆掛什麼字畫 這些名家花鳥畫是客廳良配
    居家客廳裝飾,空落落的沙發背景牆是否讓你感到尷尬,何不嘗試在沙發牆上掛一兩幅藝術字畫,不僅完美填補客廳牆面的空白,還展示出一個家庭的品味、內涵、檔次。客廳沙發背景牆掛什麼字畫好呢?我們在選擇居室掛畫時,一般都會以美化家居環境作為第一標準,尤其客廳掛畫。傳統國畫花鳥畫採用大自然的花鳥魚蟲為題材,畫面比較美觀大方,靈動自然,令人賞心悅目,並且還蘊含吉祥美好的寓意,表達了畫家與觀者對於美好生活的追求與願望,所以成為了現代居室字畫裝飾的佼佼者。
  • 夫妻畫家畫明星,畫懸浮的章子怡和林志玲,不如他畫水中的張雨綺
    (文,小生有畫說原創)本文介紹一對夫妻畫家,他們夫妻兩人,丈夫曾經給林志玲繪畫,妻子曾經給章子怡繪畫,在這對夫妻畫家的畫筆下的章子怡和林志玲,都有著同一個特點,那就是都懸浮著,像是憑空漂浮的魔術般。不過他們夫妻兩畫的明星,都沒有他畫的明星厲害,一幅張雨綺的素描照,把張雨綺水中的美麗表達得淋漓盡致,讓眾多微博網友頂禮膜拜。
  • 畫老虎,張大千不敢畫,齊白石不會畫,畫了兩幅像「病貓」
    中國畫是少不了虎這一題材的,古代畫家對於畫龍畫虎這類題材非常痴迷,所以留下有「畫龍點睛」這樣的成語,也留下有吳道子石橋畫虎鎮盜匪的傳說。難道這畫老虎有那麼難畫麼?張齊這兩大名家都罕有虎圖流傳於世,難道這張大千真的不敢畫老虎嗎?難道齊白石又真的不會畫老虎嗎?翻開近現代繪畫的拍賣年鑑,可以找到一幅張大千虎圖的記錄,一幅作於四七年的《下山虎》拍出了一百零九萬。
  • 有字|172畫的漢字,認識嗎?Biang在它面前弱爆了!
    不過這個字,真的是不認識。但研究漢字,還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朗讀愛好者,每天與文字打交道,更應該與文字做朋友。做朋友的方式之一,就是研究。或曰,開眼界。小時候學寫字,覺得筆畫最多的字之一就是「鼎」了。後來學五筆的時候,發現它是個簡碼,只需要點擊鍵盤上hnd三個字母,就能把這個字打出來。當時覺得好神奇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