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談齊白石:他的字畫像微博(圖)

2020-12-22 中國新聞網

 

  《不倒翁》

  北京畫院美術館館長吳洪亮解讀齊白石

  他的字畫有點像微博,還留給後人不少謎團;他其實最天真,愛錢愛得很乾淨……上周六,北京畫院副院長,北京畫院美術館、齊白石紀念館館長吳洪亮現身石家莊美術館,圍繞正在該館舉行的「對『畫』大師—齊白石藝術展」,舉辦題為「人生若寄——近觀齊白石藝術」的講座,深入解讀了齊白石其人其畫,記者擷取部分精彩片段與讀者分享。

  □本報記者 黃鎣

  曾把草蟲抓到畫案上照著畫

  吳洪亮透露,他所在的北京畫院是當今收藏齊白石作品最多的地方,「從作品到文獻一共有2200餘件」。當天他通過PPT展示了蜻蜓、菜粉蝶、螳螂等齊白石的部分工筆草蟲,稱今天的人們用放大鏡看就會發現這些工筆草蟲特別精細:「蜻蜓翼的半透明感畫出來不算新鮮,它的翅膀上也會有暈開的東西,齊白石連這些地方都可以畫出來。還有兩隻螳螂打架,齊白石一定不會用照相機,但大家看他的畫,兩隻螳螂爪子的表現非常逼真。齊白石怎麼畫工筆草蟲呢?他當年把草蟲抓到畫案上來照著畫。」

  中國畫花鳥魚蟲的人不少,為何齊白石這麼膾炙人口?吳洪亮認為齊白石有一點是其他藝術家不具備的,那就是「真有天然之趣」。他展示了一幅北京畫院收藏的齊白石的「小鳥」圖。如果沒有齊白石的署名,乍一看你會以為是兒童的塗鴉之作。原來這幅「小鳥」是齊白石1919年作,當時齊白石初到北京寄宿在法源寺,一天他偶然看到寺內石階上有個類似小鳥的圖形,就拿了張紙拓印了下來。「他在畫上題寫了『真有天然之趣』,它呈現出齊白石的創作方法,尋找繪畫和自然的關係,也表達了齊白石的核心創作態度。」

  曾為北京奧運會「做貢獻」

  齊白石1864年的1月1日出生,1957年9月16日去世,2014年是齊白石誕辰150周年。對此吳洪亮說他一直在自問——150歲的齊白石還活著嗎?答案顯而易見。

  吳洪亮透露,北京奧運會的籌備過程中,奧組委開閉幕式團隊曾赴北京畫院美術館參觀,「我向他們展示了現存22件的齊白石《借山圖》,後來我看到了奧運會開幕式,一開始就是展開的山水畫卷。後來奧運會組委會專門給了我一個張藝謀親自籤名的感謝狀,全球一共就發了44張。我覺得是齊老爺子在天有靈,魅力無限!」

  吳洪亮透露不單中國人喜歡齊白石,全世界都有他的粉絲。「在捷克的國家館有100多張齊白石的作品,布拉格國家美術館也藏有齊白石的作品。」他此次還向石家莊觀眾展示了一張前蘇聯畫家馬克西莫夫所畫的齊白石肖像,「馬克西莫夫曾在中國中央美院教中國學生畫油畫,他的學生有靳尚誼等。這幅畫的收藏者就是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設計煙火大腳印的當代藝術家蔡國強,捷克、歐洲的許多藝術家都畫過齊白石。」

  齊白石的字畫像今天的微博

  「他的畫有點像微博」,吳洪亮介紹說齊白石是很喜歡給自己留痕跡的人,習慣寫詩寫日記,「他什麼都寫在紙上,再細小的事他都要記下來。」為此他提醒說欣賞齊白石畫作別顧著只看畫面,畫上的題跋也很有意思,「齊白石畫同樣的事物會題寫不一樣的文字,表達不一樣的心情,他的題跋當中有很多日常信息。」

  齊白石畫上題跋,或是記述一段故事,或是抒發一種感慨,或是表達一種主張,讀來妙趣橫生。譬如齊白石有些畫作題有「草間偷活」,「當年齊白石家鄉鬧匪亂,那時候他已小有名氣並掙了些錢,當地有傳言說土匪要去搶他家,1919年他就跑到北京去了,這個過程中他畫了不少畫,題名『草間偷活』。」有的題跋還有助於了解齊白石的畫作價值,吳洪亮以梵谷的向日葵和齊白石的《向日葵稿》作對比,說大家起初看這兩幅向日葵可能會認為齊白石畫得不如梵谷:「2003年我剛拿到這張畫的時候,真心覺得畫得不好,把這幅畫的題跋看完後,我就一下子被齊白石所擊倒了。題跋中他寫道『枝枝蕭索近低牆,獨汝葵心解向陽。畫手不知憐草木,四時淫雨日無光』,原來他畫的是陰天的向日葵,蔫頭耷臉沒精神。如果不是這個題跋,我們不知道這幅畫這樣傳神。」

  有的題跋暗藏玄機,比如齊白石題有「人罵我,我也罵人」的畫有好幾張;還有的題跋則很幽默,譬如此次在石家莊展出的一幅齊白石的《不倒翁》,題跋寫道「村老不知城市物,初看此漢以為神。置之堂上加香供,忙殺鄰家求福人。」原來這是齊白石在城裡買了個不倒翁,把它帶到農村,鄉下人便把它當神供奉起來。

  他愛錢愛得很乾淨

  今天關於齊白石賣畫的故事很多,為此有人說他很愛錢。對此吳洪亮透露,第一個向世界介紹20世紀中國美術的西方學者、加拿大著名美術史家蘇利文曾評價說:齊白石是商業藝術家,同時他是個保持了強烈個性的商業藝術家。

  吳洪亮還向聽眾出示了齊白石字畫價目表,「紅色,重用十元,少用五元;刻印,朱文廿元,白文十五元;以上每元加一角,出門之畫回頭加印加字不答應。」吳洪亮對這段話解釋道,「紅色重用」是指齊白石最喜歡的洋紅,由非洲的一種小蟲提煉出來的顏料,這也是鑑別齊白石作品真偽的一個標準。所謂「每元加一角」,就好比現在的汽車燃油費,每尺不漲價,按金額加價。「這能體現齊白石的處事之真」,吳洪亮說:「他愛錢,但愛得很乾淨。」

  吳洪亮稱即使在當年齊白石的刻印字畫價格都不算高,甚至比一般畫家還要低。「他也不是什麼畫都賣,比如在一張寫生的小蝦圖上,齊白石就寫下了『此小蝦乃予老眼寫生,當不賣錢』。」

  大師留下不少謎語

  吳洪亮透露,他自從2003年開始涉足齊白石畫展籌備和研究,發現大師給後人留下了不少謎語。一次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的齊白石畫展中有幅名為《鯉魚爭變化》的作品,「他畫了十隻憨態可人的青蛙,為何題目卻叫『鯉魚爭變化』?」後來吳洪亮從齊白石應老舍的命題「蛙聲十裡出山泉」的畫作中找到了答案。「這幅畫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沒有直接畫青蛙來表現蛙聲,而是畫了一群蝌蚪從山澗緩緩遊來。他用一個長與寬的空間距離呈現出時間與變化的概念。以此為基礎再回到這幅《鯉魚爭變化》,青蛙從蝌蚪演變而來。中國有句古話叫『鯉魚跳龍門』,鯉魚化身為龍,跟剛才蝌蚪變青蛙的相似之處就是質的飛躍。齊白石可能是要表達,蝌蚪變成青蛙和鯉魚跳龍門化身為龍相比,哪個變化更大呢?一個『爭』字帶活了整幅作品,寓意無窮。」

相關焦點

  • 北京畫院美術館:藏有齊白石畫作2000餘幅 不收門票
    北京畫院美術館是以陳列藝術大師齊白石的作品為特色,以收藏、研究近現代京派繪畫為方向,集收藏、研究、陳列、展覽,交流和休閒為一體的現代造型藝術博物館。北京畫院美術館是面向社會開放的公益性文化設施,建築面積4600平方米,每層樓一個展廳,共設四個展廳,展覽面積1167平方米。
  • 北京畫院兩個中心年會聚焦齊白石強大的朋友圈
    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致歡迎辭11月28日上午9時,兩個中心工作年會在北京畫院美術館五層會議室開幕,20餘位北京本地專家及十餘家媒體來到現場共饗學術盛宴。開幕式由北京畫院副院長蔡玉水先生主持。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先生首先致歡迎辭,他將2020年稱之為齊白石再定位之年,不僅僅是從齊白石本身去做文章,而是從他的周邊,從多個維度尋找齊白石和定位齊白石。之後由齊白石藝術國際研究中心秘書長呂曉女士和中國傳統繪畫研究中心秘書長樂祥海先生分別做工作匯報,展示2020年的工作成果。
  • 北京畫院年會聚焦「齊白石師友記」,20卷全集出版項目啟動
    年會上還舉行了湖南美術出版社與北京畫院合作的《齊白石全集》(20卷)出版項目啟動儀式,該書是在1997年出版的十卷本《齊白石全集》基礎上,遴選輯錄全球重要博物館、美術館和藝術機構收藏的齊白石精品,將成為齊白石研究的一個裡程碑式的作品。
  • 「借山老人」齊白石的《借山圖》賞析 圖
    齊白石借山圖之十六 30×48cm  紙本設色 1910年 北京畫院藏  在齊白石一生的藝術創作中7月21日,北京畫院美術館聯合了故宮博物院、中國美術館、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遼寧省博物館、湖南省博物館等十家國內重量級文博單位及藝術機構,在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了「胸中山水奇天下——齊白石筆下的山水意境之二」專題展覽,廣大觀眾可在一天內遍覽齊白石經典山水。
  • 浙江美術館年度巨獻,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下周開啟
    2020年9月8日至10月18日,浙江美術館、北京畫院、浙江省博物館將在浙江美術館共同舉辦「秋蕊香——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展」。齊白石(1864-1957)黃賓虹(1865-1955)展覽將展出齊白石、黃賓虹晚年花鳥畫作品及畫稿170件左右,配以藝術年表,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語錄,各家談齊白石、黃賓虹花鳥畫的文字,老照片等文獻資料。展覽分為「神逸並美」「不似之似」「畫之真訣」三個版塊。
  • 吮毫描來影欲飛:來北京畫院美術館看明清寫意人物畫的象與神
    10月25日,繼「越無人識越安閒——齊白石筆下的人物神情」之後,北京畫院攜手故宮博物院、浙江省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天津博物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廣州藝術博物院等七家文博機構,合力打造「吮毫描來影欲飛:明清寫意人物畫的象與神」。
  • 「逸興真揚—北京逸真畫院國畫作品展」研討會在北京杏壇美術館召開
    原標題:「逸興真揚—北京逸真畫院國畫作品展」研討會在北京杏壇美術館召開   2015年6月5日下午3點「逸興真揚—北京逸真畫院國畫作品展」研討會,在北京杏壇美術館召開,研討會由中國國家畫院藝術信息中心主任王平、創研部副主任何加林主持。
  • 知己有恩 齊白石與他的最強朋友圈
    11月13日,北京畫院美術館推出了「知己有恩——齊白石的師友情緣」特展,以書畫、文獻等106件套作品娓娓道出了這位中國畫壇大師與胡沁園、王闓運、陳師曾、瑞光、梅蘭芳、徐悲鴻六位師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自15年前建館以來,北京畫院每年都會為齊白石這位名譽院長策劃一場展覽,「知己有恩」的特別之處則是第一次跳出「藝術本體」的角度,從他者的視線展現齊白石的人生歷程與藝術發展。
  • 臺灣美術館館長:美術館不該設門票這道檻(圖)
    在臺灣美術界赫赫有名的黃才郎(見上圖),昨日攜臺灣策展團隊來到廣東美術館,舉辦展覽「感官拓樸:臺灣當代藝術體感測」。這也是作為臺灣最高藝術殿堂的臺灣美術館首次與廣東美術館聯袂策劃舉辦的展覽。館長黃才郎親自掛帥,攜陶亞倫、王德瑜等11位臺灣本土藝術家前來廣州,帶來了一個氣息鮮活、新穎年輕的展覽。
  • 羅元欣:齊白石畫呆萌小鳥所藏的真意
    文/羅元欣春節期間,北京畫院美術館舉辦了「何要浮名——北京畫院藏齊白石精品展」,其中有這樣一幅呆萌的小鳥,你來展廳的時候看到了嗎?它就在四層展廳,復原的齊白石畫室的畫案之上。2010年舉辦「真有天然之趣」展覽時,這幅畫稿也是放在一進展廳最重要的位置上。
  • 原上海美術館館長、知名人物畫家方增先辭世,享年88歲
    方增先先生曾任上海美術館館長、中國國家畫院中國畫院院長等職。2013年獲第二屆「中國美術獎·終身成就獎。「中國畫的基本功,第一是線條。」方增先先生此前接受「澎湃新聞·藝術評論」(www.thepaper.cn)專訪時說。年近八旬的知名畫家了廬聽聞方增先辭世的消息表示非常意外,他表示,方增先是當代學院派中國人物畫家的領軍人,他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浙派人物畫。
  • 黎雄才作品展亮相北京畫院美術館 展現「黎家山水」脈絡
    作為北京畫院「20世紀中國美術大家系列展」的重要項目,「重師造化——黎雄才的尋源之路」已經在北京畫院美術館正式對公眾開放,展覽將持續至2月23日。其早年師從「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後留學日本東京美術學校,回國後任廣州美術學院終身教授、副院長、嶺南畫派紀念館館長等職務。作為高劍父的弟子,黎雄才直面中國山水畫困境,終其一生實踐著「折衷中外,融匯古今」的藝術主張。在任教廣州美術學院期間,黎雄才親自繪製了大量的課徒稿,分為樹木、山石、雲水幾類,步驟清晰,筆法嚴謹,深受學生喜愛,成為當時中國畫教學的經典示範。
  • 他還是走了——與北京畫院王文芳老師二三事
    很多年沒有再去他家當面寒喧聊天請教了,本來想和吳休先生的長子吳雁一起去團結湖北京畫院的宿舍看望他,只因我倆都忙約了多次未能如願,而今成了永遠的遺憾,只能用簡短文字記述這位好人來追懷與先生的往事以寄託哀思。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談恆信精品拍賣的齊白石後人書畫作品
    生活上和藝術上的坎坷和艱辛是的齊白石對家人的感情有為看重。他曾自篆一枚閒章「老為兒曹作馬牛」,表達了其對子女們的關愛之情。老為兒曹作馬牛 北京畫院藏齊白石一生先後有兩任妻子,前者為陳春君,後者名為胡寶珠。兩位夫人一共為齊白石生下了六男四女。
  • 齊白石美術紀念館籤約畫家-湯發周趣談:齊白石「知己有恩」畫展
    圖1-知己有恩展覽設計及製作方案圖紙(封面)設計主旨:一場關於講故事的展覽「知己有恩」展覽作為北京畫院美術館「齊白石藝術系列展」第二輪展示的第五展。圖2-齊白石藝術系列展第二輪展示五場展覽的海報設計 靈感取自於《北京畫院品讀經典系列·齊白石全2冊》《北京畫院品讀經典系列·齊白石全2冊》涵蓋了能夠記述齊白石與六人交遊故事的書畫、信札、文獻、實物、資料圖片及人物關係圖表等內容。展示的內容樣式複雜多樣,甚至可以說是較為龐雜與瑣碎。
  • 首次「八大山人與齊白石研討會」:重看藝術傳承的似與不似
    兩位展覽策劃人,八大山人紀念館館長周曉健和北京畫院院長吳洪亮還進行了對談,「齊白石的藝術精進在於對八大精神性的延續、自我情懷的抒發與真摯感受的表達,正是早年臨仿八大的『學而不似』,才使得他能夠得魚忘筌地膽敢獨造。」澎湃新聞特刊發研討會發言及對談摘錄。此次展覽以八大山人對齊白石的影響進行梳理,首次深度以呈現二者的藝術傳承關係。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少白湯發周分享:齊白石與佛門弟子瑞光
    正月初五日,驚悉我的得意門人瑞光和尚死了,他是光緒四年戊寅正月初八日生的,享年五十五歲。他的畫,一生專摹大滌子,拜我為師後,常來和我談畫,自稱學我的筆法,才能畫出大滌子的精意。我題他的畫,有句說:「畫水勾山用意同,老僧自道學萍翁。」我對於大滌子,本也生平最所欽服的,曾有詩說:「下筆誰教泣鬼神,二千餘載只斯僧。焚香願下師生拜,昨夜揮毫夢見君。」我們兩人的見解,原是並不相背的。
  • 十二藝節丨我不要當名譽館長,要到各地美術館當志願者
    圖說:《貴州苗寨》朱憲民作品 官方圖「我不要什麼名譽館長、客座教授之類頭銜,只要有時間,我更願到中國各地的美術館去當志願者。像今天一樣,普及藝術原理,講解中國雕塑中的中國故事。」今天下午坐進劉海粟美術館報告廳,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和來自社區的上海觀眾們親切招呼。這是十二藝節特別策劃了三場公共教育活動,請一線藝術家走近社區傳播美育,吳為山一口答應,並準備了演講題目「中國雕塑裡的中國故事。」
  • 「長三角美術館聯盟」成立,滬蘇浙皖美術館館長共話聯動發展
    同樣50年代新浙派人物畫方增先先生赴上海中國畫院求師,得傳統花鳥筆墨的滋養。1990年代後期,肖峰先生執掌上海油雕院,推動了那個時代上海油畫和雕塑的創作高峰。同樣1990年代方增先先生調往上海,任上海美術館館長,迎來了上海藝術的新發展。
  • 齊白石誕辰150周年紀念真跡展暨
    北京是第一站、鄭州為第二站,屆時將展出白石先生價值過億的真跡和上百幅齊派第三代掌門人齊白石嫡孫齊由來老人歷年來創作的齊派真跡孤品。  齊由來:  齊白石嫡孫,齊派第三代掌門人,自幼跟隨祖父習畫,被冠以「小齊白石」稱號,是齊派最具名望的傳人,目前畫作文化部評估價格為3萬元/平尺,80歲高齡的齊由來作品多被前國家領導人李肇星、張萬年等珍藏,作品《百龍圖》、《百貓圖》被懸掛於人民大會堂宴會廳。單幅作品《御貓顯威》最高成交價3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