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晚,當一眾德語音樂劇明星唱起謝幕歌曲《What A Gorgeous Day》時,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的觀眾自發點亮手機閃光燈,匯成一片搖曳的星海,為此次《西爾維斯特裡維和他的朋友們:德語音樂劇明星音樂會》劃上溫情的句點。
這一項目自啟動以來備受音樂劇圈內觀眾的關注。今年5月底,5場演出開票當天即售罄。主辦方立即溝通協調,又加演一場,最終6場演出場場爆滿,演出節目冊以及周邊衍生品幾乎脫銷。不少觀眾二刷、三刷,甚至為了某位明星「all in(全部買入)」。「狂歡」「上頭」「美好」等詞頻頻出現在社交媒體上,引發滬上新一輪口碑和影響力狂潮。
無獨有偶,在德語音樂劇明星音樂會燃爆申城的第一天,網上流出以烏維克呂格(Uwe Kroeger)為代表的《2019音樂劇明星之夜演唱會》將於今年11月在上汽上海文化廣場舉辦的消息。次日,SMG Live也宣布了包括約翰歐文瓊斯(John Owen-Jones),厄爾卡彭特(Earl Carpenter),傑瑞米賽康伯(Jeremy Secomb)在內的「三魅影」音樂劇明星音樂會的相關消息,獲得熱烈反響。
忽如一夜春風來,不同國家、不同文化風格的音樂劇明星音樂會競相「落滬」,不僅凸顯上海這座文化大碼頭的「首演」效應,更說明中國的音樂劇市場正在被越來越多海外市場所了解、所熟知,屬於中國的聲音更多地在百老匯、西區以及其他音樂劇版圖上迴響。
事實上,音樂會是脫胎於音樂劇本身的另一種表現形式。區別於一般音樂劇級別的體量,沒有過多大型道具、舞美服裝或是舞臺遷場,也不必有串聯故事的精彩劇本或是龐大的演出團隊;僅僅一座舞臺,簡單的燈光設計,聚集一群音樂劇演員,加之一系列耳熟能詳的音樂劇歌曲,就構成了一個音樂會的基礎配置。相對音樂劇而言,它成本更低,門檻更低,操作也更為簡單,成為了一種可被複製的商業模式,為音樂劇市場帶去更多的可能性。
明星集錦音樂會也是上汽上海文化廣場在9月慶典月中的院慶傳統之一。從2011年開業起連續三年製作的「極致百老匯」,到之後的《法語音樂劇明星音樂會》,再到去年的法語版音樂劇音樂會《悲慘世界》,無一不是金秋申城的一抹亮色。明年,文化廣場也將繼續製作一系列跨越英、法、德、俄等多國的音樂劇明星演唱會,值得劇迷期待。
然而,要把音樂會做成「爆款」,甚至是扎推湧現的爆款,更多地需要依靠音樂會的「群眾基礎」。在西方,音樂會往往更聚焦於音樂,通常「以戲帶會」,最為著名的莫過於音樂劇《悲慘世界》,其於1995年上演的10周年紀念演唱會與2010年的25周年演唱會至今為人們所津津樂道;去年文化廣場舉辦的音樂會《悲慘世界》,同樣也是以戲帶會的形式,受到眾多音樂劇愛好者的追捧。
在今年的諸多音樂會中,更多是「以人帶會」的形式,聚焦在明星效應上。比如今年7月,聚橙主辦的「我們劇場見」2019音樂劇明星集錦音樂會便是真人秀節目《聲入人心》帶火一批國內音樂劇演員之後的企劃,聚橙音樂劇期待藉助音樂劇人的能量吸引更多新觀眾走進劇院,體驗音樂劇的魅力。SMG Live的「三魅影」音樂劇明星音樂會或將是其明年圍繞《劇院魅影》為主題的一整年規劃的重磅起點;而上汽上海文化廣場的《德語音樂劇明星音樂會》則是文化廣場在深耕音樂劇市場8年後,探討能否擴大一個新語種在中國的影響力的有力回應。無論是哪一場音樂會,無論初心如何,都證明了上海音樂劇市場目前所擁有的無限潛力、開放多元的審美格調以及蓬勃發展的向上力量。上海文化廣場劇院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費元洪認為,「以戲帶人」或「由人帶戲」都是演出行業的自然延伸,音樂劇明星演唱會正是這樣的產物。「它的底氣,來自於精品內容的豐富和市場的擴容,隨著音樂劇核心觀眾與作品在上海的匯聚,這樣的明星演唱會未來會越來越多,而其呈現的製作品質高低,也會被觀眾評判與劃分。」
許多年之後,觀眾或許只會記得在劇場裡收穫的美好感動瞬間,而音樂劇從業者們將會記得,2019年,音樂劇市場的井噴之年,各路同行者使出十八般武藝,各類音樂劇明星音樂會輪番登場,給上海市民的文化消費增加了多重選擇,也為音樂劇行業穩步上升的發展添磚加瓦,更為文化大碼頭標上屬於自己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