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陸柯言
深圳蛇口是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的前哨,也承載著這個舊日小漁村的時代烙印。日新月異的變化改變了整座城市,卻讓許多老居民再也看不到昔日的漁村風情。如今,一群人正打算通過技術來重現它的往日風貌。
12月5日,在華為雲與設計互聯聯合主辦的「AI!社區智造局」展覽現場,多個融合了AI技術的互動藝術裝置也同步展出。這些藝術裝置都由零AI經驗的建築系學生融合華為雲技術,在一周之內製作完成。
名為「蛇口咩都同雷講」的作品在現場被評為最優方案之一。設計者們在蛇口收錄儲存了各種場景下的人聲與環境聲,用華為雲ModelArts進行數據模型訓練,最後利用華為雲建站的方式開放出來。觀眾可以在劇場中上傳自己的「蛇口之聲」,並進行實時互動,最終打造一個開放性的雲上聲音劇場。
圖片來源:華為作品「2020.11.27」則將視角聚焦於城市變遷的微縮社區:市場。設計者使用華為雲HiLens Kit在蛇口市場收集視頻素材,在技能市場中選取人形識別模型對素材進行識別,抓取人與檔口距離數據,將人形定位點連成人流曲線,形成立體化呈現,模擬空間體驗。
這些設計作品中的AI能力都源自於華為雲ModelArts與華為雲HiLens。ModelArts是面向AI開發者的一站式開發平臺,HiLens則偏AI應用開發,並實現端雲協同推理和管理。
華為雲人工智慧領域副總裁袁晶告訴界面新聞,ModelArts能夠在更大程度上實現零代碼基礎開發者對AI技術的靈活使用。雖然在傳統意義上,具有一定技術基礎的設計者能夠將AI的作用發揮到更大,但在此次展出的作品中,有的設計者並沒有任何開發基礎,也能夠通過ModelArts預置的大部分常用應用場景算法模型來實現AI能力。
藝術設計是華為雲AI技術落地的一個新領域。除了喚起情感記憶之外,華為雲也在嘗試通過AI切實改造社區體驗。
比如華為雲HiLens推出的「無感停車管理系統」,引入了端雲協同車牌識別技術,緩解 「停車難,亂停車,亂收費」等城市交通難題。今年,華為雲與深圳交警合作建立了道路動態監控體系,以檢測交通流量,並通過人工智慧輔助執法,將執法工作效率提高了十倍以上。
過去,阻礙AI在不同行業落地的挑戰主要有兩點: 一是AI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從數據的準備、標註到模型的訓練、調優、部署,整個上線周期較長; 二是行業本身的知識和積累很難直接參與到AI模型的訓練和優化中。袁晶表示,華為雲ModelArts和ModelArts Pro降低了AI的使用門檻,並通過行業工作流和領域套件賦能不同行業快速實現AI的落地。
華為雲AI更長遠的目標是面向產業,但AI產業向來不乏巨頭玩家,華為也面臨著激烈競爭。袁晶認為,華為的優勢在雲網邊端協同的全棧方案,而非單一的算法。「智能化轉型需要的不止是一個大腦,還需要有軀幹、血液,成為一個完整的智能體,能夠感知、決策並實現自我進化,邊緣AI計算也起到很關鍵的作用。」
「無論是藝術還是傳統行業,AI要真正發揮效果,還是要進入真正核心的生產系統。」袁晶說。從這個角度看,這個行業一切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