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為避暑許多人選擇前往海邊度假。當我們在海邊撿到海螺時,常常喜歡將海螺扣在耳畔,聽一聽「海浪」聲,完全陶醉在對大海的嚮往中。沒錯,這樣做確實可以聽到海風輕拂的聲音,至少在聽覺上能夠給人以身臨大海的感覺。那麼問題來了,海螺裡的聲音真是大海的聲音嗎?海螺裡的聲音並不是大海聲,這是毋庸置疑的。那海螺裡的聲音到底是什麼?如何產生?關於此問題現在有兩種錯誤說法。
第一種說法是,認為海螺裡的聲音是自己的血液流過耳朵而發出的聲音。一直以為海螺裡藏著一片大海,結果現在告訴我是自己血液流動的聲音?如果這是真的,那麼血液流動的速度應該與海螺內聲音大小相符合。也就是說,血液流動速度越快,聲音應該越強。但有人做過實驗,此說法並不成立。通過運動,加快血液流速,去聽海螺,「濤聲」並沒有什麼不同之處。所以,此說法錯誤。
第二種說法是,海螺裡的「濤聲」是空氣流動的聲音。由於海螺的特殊結構,空氣在海螺渦輪狀的狹小空間中流動時,會使海螺本身產生微小的震動,從而導致「濤聲」的出現。如果按照這種說法,海螺的聲音與空氣有關,只要在空氣流動的地方,海螺裡就會有「濤聲」,然而在隔音的環境中聽海螺,卻發現「濤聲」變小了。所以,這種說法也存在偏差。
其實,從海螺中傳來的聲音是海螺內的空氣受到外界聲音的影響而發生的共鳴現象,這是物理學中的一種現象,叫做共振。根據物理學原理,如果來自海螺以外的振動或聲音的頻率與海螺內腔固有的頻率相同,就會發生共鳴。同時,共鳴會把聲音放大。
日常生活中,我們身邊時時刻刻都存在著白噪音,白噪音是一種低頻且均勻的聲音信號,如呼吸、清風、細雨、鳥鳴、電子設備的轉動等等事物發出的聲音,它們混合在一起就產生了白噪音。所以,當我們將海螺口對著耳朵時,白噪音會被收攏到一個相對密閉的環境中,在海螺中不斷反射,產生共鳴,這就是我們聽見的「大海的聲音」。
事實上,在日常生活中,海螺效應比比皆是。不僅是海螺能捕獲外界聲音,如果我們將暖水瓶的瓶口對著耳朵,也可以聽到「嗡嗡」的「風聲」,甚至用手輕輕地捂住耳朵也會聽到類似大海的聲音。是不是很神奇呢?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學原理一點通」原創,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