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威猛固態硬碟:1.6TB、都用散熱片了

2020-12-12 快科技

有沒有想過,超低功耗的固態硬碟有一天也要用上散熱片?Intel就準備這麼幹了。

Intel正在規劃新的2.5寸固態硬碟,開發代號「Fultondale」、「Pleasantdale」,容量分別達800GB、1.6TB。為了達成如此大容量,Intel將會使用兩塊PCB,其中一塊上是主控和快閃記憶體,另一塊上全是快閃記憶體。

這種做法在PCI-E擴展卡樣式的企業級固態硬碟上很常見,但用在2.5寸盤上似乎還是第一次。

正因如此,硬碟的體積將變得比較大,至少厚度大大增加,差不多應該有10K/15K SAS企業級硬碟的樣子,這意味著它們用在臺式機、伺服器裡沒問題,筆記本就別想了。

Fultondale、Pleasantdale的功耗都將高達25W左右,因此不加強散熱是不行了。根據Intel給出的設計圖,盤體內部將有大量的散熱片,但好在沒有風扇。

主控不詳,不知道會不會用SandForce SF3700?

根據此前的路線圖,這兩款硬碟將在2014年第四季度推出,因此有望在明年秋天的舊金山IDF 2013上看到實物展示。

相關焦點

  • 喬思伯M.2固態散熱器評測:你還在用鋁片給M2固態散熱?
    因為強大的性能需要主控和存儲晶片的支持,而由於體積小巧,發熱集中,M2固態的高溫問題,開始突顯 如果說溫度高僅僅只是溫度高,那麼大家還不是那麼在意。但是溫度高會嚴重影響M2固態的性能,很多M2固態都會在溫度過高的時候降速,以保證其穩定運行 面對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都會去購買一片鋁片來散熱。
  • 2020如何選購固態硬碟?小白必看的選購指南,附品牌對比分析
    用過Marvell主控的消費者都稱讚其性能及穩定性 ·瑞昱:同樣是臺灣系品牌,是一家新晉主控品牌,七彩虹部分SSD採用瑞昱主控方案。SSD中的快閃記憶體顆粒NAND/3D NAND FLASH,這裡面有一個簡單的流程,生產晶圓-晶圓測試-晶圓切割-Good die封裝-測試-處理,而黑片、白片、原片,就是在這個過程中逐步產生的 1、原片:即原廠自己生產並封裝出來的NAND晶片,目前能自己生產並封裝NAND晶片的大致有Intel、鎂du光、三星、海力士、東芝等幾個品牌;是最好的片,一般用於高端硬碟和伺服器存儲
  • 讓SATA SSD留在塵土,高性能Nvme協議固態硬碟選購指南
    說到Nvme固態,想必很多數碼愛好者們並不陌生。從一開始高端玩家們的玩物,到如今「飛入尋常百姓家」,中間不過經歷了2年左右。2018年,3D NAND技術已走向成熟,Nvme固態也已經是白菜價。然而,不少廠商也想分固態硬碟的一份羹,導致雜牌泛濫,表面固態層出不窮。
  • 奧睿科M.2固態移動硬碟體驗:讓你的M.2固態硬碟如獲新生
    浦科特M9PeG正面採用金屬散熱片設計,由於固態硬碟盒對M.2固態硬碟有厚度限制,如安裝則需要將金屬散熱片給拆卸。拆卸下來的金屬散熱片要注意收藏妥當,安裝步驟比電腦主板上的多了一步:先把固盤螺絲固定在固態硬碟的尾部,然後再從底面用螺絲固定。由於固態硬碟在讀寫數據過程中會產生熱量,特別是原來就帶散熱馬甲的固態硬碟。
  • 用白菜價換個心裡舒坦,奧睿科迅龍1T固態硬碟評測:慧榮主控
    為了趕上尾車,最近入手了一款奧睿科迅龍1T固態硬碟。拿到奧睿科迅龍V500 1T固態硬碟之後我第一時間選擇將其作為某信的聊天記錄存儲盤,實在是受夠了這塊每次在電腦登錄某信要等待60s以上時間戰了4年的機械老爺盤。不要問我為什麼這麼卡,等你的聊天記錄空間達到100G以上就有機會體驗到(文章最後分享如何快速還原微信記錄,破解騰訊的小把戲)。用了這麼久,今天也對奧睿科迅龍V500 1T固態硬碟做一個評測分享。
  • 東芝PK臺電NVMe固態硬碟對比測試,4K性能竟然相差45%
    很多人都知道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相比機械硬碟要快很多,無論是用來做系統盤還是做倉庫盤都是極好的。近來隨著快閃記憶體顆粒價格的不斷下探,以往高高在上的固態硬碟開始進入尋常百姓家。大容量的固態硬碟越來越普及,尤其是NVMe接口的固態硬碟憑藉小巧的體積和更快的讀寫速度而受到廣大用戶的歡迎。作為快閃記憶體鼻祖的東芝在固態硬碟領域不斷發力,推出了很多品質優秀的存儲產品。
  • 便宜量又足的TLC固態,Orico奧睿科 迅龍M.2 NVMe固態硬碟 評測
    買過用過那麼多固態,高端低端都說不好會有掉盤壞盤的情況發生,誰也不是歐皇,至於什麼MLC、QLC還是TLC,其實更長的質保,壞了可以免費換新還有性價比才是關鍵。和固態硬碟、硬碟盒一起還購買了個USB手持小風扇,夏日必備消暑利器。奧睿科包裝的設計語言還挺統一,產品圖簡單直接,就是感覺缺少了份精緻。
  • 白菜價換個心裡舒坦,奧睿科迅龍固態硬碟評測
    為了趕上尾車,最近入手了一款奧睿科迅龍1T固態硬碟。這個時候選擇入手固態價格自然是主要因素,全網綜合對比下來,奧睿科迅龍V500 1T固態硬碟應該是目前價格最具優勢的一款。拿到奧睿科迅龍V500 1T固態硬碟之後我第一時間選擇將其作為某信的聊天記錄存儲盤,實在是受夠了這塊每次在電腦登錄某信要等待60s以上時間戰了4年的機械老爺盤。
  • 擴展卡+硬碟盒DIY固態移動硬碟,Macmini告別空間緊張
    上圖是我256GBU盤(左側)的讀寫速度和一塊500GB NVMe固態硬碟(右側)的速度對比,二者的差距用一天一地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速度單位不同,注意換算)。我現在手裡還有三塊閒置的NVMe固態硬碟,本著不浪費資源的原則把它們利用起來。兼顧容量和速度的最好方案就是自己動手DIY一隻移動硬碟,而且是有著NVMe核心的超快速的移動硬碟。
  • 固態硬碟新神器:銀欣發布M.2散熱墊
    眾所周知,M.2接口的SSD已經成為固態硬碟陣營中的新寵,這與它的先天優勢是分不開的,比如走PCIe總線帶來的超高磁碟性能,能夠節省機箱空間的嬌小身材等。但與CPU等其他硬體一樣,性能也是一把雙刃劍,M.2 SSD在提供超高磁碟性能的同時,發熱量也是不容小覷的。
  • 我用300塊錢組裝一個DIY移動固態硬碟,大文件傳輸妥妥穩了!
    一開始打算買個USB3.0的優盤,看來看去想要高速度的價格似乎有點負擔不起了,忽然經過同事提點說買個M.2固態硬碟和移動硬碟盒是個相對性價比較高的方案,於是.....我買了ORICO的固態硬碟,選擇它主要是因為價格便宜,平均下來1GB只要1.32元,買個128GB的對於我來說基本夠用了。
  • 高性價比NVMe固態、臺電480G幻影M2固態硬碟評測
    其售價非常給力,平均1GB不到1塊錢,且性能強悍,持續讀寫都能去到1500MB/s以上,並且配有原裝鋁製散熱鰭片,讓固態硬碟日常運行更穩定,再加上其原廠快閃記憶體的用料,以及三年保修,個人感覺比上船要好…… 二、臺電480G幻影系列M2固態硬碟 開箱 臺電的這塊固態硬碟的包裝看起來還是很不錯的,黑色的配色,中間是紅色的固態硬碟彩印,左側是品牌
  • 固態硬碟有必要裝嗎?還不清楚?看這裡!
    先看看固態硬碟VS機械硬碟 直到在固態硬碟出現之前,機械硬碟幾乎霸佔了整個電腦硬碟的市場,而更新換代後的固態硬碟比起機械硬碟,自然有自己的優勢,這些優勢主要表現在:固態硬碟開機啟動的時間比較短,而且沒有噪音,另外,固態硬碟的讀寫速度比起機械硬碟也快了不少。 不過除了這些明顯的優勢,固態硬碟也存在問題。
  • 618值得買的固態硬碟!讓我們盤起來
    01 HP EX950 1T 固態硬碟 第一梯隊水準先給大家推薦一款高端水準的HP EX950 1T固態硬碟,在618當天京東優惠價格為799元!除此之外,HP EX950 1T固態硬碟還支持DST自檢測試,廣泛兼容Windows、MAC、linux系統,且無需安裝其他插件,做到即插即用。更擁有低功耗電源管理設計,減少硬碟發熱量。無論是工作還是待機,功耗一直處於最低狀態。
  • 全面邁入TB級時代 創見SSD370固態硬碟評測
    >5評測平臺簡介6基準數據測試7PCM8應用測試 評測總結<<返回分頁閱讀1固態硬碟跨入TB時代  【天極網同時伴隨著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廠商開始推出了大容量的固態硬碟產品,起始容量已經從過去64G發展到現在旗艦產品容量都從256G起步,更多的用戶了解到固態硬碟的好處與必要性,大容量產品也被用戶更廣為接受。而今眾廠商的固態硬碟也全面進入了TB級時代,越來越多的TB級固態硬碟進入了大眾的視野。
  • 沒M.2接口舊電腦的春天,鎧俠EXCERIA RC10 固態硬碟升級記
    下面通過這次電腦小升級,來分享一下沒M.2接口的老電腦是如何用上比SATA3固態硬碟更高速的NVMe固態硬碟。這次作為升級電腦的硬碟是選擇了:鎧俠EXCERIA RC10系列 NVMe固態硬碟 500GB(以下簡稱:鎧俠RC10),500GB版本的順序讀寫速度分別是1,700MB/s 和 1,600MB/s,隨機讀寫性能分別是350,000 IOPS和400,000 IOPS,它作為中端級別的固態硬碟,對於舊電腦升級來說已經足夠了。
  • ORICO M.2固態移動硬碟盒眾測分享:移動存儲也高速
    ▼盒子尺寸為108mm×34mm×11.5mm,淨重量(未裝固態硬碟前)則為39g,還是比較方便攜帶的。由於是透明的塑料盒,外觀顯得比較通透,一面有藍色鋁合金材質散熱片,來輔助內部的SSD散熱。這塊散熱片除了藍色外還有銀色、藍色和黑色的配色可選擇。這一面接口處還有奧睿科的LOGO。
  • 國產NVMe SSD上黑蘋果,穩定又快速,首款國產高端固態硬碟測評
    10.15版本的Mac來安裝,但是必須提前查好相關硬體的驅動是否滿足才能進行進一步的安裝操作,當然很多論壇上也有已經打入驅動的版本,如果有你的版本就直接用就行了,還有就是10.14.6還相對穩定,下面我們先來這次用於安裝mac的固體硬碟。
  • WD硬碟RAID 4TB追SSD實戰,飆 302M/s,還入「固態」幹啥?
    眾所周知,近些年來大型PC遊戲和平臺應用對電腦處理性能,以及硬碟讀寫速率的要求與日俱增,固態硬碟幾乎成為電腦必備硬體,且固態的接口豐富多樣,採用NVMe和SATA SSD固態儘管在速度上佔據「得天獨厚」的優勢,但與之價格相對應的容量和壽命,相對傳統機械硬碟卻顯得「吝嗇」許多。
  • Crucial英睿達P5 1TB固態硬碟評測
    ->4KiB Q32T8),CrystalDiskMark 6.0.02就能幫大家快速驗證NVMe固態硬碟能否達到官標峰值性能。 基準測試2:PCMark 8實用性能測試 PCMark 8存儲測試問世時間已有多年,但依然是當前最好用的固態硬碟性能基準測試之一。測試項目選擇貼近家用、設計和辦公,實用性強;記錄-回放式的原理確保了其測試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