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思伯M.2固態散熱器評測:你還在用鋁片給M2固態散熱?

2020-12-22 騰訊網

一、前言

M2固態一經推出,就廣受歡迎和好評,大家都對它的性能和體積讚不絕口,誰也想不到,這麼大容量的固態,居然可以做到這麼小

但是體積小巧帶來的並不全是優點,還帶來了很多缺點。由於體積小巧,發熱集中,導致M2固態的日常運行溫度總是高高在上。在之前M2固態性能還不是太強大,大多數M2固態都是採用SATA協議,大家對於M2固態的溫度還不是那麼敏感,但是最近,NVMe協議的M2固態開始暢銷,M2固態的性能開始暴漲,持續讀取從之前的500MB/s,暴漲到3000MB/s甚至5000MB/s

這麼強大的性能,帶來的肯定是巨大的發熱。因為強大的性能需要主控和存儲晶片的支持,而由於體積小巧,發熱集中,M2固態的高溫問題,開始突顯

如果說溫度高僅僅只是溫度高,那麼大家還不是那麼在意。但是溫度高會嚴重影響M2固態的性能,很多M2固態都會在溫度過高的時候降速,以保證其穩定運行

面對這個問題,很多小夥伴都會去購買一片鋁片來散熱。剛開始或者說低負載的時候還好,一旦進行持續讀寫,或者說一些高性能的M2固態,僅僅只依靠一片鋁片,貌似並不能獲得多麼出色的溫度表現

面對這種情況,喬思伯推出了一款M2固態散熱器,造型酷炫、用料給力,售價也並不高,讓我們來看看其表現到底如何

二、喬思伯M.2固態散熱器 開箱

喬思伯的這個M2固態散熱器的包裝很簡單

就是簡單的用透明的塑料殼將散熱器包在裡面

包裝的背面貼了一張標籤,印了很多信息

靠近看看,這個定語很多航。什麼全鋁材質、陽極噴沙工藝、鏡面鐳雕LOGO、硬朗線條風格等等,看著很浮誇

打開包裝,看到這個藍白色的紙片上還印了很多其他色彩的散熱片,這就很棒了,可以裝不同主體的機箱,或者直接用來搭配主板配色

紙片的背面印著散熱器的安裝步驟,整體的安裝步驟比較清晰,簡單看看圖示就能學會

三、喬思伯M.2固態散熱器 外觀

接著我們來看看散熱器的本體。這款M2散熱器是灰色的,上半部分是噴砂的,下半部分是鏡面的,下半部分的右側有鐳雕的喬思伯LOGO,散熱器整體看起來很精緻

稍微側一點,可以看到這個散熱器的厚度還是很給力的,並且分成上下兩層,上面是灰色的,一整塊鋁合金,並且有多層設計,下半部分是銀色的,用於固定M2固態

從M2散熱器的側面看過去,可以看到中間有多個溝槽,可以有效增大鋁塊和空氣的接觸面積,並且給風流通的空間

M2固態散熱器採用兩顆螺絲固定,固定位置在側面

底部的銀色金屬片,表面就是普通的拉絲處理,主要用於M2散熱器的固定

在上下兩部分之間,可以看到兩塊白色導熱墊,一片用於負責M2固態的正面,另一片用於負責M2固態的反面

四、喬思伯M.2固態散熱器 安裝

M2固態散熱的拆裝很簡單,使用螺絲刀擰掉固定螺絲即可

將M2散熱器分成上下兩部分

上面部分的接觸面是純平的,並且這裡的表面也有噴砂處理,摸上去手感不錯

固定件的內部表面也是拉絲處理的

這裡使用一塊2280規格的M2固態來做演示。如果M2固態原本就沒有散熱,那麼就可以直接安裝,如果原本有散熱,需要去掉原裝的散熱才能安裝

將導熱墊貼到M2固態的上下兩面,上面儘量完整的覆蓋主控和存儲晶片,下面就直接貼就行

將貼好導熱墊的M2固態放到固定件中,注意M2固態的前面接口位置和後部的固定孔位,需要留出適宜的距離

接著裝上上部的散熱片,可以推進去,也可以直接單邊壓進去

裝好上部的散熱片,對準側面的固定孔位,然後擰緊固定螺絲就可以了

五、喬思伯M.2固態散熱器 對比測試

這裡做個對比測試,測試分為三種工況,一種是沒有散熱的,一種是採用主板原裝散熱(技嘉Z390 Pro Wifi主板的原裝M2固態散熱,比馬雲家的鋁片散熱要厚實很多,其上面有一定的造型,可以增大和空氣的接觸面積),最後一種是採用喬思伯M2固態散熱器的

今天的室溫也是同樣的熱,有28℃左右。雖然早晚溫度下降了一些,但是中午的溫度還是那麼高

測試的M2插槽是這一根,遠離處理器的,儘量避免處理器的溫度影響

這裡的測試平臺是開放的,右側放一個360的模組扇,模擬日常機箱風道的情況。顯卡採用索泰的RTX2070 Super至尊Plus,待機情況應該不會對M2固態的溫度產生幹擾

電源使用安鈦克的HCG X1000,這塊電源還是非常給力的,輸出能力很強大,轉換率也很高,且風扇支持自動啟停,日常可以輕鬆實現0噪音

電源的側面使用了鋁合金材質,並進行了噴砂處理和陽極氧化,弄了一個金色,看起來還是很漂亮的

全模組電源,輸出實力強大,最上面一排都是PCIe模組輸出,即使應付兩塊3個8Pin輔助供電的顯卡,問題也不大

裝好測試平臺就可以開機了,螺絲刀開機還是很好用的

這個測試平臺還是很漂亮的航!

看具體的測試成績之前,先來看看圖標吧,我把下面的測試溫度簡單的繪製了一個圖標。藍色是裸板,溫度較高,待機溫度就已經50+了,稍微有點負載,溫度就會去到60+、甚至70+,很燙了已經;紅色是主板原裝M2散熱的,稍微加上一塊散熱,就能有效的降低M2固態的溫度,甚至最高溫度可以從73℃壓到55℃,降溫明顯;綠色的是這塊喬思伯的M2固態散熱,其可以將這塊固態溫度壓到40℃左右,非常誇張的效果,相比較於主板自帶的M2固態散熱依然有10℃左右的提升,有點厲害的

首先是裸板的待機情況,開機之後放置5分鐘左右,待機溫度穩定在53℃

這個時候測量固態的實際溫度,溫度最高在主控位置,待機時有46.3℃

接著使用AS SSD軟體跑測試,測試文件大小選擇10G,在持續讀寫的時候,固態硬碟的溫度就已經上升到了65℃,這個溫度很誇張了已經

接著去到4K讀寫測試,固態溫度進一步上升,最高去到73℃,甚至個別情況還會去到75℃,但是沒截到圖

實際測試固態硬碟的主控溫度,在61.2℃,很高了

接著更換主板原裝的M2固態散熱器,技嘉主板原裝的M2固態散熱器的用料很厚道,表面還做了一些造型,增大其和空氣的接觸面積

在保證散熱效果的同時,技嘉這個主板原裝的M2固態散熱器的高度控制的很棒,和PCIe槽的高度幾乎一樣,不會應縣任何PCIe的設備的安裝

接著是使用主板自帶的M2散熱器的情況,待機溫度直降6℃,直接穩到了50℃以下,僅有47℃

待機時,M2固態散熱表面的溫度僅有39.9℃

同樣是AS SSD測試,M2固態的溫度僅僅只在50℃上下波動

測試時的最高溫度出現在64隊列深度的讀寫測試部分,溫度最高去到了55℃。之前的裸板測試情況,最高溫度應該也在這個地方,但是因為溫度過高,固態硬碟的主控控制了一下,沒有讓溫度肆意增長

溫度最高的時候,主板自帶M2固態散熱器的表面溫度僅有45.1℃

最後是喬思伯M2固態散熱器的測試,喬思伯這個散熱器的顏值很高,正面看起來很漂亮

另外,這個散熱器背面的這個銀色的金屬件,表面不知道有沒有做絕緣處理,如果是小夥伴自己使用的話,最好貼上一層硬質塑料片,如果沒有的話,貼幾層透明膠帶也是可以的

喬思伯這個M2固態散熱器的高度比較高,會高於PCIe插槽的高度,會略微影響到顯卡的安裝,日常使用的時候需要注意兼容性,或者將其安裝到不安裝顯卡的PCIe插槽旁邊

待機情況,這個溫度持續降低,相比較於技嘉主板原裝M2散熱器的47℃,喬思伯這個M2散熱器讓M2固態待機溫度僅有41℃

散熱器的表面溫度更低,僅有38.1℃

接著進行測試,在單隊列深度隨機讀寫測試中,固態硬碟的溫度僅僅只有45℃,比使用技嘉主板原裝M2固態散熱器的待機溫度都低,太誇張了……

然後,我剛剛截到一張45℃的圖之後,M2固態硬碟的溫度就急轉直下,穩定在39℃了

M2散熱器表面的溫度也降低了,只有36.3℃了……這,是我打開的方式不對嘛,這讓我怎麼辦,硬碟在進行讀寫測試時的溫度比待機的都低,到哪說理去……

即使在剛剛的高溫部分,64隊列深度的隨機讀寫測試中,M2固態的溫度也僅僅只有44℃

並且在測試結束之後,M2固態的溫度直接穩定在38℃……之前待機的時候可是41℃呢,測試完之後待機變38℃了,這怎麼搞?仔細觀察後面的處理器溫度、主板溫度、顯卡溫度,均比待機時高了那麼1℃左右,其他溫度高了很正常,但是這個M2固態溫度低了怎麼解釋,難道說導熱墊被煲開了?後面這個M2的待機溫度就持續穩定在40℃以下……

六、總結

對於M2固態來說,散熱器還是非常有必要的!有和沒有的差別超大,高負載的情況最大可以相差20℃。因為沒有散熱器,主控的溫度極高,散熱面積小,散熱效率差,而有了散熱器之後,散熱器可以將主控的溫度平攤開來,增大和空氣的接觸面積,增大熱交換的效率,從而有效的降低M2固態的溫度。

普通M2散熱器和高端M2散熱器在散熱效果上的差別也很大,日常使用也會有個十幾攝氏度的差距。高端M2散熱器和普通M2散熱器主要有兩個最大的區別,一是體量,二是風道。高端散熱器一般都會使用一大塊鋁合金,並且在造型上會比較複雜,能較好的利用機箱內部的風道進行散熱。喬思伯這個M2散熱器的體量就很足,風道是左右設計的,可以充分利用絕大多數機箱前進後出的風道來進行散熱。當然,更高端的帶熱管的那種這裡不討論,我沒摸過,也不知道……

說點缺點,喬思伯這個M2散熱器的高度確實比較高,安裝需要考慮一定的兼容性;底部的金屬固定件沒有摸到明顯的絕緣處理,很多主板的M2插槽底部會有一些元件,雖然正常使用下肯定碰不到,但是有絕緣處理會放心一些。

最後,真的很推薦購買這個M2散熱器,才40塊錢。我之前在馬雲家買的鋁片式的散熱,算上郵費都接近20了,並且那個的散熱效果肯定比技嘉原裝的M2散熱要差上許多,綜合來看,喬思伯這個M2散熱器還是很值得購買的。

謝謝大家!

The End

相關焦點

  • 鑫谷追光者M1 SSD散熱馬甲評測:光汙染套裝的最後拼圖?
    [PConline 評測]隨著「光汙染」的普及,除了常規的機散熱風扇外,顯卡、CPU散熱器、內存、主板等DIY硬體紛紛加入了對RGB燈效的支持,五大件裡就只剩固態硬碟的RGB燈效比較罕見,不過絕大多數固態硬碟都不配備散熱馬甲,擁有RGB燈效的更是少之又少。
  • 性能強悍——奧睿科M_2 NVMe & SATA 固態硬碟盒
    安裝接下來就是實際安裝上硬碟來測試一下速度以及使用感受了,插上兩塊固態硬碟,一塊是一個是M.2 NVMe,一個是M.2 SATA,容量分別是500g跟60g的, NVMe在理論上不會成為瓶頸,但是這裡的M.2 SATA我用的是比較一般的,如果能達到400m/s就算是合格了。
  • 讀5000MB/s,售價1899,影馳HOF PRO M.2固態外觀
    最近入手了影馳新推出的HOF PRO M.2 1TB SSD,單從外觀上也是非常漂亮,今天先給大家來波開箱美圖吧。影馳HOF PRO M.2 1TB SSD屬於影馳名人堂高端產品系列的固態硬碟,整個外包裝正面有名人堂的圖標,並且標註了這是一款支持PCIe 4.0的固態硬碟。
  • 奧睿科M.2固態移動硬碟體驗:讓你的M.2固態硬碟如獲新生
    而M.2固態硬碟則不同,主板中一般只配備一個M.2接口,升級M.2固態硬碟意味著必須將舊的拆下來。不同於SATA接口的固態硬碟,可以找一條SATA3.0的線纜接到主板可以繼續使用。在正面板的中間位置,搭載了一塊鋁合金材質的散熱片,提升整體的設計美感的同時,也解決NVMe M.2 SSD發熱溫度偏高的問題。小酥這次是紅色版本,為了滿足不同人群的顏色需要,還有銀色、藍色和黑色的配色可選擇。
  • 提升散熱不只靠散熱器 選對矽脂也有效(全文)_散熱器_散熱器評測...
    1散熱不只靠散熱器    想提升散熱性能靠什麼?散熱器本身的性能?沒錯,但是你考慮過其他方面會對散熱帶來的影響麼?矽脂!並不適用於在民用CPU上使用,其導熱能力要比導熱矽脂差,凝固後很難將散熱器取下,不便於玩家的日常清理及升級。所以玩家們使用時通常用的是矽脂。
  • Orico雙盤位M.2固態硬碟盒評測:多盤對拷方便好用
    這時候一個雙盤拷貝工具就變得格外好用了,我就入手了一款這樣的雙M2接口的SSD固態硬碟,來看看效果如何吧。 Orico/奧睿科雙固態硬碟盒,採用的全鋁合金的材質製作,這樣不僅質感更好,更耐用,並且也可以更好的散熱,因為雙M2口的固態硬碟發熱量可能會比一般的單條M2 SSD使用要高,
  • 便宜量又足的TLC固態,Orico奧睿科 迅龍M.2 NVMe固態硬碟 評測
    M.2 NVMe固態硬碟。來張全家福,奧睿科迅龍系列固態硬碟的附件非常豐富,包括鋁合金材質的散熱馬甲、散熱矽膠、螺絲刀、說明書等。散熱馬甲屬於比較厚的那種,適用於臺式機主板M.2硬碟位散熱使用,可以用附帶的皮筋固定。
  • Intel威猛固態硬碟:1.6TB、都用散熱片了
    有沒有想過,超低功耗的固態硬碟有一天也要用上散熱片?Intel就準備這麼幹了。Intel正在規劃新的2.5寸固態硬碟,開發代號「Fultondale」、「Pleasantdale」,容量分別達800GB、1.6TB。
  • 喬思伯V8 ITX機箱體驗:安裝簡易零返工,200mm大風扇告別燜罐!
    大家好,我是白茶,今天給大家帶來一款ITX機箱體驗,雖然是ITX機箱,但實際大小要略大於普通的ITX機箱,不過也有著不同於普通ITX機箱的優點,它就是喬思伯機箱V8全鋁ITX機箱。開箱:最近老收到這種外包裝近乎殘缺的快遞,好在喬思伯的包裝很到位,拆開後並未發現有所損壞。
  • 高性價比NVMe固態、臺電480G幻影M2固態硬碟評測
    並且,X570主板標配兩個M2插槽,個別高端型號可以去到三個,即使沒有2.5英寸、3.5英寸硬碟的加入,也可以打造一個大容量、高存儲性能的平臺 但是,市面上的M2固態硬碟眾多,想要在這麼多的M2固態硬碟中挑選一個性價比高的,可不是那麼一件容易的事情 臺電NP900C幻影系列M2固態硬碟,就是一款性價比超高的選擇。
  • 深入分析:為何銅質散熱器比鋁質散熱慢
    銅比鋁吸熱快,銅沒有鋁散熱快。這句話大部分的DIY玩家都知道,所以純銅底座的散熱器一般都配備高轉速、大風量的風扇,增加銅底座的散熱能力。廠商也借這個理念推出了塞銅、鑲銅的散熱器,理由是用銅迅速帶走CPU熱量,然後通過鋁質鰭片快速散發。
  • ORICO M2PG-C3硬碟盒評測:M2固態硬碟的好伴侶
    背面是產品的性能產品,目前市面上M2固態硬碟常見有的兩種接口,分別M Key和B Key,ORICO M2PG-C3硬碟盒支持的是M-KEY接口的固態硬碟,在選擇時一定要確認自己的硬碟類型,避免買錯的尷尬。
  • 實測告訴你SSD散熱器哪家強
    種類1,單面式散熱器,顧名思義,散熱片只能進行單面散熱,通過粘貼或其他方式固定在SSD上,只能貼在SSD的一個表面。售價低廉,不佔用空間,時間長粘貼效果會下降,散熱一般。目前很多固態硬碟都是單面結構,包括部分1TB產品。
  • M.2 SSD夏天真的需要散熱
    當然,這樣的變動付出的代價還是很高的,畢竟整個主板電路和元器件設計都需要做相應的調整,大多時候人們還是傾向採用散熱片散熱,只不過非常有意思的是網上有傳出過國外GamersNexus.net網站運用溫度探頭對加裝散熱片前後的M.2固態硬碟的正面、背面和主控三個位置溫度進行檢驗。
  • 這個水冷有點帥,喬思伯SHADOW240水冷散熱器裝機評測
    RGB接線盒可以支持多組風扇,除了接駁水冷本身的風扇外,你也可以增加其他風扇;遙控器配置很巧妙,在不用軟體進行控制時,用遙控器就可以方便的進行燈效切換。配置遙控器的水冷散熱器還是很少的。在買這套水冷的同時還買一了一支喬思伯,CTG-2納米離態矽脂,這支矽脂散熱包裝比較誇張,用一個金屬的收納管進行收納。裡面的矽脂為4g ,熱傳導率高達11,價格也比一般的散熱矽脂貴不少。水冷泵安裝比較輕鬆,四枚彈力螺絲固定好了就行了,水冷泵的鏡面和鋁合金電鍍外殼發光很帶感,不開機時也覺得很有質感。
  • 喬思伯A4 ITX機箱評測:大容積的小鋼炮
    在ITX領域,現在又出現了一類稱為A4機箱的產品,在儘可能縮小體積的同時還能塞進高規格的硬體,但過小的體積也讓這類機箱的散熱受到消費者的質疑。喬思伯近期推出了A4 ITX機箱,在較小的體積內可容納高規格硬體同時能夠保證散熱。
  • PCIe 4.0固態,讀5000MB/s寫4000MB/s,影馳HOF PRO M.2怎麼樣?
    >4、影馳HOF PRO M.2固態屬於名人堂系列,為影馳高端產品,性能更加出眾;5、五年質保,時間夠長,而且影馳HOF PRO M.2還有VIP綠色通道;6、散熱器外觀漂亮,並且還帶有散熱銅管,進一步保證長時間使用的穩定性。
  • m2固態硬碟無法識別
    m2固態硬碟無法識別 2019年08月22日 22:18作者:王偉銘編輯:王偉銘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通過更換固態可以了解是否是固態的問題還是接口的問題。如果是接口問題,首先是儘量使用主板上的M.2接口,不要通過PCI-e轉接卡等進行轉接。
  • 別再糾結散熱器 選對矽脂也能省錢?(全文)_散熱器_散熱器評測...
    「同樣的散熱器在使用不同種類的散熱矽脂時,溫度最大可能會相差8度左右。」    當你還再為散熱器的價格和散熱能力而糾結的時候,你是否會想過夾在散熱器和CPU頂蓋間不起眼的導熱矽脂呢?我們每個人都知道如何正確的去塗抹矽脂,如何增大散熱器和CPU的貼合程度來提高散熱效果。
  • 固態硬碟新神器:銀欣發布M.2散熱墊
    眾所周知,M.2接口的SSD已經成為固態硬碟陣營中的新寵,這與它的先天優勢是分不開的,比如走PCIe總線帶來的超高磁碟性能,能夠節省機箱空間的嬌小身材等。但與CPU等其他硬體一樣,性能也是一把雙刃劍,M.2 SSD在提供超高磁碟性能的同時,發熱量也是不容小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