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羽大意失荊州,全都是因為他的一封信,信上寫了什麼呢?
因為聽了恭維話,壓抑的事情就會變得快樂起來,最後又因為聽了恭維話,產生了放鬆的想法,導致了一次次的失敗。關羽一生在戰場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享有很高的威望,很遺憾最後卻因為不注意丟了性命。公元219年,關羽發動了襄樊運動,戰鬥進展順利,拿下了敵軍。為了保命,曹操寫信給孫權,讓他派兵抄關羽的後路,另一方面,他繼續增加部隊到樊城。孫權以患病為由,公開命令呂蒙返回京都就醫,陸遜接替他當了前線的長官。此人當時並不出名,到了以後,他寫信給關羽,給關羽帶了一頂高帽子。
他說:「當你觀察敵人的缺點時,很容易取得巨大的成功。你取得了多麼大的成就啊,如果敵人被打敗了,對盟國也有好處。希望各位能夠藉此機會,完成橫掃中原的偉大事業,共同維護朝廷的綱常和紀律。最近,我,一個沒有能力的人,被任命到這裡來,我很佩服你,希望能得到你的善待和指導。」他又說:「周邊的人從四面八方讚美你,他們相信你的功績會永存。即使當年晉君主參加戰鬥,淮陰侯打敗趙國的戰略也不能超過你的成就。」然後他警告關羽提防曹操增加兵力。
他還說,他是一個學者,不能成為前線的主人。但他非常高興來到關羽身邊,而且,即使這些建議不符合關羽的策略,也可以看到他的嚮往。他說:「如果得到你的注意,你就會知道這些。」信中所說的「完成掃蕩中原的偉大事業」和「功德永固」,多麼好的一句話,其實向上面的這些比較有些言過其實了,有點過分諂媚。而且,那些給關羽提出的建議,並不是覺得關羽想不到這些,更多的僅僅在於拿到他的認可。
所以關羽讀了此人的話,以為信的意思是「崇敬、忠貞、寄託自己的前途」,所以他不再懷疑東吳會有什麼變化,就鬆了一口氣,慢慢地撤回了防守部隊,衝到了樊城,這也導致了關羽的失敗和喪命。有一句話叫「粗心大意,失去荊州」,仔細想想關羽的這些疏漏之處,我們仍然為這次拍馬屁感到高明,陸遜的阿諛一旦激烈,關羽的馬虎也就顯露出來了,如果關羽能夠更深入地思考他寫的這些的花言巧語,理解東吳的真正意圖,他會不會從後方撤軍北上呢?
如果關羽主動從樊城撤軍呢?關羽得知南軍落後東吳,立即從樊城南下。曹仁召集將軍們商量,他們都說一定要追上他,把關羽抓起來。趙卻想著,關羽留下最好,可以嚇一嚇孫權,如果關羽消失了,孫權將成為危害魏國的災難。曹仁聽了,不讓軍隊追上撤退的關羽。後來,曹操的命令來了,將軍們不允許追擊他們,也就是說,在曹營看來,無論是關羽部隊主動來攻打還是主動撤退,他們都不會去追擊,也就是說,他們是願意結束戰爭的。
從關羽的角度看,如果不是放鬆警惕,知道東吳的意圖,他能撤退嗎?關羽攻打樊城,淹沒七軍,奪取封地,俘虜三萬多名。樊城雖然沒有拿下來,但也取得了一些成績,也就是說,這場鬥爭已經受益,可以主動地退出。如果關羽主動撤軍,很難說東吳不敢動手,以關羽的能力,很難說東吳會在戰場上取勝。從這個角度看,關羽真是因為聽了誇獎的話放鬆了戒備的心。從這個角度看,偉大的英雄也有過不去的障礙。
你覺得一個人應該如何認識自己?喜歡的朋友歡迎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