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棗莊一古村落:拆了重建與修復加固,如何是好?

2020-12-23 知文圖報

山東棗莊一古村落,在當地名氣很大,聽說有幾百年歷史,一直想去看一看。5月1日,終於找到一位當地人做嚮導,出發!走在山間小道上,日頭正高,風涼涼的,到處槐花飄香。走著走著,當地人說:「到了!」我左瞧右看,好一陣子也沒找到,最後順著他的手指方向望去,原來古村就隱藏在茂密的樹林裡!

若想進入古村,先要經過這座石橋。橋面是當地最常見的青石板,由兩個石墩支撐著。也許是年久失修吧,其中一塊青石板斷了,被人用一截電線桿代替。石橋下面的洩洪溝,像一條長蛇蜿蜒著奔山頂而去。當地人說,多年前的一個夏天,雨下了三天三夜,山洪把橋淹了,但村子裡一點積水也沒有。

跨過石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石頭房子、石頭圍牆和滿是石子的街道,原始,古樸,林木茂盛,荒草叢生。走在街上,除了能聽到自己的腳步聲、說話聲,便是遠遠近近的、清晰可辨的鳥叫蟲鳴。這裡的村民都遷走了,開發還沒完全展開。但人一退出,鳥很快就來了,小動物就多了,草木也愈加繁茂起來。

一棟棟老房子靜靜地端坐在那裡。牆壁是石頭砌的,屋頂繕著厚厚的麥秸,由於年頭久了,麥秸在風吹雨淋之下,已經嘔得發黑,有些地方也漏雨了。多數房子是一門、兩窗、三間,這種規格是北方普通百姓傳統民宿的標配。

這間房子周邊沒發現圍牆,是原來就沒有、還是後來倒塌了?不得而知。以前,山裡人蓋房子,都是請本村的人幫忙,管飯但不給工錢。有的房子蓋好了,錢也花光了甚至還舉了債,就再也壘不起石頭牆,只好拉個籬笆臨時擋一擋。

這座臨街的老房子,造型別致,一看就是殷實之家。主房下層是石土混合結構,石外土內;上層為磚土混合結構,磚骨土肉。從房頂的青磚、灰瓦、飛簷造型推測,此房應建於晚清或更早。主房與大門之間的拱形結構,說明這裡曾是開門或開窗,是臨街的店鋪。

繼續往東走,可以看到一條輔街。雖然不是主街,但也足夠寬敞。街道兩邊長著粗壯的楊樹、榆樹、槐樹和戀子樹(不知是否準確)等當地樹種,枝繁葉茂,生機勃勃。相比之下,近在咫尺的老房子顯得更為低矮、深沉和缺乏生氣。

當下正是槐花盛開,本想去採集點槐花,卻突然被眼前一座碩大建築所震驚——古樓!他矗立在眾多石房子中間,隱藏在高聳的楊、槐樹後面,從外形看,牆石、青磚、窗體和兩個突出的水流子均保存完好。這種建築已難得一見!

我家也曾有一座類似的古樓裡,我從小就在裡面生活。這種樓的二樓是木板的,約5公分厚;從一樓去二樓,要爬豎在樓角處的直上直下的木梯;從二樓去樓頂也靠梯子。在樓頂出口處,應有一個2至3平米的小門樓,保護出口不進雨水。

我家的樓建於1900年左右,這座樓應該也與之相仿。可惜在1992年,村裡整修道路,我家的樓衝路,父親覺得不能耽誤大傢伙走路,下決心給拆了。那時沒有保護古建築的意識,放到現在,絕拆不了的。

離開古樓,遇到一位老人。攀談中得知,這個村子裡的人都姓劉,祖祖輩輩在這裡生活了幾百年了。那座古樓是鹹豐年間的一個地主蓋的,到現在有200多年了。他還說,那個地主為人很好,誰家沒吃的他就幫誰,從來不欺負人、禍害人。

這座房子是老人家的,前兩年還住。老人說,他78歲,有重孫子了,這座房子是他父親建的,到現在也100多年了。老人還說,村裡的人都搬走了,你看各家各戶都編了號,有公司來開發,要把老房子全拆了,然後蓋民宿。

這個圓形的石槽,是老人用來餵小狗的。「這是我30年前親手鑿的!」「如果把老房子修修,加固加固當民宿,我支持。建新的哪裡不能建?幾百年的村子拆了,以後還能看見老樓嗎?後代還能找到老根嗎?」老人邊說邊抽菸,十分激動。

老人還說,這個村子有靈氣,石榴樹很能活,結出的石榴很甜。的確,在不遠的街邊就有兩棵,不知道什麼品種,從樹樁形態看,應該有上百年的歷史。這樣的老樁,在村民眼裡可能不值錢,但實際上價值不菲,但願她能永遠生長在這片土地上。

這是碓窩子,以前老百姓搗豆扁子、麥仁子、棒襂子用的。一般放在街邊,大家公用。既有碓窩子,應還有碓頭,但找了許久也沒找到。

這是好像是一座石磨的底座,上面的磨盤不見了。老百姓用這種磨磨出來的糊子,主要是攤煎餅用。

這是水井上搭轆轤用的石板,上面的方孔是放轆轤柄的,這個東西估計許多人不認識。

這家大門垛子中間,放著兩塊精美的石雕,上面分別寫著「勤儉」「持家」四個字,字體精美,古風濃厚。

這個東西位於村頭洩洪道內,三個石墩具體何時修建、作何用途不得而知,但也堅固挺拔,很有味道。

這座生在山裡、長在山裡的古村落,現已無法藏身。我們不了解具體情況,對她的命運沒有發言權,但仍期望著不要破壞她,好好保護她。否則,消失的將永不復還,我們就只能剩下懷念了。

相關焦點

  • 清水縣賈川鄉梅江村:古村落煥發勃勃生機
    梅江古村落約形成於元代以前,現存古建築6處,為清代中期進士朱正南故居,自2013年被列入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以來,梅江村積極作為,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讓這座古村落煥發勃勃生機。「梅江村為全縣6個未脫貧村之一,現有貧困人口15戶56人,貧困發生率降至4.31%,努力爭取6月底實現整村脫貧退出。」
  • 古村落保護須活態傳承
    光明日報記者 王國平攝/光明圖片  論壇由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文物學會古村鎮專委會、福建省文聯和南平市委宣傳部聯合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圍繞古村落價值、古村落地方區域特色、古村落保護與發展途徑等話題展開探討。其中,如何正確看待古村落的文化內涵、如何認識古村落保護中「人」的地位成為討論的焦點。
  • 如何寫好「拆」、「整」、「建」、「美」這四個字?
    記者在會前採訪了解到,代表委員們非常關注「大拆大整」和「大建大美」。在他們看來,「大拆大整」「大建大美」的聯動推進,打開了城市轉型和經濟轉型的廣闊空間,呈現出溫州發展的巨大潛力和美好前景,未來溫州發展的動力、空間、底氣,都與這兩個詞密切相關。那麼如何寫好「拆」、「整」、「建」、「美」這四個字呢?代表委員們都有自己的一些想法,並寫進了他們的建議、議案和提案。
  • 丹徒黃墟村——讓古村落在鄉村振興中「煥新」
    近年來,黃墟村積極修繕保護傳統村落和古建築,讓古村落「煥新」,讓歷史文化「活起來」。據《黃墟殷氏家乘》載,黃墟村始建於元代。現存的黃墟古村落,以「十字街」為中心,向東西南北方向延展,建築以徽派風格為主,歷史遺蹟眾多。古村核心區民國前所建民居約2.1萬平方米,古街、祠堂、故居、古墓、古樹等保存較為完好。
  • 河南古村落遭山洪成"孤島" 7村民聊天撐過49小時
    這是個明代留下的古村落,洪水阻斷出路,電和通信也斷了;春節剩的紅蠟燭是唯一光源,他們點兩小時吹滅,半小時後再點;手機全部關閉,隔段時間打開一部,看有沒有信號;兩天兩夜,他們靠聊天支撐,甚至做了「最壞的打算」……
  • 南澳隱藏最美生態古村落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張連城 鄭向鵬 通訊員 楊洪 彭刊 文/圖 大鵬海景優美,盡人皆知;大鵬南澳古村落養在深閨人未識,開發利用仍是個難題,也成為南澳人心中的痛。如何盤活古村落資源,讓深圳人一睹芳容,讓居民享受更多的旅遊發展紅利,成為南澳辦事處致力解決的問題。
  • 廣西賀州125個古村落,青磚黛瓦間尋覓古色古香
    多年來,賀州對古村落的保護,可謂不遺餘力,通過出臺一系列的重要舉措,不斷完善傳統村落基礎設施,加強傳統村落修復保護,改善傳統村落人居環境,取得了明顯成效。村裡的古驛道、古拱橋、古炮樓等,均保存完好。位於賀州市鐘山縣石龍鎮的松桂村,村裡大量建於明清時期的古民居保存也較完好。分布在松桂村各個巷道出口處的古門樓,給人「五步一門樓」的視覺體驗,主街巷兩旁的酒坊、磨坊和煙坊等無一不彰顯著松桂村曾經的繁華。
  • 藏在磁縣的古村落,值得一去!
    花駝村歷史悠久,東魏時建村,現存村落建築以明清、民國時代為主,多為石砌而成,因山就勢,錯落有致,質樸濃鬱。村內有129師兵工廠舊址以及傳統民居、古槐、古碑刻古樹等古蹟,保留了原始的生態環境。村南有著名的天保寨,傳說是劉秀被王莽追殺避難的地方,寨上景色宜人,植物繁多,花駝村是磁縣保留最為完整的傳統村落之一。
  • 探訪齊魯民宿(17)|牛記庵古村落養生度假村:來「天上的村落」修心...
    5月26日,由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發起的「好客山東·精品民宿」媒體採風活動來到淄博市淄川區的牛記庵,感受奇山秀水。牛記庵村位於淄川區崑崙鎮西南13公裡,是一個距今已有400餘年歷史的大山深處古村落,具有「天上的村落」之稱。
  • 湖北浠水:打響水毀公路橋梁修復重建攻堅戰
    中國發展網訊 7月22日,湖北浠水縣交通運輸局組織浠水路橋公司在S228松巴線路基塌方處,修築大型漿砌擋土牆,修復加固路基。23日,中鐵大橋局施工隊在清泉鎮河東街8組水毀橋梁處修建便道,恢復附近群眾的出行。這兩個項目的開工,意味著該縣正式打響災後水毀公路橋梁修復重建攻堅戰。
  • 寧波海曙4大古村落,值得一去的隱匿風光
    地處市中心,自古繁華,海曙同時也保存著許多美好的古村落。一起來看看4大古村落,你曾經去過幾個?1 李家坑古村海曙區章水鎮,在海拔800多米的杖錫山麓下,一片翠色映襯下的幽谷秘境。或許不夠精緻,也不夠秀氣,但在翠色映襯下的李家坑,是一個真正的原生態古村落。溪水潺潺、廊橋蜿蜒、街巷深幽,山風拂過,草木隨之譁譁作響,抬眼處皆是自然美景,呼吸間儘是清新空氣。李家坑村原名徐家暢村。始祖李龔薦自清初於永康長恬遷入定居。
  • 廣州小洲村文化人紛紛言退 古村落成「大工地」
    古村落掀起拆舊建新熱  10月12日至13日,記者兩度走進小洲村,最直觀的感受是:這裡已經成為一個雜亂的工地,大大小小的在建民居「遍地開花」——  簡氏宗祠附近,南勝大街三巷,一處房屋已建至三層,另有一處正將舊房推倒;  慕南簡公祠後邊,一處舊房剛剛拆掉,準備建新房;蠔殼屋附近,西園大街5號對面,一處房屋已建兩層半
  • 惠州新增兩個「廣東省古村落」
    記者近日從市民協獲悉,經省文聯、省民協組織評審專家終評認定,全省共有43個村落入選廣東省第六批古村落名單。其中,我市有2個古村落入選,分別是惠東縣平海鎮嶺邊村和惠東縣鐵湧鎮河潭村。至此,惠州市已有33個「廣東省古村落」。   平海嶺邊村和鐵湧河潭村於2017年4月申報廣東省古村落,2018年10月,經省專家組現場實地考察後初評通過。
  • 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丨「鐵道遊擊隊精神」激勵棗莊攻堅克難...
    齊魯網·閃電新聞11月22日訊 今天上午,由中共山東省委網信辦主辦,魯網承辦,中共棗莊市委網信辦、中共濟寧市委網信辦協辦的「決勝2020——脫貧攻堅看山東」網絡主題活動在山東棗莊啟動。「彈起我心愛的土琵琶,唱起那動人的歌謠……」棗莊是鐵道遊擊隊的故鄉,鐵道遊擊隊是棗莊最美的傳奇、最亮的名片。
  • 房莊古、美麗田園山東棗莊的梨園是梨花必須去的地方
    脈衝標題三山,形狀比如意好。茂林古村,田園仙苑。響水河畔,雙虹臥波。巖石崎嶇,音樂悠揚。嘉慶梅若瑤池梨園。我要介紹一個位於山東棗莊山亭區的古梨園,具體地址是山亭區城頭鎮,據說是清代嘉慶時期種植的,他有的歷史了,他是棗莊市中最古老、保存最完整的古梨樹群,我是房莊古。
  • 無門票,濟南出發,一日休閒自駕,漫遊山東第一古村落!
    這樣好的天氣,當然要抓住機會出去好好玩呀!今天給咱小夥伴們介紹一處適合休閒遊玩,村中漫步的古村落——西廂村。聽到村民很多小夥伴可能覺得是不是和《西廂記》有點啥關係啊,實際上除了村子裡的石橋上雕刻了西廂記的一點點片段,別的還真是沒有很大的關係。但是,西廂村被稱為山東第一古村落,確實也是非常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 湖邊古村落,現代與古樸巧妙融合,說是古村其實更多的是仿古建築
    這其中,旅行箱不得不說的就是潛口民宅了,潛口民宅算是拆遷保護的典範(前面有一篇關於潛口民宅的文章喲),拆遷重建之後更是從民宅榮升為國保單位。除此之外還有秀裡影視城,但是今天旅行箱想帶大家走進另外一處拆遷重建的小景點,就是在新安江江畔的湖邊古村落。湖邊古村落不要看裡面有個「古」字,但其實是一個新的小景點。
  • 曾經輝煌的方頂村,如今被質疑:不是鄭州最大明清古村落
    明代時期的方頂村,曾叫過方頂寨,後因高於其他地方而後改為方頂村,這一村名到今日已有600年歷史!村落中保留的祠堂和名人故居偏多,因為明代時期遷徙過來的山西地區的人較多,所以在境內能看到黃土高原獨有的窯洞一點也不稀奇。村落的中原地區傳統的民居和坡頂板式建築的頂房,也是古代建築的一種表現形式。
  • 傳統古村落的「原汁原味」是什麼
    資料圖:空中鳥瞰福建漳州埭美古村落 王東明 攝中新社福建尤溪12月5日電 題:傳統古村落的「原汁原味」是什麼作者 林春茵 洪新瑜作為紫禁城裡的古建專家清華同衡遺產保護與城鄉發展研究中心傳統村落所所長孫娜也從北京南下,駐紮福建福州周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永泰竹頭寨。中國傳統古村落保護方興未艾。在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下稱中國民協)發起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搶救工程中,越來越多知識分子走出書齋,沉浸到「中華大地的肌理」中,搶救和保護古村落。
  • 魯南明珠,運河古城,山東棗莊十大旅遊景點
    棗莊位於山東省南部,在唐宋時形成村落,因境內多棗樹而得名棗莊。棗莊擁有7300年的始祖文化、4300年的城邦文化、2700年的運河文化,始建於秦漢時期的臺兒莊古城,被世界旅遊組織稱為「活著的古運河」、「京杭運河僅存的遺產村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