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海的《林海談詩》要被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林海「文革」前考入清華大學通信專業,作為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研究生,在北京理工大學先後攻讀信號處理碩士和博士學位。所謂「信號處理」,就是把記錄在某種媒體上的信號通過特定技術處理以抽取出有用信息的過程,它是對信號進行提取、變換、分析、綜合等處理過程的統稱。信號處理又是以數位訊號處理為中心而發展的。這是因為信號通常可以用數位化形式來表示,而數位化的信號則可以在計算機上通過軟體來實現計算或處理。在全球日益信息化、網絡化的今天,信號處理技術無疑是一門極富活力的學科,正以強大的滲透力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領域。沒想到,林海居然把他的專業知識運用到了對詩詞尤其是漢語古典詩詞格律的解析上,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
在林海的這本書中給出了唐詩格律的數學表達形式:
唐格律詩分為五言詩和七言詩,兩者又各有律詩和絕句,每種律詩和絕句都有4種不同的格律,即「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和「平起平收」,所以,唐詩共有16種格律。當我們用數位化的方法來表達這些格律之後,我們發現其中蘊含著5條規律。有了這5條規律,我們能夠從一種基本的格律出發,用數學的方法推導出其他15種格律,而沒有任何的遺漏或者例外。
現在,按照唐詩的16種格律依次敘述如下:
1.五言絕句,仄起仄收,稱為「基本正體」,數字表達式「1906031C」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黃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欲窮千裡目,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更上一層樓。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所謂「數字表達式」,就是用數字「0」表示平聲,用數字「1」表示仄聲,再把一句的平仄的數字看作2進位數字,轉變為16進位數字,把各句的16進數字連起來,得數字表達式。
2.五言絕句,仄起平收,稱為「基本變體」,數字表達式「1C06031C」
盧綸:《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將軍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平明尋白羽,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沒在石稜中。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把「正體」的第一句的數字表達式「19」加上一個常數「03」,就可以得到「變體」的第一句的數字表達式。以後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條普遍的規律:
規律1:正體+03=變體
3.五言絕句,平起仄收,稱為「換位正體」,數字表達式「031C1906」
李白:《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不敢高聲語,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恐驚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把「基本正體」的前兩句與後兩句對換,就得到「換位正體」。這是第二條規律,對於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都是適用的。:
規律2:基本正體兩聯對換=換位正體
4.五言絕句,平起平收,稱為「換位變體」,數字表達式「061C1906」
李商隱:《聽鼓》
城頭迭骨聲,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欲問漁陽慘,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時無禰正平。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我們把「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首句「03」加上「03」,得到「06」,即得「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061C1906」。通過這個例子的驗證,可知此說不假。
5.七言絕句,平起仄收,稱為「基本正體」,數字表達式「1966631C」
陸遊:《夜讀範至能……》
公卿有黨排宗澤,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帷幄無人用嶽飛。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遺老不應知此恨,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亦逢汗節解沾衣。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把五言絕句的數字表達式裡所有的「0」都換成「6」,就得到七言絕句的數字表達式。這是第三條普遍的規律,不但對於絕句適用,對於律詩也是適用的:
規律3:五言0換6=七言
6.七言絕句,平起平收,稱為「基本變體」,數字表達式「1C66631C」
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千裡江陵一日還。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兩岸猿聲啼不住,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輕舟已過萬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我們可以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把七言的「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66631C」中,第一句的「19」加「03」得到「1C」,從而得到七言的「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66631C」。我們也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06031C」中所有的「0」都換為「6」,得到七言的「基本變體」同樣的結果。
7.七言絕句,仄起仄收,稱為「換位正體」,數字表達式「631C 1966」
杜甫:《絕句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一行白鷺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門泊東吳萬裡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我們可以根據「基本正體兩聯對換=換位正體」的規律,把七言的「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66631C」前後兩句對換,得到七言的「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631C 1966」。我們也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中所有的「0」都換為「6」,得到七言的「換位正體」同樣的結果。
8.七言絕句,仄起平收,稱為「換位變體」,數字表達式「661C 1966」
李白:《蘇臺攬古》
舊苑荒臺楊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菱歌清唱不勝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曾照吳王宮裡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我們可以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把七言的「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631C 1966」中,第一句的「63」加「03」得到「66」,從而得到七言的「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661C 1966」。我們也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061C1906」中所有的「0」都換為「6」,得到七言的「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661C 1966」,結果是一樣的。
上面我們已經列出了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的8種格律,闡明了它們彼此的關係。為了把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變成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我們引進了兩條新的規律:
規律4:絕句正體+絕句正體=律詩正體
規律5:絕句變體+絕句正體=律詩變體
這兩條規律無論對於五言還是七言,都是普遍適用的。當然,前面所說的「正體+0=變體」和「五言0換6=七言」也還是普遍地適用。下面我們就據此來介紹五言和七言律詩的8種格律。
9.五言律詩,仄起仄收,稱為「基本正體」,數字表達式「1906031C1906031C」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無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笛中聞折柳,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曉戰隨金鼓,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願將腰下劍,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直為斬樓蘭。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我們根據「絕句正體+絕句正體=律詩正體」的規律,把五言絕句「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06031C」再重複一次,就得到五言律詩「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06031C1906031C」。
10.五言律詩,仄起平收,稱為「基本變體」,數字表達式「1C06031C1906031C」
王維:《觀獵》
風勁角弓鳴,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將軍獵渭城。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草枯鷹眼疾,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雪盡馬蹄輕。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忽過新豐市,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還歸細柳營。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回看射鵰處,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千裡暮雲平。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我們根據「絕句變體+絕句正體=律詩變體」的規律,把五言絕句「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06031C」和五言絕句「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06031C」連接在一起,得到五言律詩「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06031C1906031C」。我們也可以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把五言律詩「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06031C1906031C」中,「19」變為「1C」,得到相同的結果。
11.五言律詩,平起仄收,稱為「換位正體」,數字表達式「031C1906031C1906」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天氣晚來秋。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明月松間照,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竹喧歸浣女,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蓮動下漁舟。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隨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王孫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我們根據「絕句正體+絕句正體=律詩正體」的規律,把五言絕句「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再重複一次,就得到五言律詩「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031C1906」。
12.五言律詩,平起平收,稱為「換位變體」,數字表達式「061C1906031C1906」
李商隱:《晚晴》
深居俯夾城,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春去夏猶清。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天意憐幽草,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人間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並添高閣迥,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越鳥巢幹後,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歸飛體更輕。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我們根據「絕句變體+絕句正體=律詩變體」的規律,把五言絕句「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061C1906」和五言絕句「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連接在一起,得到五言律詩「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061C1906031C1906」。我們也可以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把五言律詩「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031C1906」中,「03」變為「06」,得到相同的結果。
13.七言律詩,平起仄收,稱為「基本正體」,數字表達式「1966631C1966631C」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
巴山楚水悽涼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二十三年棄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懷舊空吟聞笛賦, 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到鄉翻似爛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沉舟側畔千帆過,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今日聽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暫憑杯酒長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我們根據「絕句正體+絕句正體=律詩正體」的規律,把七言絕句「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66631C」再重複一次,就得到七言律詩「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66631C1966631C」。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律詩「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06031C1906031C」中的「0」換為「6」,得到相同的結果。
14.七言律詩,平起平收,稱為「基本變體」,數字表達式「1C66631C1966631C」
祖詠:《望薊門》
燕臺一去客心驚,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簫鼓喧喧漢將營。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萬裡寒光生積雪,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三邊曙色動危旌。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沙場烽火侵胡月,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海畔雲山擁薊城。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少小雖非投筆吏,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論功還欲請長纓。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我們根據「絕句變體+絕句正體=律詩變體」的規律,把七言絕句「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66631C」和七言絕句「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66631C」連接在一起,得到七言律詩「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66631C1966631C」。我們也可以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把七言律詩「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66631C1966631C」中,「19」變為「1C」,得到相同的結果。另外,我們也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律詩「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06031C1906031C」中的「0」換為「6」,得到相同的結果。
15.七言律詩,仄起仄收,稱為「換位正體」,數字表達式「631C1966631C1966」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初聞涕淚滿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卻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漫捲詩書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白日放歌須縱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青春作伴好還鄉。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即從巴峽穿巫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便下襄陽向洛陽。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我們根據「絕句正體+絕句正體=律詩正體」的規律,把七言絕句「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631C1966」再重複一次,就得到七言律詩「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631C1966631C1966」。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律詩「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031C1906」中的「0」換為「6」,得到相同的結果。
16.七言律詩,仄起平收,稱為「換位變體」,數字表達式「661C1966631C1966」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映階碧草皆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隔葉黃鸝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三顧頻煩天下計, 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兩朝開濟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出師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長使英雄淚滿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我們根據「絕句變體+絕句正體=律詩變體」的規律,把七言絕句「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661C1966」和七言絕句「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631C1966」連接在一起,得到七言律詩「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661C1966631C1966」。我們也可以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把七言律詩「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631C1966631C1966」中,「63」變為「66」,得到相同的結果。另外,我們還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律詩「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061C1906031C1906」中的「0」換為「6」,得到完全一樣的結果。
根據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從五言絕句的「基本正體」出發,利用5條數學規律,導出唐詩全部16種格律。我們之所以稱之為規律,是因為它們滿足了兩個條件:(a)它們不是對於個別現象的描述,而是對於具有同一性質的諸多現象的本質的概括和抽象;(b)在它們規定的條件下,具有普遍的意義,不存在任何例外。我在這裡第一次揭示了唐詩格律的這5條規律,我已經用窮舉法做出了證明。但是如果要問為什麼存在這樣的規律,我只能坦率地說:我不知道。
至於唐代的詩人們是否明白唐詩格律中的數學規律,我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是我想到一個類似的例子。前些年出土了吳王的寶劍,光芒四射而且鋒利異常,劍身上還有美麗的花紋。科學工作者用現代的技術對寶劍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我們同樣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吳國的工匠們是否懂得化學。但是劍就是劍,它的化學成分是客觀存在的,現代的科學工作者只是用現代的方法給以說明而已。
【本文轉載蓮花王子博客】
本公眾號目前已經完成高中數學必修一,二,四,五四本教材的課堂教學實錄,且全部發布在本號中。每節課程都有例題配置,希望您喜歡,所有課程均免費觀看,我們的目的只是讓有需要的人有所收穫,這就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