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格律竟然也有數學表達式!

2021-02-19 數學e點通

    林海的《林海談詩》要被北京工業大學出版社出版了,林海「文革」前考入清華大學通信專業,作為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批研究生,在北京理工大學先後攻讀信號處理碩士和博士學位。所謂「信號處理」,就是把記錄在某種媒體上的信號通過特定技術處理以抽取出有用信息的過程,它是對信號進行提取、變換、分析、綜合等處理過程的統稱。信號處理又是以數位訊號處理為中心而發展的。這是因為信號通常可以用數位化形式來表示,而數位化的信號則可以在計算機上通過軟體來實現計算或處理。在全球日益信息化、網絡化的今天,信號處理技術無疑是一門極富活力的學科,正以強大的滲透力被應用到越來越多的領域。沒想到,林海居然把他的專業知識運用到了對詩詞尤其是漢語古典詩詞格律的解析上,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奇效。

 在林海的這本書中給出了唐詩格律的數學表達形式:

    唐格律詩分為五言詩和七言詩,兩者又各有律詩和絕句,每種律詩和絕句都有4種不同的格律,即「仄起仄收」、「平起仄收」、「仄起平收」和「平起平收」,所以,唐詩共有16種格律。當我們用數位化的方法來表達這些格律之後,我們發現其中蘊含著5條規律。有了這5條規律,我們能夠從一種基本的格律出發,用數學的方法推導出其他15種格律,而沒有任何的遺漏或者例外。

 現在,按照唐詩的16種格律依次敘述如下:

 1.五言絕句,仄起仄收,稱為「基本正體」,數字表達式「1906031C」

 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黃河入海流。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欲窮千裡目,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更上一層樓。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所謂「數字表達式」,就是用數字「0」表示平聲,用數字「1」表示仄聲,再把一句的平仄的數字看作2進位數字,轉變為16進位數字,把各句的16進數字連起來,得數字表達式。

2.五言絕句,仄起平收,稱為「基本變體」,數字表達式「1C06031C」

 盧綸:《塞下曲》

林暗草驚風,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將軍夜引弓。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平明尋白羽,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沒在石稜中。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把「正體」的第一句的數字表達式「19」加上一個常數「03」,就可以得到「變體」的第一句的數字表達式。以後我們可以看到,這是一條普遍的規律:

 規律1:正體+03=變體

3.五言絕句,平起仄收,稱為「換位正體」,數字表達式「031C1906」

 李白:《夜宿山寺》

危樓高百尺,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手可摘星辰。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不敢高聲語,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恐驚天上人。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把「基本正體」的前兩句與後兩句對換,就得到「換位正體」。這是第二條規律,對於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都是適用的。:

 規律2:基本正體兩聯對換=換位正體

4.五言絕句,平起平收,稱為「換位變體」,數字表達式「061C1906」

 李商隱:《聽鼓》

城頭迭骨聲,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城下暮江清。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欲問漁陽慘,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時無禰正平。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我們把「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首句「03」加上「03」,得到「06」,即得「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061C1906」。通過這個例子的驗證,可知此說不假。

5.七言絕句,平起仄收,稱為「基本正體」,數字表達式「1966631C」

 陸遊:《夜讀範至能……》

公卿有黨排宗澤,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帷幄無人用嶽飛。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遺老不應知此恨,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亦逢汗節解沾衣。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把五言絕句的數字表達式裡所有的「0」都換成「6」,就得到七言絕句的數字表達式。這是第三條普遍的規律,不但對於絕句適用,對於律詩也是適用的:

 規律3:五言0換6=七言

6.七言絕句,平起平收,稱為「基本變體」,數字表達式「1C66631C」

 李白:《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千裡江陵一日還。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兩岸猿聲啼不住,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輕舟已過萬重山。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我們可以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把七言的「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66631C」中,第一句的「19」加「03」得到「1C」,從而得到七言的「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66631C」。我們也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06031C」中所有的「0」都換為「6」,得到七言的「基本變體」同樣的結果。

7.七言絕句,仄起仄收,稱為「換位正體」,數字表達式「631C 1966」

 杜甫:《絕句四首(其三)》

兩個黃鸝鳴翠柳, 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一行白鷺上青天。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窗含西嶺千秋雪,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門泊東吳萬裡船。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我們可以根據「基本正體兩聯對換=換位正體」的規律,把七言的「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66631C」前後兩句對換,得到七言的「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631C 1966」。我們也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中所有的「0」都換為「6」,得到七言的「換位正體」同樣的結果。

8.七言絕句,仄起平收,稱為「換位變體」,數字表達式「661C 1966」

 李白:《蘇臺攬古》

舊苑荒臺楊柳新,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菱歌清唱不勝春。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只今惟有西江月,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曾照吳王宮裡人。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我們可以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把七言的「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631C 1966」中,第一句的「63」加「03」得到「66」,從而得到七言的「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661C 1966」。我們也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061C1906」中所有的「0」都換為「6」,得到七言的「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661C 1966」,結果是一樣的。

    上面我們已經列出了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的8種格律,闡明了它們彼此的關係。為了把五言絕句和七言絕句變成五言律詩和七言律詩,我們引進了兩條新的規律:

規律4:絕句正體+絕句正體=律詩正體

規律5:絕句變體+絕句正體=律詩變體

    這兩條規律無論對於五言還是七言,都是普遍適用的。當然,前面所說的「正體+0=變體」和「五言0換6=七言」也還是普遍地適用。下面我們就據此來介紹五言和七言律詩的8種格律。

9.五言律詩,仄起仄收,稱為「基本正體」,數字表達式「1906031C1906031C」

 李白:《塞下曲》

五月天山雪,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無花只有寒。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笛中聞折柳,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春色未曾看。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曉戰隨金鼓,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宵眠抱玉鞍。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願將腰下劍,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直為斬樓蘭。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我們根據「絕句正體+絕句正體=律詩正體」的規律,把五言絕句「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06031C」再重複一次,就得到五言律詩「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06031C1906031C」。

10.五言律詩,仄起平收,稱為「基本變體」,數字表達式「1C06031C1906031C」

 王維:《觀獵》

風勁角弓鳴,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將軍獵渭城。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草枯鷹眼疾,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雪盡馬蹄輕。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忽過新豐市,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還歸細柳營。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回看射鵰處,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千裡暮雲平。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我們根據「絕句變體+絕句正體=律詩變體」的規律,把五言絕句「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06031C」和五言絕句「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06031C」連接在一起,得到五言律詩「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06031C1906031C」。我們也可以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把五言律詩「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06031C1906031C」中,「19」變為「1C」,得到相同的結果。

11.五言律詩,平起仄收,稱為「換位正體」,數字表達式「031C1906031C1906」

 王維:《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天氣晚來秋。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明月松間照,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清泉石上流。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竹喧歸浣女,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蓮動下漁舟。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隨意春芳歇,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王孫自可留。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我們根據「絕句正體+絕句正體=律詩正體」的規律,把五言絕句「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再重複一次,就得到五言律詩「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031C1906」。

12.五言律詩,平起平收,稱為「換位變體」,數字表達式「061C1906031C1906」

 李商隱:《晚晴》

深居俯夾城,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春去夏猶清。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天意憐幽草,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人間重晚晴。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並添高閣迥, 平平平仄仄 00011  =  03

微注小窗明。 仄仄仄平平 11100  =  1C

越鳥巢幹後, 仄仄平平仄 11001  =  19

歸飛體更輕。 平平仄仄平 00110  =  06

     我們根據「絕句變體+絕句正體=律詩變體」的規律,把五言絕句「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061C1906」和五言絕句「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連接在一起,得到五言律詩「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061C1906031C1906」。我們也可以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把五言律詩「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031C1906」中,「03」變為「06」,得到相同的結果。

13.七言律詩,平起仄收,稱為「基本正體」,數字表達式「1966631C1966631C」

 劉禹錫:《酬樂天揚州……》

巴山楚水悽涼地,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二十三年棄置身。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懷舊空吟聞笛賦, 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到鄉翻似爛柯人。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沉舟側畔千帆過,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病樹前頭萬木春。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今日聽君歌一曲, 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暫憑杯酒長精神。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我們根據「絕句正體+絕句正體=律詩正體」的規律,把七言絕句「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66631C」再重複一次,就得到七言律詩「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66631C1966631C」。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律詩「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06031C1906031C」中的「0」換為「6」,得到相同的結果。

14.七言律詩,平起平收,稱為「基本變體」,數字表達式「1C66631C1966631C」

 祖詠:《望薊門》

燕臺一去客心驚,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簫鼓喧喧漢將營。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萬裡寒光生積雪,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三邊曙色動危旌。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沙場烽火侵胡月,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海畔雲山擁薊城。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少小雖非投筆吏,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論功還欲請長纓。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我們根據「絕句變體+絕句正體=律詩變體」的規律,把七言絕句「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66631C」和七言絕句「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66631C」連接在一起,得到七言律詩「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66631C1966631C」。我們也可以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把七言律詩「基本正體」的數字表達式「1966631C1966631C」中,「19」變為「1C」,得到相同的結果。另外,我們也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律詩「基本變體」的數字表達式「1C06031C1906031C」中的「0」換為「6」,得到相同的結果。

15.七言律詩,仄起仄收,稱為「換位正體」,數字表達式「631C1966631C1966」

 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薊北, 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初聞涕淚滿衣裳。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卻看妻子愁何在,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漫捲詩書喜欲狂。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白日放歌須縱酒, 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青春作伴好還鄉。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即從巴峽穿巫峽,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便下襄陽向洛陽。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我們根據「絕句正體+絕句正體=律詩正體」的規律,把七言絕句「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631C1966」再重複一次,就得到七言律詩「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631C1966631C1966」。當然我們也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律詩「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031C1906031C1906」中的「0」換為「6」,得到相同的結果。

16.七言律詩,仄起平收,稱為「換位變體」,數字表達式「661C1966631C1966」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錦官城外柏森森。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映階碧草皆春色,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隔葉黃鸝空好音。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三顧頻煩天下計, 仄仄平平平仄仄    1100011  =  63

兩朝開濟老臣心。 平平仄仄仄平平    0011100  =  1C

出師未捷身先死, 平平仄仄平平仄    0011001  =  19

長使英雄淚滿襟。 仄仄平平仄仄平    1100110  =  66

   我們根據「絕句變體+絕句正體=律詩變體」的規律,把七言絕句「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661C1966」和七言絕句「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631C1966」連接在一起,得到七言律詩「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661C1966631C1966」。我們也可以根據「正體+03=變體」的規律,把七言律詩「換位正體」的數字表達式「631C1966631C1966」中,「63」變為「66」,得到相同的結果。另外,我們還可以根據「五言0換6=七言」的規律,把五言律詩「換位變體」的數字表達式「061C1906031C1906」中的「0」換為「6」,得到完全一樣的結果。

    根據上面的討論,我們可以從五言絕句的「基本正體」出發,利用5條數學規律,導出唐詩全部16種格律。我們之所以稱之為規律,是因為它們滿足了兩個條件:(a)它們不是對於個別現象的描述,而是對於具有同一性質的諸多現象的本質的概括和抽象;(b)在它們規定的條件下,具有普遍的意義,不存在任何例外。我在這裡第一次揭示了唐詩格律的這5條規律,我已經用窮舉法做出了證明。但是如果要問為什麼存在這樣的規律,我只能坦率地說:我不知道。

    至於唐代的詩人們是否明白唐詩格律中的數學規律,我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是我想到一個類似的例子。前些年出土了吳王的寶劍,光芒四射而且鋒利異常,劍身上還有美麗的花紋。科學工作者用現代的技術對寶劍的化學成分進行了分析。我們同樣沒有直接的證據證明吳國的工匠們是否懂得化學。但是劍就是劍,它的化學成分是客觀存在的,現代的科學工作者只是用現代的方法給以說明而已。

【本文轉載蓮花王子博客】

    本公眾號目前已經完成高中數學必修一,二,四,五四本教材的課堂教學實錄,且全部發布在本號中。每節課程都有例題配置,希望您喜歡,所有課程均免費觀看,我們的目的只是讓有需要的人有所收穫,這就足矣。

相關焦點

  • 數學賞析與唐詩格律
    我大學第一學期選了一門課叫《數學賞析與唐詩格律》。我選它是被這課程名吸引了。
  • 《文學回憶錄》回顧│唐詩的格律與爛漫
    木心認為最能代表唐詩的是韓翃的《寒食》。4.  簡介了李商隱,杜牧等人的詩。1.中國詩的演變,脈絡清晰。既是連貫呼應的,又是段落分明的——唐詩宋詞,有一種精神上的親戚關係。 唐是盛裝,宋是便衣,元是褲衩背心。拿食物來比,唐詩是雞鴨蹄膀,宋詞是熱炒冷盆,元曲是路邊小攤的豆腐腦、脆麻花。
  • 【詩詞微塾】唐詩格律體系概說
    唐詩格律體系概說一般講詩詞格律知識的書籍往往只介紹近體詩,不介紹近體詩以外的詩歌格律,這是有原因的:一是近體詩在唐代十分發達,成了格律詩的主要體裁形式;二是近體詩與科舉考試有關,應試者均需研習,這樣近體詩以外詩律形式自古以來就不被重視了。其實,古代的詩律的不是只此一種,而是有好多種。
  • 唐詩和宋詞的約會,誰的字數更少,誰的格律更難?
    最近在自媒體平臺,見到有人說:「宋詞的創作難度難於唐詩,名氣卻沒有唐詩大。」這種說法,恕六甲番人放肆直言,本身是存在疑問的:1、宋詞創作難於唐詩?2、宋詞沒有唐詩名氣大?還是根據格律?問題備註提到唐詩四句,這也是不對的,四句的符合格律詩要求的叫絕句,只是唐詩絕句、律詩、古體詩三大類格式的一種,唐詩三百首收錄的絕句也大約只有80首,不到三分之一,所以絕句是不能代表唐詩的。
  • 93歲數學教授講授律詩對聯:不能讓唐詩宋詞在我們手裡絕了
    93歲數學教授講授律詩對聯:不能讓唐詩宋詞在我們手裡絕了 馬長蕊 趙阿鋒 孫海華/中國青年報 2017-05-23 08:55
  • 一首不講格律的詩,卻成了吟詠黃鶴樓的千古絕句!
    一提到古詩,大家很容易就想到唐詩,想到律詩和絕句。的確,唐代的文墨大家們,用他們的唯美情懷和高超技藝,創作出了很多膾炙人口的千古絕唱,水到渠成地把古詩文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高度。即便到了現代,一提到中國古代文化,大家仍情不自禁地想到唐詩、宋詞、元曲,以致於在很多人眼裡,「唐詩就是古詩,古詩就是唐詩」,唐詩,成了古詩的代名詞。其實不然,古詩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而這個「古」與「近」的時間界限,就是在唐代;「古」與「近」的區別,就在于格律。
  • 從唐詩入手,淺談唐朝近體詩「出律」現象
    隨著近年國學熱潮的掀起,古詩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也有許多人嘗試古詩創作,但今人創作的這些作品,往往不符合格律,而當專業人士指出其格律方面的不足時,他們不屑一顧,認為格律是詩歌的枷鎖,並列出許多「出律」的唐詩,以證明唐人作詩也有很多不遵守格律的,那麼事實究竟是怎麼樣的呢?
  • 唐詩——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
    唐詩是漢民族最珍貴的文化遺產,是漢文化寶庫中的一顆明珠,同時也對周邊民族和國家的文化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唐代被視為中國各朝代舊詩最豐富的朝代,因此有唐詩、宋詞之說。.
  • 詩詞3個誤解,絕句一定是律詩,曹雪芹不學格律,孤篇壓全唐
    後來遇到一個網友說王力就是這樣講的,且不說王力是否真得這樣講過,但是《唐詩三百首》總應該讀過的吧,另外《唐人萬首絕句》裡都是格律詩嗎?1、 王力的說法?今天的關於詩詞格律的書,無論是披著什麼馬甲,大多數是用的王力教授的理論。
  • 10分鐘看明白 創作格律詩不可不知的四種基本規則
    前言關於創作格律詩的基礎知識,大多數人都是從王力先生的《詩詞格律》學來的,今天的各種格律方面的書都脫胎於王力的這本書。不過很多人一看到書裡有這麼多內容書,天生就有牴觸感。其實,無論多厚的書,最最基本的格律知識幾分鐘就可以講完。如果不想看書,就看看老街的這篇短文。老街提煉過4個最基本要素:平仄、押韻、對仗、黏連。
  • 唐詩為何竟然都符合清代的平水韻?
    為什麼唐詩竟然都符合清代的《平水韻》?為什麼寫詩都要押平韻?◎南郭居士有時突然覺得很奇怪,為什麼唐詩竟然都符合清代所編的《平水韻》?初學詩詞時也許都會有這樣的疑問,其實還有許多關於平水韻的疑惑,比如為什麼格律詩(近體詩)都押平韻?
  • 精讀《唐詩三百首》:《唐詩三百首》題辭解讀和內容概述
    文 | 謝小樓01《唐詩三百首》書前有一個蘅塘退士的題辭,在精讀唐詩三百首之前,有必要先讀一下這個題辭。同時,也有必要對《唐詩三百首》的內容作一個概述,好讓我們從整體上把握《唐詩三百首》。先讀題辭:世俗兒童就學,即授《千家詩》,取其易於成誦,故流傳不廢。但其詩隨手掇拾,工拙莫辨。
  • 93歲教授「以豬尋豬」講數學,「班門弄斧」說唐詩
    近日,一段潘鼎坤上課的視頻走紅網絡。他將《中文大辭典》中關於詩詞格律的內容進行了「翻譯」,用毛筆謄寫了絕句、律詩平起式、仄起式的寫法,在可以不嚴格遵循平仄規律的地方都畫上了紅圈。「其實,數學與詩歌具有相似性。」在潘鼎坤看來,數學是表達自然規律的詩歌。數學表達自然規律,詩歌表達人的意志情感,「兩者都很抽象,但都表達得十分深刻、準確簡潔,而且都強調對稱美」。
  • 六甲番人讀唐詩|杜甫《閣夜》,七律經典,格律毫無瑕疵
    杜甫的《閣夜》是一首很有名的七言律詩,入選了《唐詩三百首》,被歷代詩評家讚賞推薦,其詩如下:歲暮陰陽催短景,天涯霜雪霽寒宵。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閣夜》是一首經典的杜詩,格律非常嚴謹,幾乎挑不出任何毛病:一、押韻:這首詩屬於仄起不入韻七律,首句不押韻,偶句末字「宵」「搖」「樵」「寥」均押平水韻平聲二蕭。
  • 輕解格律,戀上詩詞——古詩不是背的,詩歌是用來寫的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這句應該耳熟能詳了吧,說出這句話的人叫孫洙,如果不了解這個名字,沒關係,「蘅塘退士」這四個字是不是有些熟悉,他就是《唐詩三百首》的編者。有沒有種「老王賣瓜」的感覺?當然,這無可厚非,不過也確實誇大了點,因為事實上就算把《唐詩三百首》倒背如流,也未必真會寫詩。
  • 《詩詞格律十講》【一】
    詩詞格律十講作者 | 王力第一講 詩韻和平仄詩寫下來不是為了看的,而是為了
  • 倡格律詩詞 傳承音韻美
    為業格律者楷式  基於「大廈傾」的呼籲,本報記者追訪了受其讚譽「是亦可為業格律者之楷式也」的《此身未忍負流光││默緣堂二十年吟草》詩詞集作者周奉真。  談到格律與古體詩的傳承,他說:「今年六月去香港辦非遺展,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參觀並與館長交流後發現,香港對文化的傳承十分重視,尤其是傳統文化。非遺通過手工傳承,典籍通過出版傳承,而詩也同樣面臨傳承的問題。」
  • 唐詩中的平仄有什麼規律?
    作為近體格律詩產生的時代的唐詩,格式上承六朝宮體詩,四聲標註詩詞格律,官方定韻後,提出簡化四聲的平仄概念,宮體詩人依據平仄創造了近體格律詩的概念,成為科考項目和高層文人創作主流。同時,非格律的古體詩依舊大行其道。
  • 唐詩和宋詞最根本的區別是什麼?
    要回答唐詩是唐朝的詩歌作品,而宋詞是宋朝的文學作品,這朝代的不同就是他們最大的區別,也不能說錯。可提問者未必是這個意思。所以這題目問得不精準,要先揣摩題意。單獨談「唐詩」、「宋詞」。是有的。唐朝詩壇是中國古詩的鼎盛時期,在初唐出現了「格律詩」,也就是後來稱的「近體詩」,同時我們把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詩(包括平仄格律出現前後的都算)稱為「古體詩」。而古體詩除了不遵守平仄之外,押韻靈活,長短不拘,像極了文言文版的現代詩。
  • 王維的《鳥鳴澗》格律有沒有問題?
    王維的《鳥鳴澗》格律有沒有問題?首先回答,《鳥鳴澗》的格律是有問題的。但是有問題,就不是詩,不是唐詩了,就不好了嗎?當然不是的。寫古體詩(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詩人,是不在乎平仄格律限制的。這種不在乎,又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懂而不在乎,一種是不懂更不在乎。經常有人笑話近體詩人帶著鐐銬去學習、考察古詩,好像學習了平仄格律就把詩歌的意境丟掉了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