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在閱讀的過程中,面臨的最大問題其實就是父母的「過度幹預」。我們會發現,不同家庭的孩子,在同一年齡段,閱讀能力的差異很大。同樣小學一年級的孩子,有的孩子已經可以獨立閱讀大量的純文字圖書,有的孩子卻連圖畫書也無法獨立閱讀。其實要想讓孩子進行獨立的閱讀,家長需要為孩子搭建一個臺階,這個臺階就是橋梁書。
01什麼是橋梁書?
什麼是橋梁書? 顧名思義,它是一種過渡書;「橋梁」實為比方,喻其幫助兒童慢慢地從依靠大人的親子閱讀,成長為獨立閱讀。橋梁書對應的是兒童閱讀的過渡階段,既然是階段就會有一個持續的過程,這一過程又呈現不同的閱讀層次,於是,橋梁書的分級出現了。
「橋梁書」分級的特點大致是:
文字上從易到難內容方面從簡單到複雜情趣上則是從幼稚到成熟優秀的「橋梁書」具有針對兒童不同閱讀水平的顯著指向性, 最終和小學階段閱讀的章節書接軌。
橋梁書概念的提出有一個發現、自省、探索和總結的過程。經過數年的圖畫書(繪本)的閱讀推廣,人們發現孩子的閱讀習慣雖然漸漸養成,但是語言文字能力卻下降了,甚至有些孩子雖然已經到了小學高年級,但主要讀物卻依然徘徊在圖畫書(漫畫書)階段,純文字的世界仿佛離他們非常遙遠。兒童閱讀中的這一現象引發了思考,如何引領兒童自願、自主、獨立閱讀,直至從閱讀中獲得樂趣,進而閱讀線索較多、情節較為複雜的小說,就成了一個必須面對的問題,自然這成為「橋梁書」設計的初衷。
橋梁書的設計理念大致如此呈現:
主題採自兒童的生活經驗語言上注意遣詞造句故事和情節經得起推敲風格幽默風趣又活潑可愛如此這般的橋梁書如同兒童喜愛的玩具,吸引著他們由喜歡閱讀圖文書開始,到慢慢閱讀文字比例增多的文圖書,直至最後適應字數增多、篇幅加長的文字書,自然而然地由「親子共讀」轉入「獨立閱讀」。
02怎樣給孩子選擇合適的橋梁書
兒童的閱讀發展跟年齡密切相關。著名的閱讀推廣人方素珍老師給閱讀做了這樣的分齡:
第一階段6歲以前,親子共讀:以圖畫書(繪本)為主。第二階段6到8歲,自我閱讀習慣養成期:以圖畫書(繪本)、橋梁書為主。第三階段9歲以上,進入純文字閱讀(章節閱讀),以少年小說、生活故事為主。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餘治瑩女士認為:
第一階段的親子閱讀覆蓋了兒童嬰幼兒期(0-3歲)閱讀的認知特點與學齡前(3-6)閱讀的探索特點,嬰幼兒期的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學習、感受愛的「閱讀」(實為聽讀)特點要求大人宜用親子語言傳遞給孩子, 閱讀的文類為圖-圖-圖的無字書;學齡前孩子的閱讀應伴隨學習文字,將文字的抽象意義具體化,表現出探索的特點,閱讀文類為圖-圖-文的圖畫書。第二階段對應的是兒童的小學低年級時期,這個階段的兒童閱讀呈現出學習特點,學習如何閱讀,逐漸建立閱讀的自信和習慣,閱讀文類多為圖-文-文的圖文書和文圖書。第三階段對應在小學中高年級以上, 這一階段的兒童閱讀特點為吸收閱讀, 兒童能獨立閱讀, 從閱讀中學會如何學習,閱讀文類為文-文-文的文字書。如果說,第一階段的閱讀以共讀導讀為主,第三階段的閱讀以獨立閱讀為主的話,那麼第二階段的閱讀則是由導讀進而成長為自讀, 仿若一個漸漸長大的孩童慢慢脫離學步車而獨立行走, 這一階段自然是橋梁書大顯身手的好時機
以兒童本位為立足點,是選擇橋梁書的第一定律。
以兒童的眼光、兒童的經驗、兒童的情感為依據,語言上使用真實的、兒童能夠理解的語詞,題材選擇宜多樣化、拓寬兒童的視野以促進兒童的思考;表達方式上說理而不空洞說教,把道理隱藏於故事中。基於以上理念建構下的橋梁書的輪廓大致可以這樣勾勒:橋梁書大多從日常生活、大自然和兒童的想像世界取材,以趣味的情節、趣味的圖畫,引導孩子進入文字閱讀的領域。
說得再具體一些:橋梁書多以淺近的文字,配合兒童的閱讀習慣,以兒童常見的2000個左右的單字作為基礎,逐步豐富兒童的詞彙。例如,與幼兒園階段的導讀共讀中的正常詞句不同, 橋梁書針對不同孩子的「分級閱讀」,字詞更加簡單易懂,句子更加簡短,鮮見長句, 有意思的是即使偶爾出現一個長句, 也會分斷開數行。初級的故事採用了多次重複的字、詞、句。每一個階梯的閱讀字數、難度循序漸進地增長。
03推薦給孩子經典的橋梁書
兒童閱讀推廣人阿甲老師的推薦:在歐美國家和日本,因為兒童文學發展比較早,這個板塊的產品相當成熟,像美國哈珀柯林斯公司的《我能閱讀》《青蛙和蟾蜍》就是很成功的作品,而日本也有《平底鍋爺爺》、《小狐狸的故事》等膾炙人口、長銷不墜的讀本。分析這些產品,很容易發現一些共通點:
「文字都在1萬字以內,頁數不超過100頁,文圖比例約為1:1或者1:2,文字淺顯易懂,句型簡短簡單, 故事兼具趣味性和文學性, 又能深入孩子心理,很容易一口氣讀完。」
餘治瑩老師則更加細化,她眼中的橋梁書,往往是由幾個獨立的短篇故事組成的,相同的人物、角色貫穿其中;或一個長篇的故事劃分成許多小章節。餘老師對橋梁書的分級大致如下:
第一級:貼近孩子的生活經驗,以簡單的故事、概念與邏輯思維,運用簡單的句型及語彙構成故事。圖文比例1:1,每跨頁字數在100以下,總字數在5000以下,如《送你一本書》第二級:孩子藉由閱讀中的模仿和學習,具有更精準的感知力與表達能力。與第一級相比,這個階段的橋梁書使用字詞增多, 句子的長度與結構複雜度提升, 兼具文學性。圖文比例大約是1:2,如《晴天天使的禮物》《跑跑鎮》。
隨著對橋梁書認識的深入,優秀作品不斷湧現。下面推薦一些經得起閱讀檢驗的經典橋梁書:《你想當國王嗎》、《青蛙與蟾蜍》、《一隻豬開博客》、《沒有彩虹的怪獸村》、《真假小珍珠》、《外公的女朋友》、《神奇剪刀咔嚓咔嚓》、《小豬兄妹》、《超級冒險王》《小妖怪童話》;方素珍的「開心橋梁書」;張秋生的「小巴掌童話」。
此外,來自日本的《去年的樹》、《風又三郎》、《小狐狸買手套》、《花木村和盜賊們》、《渡過雪原》和《千隻鶴》也是非常優秀的橋梁書作品。當然,經典的作品還有很多,重要的是要給兒童選擇最適合他們閱讀的。
橋梁書的出現對於兒童的閱讀無疑是一件美好無比的事,它架起了一座由圖畫書通往文字書的閱讀之橋。兒童時期養成的良好的獨立閱讀習慣,將會使孩子的一生受用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