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樂」文化培養學生個性特長

2020-12-13 澎湃新聞

「禮樂」文化培養學生個性特長

2020-11-30 08: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來源:南昌日報)日前,在灣裡三小開展的校秋季運動會上,各社團帶來了行雲流水的武術表演、活力四射的健美操展示,受到老師和觀摩家長的一致點讚。該校豐富多樣的社團活動得益於學校「禮樂」文化教育這一品牌的打造。

近年來,灣裡三小提出了「一年一技六年一特長,做禮樂兼修好少年」的設想,即學生在小學的六年校園生活中,必須知書達禮,每年掌握一項體育技能,六年培養一項藝術特長。學校主要在「成長銀行」養德、「最美大課間」健身、「禮樂社團」學藝三方面下足功夫。

隨著「成長銀行」禮樂教育實踐活動的廣泛開展,不同類型、不同特長、不同愛好的學生都受到了賞識,全體學生的德育素質提高了;豐富多彩的「快樂大課間活動」,促使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學校先後組建了活動四射的健美操隊、旋律優美的管弦樂隊、鏗鏘有力的國旗護衛隊以及籃球、花樣跳繩等11個社團。其中健美操隊連續多年獲「全國全民健身操系列推廣大賽」大獎。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取消了各類特長招生,該如何培養孩子的個性和特長呢?
    如今,新時代、新時期的教育觀也越來越趨於完善,傳統的教育觀已經不能滿足於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要,以及新時代、新時期孩子們的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了。那麼新時期的教育觀,提倡全面發展、素質教育、個性發展等也應運而生,也更適合當前時代下孩子們的教育需求、層次、水平等等。那麼教育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哪個重要呢?怎樣更好地發揮孩子的特長?既要全面發展,又要個性發展,到底是不是矛盾了呢?
  •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育學生的個性特長,記住三個字:讀、寫、亮
    現代教育要培養出適合現代社會要求的人,就不能不重視和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事實上,這一點早已成了現代教育教學的一大特徵。但在我國,提倡並強調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只是近些年的事情,但探索研究的勢頭很好。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必須依靠學科教學,這是世界各國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共同特點。語文學科作為一門最基礎的學科,一門最具人文性的學科,在培育和發展學生的的個性特長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 豐富課程體系,挖掘個性特長
    豐富課程體系,挖掘個性特長從學生方面看,學校一切工作都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學生的發展指的是全體學生的發展和每個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涉及知識、技能、智力、能力、情感、道德、審美、個性特長等多方面的內容。
  • 深化教師文化建設 促進學生有個性地發展
    師生在彼此的關注、影響中,認識自己,發展自己,成就自己。5.教師廣域性的讀書交流文化培養學生閱讀習慣建設書香校園,推進閱讀活動是我們的一貫主張。我們倡導教師開展廣域性的閱讀交流活動,領略大千世界,涉獵多元領域,找尋生活趣味。
  • 用全球視野透析國際教育,以個性教育培養學生特長
    現場大咖雲集,為家長學生分享經驗、答疑解惑。我校校長戴光輝應邀參與此次論壇,介紹了我校特色並與各位老師探討了疫情環境下的國際教育升學等系列問題,論壇由深圳大學教授、深圳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原院長王慶國主持。
  • 少年宮活動促進學生個性特長發展
    學生在多項少年宮活動裡便會因為自己的喜愛及個性特長得到鍛鍊,學校歷來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於成績偏下的學生也能讓他們體會到自己的長處和自信,從而激發起讀書的求知慾望。 舞動青春,放飛夢想,一個個優雅的舞姿顯示出學生的自信與活力。
  • 人文禮樂鑄三雅 知禮雅行育少年——浙江省衢州市鹿鳴小學踐行...
    浙江省衢州市鹿鳴小學,作為歷史文化名城、南孔聖地衢州歷史悠久的小學,深耕詩經《鹿鳴》中傳揚的西周禮樂文化精髓,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頂層設計了「育文雅學生、塑儒雅教師、建優雅校園,構建以『禮雅』文化為核心的『三雅』學校」的辦學目標,以「8個百分百」為載體,從學生培養、課程建設、多重評價等方面入手,致力於培育文雅學生,為每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基。
  • 「詩書禮樂」進校園 大學語文要改變
    是提高學生人文素質的主幹課程,它在培養學習能力、 完善人格、改善思維品質、培養審美情趣、提高人文素質等各方面, 都應該發揮著重大作用。可實際上在大學語文課上,幾乎都是這樣的場景——偌大的教室中,學生們有的玩手機,有的竊竊私語,只有講臺上的老師在講詩文、談魯迅,但好像總是語焉不詳,讓人「聽不太清」。
  • 王志強:培養全面而有個性的學生
    要求實驗小學教育集團繼續勇扛教育發展旗幟,幹在實處走在前列,加強校風教風建設,當好全市學校示範表率,把學校建成為名優教師成長的搖籃,培育更多全面發展而有個性的學生。
  • 特長選修課即將開始了
    三至六年級4300餘名學生將按照自己的興趣喜好選擇特長班學習,學校聘任校內外優秀教師任教。  設置科技、體育、藝術類特長項目40餘個,充分體現了對傳統戲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力求在普及和共同發展的基礎上,重視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個性特長,尊重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創造性,讓學生有更多的課程和項目可以選擇。
  • 【武漢晨報】為學生搭建社團平臺 張揚個性發揮特長
    (學生記者 江舟)「大學這四年,是文華新聞社改變了我們的一切。沒有文華新聞社,就沒有我的成長。」昨日,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新聞社前任社長黃佳琪發出如是感言。        在「2010年中國最受媒體關注獨立學院排行榜」中,該校關注度排名第六。其宣傳的主要工作都是文華新聞社學生記者們業餘完成的。
  • 【未成年人工作】詩畫梅江育新人丨樂育中學發揮學生特長 綻放文明之花
    育新人,就是要堅持立德樹人、以文化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樂育中學是梅州市創辦最早的中學之一,歲月如歌,春華秋實,學校秉承優秀的辦學理念,不斷打造特色校園文化,發揮學生特長,培育了一大批優秀人才。在樂育中學校友樓,每天都會傳來陣陣悅耳的歌聲,眼前,同學們正在音樂教室裡合唱《黑龍江的波濤》。在這裡,學生們通過專業老師的授課,學習到很多有關於音樂方面的專業知識。
  • 今日端午|粽子香、艾葉香……端午文化知多少?快來圍觀禮樂中心...
    為了營造端午佳節氛圍,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和感受中國傳統節日文化,更好地繼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美德,禮樂中心小學為孩子們精心設計了「一見粽情」為主題的端午節活動。6月24日下午,禮樂中心小學各班展開中隊活動課,了解端午節的由來,老師講述屈原、伍子胥、曹娥的故事以及端午的習俗,走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感受節日豐富的文化內涵,激發愛國主義情感。
  • 「六藝課程」培養學生「六大核心素養」
    上任沒多久,谷威便在保留、傳承本校文化的基礎上,用全新的理念提出以「博榮一心、雅量高遠」為精神內涵的博雅文化,構建以「博雅文化為學校發展塑魂、博雅文化為教師成長助推、博雅文化為學生發展奠基」為目的的博雅教育辦學特色。
  • 他們將「冠禮」等儀式搬上舞臺,叫響「鄒魯禮樂」文化品牌
    原標題:他們將「冠禮」等儀式搬上舞臺,叫響「鄒魯禮樂」文化品牌如筍成竹,似蝶破蛹,為學庠序,求知書卷……」自2015年起,以挖掘、整理、恢復古代鄒魯地區禮樂文化為使命的鄒魯禮樂團便開始了他們的傳統文化傳播之旅,他們的腳步遍布國內外,所到之處,帶給大眾的是源自禮和樂的中華傳統文化之美
  • 評論: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評論: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2014-06-12 09:13:18來源:北京日報作者:責任編輯:上官雲   中和韶樂彰顯禮樂文化生命力
  • 孔學堂研發讀本《禮樂文明習慣養成》走進校園 師生回應熱烈
    「禮樂」怎麼讀?「禮樂」是什麼?先有「樂(le)」還是先有樂(yue)? 9月15日晚,當貴陽孔學堂特聘禮樂文化講師朱珠老師向清鎮博雅學校小學部的100餘名五年級的小學生提出這些問題時,得到了孩子們熱烈的響應。
  • 東洲中心小學校長朱立峰:培養富有個性和人文情懷的孩子
    近年來,我校一直在建設「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公望文化』活動課程」,精準挖掘區域文化的核心要素,精妙選取適宜的教育因子,以培養適應未來發展的新一代兒童。我們提出了「內斂外放·差異發展」的行動主張,旨在打通主題活動與區域資源的壁壘,架構兒童的自然天性與兒童發展之間的橋梁,開發接地氣的公望文化資源,創編各類主題活動,引活動進課堂,營造開放式的活動環境,以此在小學教育中重拾地域文化,讓孩子們的校區生活充滿溫潤的地方氣候,從而為培養富有區域個性和人文情懷的當代兒童提供可能。基於此,這些年來富陽東洲中心小學進行了實踐探索。
  • 通州區馬駒橋鎮中心小學弘揚優秀「馬」文化 培養「八駿好少年」
    以夢為馬 讓學生成就自我在中華傳統文化中,馬文化是重要的核心組成部分,自古以來,馬是社會賢良的象徵。把每個學生都培養成為「千裡馬」,是教育者孜孜不倦的追求。隋末唐初,馬駒橋及周邊地區是朝廷養育軍馬的草場,戰馬作為國家的重要戰略資源,從這裡源源不斷地輸出,並由此伴生了「成長—成才—成就」的文化種子。馬駒橋鎮中心小學立足地域文化的「生長教育」內涵,與此一脈相承。學校以獨具個性又富有文化底蘊的特色文化,讓學生成就自我,形成了「萬馬奔騰」的學校文化生態。
  • 人民網評:善於發現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和特長
    半個多世紀前,陶行知曾有過這樣的比喻:「培養教育人和種花木一樣,首先要認識花木的特點,區別不同情況給以施肥、澆水和培養教育」。最近,一位教師總結自己30餘年的從教生涯,寫下這樣的心得:「每個學生身上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如果教師能把握好,閃光點就會成為學生進步的起點。」時代不同,環境各異,但給出的答案基本相似,追求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始終如一。